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劳动供给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弓秀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80247880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家庭-劳动力调配-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劳动供给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5
1.2.1 研究目标5
1.2.2 研究内容5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7
1.4 创新之处7
1.5 概念界定8
1.5.1 家庭和户、农户8
1.5.2 农户劳动供给10
1.5.3 家庭效用最大化与家庭收益最大化10
1.6 技术路线10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
2.1 国内外劳动供给理论研究12
2.1.1 家庭决策理论12
2.1.2 家庭时间配置理论14
2.1.3 家庭分工理论17
2.1.4 家庭背景下的女性劳动供给20
2.1.5 不同市场条件下农户的农业劳动供给23
2.1.6 劳动供给曲线研究27
2.1.7 生命周期与劳动供给28
2.2 国内外劳动供给实证研究29
2.2.1 性别与劳动供给29
2.2.2 农户劳动供给多样性研究32
2.2.3 劳动互补和替代关系研究33
2.3 我国关于农户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34
2.3.1 农民的经济行为和意识34
2.3.2 就业决策的决定因素35
2.3.3 劳动时间的决定因素36
2.3.4 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就业行为37
2.4 我国农户劳动供给的重要议题和本书研究重点38
第三章 理论基础40
3.1 贝克尔家庭分工的比较优势理论40
3.2 弗兰克·艾利思的社会性别分工43
3.3 风险与农户劳动时间利用49
3.4 本书的理论借鉴54
第四章 家庭劳动供给状况分析55
4.1 样本农户家庭基本情况56
4.1.1 家庭人口56
4.1.2 人口性别结构59
4.1.3 人口年龄结构60
4.2 四川省沐川县家庭劳动供给状况分析62
4.2.1 农业劳动和非农业劳动时间的时序变化特征62
4.2.2 农业内部劳动时间的时序变化特征64
4.2.3 劳动供给时间与纯收入变化特征66
4.3 安徽省金寨县家庭劳动供给状况分析69
4.3.1 劳动供给时间的时序变化特征69
4.3.2 劳动供给时间与纯收入变化70
4.4 家庭内男女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76
4.5 农户劳动时间利用的本质80
4.5.1 农户劳动时间利用的基本目标80
4.5.2 农户剩余劳动时间利用的控制权85
4.5.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释的新角度87
4.6 本章小结89
第五章 家庭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91
5.1 家庭生命周期与劳动供给91
5.1.1 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划分91
5.1.2 家庭生命周期与劳动供给时间和结构94
5.2 家庭富裕程度与劳动供给97
5.2.1 家庭富裕程度的划分方法讨论97
5.2.2 不同富裕程度家庭劳动供给的性别差异98
5.2.3 家庭富裕程度与劳动供给结构98
5.2.4 家庭富裕程度与劳动供给时间99
5.2.5 家庭富裕程度与劳动供给结构相似度104
5.3 家庭平均受教育水平与劳动供给106
5.4 本章小结108
第六章 家庭劳动供给时间的实证分析110
6.1 家庭劳动供给的多样性110
6.2 家庭劳动供给的理论基础113
6.3 计量经济学模型115
6.3.1 模型选择115
6.3.2 变量设置118
6.3.3 样本描述122
6.3.4 估计结果和解释123
6.4 本章小结139
第七章 影子工资与劳动供给143
7.1 农业工资的非递归特性(农业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性)143
7.2 影子工资理论145
7.3 计算影子工资和影子收入148
7.3.1 统计描述149
7.3.2 生产函数估计149
7.3.3 计算影子工资和影子收入156
7.4 影子工资和影子收入对劳动供给的影响158
7.4.1 模型设置和变量选择158
7.4.2 估计结果及解释160
7.5 本章小结165
第八章 农户兼业行为与农户劳动时间分配174
8.1 农户兼业的本质与发展175
8.1.1 农户兼业的本质与特征175
8.1.2 农户兼业发展的原因177
8.1.3 农户兼业发展的利弊179
8.2 农户兼业与农户劳动时间分配机理188
8.2.1 基于农户总收入最大化的农户家庭时间配置189
8.2.2 家庭次要劳动力与家庭劳动时间配置191
8.3 山西中部地区农户兼业情况评价192
8.3.1 调查农户兼业的基本情况192
8.3.2 兼业农户未来经营意向194
8.3.3 山西中部地区农户兼业情况评价197
8.4 本章小结199
第九章 农户劳动供给与农户剩余劳动力转移202
9.1 农户劳动供给与家庭内部分工203
9.1.1 家庭农业劳动供给与分工204
9.1.2 剩余劳动时间控制权与分工变化206
9.2 农户劳动分工与农户剩余劳动力转移207
9.2.1 农户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207
9.2.2 农户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户劳动职能分工209
9.3 本章小结210
第十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211
10.1 主要结论211
10.2 政策含义215
10.3 本研究的不足217
附录1 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219
附录2 农户劳动供给的近期调查报告——基于山西13村的调查223
附录3 农户时间分配及生产情况调查表250
参考文献263
致谢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