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用植物育种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药用植物育种学
  • 萧凤回,郭巧生主编(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4992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94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药用植物-植物育种-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药用植物育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1 药用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1

2 品种的概念和作用2

3 药用植物育种的特点5

4 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8

第1章 育种目标与途径14

1.1 药用植物育种目标14

1.1.1 育种目标14

1.1.2 制定育种目标的基本原则17

1.2 药用植物繁殖方式与育种18

1.2.1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18

1.2.2 不同繁殖方式植物的遗传特点及其与育种的关系20

1.2.3 植物品种的类型及育种特点22

1.3 获得新品种的一般途径25

1.3.1 种质资源调查25

1.3.2 引种25

1.3.3 选种26

1.3.4 育种26

第2章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28

2.1 种质资源的概念与重要性28

2.1.1 种质资源的概念28

2.1.2 种质资源的类别29

2.1.3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保护的迫切性31

2.1.4 生物多样性与育种的关系32

2.2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34

2.2.1 种质资源的收集35

2.2.2 种质资源的整理37

2.2.3 种质资源的保存37

2.3 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39

2.3.1 鉴定与评价39

2.3.2 种质创新40

第3章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43

3.1 引种驯化的概念与意义43

3.1.1 引种驯化的概念43

3.1.2 引种驯化的意义44

3.2 引种驯化的原理45

3.2.1 引种驯化的基因反应规范45

3.2.2 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46

3.2.3 引种驯化与药材质量的关系50

3.3 引种驯化的方法53

3.3.1 引种驯化的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53

3.3.2 引种驯化材料的搜集53

3.3.3 植物检疫55

3.3.4 引种植物的生物学观察与选择57

3.3.5 引种驯化试验60

3.3.6 引种驯化的基本方法61

3.4 引种成功的标准62

3.4.1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62

3.4.2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63

第4章 选择育种65

4.1 选择的基本原理66

4.1.1 选择的遗传基础66

4.1.2 纯系学说与群体遗传平衡67

4.2 选择方法68

4.2.1 选择的基本方法68

4.2.2 性状鉴定与选择效率72

4.3 种源选择76

4.3.1 基本概念76

4.3.2 种源试验的目的、作用和方法76

4.4 有性繁殖药用植物的选择育种80

4.4.1 纯系育种程序81

4.4.2 混合选择育种程序82

4.5 无性繁殖药用植物的选择育种83

4.5.1 实生选种83

4.5.2 芽变选种84

第5章 杂交育种90

5.1 亲本的选择与选配90

5.1.1 亲本选择的原则91

5.1.2 亲本选配的原则92

5.2 杂交方式与杂交技术94

5.2.1 杂交方式94

5.2.2 杂交技术96

5.2.3 杂交后代的处理99

5.2.4 杂交后代的选择99

5.3 杂交育种程序104

5.3.1 杂交育种程序104

5.3.2 加速杂交育种程序的方法105

5.3.3 杂交育种的早代测验106

5.4 回交育种106

5.4.1 回交育种的意义和特点106

5.4.2 回交育种的基本遗传规律107

5.4.3 回交育种的技术要点108

5.4.4 回交育种的程序110

5.4.5 回交法的其他应用方式110

5.5 远缘杂交育种111

5.5.1 远缘杂交的概念和作用111

5.5.2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克服方法113

5.5.3 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及其克服方法115

5.5.4 远缘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与选择116

5.6 营养系杂交育种117

5.6.1 营养系品种的性状遗传变异118

5.6.2 营养系品种的性状遗传分析119

5.6.3 杂交亲本的选择和选配121

5.6.4 杂种实生苗的童期、童程与童性122

5.6.5 营养系杂种的选择124

第6章 杂种优势利用126

6.1 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利用126

6.1.1 杂种优势的表现与度量126

6.1.2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128

6.1.3 杂种优势的固定128

6.1.4 优势育种与杂交育种的比较129

6.2 药用植物繁殖方式与杂种优势利用129

6.2.1 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原则129

6.2.2 不同繁殖方式植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130

6.3 杂种优势育种的程序130

6.3.1 自交系的选育131

6.3.2 配合力的测定134

6.3.3 杂交种的类型139

6.3.4 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140

6.4 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142

6.4.1 利用雄性不育性的意义142

6.4.2 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类型142

6.4.3 雄性不育系的选育144

6.4.4 利用雄性不育系的制种方法147

6.5 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和利用149

6.5.1 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149

6.5.2 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和生理机制149

6.5.3 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151

6.5.4 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的方法152

第7章 倍性育种154

7.1 植物的多倍性154

7.1.1 多倍体的概念和种类154

7.1.2 多倍体的进化157

7.1.3 多倍体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意义158

7.2 多倍体育种159

7.2.1 材料的选择159

7.2.2 获得多倍体的途径与方法160

7.2.3 多倍体的鉴定164

7.2.4 多倍体材料的加工、选育和利用165

7.2.5 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现状166

7.3 单倍体育种169

7.3.1 单倍体的类型及特点169

7.3.2 诱导单倍体产生的方法169

7.3.3 单倍体的鉴别与二倍化172

7.3.4 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173

第8章 诱变育种176

8.1 诱变育种的特点176

8.2 诱变因素的诱变机理及效应178

8.2.1 物理诱变178

8.2.2 化学诱变182

8.2.3 空间技术185

8.2.4 离子注入187

8.3 诱变育种的选育程序189

8.3.1 诱变一代(M1)189

8.3.2 诱变二代(M2)190

8.3.3 诱变三代(M3)及以后世代190

8.4 诱变育种与应用190

8.4.1 诱变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的关系190

8.4.2 诱变育种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191

第9章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194

9.1 细胞和组织培养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194

9.1.1 体细胞变异与突变体的筛选194

9.1.2 离体培养技术196

9.2 药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197

9.2.1 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197

9.2.2 原生质体的融合201

9.2.3 杂种细胞的类型与选择202

9.2.4 杂种植株的鉴定方法203

9.3 基因工程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205

9.3.1 目的基因的获取205

9.3.2 目的基因载体和体外重组208

9.3.3 遗传转化系统209

9.3.4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211

9.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215

9.4.1 分子标记的分类215

9.4.2 遗传图谱构建221

9.4.3 基因定位222

9.4.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223

第10章 品质育种225

10.1 品质育种的意义和特点225

10.1.1 品质的概念和品质性状225

10.1.2 品质育种的意义226

10.1.3 品质育种的特点228

10.2 药用植物品质性状的遗传与鉴定229

10.2.1 药用植物品质性状229

10.2.2 药用植物品质性状的遗传230

10.2.3 药用植物品质的鉴定237

10.3 药用植物优质品种的选育238

10.3.1 优质种源的收集、引种和创新238

10.3.2 品质育种方法238

第11章 抗病虫育种241

11.1 药用植物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241

11.1.1 药用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241

11.1.2 抗病性、抗虫性的概念242

11.1.3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作用243

11.1.4 寄主和寄生物的相互关系244

11.2 品种的抗病性及其鉴定245

11.2.1 病原物致病性的遗传和变异245

11.2.2 抗病性的类别、机制和遗传246

11.2.3 抗病性的鉴定251

11.3 品种的抗虫性及其鉴定253

11.3.1 抗虫性的类别、机制和遗传254

11.3.2 抗虫性的鉴定259

11.4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260

11.4.1 抗源的搜集260

11.4.2 抗病虫品种选育方法260

第12章 品种审定与种子生产264

12.1 品种区域化鉴定、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264

12.1.1 品种区域试验264

12.1.2 生产试验和栽培试验266

12.1.3 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266

12.2 品种审定和认定267

12.2.1 品种审定和认定的任务和意义267

12.2.2 品种审定和认定的组织体制267

12.2.3 品种审定和认定的程序268

12.2.4 药用植物品种审定或认定的概况269

12.3 植物新品种保护270

12.3.1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意义270

12.3.2 植物新品种权的审批机构271

12.3.3 品种权授予的条件271

12.3.4 植物新品种权的授予程序271

12.3.5 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273

12.3.6 品种权的保护和侵权行为的处罚273

12.3.7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进展274

12.4 种子生产274

12.4.1 种子生产的意义和任务274

12.4.2 种子生产程序275

12.4.3 品种的混杂退化和防杂保纯276

12.4.4 原种种子生产279

12.4.5 木本药用植物种苗的无性繁殖281

12.4.6 良种的加速繁殖283

第13章 药用植物育种各论(其中13.11~13.26内容见光盘)285

13.1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285

13.2 广霍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295

13.3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303

13.4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317

13.5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324

13.6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331

13.7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342

13.8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351

13.9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359

13.10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368

13.11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379

13.12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388

13.13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393

13.14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396

13.15 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403

13.16 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409

13.17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417

13.18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425

13.19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433

13.20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440

13.21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445

13.22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453

13.23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459

13.24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467

13.25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473

13.26 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4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