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述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述评
  • 洪远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8688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述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1.1一般经济理论1

1.1.1(1)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体系与方法1

1.1.2(2)关于生产力、要素与源泉的理论6

1.1.3(3)关于生产关系及其演变的理论10

1.1.4(4)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12

1.1.5(5)关于经济利益及其关系的理论15

1.1.6(6)关于所有权的一般理论19

1.1.7(7)关于分配的一般理论21

1.1.8(8)关于消费的一般理论22

1.1.9(9)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理论24

1.1.10(10)关于分工、协作和管理的理论27

1.2商品经济理论28

1.2.1(11)商品因素论28

1.2.2(12)商品条件论31

1.2.3(13)商品内在矛盾论33

1.2.4(14)商品历史命运论35

1.2.5(15)市场理论37

1.2.6(16)价值理论39

1.2.7(17)货币理论45

1.2.8(18)信用理论51

1.2.9(19)竞争理论53

1.2.10(20)开放理论53

1.3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54

1.3.1(21)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能不能跳跃的问题54

1.3.2(22)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的产生56

1.3.3(23)资本主义(或剩余价值)生产过程57

1.3.4(24)资本主义(或剩余价值)流通过程61

1.3.5(25)资本主义(或剩余价值)分配过程72

1.3.6(26)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86

1.3.7(27)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问题89

1.3.8(28)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98

1.3.9(29)资本主义经济周期104

1.3.10(30)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111

1.4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预见112

1.4.1(31)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112

1.4.2(32)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上113

1.4.3(33)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成员的需要113

1.4.4(34)社会主义所有制114

1.4.5(35)社会主义有计划分配劳动和组织生产119

1.4.6(36)社会主义的分配121

1.4.7(37)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经济核算124

1.4.8(38)社会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25

1.4.9(39)社会主义是一个存在旧社会残余需要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26

1.4.10(40)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127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30

2.1列宁的经济理论130

2.1.1(4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30

2.1.2(42)社会主义仍然有政治经济学133

2.1.3(43)社会主义能造就更高的劳动生产率133

2.1.4(44)社会主义实行全民所有制134

2.1.5(45)计划要平衡,不追求官僚主义的空想135

2.1.6(46)“不劳动者不得食”136

2.1.7(47)列宁对经济利益理论的发展136

2.1.8(48)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货币的认识137

2.1.9(49)列宁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发展138

2.1.10(50)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发展对外经济关系141

2.2斯大林的经济理论141

2.2.1(51)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141

2.2.2(52)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42

2.2.3(53)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论述142

2.2.4(54)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143

2.2.5(55)关于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公式143

2.2.6(56)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143

2.2.7(57)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144

2.2.8(58)关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仍然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144

2.2.9(59)关于社会主义“高级赢利”的理论145

2.2.10(60)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146

2.3毛泽东经济思想146

2.3.1(6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146

2.3.2(6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和需要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的思想147

2.3.3(63)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思想147

2.3.4(64)关于经济利益的思想148

2.3.5(65)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思想149

2.3.6(66)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思想150

2.3.7(67)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波浪式前进的思想150

2.3.8(68)关于社会主义消费的思想151

2.3.9(69)关于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思想152

2.3.10(70)关于坚持自力更生,同时争取外援的思想152

2.4邓小平经济理论153

2.4.1(71)生产力根本论153

2.4.2(72)经济建设中心论159

2.4.3(73)公有制主体论160

2.4.4(74)共同富裕论161

2.4.5(75)市场经济手段论163

2.4.6(76)改革是必由之路论164

2.4.7(77)现代化建设三步论166

2.4.8(78)速度与效益统一论167

2.4.9(79)对外全面开放论167

2.4.10(80)物质和精神共抓论168

2.5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168

2.5.1(81)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68

2.5.2(8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69

2.5.3(8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70

2.5.4(84)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71

2.5.5(8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2

2.5.6(86)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72

2.5.7(87)新型工业化道路173

2.5.8(88)全面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173

2.5.9(8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74

2.5.10(90)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75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探讨176

3.1(91)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能否产生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问题176

3.2(9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什么生产力185

3.3(93)关于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191

3.4(94)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资本问题196

3.5(95)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问题200

3.6(96)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地租问题202

3.7(97)关于生产资料生产较快增长规律的问题204

3.8(98)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若干辩证关系问题207

3.9(99)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周期问题213

3.10(10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217

4.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21

4.1对政治经济学各种理解的简评221

4.1.1(101)评“政治经济学就是经济学”221

4.1.2(102)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政治经济学”222

4.1.3(103)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222

4.1.4(104)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222

4.1.5(105)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革命的理论,不是建设的理论”223

4.1.6(106)评“政治经济学是政治加经济学”223

4.1.7(107)评“政治经济学是争权夺利的学问”224

4.1.8(108)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斗争的科学”224

4.1.9(109)评“政治经济学是法权经济学”225

4.1.10(110)评“政治经济学是算账学”226

4.2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各种态度简评226

4.2.1(111)坚持发展的态度226

4.2.2(112)实事求是的态度227

4.2.3(113)教条主义的态度227

4.2.4(114)宗派主义的态度228

4.2.5(115)喧宾夺主的态度228

4.2.6(116)平分秋色的态度229

4.2.7(117)和解融合的态度229

4.2.8(118)名不符实的态度230

4.2.9(119)公开谩骂的态度230

4.2.10(120)“沉默”置于死地的态度230

5.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思维232

5.1(121)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定位232

5.2(122)以商品(形式)—劳动(实质)为出发点237

5.3(123)以广义生产关系为对象238

5.4(124)以经济利益为中心241

5.5(125)以生产关系为框架的新体系243

5.6(126)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同时吸收新方法244

5.7(127)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古今中外一切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246

5.8(128)中国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有“中国特色”252

5.9(129)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也很重要254

5.10(130)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综合经济学的遐想255

参考文献261

后记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