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
  • 冯贤亮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4014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4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江南的概念、环境与社会控制研究的界定1

一 研究的地域及其概念1

1.古代“江南”含义的变迁2

2.中国当代学者论著中的“江南”4

3.国外学者对“江南”的理解7

4.江南概念的厘定8

5.本书对“江南”的定义10

二 研究的前提和缘起10

三 研究的主旨和内容13

1.研究方向的选择13

2.研究主题的含义15

3.研究内容的构成16

四 研究的方法与未来发展20

第一章 江南的生态环境及其内发展22

一 江南的地形22

图1-1 江南地域概观23

二 太湖水系构成24

图1-2 江南地区古地理之变迁24

图1-3 太湖流域水系构成25

三 传统灌溉社会27

1.8至13世纪的江南水利28

图1-4 江南感潮地域变迁29

2.潮汐灌溉30

图1-5 农田灌溉用具戽斗32

四 人口增长与土地集中33

五 南宋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37

1.南宋以降江南的发展38

2.江南赋税之重39

表1-2 明清两代苏、松、常、镇、太四府一州田赋数及征麦米数比较41

表1-1 明清两代杭、嘉、湖三府田赋数及征米数比较41

3.经济结构的变化43

4.各种经济产业的极度繁荣45

图1-6 采桑工具——桑网46

图1-7 传统棉纺工具:木棉线架、木棉拔车、足踏三绽纺车47

图1-8 明代繁荣的夜市49

5.社会风俗的奢华50

图1-9 士绅家庭堂会演剧53

第二章 江南行政区划的变迁56

一 明代以前的政区沿革56

二 明清府县级政区的发展58

1.县级以上政区的变化58

2.明代县级政区的初步发展60

表2-1 明代嘉善县区划变迁61

3.清代县级政区的变迁63

表2-2 明清江南府州县政区之变化64

三 县级以下中心地的发展与繁荣66

表2-3 明清江南千户以上市镇统计67

表2-4 苏州府明清市镇变迁统计70

表2-6 常州府明清市镇变迁统计71

表2-5 松江府明清市镇变迁统计71

表2-8 湖州府明清市镇变迁统计72

表2-7 嘉兴府明清市镇变迁统计72

表2-9 明清江南市镇数量变动示意73

四 社会发展和政区变迁73

第三章 明清时期江南地方的基层系统76

一 基层系统研究内容的确定76

二 明代江南地方的层级系统80

1.宋元时期的基本情况80

图3-1 江南圩(围)田样式81

2.明代的基层系统82

图3-2 万历九年丈量鱼鳞清册一页样式84

3.分府研究87

4.明末的变化96

1.清初的改革98

三 清代的变迁98

2.行政地域考察100

图3-3 清代江南的行政建置与水系构成101

图3-4 嘉定县清代的基层分划104

表3-1 雍正十二年嘉善县区、图、圩及田亩统计109

1.都、保、图、区、扇、圩110

四 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的调整110

2.沿海地区的特例112

3.几类基层控制系统的归纳114

图3-5 明清两代江南各府主要基层体系对比115

4.国家社会与人地关系116

第四章 明代江南地区的疆界错壤问题及其影响——以嘉兴府嘉兴、秀水、嘉善三县的争田事件为中心119

一 问题的缘起119

二 嘉兴分县及其后果121

1.嘉兴分县121

图4-1 明代的嘉兴府及其周边环境122

图4-2 《明实录》记载的嘉兴府分县情况124

2.分县的特殊性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125

三 万历九年前后江南的社会环境和争端的开始127

1.利益分配与扒平田则运动127

2.万历九年丈量前后争端的肇始131

3.争田起因的解释135

四 政府会勘与民间抗争137

1.万历年间四次大会勘与民间的相关抗争行为137

图4-3 顾炎武抄录万历年间嘉善知县章士雅的《正疆界议》139

图4-4 明代嘉兴府争田申文140

2.崇祯年间争端再起146

图4-5 明崇祯间嘉兴府争田文移148

五 会勘中有关刑判的社会意义150

1.地方刑判事实150

图4-6 明代县衙的刑判154

图4-7 传统刑判之一——夹棍拷问155

图4-8 明代的刑具156

图4-9 官衙施刑157

2.割册“鼓噪”案的论定157

图4-10 明代的牢狱158

六 社会矛盾及其政府控制160

1.疆界错壤和利益分配失衡的影响160

2.地方变乱与社会控制164

第五章 明末江南地区的大灾荒与社会应变——以湖州、嘉兴二府为例167

一 明末江南灾害的研究背景167

二 明末大灾与趋势分析170

1.旱涝灾害空间分布等级序列的重建170

表5-1 太湖地区元至清水旱灾次171

表5-2 崇祯年间南北水旱灾害等级差异172

图5-1 崇祯年间上海、苏州、杭州地区水旱分布与趋势175

2.水旱趋势分析175

图5-2 崇祯年间湖州地区水旱灾害趋势176

图5-3 崇祯年间桐乡地区水旱发生波动示意177

三 大灾阶段的地方民生177

1.浙江大水178

2.江南大旱180

3.疫病流行184

四 地方社会应变对策188

1.生产技术上的防护189

表5-3 嘉兴农村每亩插秧簇数古今对照191

2.官方和民间的救赈193

图5-4 江南常用灌溉工具翻车193

图5-5 江南常用灌溉工具桔槔194

图5-6 乡村鼓薅195

图5-7 崇祯十四年嘉善县平粜(籴)票册样式209

3.私家大族的防灾与消灾220

五 灾荒产生与社会自控225

1.灾荒严重的原因226

2.灾荒应变中的关键228

图5-8 仓储备荒229

3.政府与地方关系协调的重要性231

第六章 明清江南的水利防护与社会调控——以湖州府的溇港管理为中心235

一 江南水利研究的简单回顾235

二 明清江南治水的阶段与重点转化238

1.明代以前江南治水略论239

2.明代江南治水的重点与波折241

图6-1 江南独特的水塘农作245

3.清代江南水利防护重点的变化及其原因247

图6-2 清代江南水系示意249

图6-3 清代的吴淞江及其支流253

图6-4 清代太湖周边溇港分布254

三 湖州府的溇港管理256

图6-5 湖州府方域形势257

1.溇港的功能258

图6-6 常州府荆溪县沿太湖溇港分布259

图6-7 湖州府乌程县溇港分布260

图6-8 湖州府长兴县溇港分布261

2.溇港的管理263

图6-9 大水栅263

图6-10 胡溇267

四 社会对于溇港管理的诸种调控274

1.溇港的修治274

2.溇港的劳力支度和管理275

3.溇港的经费277

4.地方政府对于“岁修章程”的评价279

五 水利及其社会防护的关键280

1.环境变化与水患281

2.上下游并重的水利防护体系的形成283

3.水利与地域社会力量的崛起285

一 倭乱与城防问题287

第七章 城市重建及其防护体系的构成——16世纪倭乱在江南的影响287

二 明代倭患及其历史地理背景289

1.明代倭乱的量化分析289

表7-1 明代各朝倭乱分布289

表7-2 明代倭乱发生年际波动290

2.嘉靖年间的江南倭寇290

3.气候变化与倭寇内侵292

图7-1 江南沿海所用战船294

三 嘉靖以前江南地区城市群的一般形态294

1.从中心到周边城市295

2.五个府城的规模比较298

表7-3 嘉靖以前江南府级城市规模比较299

3.普通城防的规模与分析300

图7-2 明代的城防设施301

四 嘉靖年间城市重建与防护群的兴起305

1.上位城市307

2.中位城市310

表7-4 嘉靖时期江南地区中位城市城防情况比较313

3.嘉靖年间中位城市防护规模的比较313

4.下位城市318

1.城防体系的建构322

五 江南城防和社会322

2.城防能力的加强323

3.民众在城防中的贡献325

第八章 明末清初江南的地方防护与社会——以嘉善县等地的盗匪之乱为中心328

一 江南的盗匪问题328

1.扰乱不安中的江南社会332

二 嘉善诸地的盗匪之乱332

2.嘉善诸地的盗匪之乱及其缘起336

三 地方防御和措施341

1.保甲342

图8-1 用于乡约宣讲的“圣谕格叶”344

2.水栅与堰坝345

3.乡兵348

4.巡检350

图8-2 江南巡检兵船之一——“叭喇唬船”351

5.弭盗言论353

四 社会控制的薄弱地带356

图8-3 江南地方控制薄弱地带360

第九章 传统社会末期江南地区的行业生活与互济行为361

一 江南行业研究的选择361

二 苏州府地区的行业社会保障363

1.行业社会保障的表征364

图9-1 榨油作业367

图9-2 奉宪示勒碑永禁370

图9-3 砑布373

图9-4 染坊373

2.政权更迭后行业保障的继续375

图9-5 永禁勒石376

3.家族保障系统377

1.行业的排他性与自保性378

三 行业生活与互济378

2.行业内部的规范和调整381

3.行业之间的互济合作383

四 江南其他地区行业生活的分析385

1.杭州府385

2.湖州府与嘉兴府388

3.松江府391

五 行业生活与政府调控396

1.地理环境和行业生活的构成396

2.国家控制与行业自治的互动397

图9-6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长洲、元和两县同人公立《奉各宪永禁机匠叫歇碑记》398

3.行业生活中的对抗政府行为400

图9-7 乾隆三十七年《吴阊钱江会馆碑记》401

第十章 明清江南地区的意识形态及其政府控制——围绕佛教寺庙与民间相关习俗信仰403

一 相关研究的总结403

二 江南的正统寺庙406

1.佛寺变迁的背景406

2.寺庙的功能413

3.正统佛寺祠庙的代表性分析416

表10-1 明清江南禅、讲、教寺变化419

图10-1 城隍神422

1.民间信仰的盛行426

三 江南的民间信仰426

图10-2 护国护民的城隍、土地诸神祇429

2.城隍及相关诸神信仰的地区性430

图10-3 民间元宵节庆活动432

图10-4 清代的关帝祠庙434

图10-5 民间神庙演戏438

图10-6 江南乡村演剧场景439

图10-7 民间娱神赛会441

四 江南的葬俗442

1.松江府445

2.太仓州446

3.苏州府447

4.常州府448

5.嘉兴府449

6.湖州府450

1.民间信仰的控制452

五 民间意识形态的国家控制452

2.正统信仰秩序的营造454

图10-8 民间演剧酿乱455

图10-9 政府对民间会社组织的取缔456

图10-10 清代道士驱蝗457

3.对民众控制的争夺458

第十一章 区域社会的环境变动及其控制模式461

一 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关系461

二 明清时期江南环境的变动463

1.明代以来江南地区的内变迁463

2.明清易代之际江南的社会政治环境470

3.清代前期的江南地区474

4.自然灾变、战争、瘟疫等对社会各层面的影响478

三 社会控制形态的若干分析483

1.户籍制度、米价奏报与地方防护的确立483

2.政区调整487

3.乡约规范488

图11-1 明代的乡约仪式490

4.地方精英们的作用491

5.家族的自治保障与地域慈善事业的发展497

表11-1 清代后期“松鳞义庄”的规模变化499

表11-2 清代常熟、昭文地区的义庄规模与分布500

6.社会控制的最高形态502

图11-2 民社活动504

四 江南地区的社会控制与发展模式505

主要参考文献510

跋5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