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下
  • 苏全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线装书局
  • ISBN:978780106832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188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40页
  • 主题词: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经济篇1

第一章 近代工业、交通运输和邮政1

一、近代工业化运动1

(一)甲午战争前的工业化运动2

(二)甲午战争后的工业化运动5

二、开风气先的棉纺织业8

三、近代民营工业的发展及特点14

四、近代交通运输业17

(一)近代铁路17

(二)近代航运36

五、近代邮电事业的兴办41

(一)近代邮政41

(二)电报55

(三)邮传部59

第二章 农业与牧业64

一、农业近代化64

二、北部边疆的民族经济85

第三章 商业与金融92

一、商业92

(一)重商思想的兴起92

(二)近代商业活动100

二、金融业109

(一)钱庄109

(二)票号111

(三)近代银行119

第四章 资本问题127

一、近代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127

二、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128

三、近代买办132

四、近代绅商155

第五章 海关与商埠164

一、近代海关164

二、通商口岸175

第六章 近代国人的经济观184

政治篇194

第七章 近代政治思潮的涌动194

一、鸦片战争时期“经世致用派”的政治思想195

二、太平天国时期农民阶级的政治思想203

三、洋务派与早期改良派的政治思想208

四、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思想214

第八章 政治体制近代化221

一、政治体制近代化的启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222

二、太平天国时期的政治体制224

三、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226

四、清末新政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229

第九章 政党的发轫与政党政治242

一、西方资产阶级政党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242

二、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249

三、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的成立252

第十章 近代国人的民主观262

第十一章 佛学与近代中国283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95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最早信息295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300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特点与意义304

四、资产阶级改良派对社会主义的介绍313

五、资产阶级革命派对社会主义的宣传339

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活动379

军事篇406

第十三章 战争进程实录406

第十四章 近代军制扫描426

一、近代陆军427

二、近代海军和空军473

三、太平天国军制504

第十五章 近代警察制度的形成与发展507

一、清政府建立警察制度的动因507

二、近代警察制度的发展轨迹516

三、近代警察的教育情况532

四、近代警察制度创办的得与失541

第十六章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演变547

一、林则徐的军事思想548

二、魏源的军事思想552

三、曾国藩的军事思想556

四、李鸿章的军事思想563

第十七章 近代军人的优抚制度568

一、甲午战争前清朝军队的优抚568

二、甲午战争后清朝军队的优抚590

三、对晚清时期军队优抚的评析599

四、孙中山的优抚思想与实践603

文化篇612

第十八章 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进程、结构及其特点612

一、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进程612

二、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655

三、中国近代文化的结构657

第十九章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659

第二十章 文学与艺术678

第二十一章 新闻出版事业716

第二十二章 史学的变革和世界舆地学研究的兴起735

第二十三章 近代教育743

一、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教育743

二、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748

三、戊戌维新时期的教育766

四、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778

社会篇814

第二十四章 近代人口变迁814

一、人口发展阶段814

二、人口结构817

三、人口思想833

四、人口死亡与流动846

第二十五章 阶级、阶层、等级、家庭和宗族861

一、阶级、阶层和等级861

二、家庭和宗族867

第二十六章 近代社会风俗的嬗变873

一、嬗变中的近代社会习俗873

二、岁时节令习俗883

三、欧风东渐与近代中国婚姻转型889

四、丧葬习俗的演变899

五、近代衣食住行习俗的演变913

六、近代妇女生活习俗及女权运动928

第二十七章 近代灾荒940

一、灾荒纪年940

二、近代五大灾荒949

三、灾荒的种类963

四、灾荒的成因及影响970

五、常平仓、社仓、义仓、善堂、蠲缓、放赈、民间义赈、教会的慈善事业985

中外关系篇996

第二十八章 外交近代化996

一、近代外交观念的产生及递嬗999

二、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影响1010

三、晚清驻外使节制度的近代化1021

第二十九章 近代外交思想的演进1039

一、魏源、林则徐的外交思想1040

二、薛福成的外交思想1047

三、郑观应的外交思想1052

四、郭嵩焘的外交思想1055

五、曾纪泽的外交思想1066

六、伍廷芳的外交思想1079

第三十章 近代外交机构的嬗变1089

一、鸦片战争以前的外交机构1089

二、鸦片战争以后的外交机构1101

第三十一章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112

一、中英条约1113

二、中美条约1124

三、中法条约1140

四、中俄条约1152

五、中日条约1161

后记11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