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代汉语自学辅导及习题解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宋川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4273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汉语-古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代汉语自学辅导及习题解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常识内容提示1
一、绪论(教材1~5页)1
二、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教材第一节81~94页)1
三、汉字的结构(教材第二节136~152页)5
四、古书中的用字(教材第三节160~171页)7
五、古今词义的异同(教材第四节212~223页)10
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教材第五节225~235页)12
七、同义词的辨析(教材第六节237~247页)14
八、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教材第七节358~363页)16
九、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教材第八节365~372页)17
十、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教材第九节373~383页)19
十一、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教材第十节385~394页)23
十二、代词(教材第十一节438~451页)26
十三、副词(教材第十二节453~466页)30
十四、介词和连词(教材第十三节468~491页)34
十五、语气词(教材第十四节494~510页)40
十六、几种修辞表达方式(教材第十五节550~562页)43
十七、古书的注解(教材第十六节564~577页)45
十八、古书的标点(教材第十七节579~589页)49
十九、古文今译(教材第十八节591~606页)51
二十、古今语音的异同(教材第十九节660~667页)52
二十一、古音通假(教材第二十节668~673页)54
二十二、诗律(教材第二十一节736~750页)56
二十三、词律(教材第二十二节751~763页)67
第二部分 常识内容疑难解答71
一、六书的含义是什么?后人对许慎所定六书细目的顺序作了调整,根据是什么?71
二、为什么要把六书分为“四体二用”?又为什么仍要把后二书和前四书并合为六书?73
三、解释文字学中有关的文与字、偏旁与形旁、声旁、部首等术语,并说明文字学上的部首与字典、辞书中的部首有何区别。73
四、如何解释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彼此交叉的现象?75
五、在手头一时没有合用的字典、辞书可以查阅,或不准查阅(如闭卷考试)的情况下,遇到一字同时有几个意义不同的用例,如何区别和判定字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77
六、古代汉语语法著作和教材所称的判断句有时又称名词谓语句,二者关系如何?79
七、如何理解和鉴别“为”字判断句?80
八、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如何鉴别代词或形容词“是”和系词“是”?82
九、有人不把“于”(於)字受事句(即“主语+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宾语)”的格式)看作被动句式,如何理解?84
十、代词宾语前置,为什么要限定为必须用了“不、来、毋(无)、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呢?85
十一、关于用代词复指而将宾语前置的问题,语法学界尚有不同看法,对此如何理解?88
十二、如何在实际文句中识别词类的活用(以名词活用作普动为例)?89
十三、如何在实际文句中识别名词用作使动和意动?92
十四、如何在实际文句中识别形容词活用作普动、使动和意动?95
十五、为什么将动词的使动用法归入词类的活用?怎样鉴别动词是否用作使动?97
十六、为什么说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98
十七、对于“者”、“所”的词性和语法作用,许多古代汉语教材和语法专著所作的论述颇有分歧,如何理解?100
十八、怎样掌握副词的用法?101
十九、怎样在句中分辨介词“以”和连词“以”?103
二十、如何理解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主语和谓语中间的“之”的语法性质和功能?105
二十一、怎样鉴别虚词中一些常用的兼类词?107
二十二、怎样根据普通话的四声来推知和掌握格律诗字音的平仄?113
二十三、怎样掌握格律诗平仄形式中可平可仄的合法变化?117
二十四、什么叫做拗句和拗救?怎样进行拗救?120
二十五、如果发现教材或考纲中某些知识内容的讲解有不一致甚至不当之处,应该如何对待和处理?123
第三部分 常用词简析135
一、常用词意义变化的类型以及古今意义比较135
二、常用词的本义和形体结构147
三、常用词从本义到引申义的派生发展153
四、常用词的本义、引申义与假借义、通假义165
五、同义、近义词辨析170
第四部分 精读文选翻译178
一、《论语》八章(教材21~34页)178
二、《老子》二章(教材38~41页)181
三、五柳先生传(教材44~46页)181
四、祭十二郎文(教材55~64页)182
五、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材75~78页)184
六、郑伯克段于鄢(教材96~104页)185
七、?之战(教材117~126页)187
八、子产说范宣子轻币(教材129~132页)189
九、邵公谏厉王弭谤(教材175~178页)190
十、苏秦连横约从(教材180~191页)190
十一、冯谖客孟尝君(教材194~201页)193
十二、项羽本纪(教材249~282页)195
十三、田单列传(教材285~291页)205
十四、苏武传(教材295~309页)207
十五、肥水之战(教材346~355页)211
十六、寡人之于国也(教材397~402页)215
十七、许行(教材406~417页)216
十八、天论(教材421~428页)219
十九、逍遥游(教材521~528页)221
二十、秋水(教材532~536页)222
二十一、五蠹(教材539~547页)224
二十二、论贵粟疏(教材608~618页)226
二十三、报任安书(教材622~644页)229
二十四、七月(教材679~685页)235
二十五、湘夫人(教材687~691页)236
第五部分 各节常识思考练习答案238
第一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95页)238
第二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152~154页)240
第三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171~174页)245
第四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223~224页)252
第五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235~236页)254
第六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247~248页)255
第七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363~364页)258
第八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372页)259
第九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383~384页)261
第十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394~395页)263
第十一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451~452页)266
第十二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466~467页)270
第十三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491~493页)273
第十四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510~511页)280
第十五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562~563页)283
第十六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577~578页)286
第十七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589~590页)290
第十八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606~607页)292
第十九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667页)296
第二十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673~674页)297
第二十一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750页)301
第二十二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764页)303
附:305
模拟试题(壹)(贰)(叁)305
模拟试题答案(壹)(贰)(叁)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