图书介绍

近代中国文化的嬗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近代中国文化的嬗变
  • 刘小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750341193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文化史(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年代: 近代) 文化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近代中国文化的嬗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中西交往与近代中国文化1

第一节 一个文化交往新时期的到来3

第二节 学习西方与中国民族文化的重构12

第一章 困惑中的中西文化比较25

第一节 影响一代人的文化观——“中体西用”论27

一 “中体西用”论的来龙去脉27

二 “中体西用”论的文化内涵31

三 关于“中体西用”论的历史评价38

第二节 “西学中源”之文化观45

一 “西学中源”说在近代中国的发展45

二 “西学中源”说的历史评价52

第三节 “国粹”与“欧化”的是是非非56

一 清末的国粹主义思潮57

二 “全盘西化”论在近代中国的微弱呼声64

第四节 “东方文化”派及其文化调和主张69

一 20年代的“东方文化”派70

二 杜亚泉及其“文化调和”主张71

三 “文化调和”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78

第二章 挑战东方专制政体的世纪冲浪84

第一节 维新变法:挑战君主专制的呐喊85

一 对制度问题思考的起步86

二 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89

第二节 地方自治:构筑资产阶级政治基础94

一 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兴起94

二 地方自治思潮对专制政治的批判99

第三节 倡言立宪:扫除资产阶级专政路障106

一 君主立宪思潮的兴起106

二 立宪思潮的理论主张110

三 对专制政治的冲击波115

第四节 民主共和:向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迅跑117

一 对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宣传117

二 大论战的展开120

三 选择民主共和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23

第三章 在中西文化结合道路上的探索127

第一节 西方文化与中国农民——洪秀全别出心裁的大胆创造129

一 洪秀全对西方基督教的改造129

二 洪秀全没有向西方找到救国真理132

第二节 “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康有为与近代“新学”136

一 近代“新学”的文化学术特征136

二 康有为对中学西学的文化整合139

第三节 将生物进化论运用于研究中国社会——严复与《天演论》146

一 不朽的思想启蒙家146

二 《天演论》的理论魅力148

三 成功的借鉴151

第四节 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孙中山与三民主义154

一 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的改造156

二 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159

三 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的超越163

第五节 接受马克思主义——中西文化结合的最终定位169

一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169

二 五四时期的中西文化论战173

三 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181

第四章 近代中国民族心理性格的时代反省190

第一节 “新民”学说新视角的再剖析192

一 “新民”问题的提出192

二 梁启超的“新民”理论198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与改造国民性思潮205

一 改造国民性思潮的出现205

二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211

第三节 新国民意识的文化精神222

第四节 改造国民性的伟大实践——资产阶级启蒙运动232

第五节 国民性格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237

一 从政治上考察238

二 从文化上考察240

三 从经济上考察245

第五章 从传统向近代的文化结构演变249

第一节 学术观的革新与传统学术文化的演变249

一 传统儒学在近代的演变250

二 “新史观”的提出与“史界革命”254

三 资产阶级新教育观与“教育革命”259

第二节 文艺观的革新与“文艺革命”浪潮264

一 “小说界革命”265

二 “诗界革命”与“文界革命”271

三 “戏剧界革命”274

四 音乐改良280

第三节 关于传统学术与文学艺术嬗变的思考282

第六章 文化嬗变中的近代社会生活289

第一节 近代日常生活的变化290

一 服饰方面的西化倾向290

二 饮食方面的西化倾向298

三 近代中国建筑的西化303

四 城市交通的近代化307

第二节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312

一 礼节习俗的变化312

二 社会陋俗的变化316

三 妇女生活的变化321

第三节 近代的婚姻家庭革命325

一 资产阶级新婚姻家庭观的倡导和传播327

二 20世纪初年的婚姻家庭革命337

结语 永无完结的思考350

后记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