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安全性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汽车安全性能](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3249148.jpg)
- 杨松涛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408754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汽车安全性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视认性1
1.1人眼的功能及后视镜设计中的视觉因素考虑1
1.2直接视野6
1.2.1前方视野6
1.2.2前上方视野21
1.2.3动态前方视野21
1.2.4侧方视野26
1.2.5全周视野27
1.3间接视野28
1.3.1后方视野28
1.3.2下视镜、侧下视镜的视野30
1.3.3后方视野试验方法31
1.3.4后视镜的基本要求32
1.3.5后视镜的发展功能33
1.3.6增大后方视野的摄像——电视装置40
1.4恶劣天气的视野保持41
1.4.1刮雨、洗涤41
1.4.2除霜、除雾49
1.5发生故障时的视野保持53
1.5.1前机罩行驶中自开53
1.5.2前风窗玻璃行驶中碎裂54
1.6夜间视认性及灯光视认性54
1.6.1前照灯54
1.6.2前照灯的发展功能61
1.6.3制动灯63
1.6.4对其它灯具的要求64
1.6.5灯具的视认评价65
1.7色彩视认66
第二章 驾驶操作性70
2.1操作位置70
2.1.1驾驶员—汽车—环境之间的关系70
2.1.2驾驶室内部设计70
2.1.3操作范围75
2.1.4座椅、转向盘、踏板之间的相互关系78
2.1.5操纵杆位置79
2.1.6开关类的位置80
2.2仪表类的视认方便性80
2.2.1仪表、警报灯和指示器的视认方便性80
2.2.2显示仪表的发展81
2.3加速器控制系统的操作81
2.3.1加速器控制系统的怠速恢复81
2.3.2加速不良视象82
第三章 轮胎84
3.1与行驶安全有关的轮胎性能84
3.1.1轮胎的承载性能85
3.1.2轮胎的高速性能85
3.1.3轮胎的制动性能86
3.1.4轮胎的侧偏特性86
3.1.5轮胎的水滑效应87
3.1.6轮胎的耐久性能88
3.1.7轮胎的抗刺穿性能和耐爆破性能88
3.1.8轮胎的耐磨性能88
3.1.9轮胎的抗胎圈脱落性能88
3.2斜交轮胎、子午线轮胎、带束斜交轮胎的比较89
3.3胎面花纹91
3.4轮胎的试验方法92
3.4.1轮胎的无损检验92
3.4.2破坏性轮胎试验93
3.4.3室内轮胎测试设备95
3.4.4轮胎的道路试验98
3.5安全轮胎的发展99
3.5.1无内胎轮胎99
3.5.2双内胎轮胎99
3.5.3泡沫填充轮胎99
3.5.4自封式轮胎100
3.5.5轮胎的减压警报系统100
第四章 转向操纵性能102
4.1转向系及操纵稳定性与安全行驶的关系102
4.2直线行驶的稳定性102
4.2.1摆头102
4.2.2侧翻与侧滑109
4.2.3汽车列车的行驶稳定性120
4.3曲线行驶的稳定性123
4.3.1转向几何学与稳态回转特性123
4.3.2转向回正性能与车轮回正力矩127
4.3.3转弯行驶的侧倾特性128
4.3.4变换车道和躲避障碍129
4.4转向轻便性与助力转向129
4.4.1转向轻便性129
4.4.2变角传动比转向器132
4.4.3动力转向134
4.5四轮转向135
4.5.1四轮转向的原理和构造136
4.5.2四轮转向汽车的试验结果137
第五章 制动性能140
5.1汽车的制动过程140
5.2制动效能143
5.2.1制动减速度143
5.2.2制动时间146
5.2.3制动距离148
5.3制动效能的降低152
5.3.1制动的热衰退现象152
5.3.2制动的水衰退现象156
5.3.3制动的气阻现象156
5.4制动的方向稳定性158
5.4.1汽车的制动跑偏158
5.4.2汽车的制动侧滑、甩尾160
5.4.3汽车列车制动的摇摆、折叠现象168
5.4.4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比例171
5.4.5同步附着系数?0的选择175
5.4.6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调节176
5.4.7车轮的防抱死装置178
5.5制动系的可靠性要求180
5.5.1制动系部分失效时的制动及双回路制动180
5.5.2应急制动系182
5.5.3挂车脱挂时的制动183
5.5.4制动管路的防冻和防气阻184
5.5.5对制动系零部件的要求185
第六章 碰撞187
6.1碰撞事故的类型187
6.2汽车碰撞速度和有效碰撞速度189
6.2.1汽车碰撞速度189
6.2.2有效碰撞速度190
6.3碰撞变形的分类192
6.4保护乘员的措施205
6.4.1乘员舱内部结构的防撞设计206
6.4.2乘员约束系统209
6.4.3乘员舱以外的汽车结构的防撞设计228
6.5对行人及其它车辆的保护措施237
6.5.1行人与车辆碰撞的位置分布238
6.5.2车辆前端碰撞行人的过程和保险杠对行人的保护作用239
6.5.3车辆外部凸出物242
6.5.4汽车外部防护装置243
6.6碰撞试验的类型244
6.6.1缩小尺寸试验244
6.6.2部件试验247
6.6.3整车碰撞试验250
6.7碰撞模拟267
6.7.1假人模型模拟267
6.7.2汽车的碰撞模拟271
6.8碰撞试验中乘员的替代物283
6.8.1假人283
6.8.2动物288
6.8.3死尸290
6.8.4志愿者291
6.9伤害标准294
6.9.1伤害标准的发展294
6.9.2头部伤害标准296
6.9.3胸部伤害标准298
6.9.4大腿的伤害标准298
6.9.5综合的伤害标准299
6.10一些主要的安全试验介绍301
6.10.1整车碰撞试验301
6.10.2部件安全性试验310
6.11碰撞预感器320
6.11.1碰撞预感器的功能320
6.11.2传感器的类型321
6.11.3减轻碰撞预感器322
6.11.4避免碰撞预感器326
6.12倒车传感器333
第七章 火灾与事故后的撤离334
7.1燃料系、排气系和电气系统的防止火灾要求及布置关系334
7.1.1燃料系的火灾预防334
7.1.2排气系的火灾预防335
7.1.3电气系统的火灾预防336
7.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337
7.3燃油箱的布置337
7.4碰撞后防止燃料泄漏的要求340
7.5车辆燃烧后乘员的紧急撤离341
参考文献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