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全寿命风险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全寿命风险管理
  • 黄宏伟,陈龙,胡群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7119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隧道工程-风险管理-高等学校-教材;地下工程-风险管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全寿命风险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风险管理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的重要性1

1.2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及特点6

1.2.1 工程风险管理6

1.2.2 工程风险管理特点分析7

1.3 风险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8

1.3.1 国外研究现状8

1.3.2 国内研究现状10

1.4 本书的内容及章节分配11

第2章 工程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13

2.1 风险的认知13

2.1.1 风险的定义13

2.1.2 风险的分类15

2.1.3 风险的本质16

2.2 风险分析的基本方法19

2.2.1 定性评价方法19

2.2.2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21

2.3 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29

2.3.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29

2.3.2 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29

2.4 全寿命风险管理模式30

2.4.1 风险管理的阶段划分30

2.4.2 工可阶段的风险评估30

2.4.3 工程施工前的风险分析及处理31

2.4.4 工程施工期的风险管理33

2.5 工程风险决策与控制34

2.5.1 风险转移策略的分类34

2.5.2 工程保险35

2.5.3 风险决策37

第3章 风险分析与评价模型41

3.1 风险分析相关名词及机理41

3.1.1 相关名词的解释41

3.1.2 风险机理分析44

3.2 风险分析与评价模型44

3.2.1 项目基本风险空间44

3.2.2 风险分析模型45

3.2.3 风险评价模型48

第4章 隧道及地下工程规划阶段风险管理50

4.1 概述50

4.1.1 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50

4.1.2 风险定性评估52

4.2 规划阶段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53

4.2.1 项目决策与决策分析评价53

4.2.2 轨道交通建设概况及线路规划54

4.2.3 地铁工程项目风险因素的分类56

4.3 地铁线路规划中风险因素研究59

4.3.1 策倾斜造成路网规划不合理风险59

4.3.2 客流量预测风险61

4.3.3 路网规划不合理造成前期费用增加风险63

4.4 规划阶段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65

第5章 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阶段风险管理67

5.1 地铁项目土建工程设计概述67

5.1.1 车站设计67

5.1.2 区间隧道设计67

5.2 地铁设计阶段主要风险因素68

5.2.1 地质勘查风险68

5.2.2 设计中的人为误差及设计质量风险(设计质量风险)70

5.3 设计阶段风险管理主要措施74

5.3.1 加强管理减少设计人为错误74

5.3.2 职业责任保险76

第6章 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期风险事故分析78

6.1 基坑工程施工期风险事故分析78

6.2 软土隧道工程风险事故分析86

6.2.1 引言86

6.2.2 盾构进出洞风险89

6.2.3 盾构推进风险事故89

6.3 环境影响风险事故分析91

6.3.1 变形过大产生的周边设施影响风险91

6.3.2 过量降水产生的周边设施破坏风险92

6.3.3 地基加固不当产生的地面隆沉92

6.3.4 噪声污染93

6.3.5 水污染93

6.3.6 空气污染93

6.3.7 固体废物污染93

6.3.8 生态环境影响93

6.4 人员安全风险事故分析94

6.4.1 人员火灾安全风险分析94

6.4.2 有害气体对人员安全的影响94

6.4.3 操作失误产生的人员伤亡94

6.4.4 突发性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94

6.4.5 重物打击94

6.4.6 负高空坠落95

6.4.7 车辆伤害95

6.4.8 人员触电96

6.4.9 非工地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产生的伤亡96

第7章 盾构隧道工程施工期潜在风险损失分析97

7.1 风险分析调研97

7.1.1 调研概况97

7.1.2 风险事故的种类98

7.1.3 风险调研数理分析99

7.1.4 采用信心指数法的调研结果处理100

7.2 风险概率分析105

7.2.1 风险概率增强系数的确定105

7.2.2 盾构隧道典型事故的风险概率106

7.3 直接费用潜在损失分析115

7.3.1 风险事故发生后直接费用损失分析115

7.3.2 各风险事故直接费用损失风险计算116

7.3.3 直接费用损失总体风险分析119

7.4 工期潜在损失分析122

7.4.1 风险事故发生后工期损失分析122

7.4.2 各风险事故工期损失风险计算123

7.4.3 工期损失总体风险分析123

7.5 耐久性潜在损失分析128

7.5.1 风险事故发生后耐久性损失分析128

7.5.2 各风险事故耐久性损失风险计算129

7.5.3 耐久性损失总体风险分析132

7.6 环境影响潜在损失分析134

7.6.1 风险事故发生后环境影响损失分析134

7.6.2 各风险事故环境影响损失风险的计算135

7.6.3 环境影响损失总体风险分析136

7.7 损失分布的一般性规律分析141

7.7.1 潜在损失的概率函数分布特点141

7.7.2 与风灾风险研究相关成果的比较142

7.8 风险综合评价144

7.8.1 各风险事故风险综合评价144

7.8.2 项目各工况及总体风险综合评价145

第8章 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风险分析148

8.1 概述148

8.1.1 问题的提出148

8.1.2 分析思路148

8.2 建筑物破坏等级划分149

8.2.1 引言149

8.2.2 “广义”建筑物破坏等级划分149

8.2.3 建筑物破坏评判指标及分类150

8.3 大刚度建筑物的破坏评判152

8.3.1 倾斜度的计算152

8.3.2 以倾斜作为建筑物指标的资料分析152

8.3.3 工程事故资料汇总分析152

8.3.4 建筑物广义破坏等级与倾斜度之间的关系157

8.3.5 建筑物产生倾斜破坏的模糊综合评判158

8.4 小刚度建筑物的破坏评判162

8.4.1 小刚度建筑物破坏评判指标162

8.4.2 建筑物的广义破坏等级与裂缝宽度之间的关系162

8.4.3 裂缝宽度与拉应变之间的关系163

8.4.4 建筑物极限拉应变的计算164

8.4.5 建筑物产生裂缝破坏的模糊综合评判166

8.5 建筑物破坏损失评价166

8.5.1 建筑物损失的计算166

8.5.2 关于建筑物损失的相关研究成果166

8.5.3 建筑物广义破坏等级与损失比的关系167

8.5.4 建筑物的损失比与弯沉比的关系168

8.6 实例分析173

第9章 盾构隧道施工对周围路面影响风险分析177

9.1 概述177

9.1.1 问题的提出177

9.1.2 基本假定178

9.2 沥青路面损坏状况评价178

9.2.1 沥青路面面层破损类型178

9.2.2 路面综合破损率(DR)计算178

9.2.3 路面状况指数计算179

9.3 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评价180

9.3.1 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180

9.3.2 路面病害分级标准的隶属度函数180

9.3.3 裂缝宽度与最大沉降量的关系181

9.3.4 混凝土路面状况评定182

9.4 路面损失计算183

9.4.1 路面寿命周期的费用组成183

9.4.2 路面损坏费用计算184

9.5 实例计算185

9.5.1 工程参数185

9.5.2 沥青路面185

9.5.3 混凝土路面186

第10章 隧道施工对周边管线影响风险分析188

10.1 概述188

10.1.1 问题的提出188

10.1.2 基本假定188

10.2 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影响计算189

10.2.1 盾构隧道施工产生的管线沉降变形计算189

10.2.2 一维弹性地基梁模拟管线纵向沉降计算模型191

10.3 刚性管线损坏评价标准192

10.3.1 允许应力判别法193

10.3.2 采用允许地面沉降值进行评价193

10.4 柔性管线损坏评价标准194

10.4.1 管道张角判别法194

10.4.2 采用允许地面沉降值进行评价195

10.5 管线损坏的经济评价195

10.5.1 管线损坏补偿费用计算195

10.5.2 管线损坏的隶属度函数196

10.5.3 最大地面沉降与损失的关系196

10.6 实例分析197

第11章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运营阶段风险分析199

11.1 风险事故的分类及易损性分析199

11.1.1 地下空间灾害事故分类199

11.1.2 地下设施易损性分析200

11.2 隧道工程运营阶段风险因素研究200

11.2.1 隧道耐久性201

11.2.2 隧道火灾203

11.2.3 恐怖袭击208

11.2.4 运营期劳动卫生风险211

第12章 软土地铁隧道常见病害与防治215

12.1 概述215

12.2 渗漏水病害215

12.2.1 渗漏水的危害215

12.2.2 渗漏水的原因分析217

12.2.3 渗漏水的防治217

12.3 衬砌结构的裂损与腐蚀220

12.3.1 衬砌结构裂损220

12.3.2 衬砌腐蚀222

12.4 地铁隧道的结构变形223

12.4.1 结构变形的危害223

12.4.2 结构变形的原因分析223

12.4.3 结构变形的防治227

12.5 迷流病害228

12.5.1 迷流产生的机理228

12.5.2 迷流病害的危害229

12.5.3 迷流病害的防治230

第13章 软土地铁隧道结构性态评估指标和标准233

13.1 概述233

13.2 渗漏水病害的评估指标和标准233

13.2.1 渗漏水部位233

13.2.2 渗漏水流量234

13.2.3 渗漏水范围235

13.2.4 排水设施的服务效果235

13.3 混凝土衬砌管片裂损的评估指标和标准236

13.3.1 裂缝部位及走向236

13.3.2 裂缝尺度236

13.3.3 裂缝的发展趋势238

13.3.4 衬砌表面破损程度238

13.4 结构变形的评估指标和标准239

13.4.1 结构纵向沉降或隆起239

13.4.2 结构横向位移241

13.4.3 隧道管径收敛变形241

13.4.4 隧道结构的差异沉降242

13.5 其他评估指标和标准244

13.5.1 联络通道状况244

13.5.2 线路曲率半径244

13.5.3 环境水的侵蚀程度245

13.5.4 迷流的腐蚀程度245

第14章 地铁隧道结构性态评估模型247

14.1 概述247

14.2 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247

14.2.1 层次分析法原理247

14.2.2 模糊数学原理250

14.2.3 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方法原理250

14.2.4 实例说明253

14.3 人工神经网络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254

14.3.1 基本原理254

14.3.2 BP网络原理254

14.3.3 人工神经网络评估模型255

14.3.4 实例说明256

14.4 主成分分析方法在软土地铁隧道性态评估中的应用258

14.4.1 主成分分析法数学统计原理258

14.4.2 主成分分析法在评估中的应用258

14.4.3 实例说明259

第15章 软土地铁隧道结构性态评估方法应用262

15.1 工程概况262

15.2 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的应用262

15.3 人工神经网络评估模型的应用271

15.3.1 软土地铁隧道结构性态评估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271

15.3.2 BP神经网络模型在软土隧道结构性态评估中的应用272

15.4 主成分分析模型的应用275

参考文献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