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应诉工作指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政应诉工作指导](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3261760.jpg)
- 郜风涛,张越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278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行政诉讼法-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行政应诉工作指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行政争议的诉讼解决1
第一节 行政争议的现实性1
第二节 依法解决行政争议的必要性3
第三节 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途径之一4
第四节 法院通过行政诉讼解决行政争议7
第五节 彻底化解行政争议的系统性思路9
第二章 原告的起诉与法院的审查15
第一节 行政诉讼程序的大致过程15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启动16
第三节 诉权是原告的程序性权利16
第四节 起诉的条件17
第五节 原告起诉的效果28
第六节 原告起诉的案件法院未必受理29
第七节 法院对是否受理的审查29
第八节 法院对是否受理的审查结果29
第九节 律师如何协助原告提起行政诉讼31
第十节 原告如何准备出庭33
第三章 应诉起始阶段的要求与对策36
第一节 必须签收应诉通知书36
第二节 确定答辩的分工及复议机构的应诉职责37
第三节 审阅原告的起诉书39
第四节 核查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存在40
第五节 核查被告是否适格41
第六节 核查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范围41
第七节 核查主审法院是否有管辖权41
第八节 核查起诉是否超过法定期限42
第九节 核查原告的起诉资格42
第十节 准备证据材料42
第十一节 准备答辩状42
第四章 对被告的核查与应对45
第一节 被告的概念45
第二节 被告的职权46
第三节 被告的资格47
第四节 被告的条件48
第五节 被告的确定49
第六节 被告的变更57
第五章 对受案范围的核查与应对58
第一节 受案范围的重要意义58
第二节 受案范围的确定方式60
第三节 法院受理的典型案件63
第四节 涉及人身权、财产权的其他案件71
第五节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案件72
第六节 不受理案件的范围73
第七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对受案范围的影响78
第八节 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主观因素80
第九节 争议颇大的几类案件81
第十节 对现行受案范围体制的思考89
第六章 对管辖的核查与应对92
第一节 何谓管辖92
第二节 级别管辖93
第三节 地域管辖95
第四节 裁定管辖98
第五节 管辖异议100
第六节 管辖体制创新100
第七章 对诉讼期限的核查与应对106
第一节 行政诉讼期间的重要意义106
第二节 期间的法律意义106
第三节 期间的种类108
第四节 注意行政诉讼中的几个重要期间109
第五节 期间应如何告知110
第六节 如何计算期间111
第七节 耽误期间如何处置111
第八节 期间方面的应诉技巧112
第八章 对原告资格的核查与应对114
第一节 行政相对人范围广泛114
第二节 行政相对人起诉的权利116
第三节 行政相对人成为原告的条件117
第四节 行政相对人成为原告的要件119
第五节 原告最终是如何确定的121
第九章 行政诉讼活动的参加人123
第一节 哪些人是行政诉讼参加人123
第二节 哪些人是行政诉讼当事人124
第三节 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125
第四节 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126
第五节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共同诉讼人127
第十章 怎样与行政诉讼第三人交涉129
第一节 哪些人会成为第三人129
第二节 第三人有何特征129
第三节 第三人分类的意义130
第四节 第三人身份的确定132
第五节 第三人的法律地位132
第六节 行政权冲突的诉讼解决机制132
第十一章 怎样应对行政诉讼代理人135
第一节 哪些人可以作诉讼代理人135
第二节 法定代理人138
第三节 指定代理人140
第四节 委托代理人141
第五节 委托代理协议的订定141
第六节 授权委托书142
第七节 被告委托律师的问题143
第十二章 被告如何履行举证义务145
第一节 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证据的材料145
第二节 行政诉讼为何由被告负举证责任150
第三节 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保全与审查判断160
第四节 原告在行政诉讼证据方面关注的问题172
第十三章 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基本原则174
第一节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重要性174
第二节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175
第三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176
第四节 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177
第五节 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183
第六节 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原则184
第七节 辩论原则185
第八节 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原则185
第九节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原则189
第十四章 被告在一审程序中的注意事项190
第一节 一审程序的基本步骤190
第二节 审理190
第三节 庭审前的准备工作191
第四节 庭审过程195
第五节 原告撤诉的应对204
第六节 积极参与法院调解206
第七节 审理程序延阻的应对208
第十五章 如何排除对行政诉讼的妨害行为211
第一节 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的定性211
第二节 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的类型212
第三节 排除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的强制措施的必要性214
第四节 排除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的强制措施的类型217
第五节 排除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的强制措施的适用218
第十六章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220
第一节 行政诉讼由法院适用法律220
第二节 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据法律223
第三节 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参照规章225
第四节 法律规范冲突时法院有权选择适用229
第五节 法院认定被告适用法律的事实234
第六节 法院裁判文书中对法律的引用237
第十七章 法院的判决、裁定与决定239
第一节 法院判决的特点239
第二节 一审判决的种类241
第三节 维持判决241
第四节 撤销判决244
第五节 履行判决250
第六节 变更判决252
第七节 驳回判决254
第八节 确认判决255
第九节 赔偿判决256
第十节 一审判决的文书257
第十一节 二审判决和再审判决264
第十二节 判决的完善265
第十三节 裁定268
第十四节 决定269
第十八章 二审及再审阶段的应诉工作270
第一节 二审阶段的应诉工作270
第二节 再审阶段的应诉工作274
第十九章 行政强制执行的申请与应对281
第一节 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基本框架282
第二节 行政强制执行主体285
第三节 行政强制执行应遵循的原则286
第四节 行政强制执行的主要程序288
第五节 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90
第六节 行政处罚的执行制度296
第二十章 行政侵权赔偿诉讼的应诉298
第一节 行政侵权赔偿诉讼的特点298
第二节 行政侵权赔偿诉讼的范围300
第三节 行政侵权赔偿诉讼的程序303
第四节 行政侵权赔偿诉讼的审理和判决313
第二十一章 涉外行政诉讼的应诉315
第一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特点315
第二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323
第三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的特别之处328
第四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管辖的特别之处335
第五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代理的特别之处335
第六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期间的特别之处337
第七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送达的特别之处338
第二十二章 处理好复议与诉讼的关系340
第一节 复议与诉讼的前缘340
第二节 复议与诉讼的关系模式341
第三节 复议前置与选择复议的关系342
第四节 司法最终原则344
第五节 经复议的案件的可诉性344
第二十三章 行政诉讼的送达及费用349
第一节 行政诉讼送达的特点349
第二节 送达的法律实务351
第三节 行政诉讼费用的缴纳354
附录:相关法律法规3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3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3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37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38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39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4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4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40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4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行政诉讼证据文书样式(试行)》的通知4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一审行政判决书样式(试行)》的通知43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44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450
参考书目453
后记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