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3249766.jpg)
- 侯光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6006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61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国防工业-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它山之石3
第1章 科技政策的产生与发展3
1.1 科技政策3
1.1.1 概念3
1.1.2 基本内容5
1.1.3 理论基础7
1.1.4 体系结构7
1.1.5 主体与客体9
1.1.6 作用10
1.2 科技政策的产生11
1.2.1 孕育期11
1.2.2 萌芽期13
1.2.3 初始期14
1.3 科技政策的发展16
1.3.1 体制化时期(1945~1957年)18
1.3.2 军事化时期(1958~1969年)21
1.3.3 社会优先时期(1970~1979年)25
1.3.4 经济竞争时期(1980~1989年)29
1.3.5 全球化时期(1990年至今)32
1.4 科技政策的影响36
1.4.1 美国成为科技大国37
1.4.2 美国的高等教育38
1.4.3 美国的西部大发展43
1.4.4 美国的科学基金制46
1.5 20世纪“大科学”成绩斐然47
1.5.1 大科学47
1.5.2 20世纪科技成就48
1.5.3 科技发展规律53
第2章 美国军民一体化的科技政策54
2.1 美国国防工业军民一体化的发展54
2.1.1 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军民一体化的基点54
2.1.2 通过国防采办政策促进军民一体化55
2.1.3 设立专门机构协调军民一体化55
2.2 美国科技政策的沿革56
2.2.1 科技政策起源及“一战”时期的发展(1940年以前)56
2.2.2 “二战”科技政策的分水岭(1941~1945年)58
2.2.3 “冷战”时期以军事为主的科技政策(1946~1989年)59
2.2.4 “冷战”后以扶持军民两用技术为重点的科技政策(1990~2000年)67
2.2.5 “9·11”事件以来科技政策的新变化(2001年至今)73
2.3 历任总统的科技政策76
2.3.1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1953.01.20~1961.01.20)77
2.3.2 肯尼迪政府时期(1961.01.20~1963.11.22)78
2.3.3 约翰逊政府时期(1963.11.22~1969.01.20)79
2.3.4 尼克松政府时期(1969.01.20~1974.08.09)79
2.3.5 福特政府时期(1974.08.09~1977.01.20)80
2.3.6 卡特政府时期(1977.01.20~1981.01.20)81
2.3.7 里根政府时期(1981.01.20~1989.01.20)81
2.3.8 老布什政府时期(1989.01.20~1993.01.20)83
2.3.9 克林顿政府时期(1993.01.20~2001.01.20)84
2.3.10 小布什政府时期(2001.01.20~2009.01.20)87
2.4 美国科技政策的构架89
2.4.1 科技投入政策89
2.4.2 税收政策90
2.4.3 知识产权政策91
2.4.4 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政策92
2.4.5 科技人才政策94
2.5 美国科技政策的制定95
2.5.1 制定科技政策的角色95
2.5.2 立法机构与立法程序95
2.5.3 行政机构及权限96
2.6 美国科技政策趋势97
2.6.1 持续加强科技投入97
2.6.2 加强宏观管理97
2.6.3 大力加强基础研究97
2.6.4 优先发展关键技术98
2.6.5 注重国际科技合作98
第3章 典型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发展99
3.1 世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简要回顾99
3.1.1 工业革命催生近代国防科技工业99
3.1.2 两次世界大战推动国防科技工业99
3.1.3 军备竞赛刺激国防科技工业持续扩张100
3.1.4 面向军民一体化的国防科技工业转型101
3.1.5 世界军火贸易101
3.2 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发展102
3.2.1 “二战”国防科技工业的兴起102
3.2.2 “冷战”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102
3.2.3 “冷战”后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和调整105
3.2.4 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改革成果114
3.3 俄罗斯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调整与复苏116
3.3.1 “雪崩”式军转民阶段(1992~1994年)118
3.3.2 “渐进”式调整阶段(1995~1997年)119
3.3.3 国防科技工业综合体重组阶段(1998~2000年)120
3.3.4 深化一体化阶段(2001年至今)121
3.3.5 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改革成果123
3.3.6 国防科技工业的国际领先领域125
3.3.7 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发展前景126
3.3.8 国防科技工业与军民技术转移127
3.4 欧盟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整合与转型128
3.4.1 欧盟部分成员国政策调整129
3.4.2 欧盟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振兴新举措137
3.4.3 欧盟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改革成果138
3.4.4 欧盟国防科技工业体系面临的困境140
3.4.5 欧盟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发展前景141
3.5 日本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141
3.5.1 日本的国防科技工业141
3.5.2 日本的科技政策145
3.6 以色列的国防科技工业148
3.6.1 以色列的国防科技工业149
3.6.2 以色列的科技政策150
3.6.3 以色列的军民一体化模式152
3.7 印度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发展153
3.7.1 印度的国防科技工业153
3.7.2 印度的国防科技政策154
3.7.3 印度国防科技工业现状分析158
3.8 多国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159
3.8.1 国防科技工业的组织形式159
3.8.2 国防科技工业的管理体制160
3.8.3 国防科技工业的运行机制165
3.8.4 国防科技工业的产业结构167
3.8.5 国防科技工业的科研体系168
3.8.6 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创新举措169
3.8.7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战略的绩效170
3.8.8 世界防务、航天工业排行榜(2009年)171
3.8.9 对我国的启示172
第二篇 大国之路177
第4章 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177
4.1 多层面历史回溯177
4.1.1 旧中国的沧桑177
4.1.2 建军历程179
4.1.3 工业制造180
4.1.4 科研能力180
4.1.5 爱国热情180
4.2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与科技政策180
4.2.1 形成过程181
4.2.2 主要思想内容188
4.2.3 科技政策191
4.3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与科技政策195
4.3.1 形成过程196
4.3.2 主要思想内容199
4.3.3 科技政策203
4.4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与科技政策209
4.4.1 形成过程210
4.4.2 主要思想内容214
4.4.3 科技政策217
4.5 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220
4.5.1 背景220
4.5.2 主要思想内容223
4.5.3 科技政策226
4.5.4 军民融合式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227
第5章 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与政策演进229
5.1 计划体制时期的管理体制与政策(1949~1977年)229
5.1.1 国防科技工业体制229
5.1.2 国防科技工业体系231
5.1.3 国防科技工业政策探索233
5.2 调整转型时期的管理体制与政策(1978~1997年)233
5.2.1 国防科技工业体制233
5.2.2 军工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237
5.2.3 国防科技工业部分政策242
5.3 深化改革时期的管理体制与政策(1998~2007年)246
5.3.1 国防科技工业体制246
5.3.2 军工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249
5.3.3 国防科技工业部分政策265
5.4 实行大部制以来的管理体制与政策(2008年至今)271
5.4.1 国防科技工业体制271
5.4.2 军工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273
5.4.3 军工集团汽车行业重组274
5.4.4 国防科技工业完善政策体系275
第6章 辉煌壮丽的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事业276
6.1 自力更生彪炳史册:新中国的若干第一276
6.1.1 核工业276
6.1.2 航天工业279
6.1.3 航空工业285
6.1.4 船舶工业287
6.1.5 兵器工业290
6.1.6 电子工业292
6.2 自主创新硕果累累:国防科技工业大国的标志293
6.2.1 核工业293
6.2.2 航天工业295
6.2.3 航空工业296
6.2.4 船舶工业297
6.2.5 兵器工业299
6.2.6 电子工业300
6.3 军民结合业绩辉煌:助推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302
6.3.1 核工业303
6.3.2 航天工业305
6.3.3 航空工业320
6.3.4 船舶工业323
6.3.5 兵器工业324
6.3.6 电子工业325
6.3.7 军工技术服务奥运326
6.3.8 军工技术服务减灾335
6.3.9 军工高校340
6.4 科学管理创奇葩: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与方法345
6.4.1 钱学森在美国的科学历程346
6.4.2 钱学森组织中国导弹研制346
6.4.3 钱学森创建系统学349
6.4.4 重大问题决策应用355
6.4.5 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356
6.4.6 军工文化的发展建设357
第三篇 强国之梦363
第7章 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战略任务363
7.1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时代背景363
7.1.1 产业革命363
7.1.2 科技革命364
7.1.3 新军事变革364
7.1.4 国家安全形势366
7.2 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367
7.2.1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的国防科技工业368
7.2.2 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370
7.2.3 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373
7.2.4 形成多样化军事行动能力375
7.3 服务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责任377
7.3.1 振兴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时代责任377
7.3.2 践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379
7.3.3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380
7.4 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强国的战略任务388
7.4.1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388
7.4.2 坚持强化基础,自主创新391
7.4.3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393
7.4.4 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业396
第8章 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400
8.1 规律探索与发展趋势400
8.1.1 学会两套本领401
8.1.2 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前行402
8.1.3 向高科技产业化迈进404
8.1.4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406
8.1.5 军民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普遍规律和趋势407
8.2 紧迫需要与战略决策407
8.2.1 国防工业基础的建立408
8.2.2 军转民的时代背景408
8.2.3 军民结合方针的形成410
8.2.4 军民融合的战略思想411
8.3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主要成就与任务412
8.3.1 新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初步构建413
8.3.2 蓬勃发展的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413
8.3.3 军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极大发挥418
8.3.4 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大显身手419
8.3.5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主要任务420
8.4 做强做大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421
8.4.1 壮大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422
8.4.2 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优势产品423
8.4.3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成长性产业423
8.4.4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424
8.4.5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424
8.4.6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425
8.5 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425
8.5.1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425
8.5.2 加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战略规划426
8.5.3 推进国防科技和民用技术互动发展427
8.5.4 深化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革427
第9章 开创“三化”融合的新时代429
9.1 国防科技工业的工业化使命429
9.1.1 利用国家工业化基础429
9.1.2 发挥国防科技工业辐射和带动作用433
9.1.3 打破国防科技工业行业壁垒436
9.1.4 优化升级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438
9.2 国防科技工业的信息化任务439
9.2.1 利用国家信息化基础439
9.2.2 助推国家信息化进程441
9.2.3 全面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建设442
9.3 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443
9.3.1 完备武器装备供给能力444
9.3.2 自主创新引领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446
9.3.3 先进能力和平台建设促进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447
9.3.4 完善现代军工企业制度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447
9.4 推进“三化”融合,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由大变强448
9.4.1 “三化”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449
9.4.2 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融合发展450
参考文献454
后记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