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271613.jpg)
- 《社会学》编写组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众出版社
- ISBN:7501405158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对象1
一、社会学发展简史1
(一)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
(二)社会学初创阶段的特点3
(三)社会学形成阶段的特点4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6
(一)社会学研究对象6
(二)社会学研究的范围8
(三)社会学定义种种9
第二节 社会学学科地位11
一、不同分支殊途同归11
(一)三大类型的研究11
(二)人是研究的中心12
二、社会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13
(一)社会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13
(二)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14
(三)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16
三、学习社会学的意义18
(一)理论意义18
(二)实际意义19
第二章 社会组织22
第一节 社会22
一、社会概念及历史渊源23
(一)社会概念的含义23
(二)不同学派的解说23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24
(一)人类生活的共同体25
(二)历史发展必然产物25
(三)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26
三、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27
(一)一定数量人口27
(二)有确定的地域28
(三)物质生活条件28
(四)人际间的互动29
(五)社会组织保证29
(六)家庭是社会细胞29
(七)完整制度体系30
(八)共同的意识与兴趣30
(九)强烈社区意识31
(十)教育与科学研究系统31
第二节 社会组织32
一、社会组织的内涵32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32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33
(三)社会系统的研究35
二、社会组织的要素37
(一)规范37
(二)价值41
(三)地位41
(四)角色44
(五)权威51
第三章 群体与阶层55
第一节 社会群体55
一、群体概述55
(一)群体的概念55
(二)群体的特征58
(三)群体的作用59
二、群体的类型61
(一)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61
(二)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71
(三)内群体与外群体72
(四)参考群体73
第二节 社会阶层75
一、社会阶层75
(一)社会阶层的概念75
(二)社会阶层的类型76
(三)社会阶层的划分法78
(四)社会分层的理论79
二、社会流动81
(一)社会流动的概念81
(二)社会流动的原因82
(三)社会流动的形式83
(四)社会流动的途径85
(五)社会流动的影响86
第四章 家庭88
第一节 家庭的形成88
一、家庭的起源88
(一)家庭起源论88
(二)家庭的本质90
(三)家庭的特征91
二、家庭的功能93
(一)生产功能93
(二)消费功能94
(三)抚育和赡养功能94
(四)教育功能95
(五)满足性生活95
(六)满足精神需求95
(七)夫妻间调适96
第二节 家庭的结构97
一、家庭结构的含义97
二、家庭结构的类型98
(一)核心家庭98
(二)扩展家庭98
(三)联合家庭99
(四)特殊类型的家庭100
三、家庭关系的含义101
(一)家庭关系的数量101
(二)家庭关系的类型101
第三节 婚姻与爱情102
一、婚姻动机102
(一)婚姻动机的内在动力102
(二)婚姻动机的外化表现105
二、婚姻过程106
(一)婚姻过程含义106
(二)婚姻择偶条件107
三、爱情心理109
(一)爱情的三要素110
(二)爱情的社会性110
(三)爱情的持久性111
第四节 家庭解体111
一、离婚111
二、分居114
第五章 社会文化115
第一节 文化的特性115
一、文化的概念115
(一)文化概念种种115
(二)文化的特性118
(三)文化的功能120
二、文化的组成121
(一)符号121
(二)语言122
(三)价值和规范123
三、生活方式124
(一)生活方式的概念124
(二)生活方式的类型124
(三)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关系125
(四)生活方式与社会变迁125
第二节 文化的内容127
一、文化结构127
(一)文化特质127
(二)文化丛128
(三)文化模式128
二、文化差异129
(一)不同文化间的普同与差异129
(二)同一文化内部的普同与差异130
三、文化适应133
(一)涵化133
(二)融合134
第六章 社会化与人格135
第一节 社会化135
一、社会化概念135
(一)社会化的含义135
(二)社会化必要性136
二、社会化内容141
(一)传授基本知识技能141
(二)教导社会行为规范142
(三)指点人生进取目标142
(四)培养担当社会角色143
三、社会化过程143
(一)社会化过程的实质143
(二)社会化的不同阶段145
四、特殊社会化148
(一)继续社会化148
(二)再社会化150
五、社会化途径152
(一)社会教化的途径152
(二)自我内化的途径155
第二节 人格157
一、人格的心理结构157
(一)人格的含义157
(二)人格的差异和表现158
(三)人格的类型162
二、人格的形成过程163
(一)自我观念的含义163
(二)自我观念发展阶段164
三、人格形成的因素166
(一)生物遗传166
(二)地理因素167
(三)文化因素168
(四)社会因素170
四、人格与社会秩序172
第七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互动174
第一节 社会变迁174
一、社区174
(一)社区的基本概念174
(二)构成社区的要素175
二、社会变迁178
(一)社会变迁的概念178
(二)社会变迁的内容180
第二节 社会互动182
一、社会互动182
(一)社会互动的概念183
(二)社会互动的作用184
二、互动方式185
(一)合作185
(二)对立188
(三)调适197
(四)同化201
第三节 集体行为204
一、集体行为的概念204
(一)什么是集体行为204
(二)集体行为的特征204
二、集体行为的产生206
(一)集体行为产生的条件206
(二)集体行为产生的过程208
三、群众与群众行为209
(一)群众的含义209
(二)群众的特征209
(三)群众的类型210
第八章 社会控制213
第一节 社会问题213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213
(一)社会问题的一般概念213
(二)社会问题的特性214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215
(一)人口问题215
(二)家庭问题216
(三)偏差行为221
(四)老年人问题226
(五)犯罪问题227
第二节 社会控制236
一、社会控制236
(一)社会控制的概念236
(二)社会控制的层次238
(三)社会控制的形式238
(四)社会控制的意义254
二、综合治理255
(一)综合治理的概念255
(二)怎样搞好综合治理255
(三)综合治理的依据259
(四)综合治理的意义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