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组传送技术与测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徐荣,任磊,邓春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0201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通信交换-通信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组传送技术与测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PTN技术概述1
1.1 分组化传送的驱动力1
1.2 PTN原理与体系结构3
1.2.1 PTN原理与定义3
1.2.2 PTN的分层结构4
1.2.3 PTN的功能平面6
1.3 PTN的设备及技术特点10
1.3.1 PTN的设备形态10
1.3.2 PTN的关键技术14
1.3.3 PTN的技术特点21
1.4 PTN实现协议和应用22
1.4.1 PBT(Provider Backbone Transport)23
1.4.2 MPLS-TP/T-MPLS24
1.4.3 T-MPLS与PBT的比较26
1.5 PTN的网络应用27
1.5.1 PTN的应用定位27
1.5.2 PTN在城域核心网和骨干网中的应用28
1.5.3 PTN在城域接入网、汇聚网中的应用30
第2章 PTN设备的功能测试33
2.1 PTN设备传送功能33
2.1.1 T-MPLS技术34
2.1.2 PBT技术36
2.1.3 数据转发技术对比38
2.1.4 网络保护技术对比39
2.2 T-MPLS标签处理能力测试41
2.2.1 T-MPLS入口节点业务及标签处理功能41
2.2.2 T-MPLS出口节点业务及标签处理功能42
2.2.3 T-MPLS中间节点标签处理功能42
2.2.4 TMC复用进TMP功能测试43
2.2.5 TMC和TMP的标签范围测试44
2.3 PBT标签处理能力测试44
2.3.1 入口节点Mac in Mac封装能力测试45
2.3.2 出口节点解Mac in Mac封装测试46
2.3.3 中间节点转发Mac in Mac能力测试46
2.3.4 穿通传统交换机的Mac in Mac能力测试47
2.3.5 PBT的业务扩展性能测试47
2.4 T-MPLS保护功能测试49
2.4.1 T-MPLS线性保护49
2.4.2 T-MPLS环网保护测试53
2.4.3 多层保护的协调机制测试54
2.5 PBT保护功能测试55
2.5.1 PBT主备隧道的1∶1保护55
2.5.2 PBT主备隧道的1+1保护55
2.5.3 PBT网络边缘保护措施测试65
2.5.4 物理链路聚合功能测试70
2.6 PTN的网管功能验证70
2.6.1 拓扑管理72
2.6.2 配置管理72
2.6.3 故障管理77
2.6.4 性能管理79
2.6.5 安全管理81
2.7 控制平面功能测试81
2.7.1 自动发现功能82
2.7.2 动态连接管理83
2.7.3 路由功能84
2.8 PTN设备能力测试85
2.8.1 设备保护特性85
2.8.2 设备板卡特性87
2.8.3 分组交换容量88
2.8.4 单机功耗89
第3章 PTN的业务承载和测试90
3.1 运营级以太网业务90
3.1.1 以太网业务模型91
3.1.2 运营级以太网业务类型92
3.1.3 数据业务的性能指标94
3.2 PTN的多业务承载能力97
3.2.1 MPLS VPN业务98
3.2.2 PTN的多协议伪线仿真105
3.3 PTN的业务承载测试109
3.3.1 TDM业务110
3.3.2 以太网业务115
3.3.3 ATM业务121
3.4 PTN的业务性能测试125
3.4.1 TDM业务性能测试125
3.4.2 以太网性能测试130
3.4.3 ATM业务性能测试133
第4章 PTN的QoS原理与测试135
4.1 分组网络的QoS技术135
4.1.1 IP QoS框架简介135
4.1.2 控制平面QoS技术136
4.1.3 数据面技术139
4.1.4 以太网的QoS标准和协议141
4.2 PTN网络的QoS机制142
4.2.1 PBB-TE的QoS机制143
4.2.2 TMPLS的QoS机制145
4.2.3 T-MPLS与PBT的QoS技术比较146
4.3 QoS功能测试148
4.3.1 基于流分类的访问控制列表(ACL)测试148
4.3.2 基于流分类的QoS标记149
4.3.3 QoS参数Remark测试151
4.3.4 流量监管控制测试151
4.3.5 队列调度测试152
4.3.6 层次化QoS测试153
4.4 QoS特性测试154
4.4.1 UNT侧单层QoS策略验证154
4.4.2 NNI侧单层QoS策略验证159
4.4.3 UNI侧层次化QoS策略验证161
4.4.4 保护倒换条件下的优先级抢占测试168
4.4.5 优先级转发性能测试169
第5章 操作、维护与管理(OAM)特性测试170
5.1 PTN的OAM技术170
5.1.1 PBB-TE的OAM机制171
5.1.2 T-MPLS的OAM机制175
5.1.3 T-MPLS和PBB-TE的OAM机制比较177
5.2 接入链路的以太网OAM测试178
5.2.1 以太网OAM远端发现功能测试178
5.2.2 以太网OAM远端环回功能测试180
5.2.3 变量请求MIB查询功能测试182
5.2.4 以太网OAM链路监测功能测试183
5.3 PTN网络内的以太网OAM功能测试187
5.3.1 以太网OAM故障管理187
5.3.2 以太网OAM性能监视功能193
5.3.3 以太网OAM压力测试195
5.4 PTN网络内T-MPLS OAM功能测试196
5.4.1 TMC层OAM测试196
5.4.2 TMP层OAM测试203
5.4.3 TMS层OAM测试209
5.4.4 T-MPLS的OAM压力测试215
第6章 分组网同步原理和测试217
6.1 PTN的频率同步技术217
6.1.1 同步以太网技术217
6.1.2 ToP和CES219
6.1.3 分组网中CES业务的时钟恢复技术220
6.1.4 分组网络同步性能表征参量223
6.2 PTN的时间同步技术224
6.2.1 时间同步的传递方法224
6.2.2 NTP时间同步225
6.2.3 IEEE 1588技术原理226
6.2.4 IEEE 1588v2同步模式234
6.2.5 基于1588v2的频率同步238
6.2.6 PTN时间传递方案239
6.3 PTN的CES业务的时钟同步功能验证241
6.3.1 CES业务发送端时钟工作方式241
6.3.2 CES业务接收端时钟工作方式242
6.3.3 CES业务输入接口的抖动/漂移容限243
6.3.4 CES业务输出接口的抖动/漂移限值243
6.3.5 PDV对E1业务同步性能的影响244
6.4 同步以太网的时钟功能和性能测试245
6.4.1 定时输入/输出功能验证245
6.4.2 定时源优先级选择功能验证245
6.4.3 频率准确度246
6.4.4 牵引入/牵引出范围246
6.4.5 漂移/抖动产生247
6.4.6 保持特性248
6.5 IEEE 1588v2时间同步测试248
6.5.1 时间输入/输出接口功能验证248
6.5.2 PTP时钟模型测试249
6.5.3 端口时钟状态选择方式测试250
6.5.4 PTP参数设置测试251
6.5.5 时钟的PTP优先级功能测试253
6.5.6 报文发送间隔设置测试254
6.5.7 时钟倒换功能测试255
6.5.8 时间传递相对精度测试256
6.6 基于1588v2的PTN时间同步网性能测试256
6.6.1 时间恢复精度测试——全BC组网257
6.6.2 时间恢复精度测试——BC+TC组网257
6.6.3 时间恢复精度测试——纯透传方式258
6.6.4 业务负载对时间精度影响测试259
6.6.5 时间倒换性能测试259
缩略词260
参考文献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