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维视野中的来宾壮族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多维视野中的来宾壮族文化
  • 覃彩銮,卢运福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ISBN:753634916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壮族-民族文化-来宾市-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多维视野中的来宾壮族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来宾市壮族盘古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覃乃昌1

第一节 来宾市有丰富的盘古文化遗存2

一、盘古庙2

二、盘古地名3

三、盘古神话传说4

四、盘古山歌5

第二节 学术界普遍认为:盘古神话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秦汉以后才渐渐北传6

一、先秦及秦汉时期汉文古籍中没有盘古神话的记载6

二、三国以后汉文古籍中才有盘古神话7

三、盘古神话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秦汉以后才渐渐北传9

第三节 盘古神话为壮族及其先民所始创11

一、根据民族学、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研究,壮族及其同源民族是珠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其他民族是秦汉以后才进入这一区域的11

二、壮族及与之同源的民族有丰富的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13

第四节 磨刀石、葫芦:壮语对“盘古”的原始解释及其文化内涵20

第五节 来宾市: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25

一、从地理学和考古学考察25

二、从历史文献记载考察26

三、从语言学考察27

四、从地名文化考察28

五、从神话等民族民间文学考察28

第二章 来宾市考古文化研究&郑超雄29

第一节 麒麟山人及其文化29

第二节 来宾市新石器时代文化31

一、根村岩遗址31

二、达岩遗址32

三、母猪头岩遗址32

四、寺山岩遗址32

五、金山岩遗址32

六、社山洞遗址33

七、龙殿岩遗址33

八、甘钟岩遗址33

九、甘碑岩遗址34

十、甘照岩遗址34

十一、肝角岩遗址34

十二、棺材岩遗址34

十三、生马岩遗址35

十四、横山遗址35

十五、高岩遗址35

十六、达庙岩遗址35

十七、北樟岩遗址36

十八、鸡笼岩遗址36

十九、梁山岩遗址36

二十、八仙岩遗址36

二十一、黄岩遗址36

二十二、屯山岩遗址37

二十三、庙山遗址37

二十四、水洞遗址37

二十五、武宣县石器地点37

第三节 象州县柳江河畔的贝丘遗址39

一、娘娘村贝丘遗址39

二、南沙湾贝丘遗址39

第四节 忻城三堆石铲遗址及其文化42

第五节 战国至汉代墓葬48

一、象州罗秀那槽战国墓48

二、白面山战国墓49

三、岭南汉墓群49

四、侣塘汉墓群49

五、大乐汉墓群50

六、三逍汉墓群50

七、落沙汉墓群50

八、新庆墓群50

九、贯村汉墓群50

十、六外墓群51

十一、鸡沙汉墓群51

十二、勒马汉墓群51

十三、桐木汉墓群51

第六节 来宾市的岩洞葬52

一、古旺山岩洞葬52

二、矮山村岩洞葬53

三、翠屏山岩洞葬53

四、红渡鬼岩岩洞葬54

五、大山岩洞葬54

六、田辽山岩洞葬54

第三章 来宾市壮族盘古神话的文化内涵、社会功能及其价值&覃彩銮57

第一节 来宾壮族民间盘古神话概述58

第二节 盘古神话反映的社会面貌60

一、盘古神话的产生与其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66

二、盘古神话所反映的壮族古代社会面貌68

第三节 盘古神话的文化内涵70

一、以人为本,追求丰产的价值观71

二、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74

三、珍爱生命,生存优先的生命观77

第四节 盘古神话的社会功能78

一、盘古神话的文化认知和教育功能79

二、盘古神话的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的激励功能82

第五节 盘古神话的价值84

一、盘古神话的文化价值84

二、盘古神话的学术价值87

第四章 来宾市壮族民居文化研究&韦熙强94

第一节 来宾壮族民居建筑的类型95

一、干栏式96

二、硬山搁檩地居式101

第二节 来宾壮族民居建筑的风格与特征109

第三节 来宾壮族民居建筑及其文化中的合理或科学因素115

一、聚落分布与营造中的合理或科学因素115

二、民居建筑结构中的合理或科学因素129

三、居室布局的合理或科学因素132

第四节 来宾壮族居住生活中的宗教信仰136

一、村落保护神138

二、宗族保护神147

三、居室保护神149

第五节 来宾壮族村落及住宅营造中的风水观158

一、村落或宅基的择定158

二、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163

三、住宅营造中的风水观167

第五章 来宾市壮族布伢文化研究&覃彩銮173

第一节 布伢信仰的表现形式及其习俗173

一、关于布伢的传说174

二、师公经文中的布伢颂歌175

三、布伢信仰及其习俗176

四、布伢或花婆庙182

五、布伢塑像185

第二节 布伢信仰及其文化探源186

一、布伢崇拜起源于原始时代的花崇拜186

二、由花崇拜发展演变为姆六甲崇拜188

三、由姆六甲崇拜演变为布伢(花婆)崇拜192

第三节 布伢信仰的文化与学术价值195

一、布伢信仰的文化价值195

二、布伢文化的学术价值197

三、布伢文化的开发价值200

第六章 来宾市壮族“筛”(师公)文化研究&潘其旭201

第一节 “筛”——壮族民间宗教的产生201

第二节 来宾市于明代出现“筛”教207

第三节 “筛”神祗、面具、唱本及舞蹈210

一、师公神祗210

二、师公面具211

三、师公唱本212

四、师公法事仪式及祭祀舞蹈213

第四节 壮族师公戏的形成与发展215

一、从祭仪扮神唱故事到歌、舞、戏为一体的“木面师”阶段215

二、由“木面师”到分角色化装表演的“粉面师”阶段217

三、从民间宗教师戏合一的师公班到壮师剧团阶段218

第五节 壮师剧在壮族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222

一、由原始宗教艺术发展形成的壮师剧,是壮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缩影223

二、丰富多彩的壮师剧艺术,是壮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宝库224

三、通过舞台艺术形象反映善于创造、勇于抗争、追求和善的民族精神226

第七章 来宾市壮族歌谣文化研究&潘其旭234

第一节 桂中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壮族的历史生活风貌235

一、从《唱盘古》《唱布伯》到《唱莫一》等古歌,看壮族先民从原始时代到阶级社会的斗争生活的转化235

二、从《农活四季歌》等农事歌和《迎亲歌》等礼俗歌看壮族传统的生产方式、生存形态及“两种生产”的理念254

第二节 桂中风格独特的勒脚歌体,展示了壮族传统民歌的艺术魅力265

第三节 桂中富有特色的壮族汉语山歌,表现出开放进取的民族文化品格271

第四节 桂中改编汉族故事的壮“欢”,成为古今传唱的民族团结之歌278

第八章 来宾市壮族土司文化研究&郑超雄286

第一节 忻城莫氏土司及其衙署建筑287

一、土司衙署建筑287

二、莫氏土司291

三、土官土民299

第二节 来宾市辖区征调土兵之遗民306

第九章 来宾市民俗文化向精英文化的过渡与跨越&蓝阳春315

第一节 来宾市精英文化的表现形式316

一、诞生盛行壮师剧,桂中文苑现生机316

二、乡野山歌登舞台,品位提升显风采318

三、面具蜂鼓用得妙,旧颜古韵换新貌319

四、民间流行“土俗字”,壮区汉文竞提高321

五、神像制作工艺妙,形象生动色彩美323

六、村巷群英斗芬芳,世相川岳皆辞赋324

七、土司官族勤写练,谋篇出句别有天328

八、拔尖人物不断线,文脉涌动如山泉330

九、一代俊杰出象州,小谷才气盖岭南339

第二节 精英文化产生的地理因素342

一、区位居中,八面来风343

二、河流交汇,文化交融343

三、高原低地,合成优势343

四、东部西部,接纳互补344

五、桂南桂北,两者兼得345

第三节 精英文化产生的历史因素346

一、有人较先,开发较早346

二、人口流动,文化迁徙347

三、征战屯兵,助其文兴348

四、文人南下,文化南传349

五、办馆兴学,以文为乐351

第四节 弘扬精英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53

一、精英文化的作用和影响353

二、弘扬精英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54

第十章 发掘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来宾市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蓝阳春357

第一节 来宾市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性358

一、盘古文化358

二、麒麟山文化358

三、布伢文化359

四、土司文化359

五、“柯老引”359

六、壮师剧359

七、文化名人郑献甫359

八、壮族歌舞359

九、传统民居359

十、金秀瑶族文化(已在开发之中)360

第二节 打造来宾市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价值和意义360

一、是树立来宾市形象的需要360

二、是提高来宾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需要360

三、是对外进行各种交流的需要361

四、是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361

五、是促进来宾经济发展的需要362

六、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同世界华人的联系和搞好对接东盟工作的需要362

第三节 打造来宾市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初步设想363

一、甘东盘古庙(洞)363

二、大祥盘古庙(洞)363

三、麒麟山壮族文化园364

四、鳌山布伢庙364

五、忻城土司衙署364

六、郑献甫故居365

七、壮师剧团365

八、蜂鼓乐队365

九、中平甘王庙365

十、迁江文辉塔365

十一、蓬莱百花洲366

十二、黔江风情游366

十三、盘古文化旅游节366

十四、金秀瑶都(已另行策划和开发)366

附录:来宾市壮族文化考察札记&覃乃昌367

第一节 走进来宾市367

第二节 麒麟山访古369

一、卡姆头洞与壮族地区的古人类370

二、“卡敢且”与“两种生产”372

三、合隆村与水落村382

第三节 来宾水与都泥江388

一、雷溪、来宾水、青水河与来宾的得名388

二、“达咽”、都泥江、红水河390

三、蓬莱洲畔听滩声396

第四节 盘古庙会398

一、来国村与甘东村398

二、盘古大庙400

三、祭拜盘古与盘古兄妹出游404

第五节 龙洞山与鳌山408

一、龙洞山与花林圣母408

二、鳌山花婆庙412

第六节 盘古村里听乡音418

后记4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