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 经济法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 经济法卷
  • 朱崇实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3394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经济法-法学史-中国-1949~200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 经济法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中国经济法学30年的论争与展望1

一、中国经济法学30年发展历程回顾2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经济法学2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法学5

二、中国经济法学30年发展的主要成就8

(一)经济法学对传统法学理论的超越与突破8

(二)经济法学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14

三、中国经济法学30年发展存在的不足17

(一)经济法理论研究存异有余,求同不足17

(二)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有待加强17

(三)经济法学的主流研究范式欠缺18

(四)国有资产管理法研究滞后20

(五)对经济诉讼的研究不够20

(六)对经济法责任的国际冲突与协调研究不足21

(七)对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交叉研究薄弱23

四、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未来展望23

(一)经济法基本理论一般共识的达成24

(二)经济法学研究将回应新鲜的时代命题24

(三)经济法学研究将向区域化、国际化方向发展25

(四)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在经济法学研究中逐步实现本土化26

(五)经济法学研究将关注与其他部门法的协调发展26

参考文献27

第一专题31

经济法独立性之争31

一、引言32

二、经济法独立性论争的缘起34

(一)“大经济法”时期34

(二)“纵横统一论”占主导地位时期38

三、经济法独立性论争的转折46

(一)管理—协作论和密切联系论47

(二)经济行政法论47

(三)经济管理关系论47

(四)企业经营管理法论49

四、经济法独立性地位的确立49

五、经济法将与其他部门法协调发展56

(一)经济法与宪法的协调发展58

(二)经济法与民法的协调发展59

(三)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协调发展61

六、结束语62

参考文献63

第二专题67

经济法定义之争67

一、引言68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经济法定义70

(一)初创阶段的经济法定义(1978—1986年)70

(二)调整修正阶段形成的经济法定义(1986—1992年)78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经济法定义83

(一)迅速发展阶段的经济法定义(1992—2001年)83

(二)全面发展阶段的经济法定义(2001年至今)90

四、结束语94

参考文献96

第三专题101

经济法调整对象之争101

一、引言102

二、经济法调整对象之争的症结:划分部门法的标准103

(一)传统的部门法划分标准103

(二)经济法对传统的部门法划分标准的挑战106

三、初创阶段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肯定与否定之争(1978—1986年)108

(一)经济法调整对象否定论108

(二)经济法调整对象肯定论109

四、调整修正阶段的经济法调整对象之争(1986—1992年)117

(一)管理—协作论和密切联系论117

(二)经济行政法论118

(三)企业经营管理法论118

(四)经济管理关系论118

五、迅速发展阶段的经济法调整对象之争(1992—2001年)120

(一)迅速发展阶段的经济法调整对象研究概说120

(二)迅速发展阶段经济法调整对象研究的特点125

六、全面发展阶段的经济法调整对象之争(2001年至今)126

(一)全面发展阶段的经济法调整对象研究概说126

(二)全面发展阶段经济法调整对象研究的特点129

七、对经济法调整对象之争的反思130

(一)经济法调整对象研究路径的反思:得失参半130

(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历史演变:与时俱进135

八、结束语138

参考文献139

第四专题143

宏观调控法之争143

一、30年来宏观调控法研究概况与主要论争144

(一)30年来宏观调控法研究概览144

(二)30年来宏观调控法研究的主要论争158

二、“宏观调控”与“宏观调控法”的概念之争173

(一)“宏观调控”的概念之争173

(二)“宏观调控法”的概念之争176

三、宏观调控法体系之争178

(一)我国宏观调控法的体系之争178

(二)《宏观调控基本法》与《稳定增长法》的讨论与立法实践184

四、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之争189

五、结束语191

参考文献192

第五专题199

金融法体系之争199

一、引言200

二、20世纪80年代有关金融法体系的争论200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法体系的争论201

(一)1995年以前的金融法体系研究202

(二)1995年以后的金融法体系研究202

四、21世纪初有关金融法体系的争论204

五、结束语207

参考文献207

第六专题209

金融经营与监管模式之争209

一、引言210

二、金融业经营模式:分业抑或混业之争212

三、金融监管体制:分业监管抑或混业监管之争214

(一)20世纪80年代关于金融监管模式的讨论214

(二)20世纪90年代关于金融监管模式的讨论215

(三)21世纪初对金融监管模式的争论219

四、结束语228

参考文献228

第七专题231

税收法律关系性质之争231

一、引言232

二、税收法律关系性质无论无争阶段(1986—1988年)234

(一)教材专著方面234

(二)论文方面235

(三)小结235

三、税收法律关系性质有论无争阶段(1989—1998年)236

(一)教材著作方面236

(二)论文方面239

(三)小结241

四、税收法律关系性质有论有争阶段(1999—2009年)242

(一)论文方面242

(二)教材专著方面250

(三)小结256

五、结束语257

参考文献261

第八专题267

反垄断执法机构之争267

一、引言268

二、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模式269

(一)设立隶属于国务院的专门机构270

(二)指定现有机构承担反垄断职责272

(三)设立隶属于全国人大的专门机构274

(四)司法机关承担反垄断职责275

三、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职权276

(一)职权类型276

(二)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权合一还是分离?278

(三)行政性垄断的处理权280

(四)反垄断执法权与行业监管权281

四、结束语282

参考文献283

第九专题285

行政性垄断之争285

一、引言286

二、行政性垄断界定之争287

(一)“行政性垄断”的概念是否恰当288

(二)何为行政性垄断288

(三)国家、国务院是行政性垄断主体吗?290

(四)行政性垄断的表现形式292

三、行政性垄断控制之争293

(一)行政性垄断成因分析293

(二)法律控制、体制改革还是综合治理294

(三)行政法控制还是反垄断法控制296

(四)温和惩戒还是严厉处罚297

四、结束语299

参考文献300

第十专题303

仿冒行为之争303

一、引言304

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就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吗?305

三、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认定308

(一)知名商品与商标驰名或著名的商品、获奖商品的关系309

(二)被仿冒的商品即为知名商品?310

(三)特有商品名称应当受到专门保护吗?312

四、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之认定314

(一)企业名称使用中地域、行业限制的合理性314

(二)企业名称是否应当知名?316

(三)企业名称权的性质及其与商标权的关系318

五、结束语321

参考文献321

第十一专题32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的“消费者”之争323

一、引言324

二、“知假买假者”是否属于消费者?325

(一)肯定期325

(二)否定期328

(三)争鸣期330

三、单位是否属于消费者?332

(一)否定论332

(二)肯定论333

四、商品房购买人是否属于消费者?334

(一)否定论334

(二)肯定论335

五、患者是否属于消费者?337

(一)否定论337

(二)肯定论339

六、结束语340

参考文献341

第十二专题345

外商投资立法模式之争345

一、引言346

二、20世纪80年代外商投资立法模式之争347

三、20世纪90年代外商投资立法模式之争348

四、21世纪有关外商投资立法模式之争350

五、结束语352

参考文献352

第十三专题355

关于环境法调整对象的论争355

一、引言356

二、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57

三、调整论358

四、环境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361

五、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与环境有关的行为362

六、结束语363

参考文献363

第十四专题365

关于环境权的论争365

一、引言366

二、环境权的概念之争367

三、环境权的性质之争368

(一)人权说368

(二)人格权说370

(三)自得权说370

(四)习惯权利说371

四、环境权的特征之争371

五、环境权的主体之争372

(一)环境权主体只包括公民372

(二)环境权主体包括公民和国家373

(三)环境权主体包括公民、组织团体和国家373

(四)环境权主体包括公民、组织团体、国家和人类374

(五)环境权主体也包括自然体374

(六)环境权主体只是人类375

六、环境权的客体之争375

(一)一元论375

(二)多元论376

七、公民环境权的内容之争376

(一)实体性环境权377

(二)程序性环境权378

八、结束语380

参考文献381

后记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