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西部开发的走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卫东,刘毅,秦玉才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6962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西部大开发(中国)-研究报告-中国-2009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0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西部开发的走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西部地区的发展状态1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成效1
第二节 经济发展状态5
第三节 社会发展状态11
第四节 基础设施19
第五节 居民生活质量26
第二章 自然环境演变与综合地域结构39
第一节 自然环境基底特征40
第二节 自然环境演变46
第三节 综合生态—经济地域结构67
第三章 推进西部开发的战略思路79
第一节 宏观环境与条件分析79
第二节 推进西部开发的总体思路87
第三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91
第四章 主要政策类型区划分95
第一节 重点经济区95
第二节 重点扶持区102
第三节 重点生态功能区118
第五章 产业发展120
第一节 宏观条件分析121
第二节 发展状态及存在的问题124
第三节 产业竞争力变化分析133
第四节 产业发展方向137
第五节 重大研发工程与生产基地142
第六节 政策措施建议148
第六章 能源开发150
第一节 西部能源开发现状150
第二节 发展条件分析159
第三节 发展思路与方向166
第四节 重大任务169
第五节 政策建议173
第七章 特色农业175
第一节 西部特色农业的进展175
第二节 特色农业的富民潜力187
第三节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92
第四节 发展思路与目标197
第五节 保障措施205
第八章 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208
第一节 发展态势208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217
第三节 贫困的新特点与新问题220
第四节 “十二五”及2020年主要社会发展指标预测225
第五节 重点任务及政策建议227
第九章 对内对外开放231
第一节 现状特点与问题231
第二节 发展环境分析238
第三节 对内对外开放的战略方向240
第四节 战略任务和重点工作243
第五节 政策建议250
第十章 城镇化与城镇发展布局252
第一节 城镇化发展现状252
第二节 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56
第三节 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机遇和意义262
第四节 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思路265
第五节 政策措施建议275
第十一章 交通基础设施277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以来交通建设的成就与问题277
第二节 交通运输需求态势分析284
第三节 交通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293
第四节 交通设施建设的重点与战略方向298
第五节 保障措施311
第十二章 生态环境建设314
第一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问题314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的成效与问题318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总体战略和区域策略329
第四节 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大举措348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研究353
第一节 理论分析353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中的财政政策及其效果357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363
第四节 建议365
参考文献375
后记382
图索引2
图1—1 西部地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2
图1—2 西部地区主要人均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差距变化3
图1—3 西部各省区市经济发展类型划分10
图1—4 西部各省区市经济发展类型划分19
图1—5 西部各省区市铁路营业里程的区域密度20
图1—6 西部各省区市铁路营业里程的人均密度20
图1—7 西部各省区市高速公路的区域密度21
图1—8 西部各省区市高速公路的人均密度22
图1—9 西部各省区市一般公路的区域密度23
图1—10 西部各省区市一般公路的人均密度23
图1—11 西部各省区市万人旅客吞吐量24
图1—12 西部各省区市人均综合核算电话数25
图1—13 西部各省区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
图1—14 西部各省区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
图1—15 西部各省区市综合可支配收入28
图1—16 西部各省区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8
图1—17 西部各省区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9
图1—18 西部各省区市城镇居民非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30
图1—19 西部各省区市农村居民非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31
图1—20 西部各省区市城市居民人均住宅面积32
图1—21 西部各省区市农村居民人均住宅面积32
图1—22 西部各省区市综合核算居民人均住宅面积33
图1—23 西部各省区市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34
图2—1 西部地区年平均温度42
图2—2 西部地区年降雨量43
图2—3 西部地区海拔高程及经纬度网格划分48
图2—4 1959~2008年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距平49
图2—5 1959~2008年西部地区四季年平均气温距平51
图2—6 1959~2008年西部地区年平均降水标准化距平54
图2—7 1959~2008年西部地区四季年平均降水标准化距平56
图2—8 1959~2008年西部地区降水四季分配比例57
图2—9 西部地区多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58
图2—10 西部地区NDVI年际变化60
图2—11 西部地区不同季节NDVI变化62
图2—12 西部地区多年植被变化趋势63
图2—13 西部地区多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幅度64
图2—14 西部地区植被变化Hurst指数分布65
图2—15 西部地区植被未来变化趋势66
图2—16 西部综合生态—经济地域结构69
图3—1 中国经济的外贸依赖度(1985~2008年)81
图3—2 中国进出口额历年变化(1980~2008年)82
图3—3 中国月度出口额(2007~2009年)84
图4—1 西部地区重点经济区分布96
图4—2 西部地区主要城市间吸引力97
图4—3 西部地区重点扶持区分布(以地级行政单位划分)104
图4—4 西部地区重点扶持区分布(以县级行政单位划分,方案一)107
图4—5 西部地区重点扶持区分布(以县级行政单位划分,方案二)111
图4—6 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域119
图5—1 西部地区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2000~2008年)128
图5—2 2007年西部地区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比重与全国的比较129
图6—1 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变化(1952~2007年)151
图6—2 全国大区级一次能源净输出(入)格局变化152
图6—3 西部地区城镇能源工业投资变化(1995~2007年)154
图6—4 西部地区主要工业产品在全国地位的变化154
图6—5 2007年西部能源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的比重160
图6—6 2007年西部地区现代化发育状态比较161
图6—7 西部地区与全国人均能耗比较(1952~2007年)162
图6—8 西部地区人均生活用电水平变化(1980~2007年)162
图6—9 西部地区居民家用电器普及情况(2007年)163
图6—10 华东与中南一次能源消费需求及净输入量变化(1980年、2007年)163
图6—11 中国分省份碳排放变化165
图6—12 西部地区一次能源生产结构变化(2005年、2020年)167
图6—13 西部煤炭主要外运通道170
图6—14 西部能源运输通道171
图8—1 全国各省区市社会发展指数210
图8—2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对比(2008年)210
图8—3 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社会发展差距变化211
图8—4 西北、西南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对比211
图8—5 云南省返贫人口变化221
图9—1 1999~2008年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额232
图9—2 2000~2008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232
图9—3 西部各省区市进出口额占西部地区的比重(2000年、2008年)233
图9—4 西部地区和全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对比(2000~2008年)234
图9—5 西部地区边境贸易增长情况(2000~2007年)235
图9—6 西部边境省份边贸占进出口贸易的比重237
图9—7 西部串状边境经济空间体系249
图10—1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各省区市城镇化发展态势(2000~2008年)253
图10—2 西部各省区市城镇人口规模255
图10—3 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和支出状况255
图10—4 西部地区和全国及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比较256
图10—5 2007年中国城市数量的空间分布258
图10—6 2007年中国四大区域省会城市人口平均规模259
图10—7 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城乡收入比变化260
图10—8 2008年全国四大区域产值结构比较261
图10—9 2008年全国四大区域就业结构比较261
图10—10 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群空间分布271
图11—1 三大地带的交通投资趋势283
图11—2 西部客运量占全国比重趋势285
图11—3 西部客货运量生成的基本趋势285
图11—4 西部内部铁路货物交流量发展趋势288
图11—5 西部地区重点铁路网络建设304
图11—6 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建设306
图12—1 西部地区三个层次重点生态保护与建设区域333
图13—1 1994~2007年中央对地方支出的增长360
表索引5
表1—1 西部各省区市GDP、人均GDP及其与全国的比较5
表1—2 西部各省区市产业结构与全国的比较6
表1—3 西部各省区市优势工业部门7
表1—4 西部各省区市GDP增长速度8
表1—5 西部各省区市工业经济运行效益9
表1—6 2000年、2008年西部各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及其增速12
表1—7 2000年、2008年西部各省区市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2
表1—8 西部各省区市单位人口拥有的学校数和教师数13
表1—9 西部各省区市每万人拥有病床数和卫生机构人员数14
表1—10 西部各省区市修正后的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15
表1—11 2000年、2008年西部各省区市养老保险覆盖率16
表1—12 2000年、2008年西部各省区市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7
表1—13 2000年、2008年西部各省区市社会保险基金人均收入17
表1—14 2008年西部交通设施综合密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24
附表1 2000年西部各省区市产业区位熵34
附表2 2007年西部各省区市产业区位熵36
附表3 2000~2007年分行业西部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37
表2—1 1959~2008年气温序列Mann-Kendall检验及Sen氏倾向率50
表2—2 西部各区温度序列Mann-Kendall检验及Sen氏倾向率53
表2—3 1959~2008年降水序列Mann-Kendall检验及Sen氏倾向率55
表2—4 西部各区降水序列Mann-Kendall检验及Sen氏倾向率57
表2—5 西部各区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统计59
表2—6 西部各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际变化60
表2—7 西部分区植被变化趋势63
表2—8 西部分区植被未来变化趋势66
表2—9 西部综合生态—经济地域结构69
表4—1 西部地区重点经济区基本情况96
表4—2 西部地区重点扶持区基本情况(以地级行政单位划分)103
表4—3 西部地区重点扶持区基本情况(以县级行政单位划分,方案一)107
表4—4 西部地区重点扶持区基本情况(以县级行政单位划分,方案二)112
表5—1 2000~2008年西部各省区市工业化水平变化124
表5—2 西部地区工业总体规模及其在全国的地位变化124
表5—3 西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在全国的地位变化125
表5—4 2000~2007年西部地区五大工业比重与全国水平的比较126
表5—5 2000~2007年西部地区五大工业行业增加值贡献率126
表5—6 西部地区机电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在全国的地位变化127
表5—7 西部地区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情况128
表5—8 2000~2007年西部地区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比重变化情况129
表5—9 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居前5位的工业行业130
表5—10 2007年西部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与全国的比较131
表5—11 2008年西部地区国有工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132
表5—12 西部地区工业行业专业化水平134
表5—13 西部地区工业行业专业化水平变化135
表5—14 西部地区工业行业偏离—份额分析136
表7—1 西部主要特色农产品产量及增幅(2000~2008年)176
表7—2 西部主要畜产品产量及增幅(2000~2008年)176
表7—3 西部主要农产品占全国比重(2000~2008年)177
表7—4 西部主要畜产品占全国比重(2000~2008年)178
表7—5 西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造业区位熵变化(2000~2007年)178
表7—6 西部各地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造业区位熵(2007年)178
表7—7 西部各地区主要农产品比重(2008年)179
表7—8 西部各地区主要农产品比重增减(2000~2008年)180
表7—9 西部各地区主要畜产品比重(2008年)181
表7—10 西部各地区主要畜产品比重增减(2000~2008年)181
表7—11 西部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农产品(2008年)182
表7—12 西部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畜产品及水产品(2008年)183
表7—13 西部农产品加工程度情况(2000~2007年)184
表7—14 西部特色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2000~2007年)185
表7—15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国内地区结构(2000~2007年)186
表7—16 西部农村家庭居民纯收入情况(2000~2008年)186
表7—17 西部各地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2000~2008年)187
表7—18 西部各地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2000~2008年)188
表7—19 西部农业结构变化(2000~2008年)189
表7—20 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00~2008年)190
表7—21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主要食品消费量(2000~2008年)191
表7—22 西部各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及增减情况(2000~2008年)194
表7—23 西部各地区粮食产量及增减情况(2000~2008年)195
表8—1 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状况212
表8—2 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213
表8—3 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变化(2000~2008年)214
表8—4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2000~2008年)214
表8—5 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2000~2008年)215
表8—6 西部地区社会保障覆盖面216
表8—7 新疆卫生技术人员职称结构218
表8—8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的差距219
表8—9 西部地区城乡差距219
表8—10 不同方法指标预测值226
表9—1 西部各省区市外贸进出口依存度234
表9—2 西部各省区市实际利用外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34
表9—3 西部边境省份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边境口岸体系236
表9—4 2000~2007年中国和西部接壤国家及部分邻国GDP年均增幅239
表10—1 西部各省区市的城镇化水平253
表10—2 西部地区城市规模发展概况254
表10—3 西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变化255
表10—4 2008年东、中、西、东北地区城乡收入支出比较260
表10—5 西部地区地级城市综合评价指标及其权重268
表10—6 西部地区地级城市综合评价得分268
表10—7 西部地区地级城市中心性等级结构270
表11—1 西部地区交通线路建设情况(2000~2007年)279
表11—2 2007年西部地区运输量概况280
表11—3 西部地区客运量增长(2000~2007年)281
表11—4 2007年西部各省区市交通设施占西部总量的比重281
表11—5 西部地区交通网络发展水平282
表11—6 西部地区的对外运输联系方向及规模286
表11—7 1985~2007年西部各省区市间铁路物流规模288
表11—8 国家两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在西部的分布情况298
表11—9 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304
表11—10 西部在建和拟建的高速公路305
表11—11 西部地区重要干线公路改造改建项目307
表11—12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方案中的西部地区枢纽307
表11—13 西部地区内河航道建设与布局308
表11—14 西部地区新建支线机场309
表12—1 西部地区各类生态系统的面积316
表12—2 西部地区主要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