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末清初 1582-1687 的格物穷理之学 中国科学发展的前近代形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末清初 1582-1687 的格物穷理之学 中国科学发展的前近代形态
  • 尚智丛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83884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1582~1687)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末清初 1582-1687 的格物穷理之学 中国科学发展的前近代形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引言1

1.1.问题的提出1

目录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5

1.3.论文的学术意义11

1.4.研究方案12

2.1.格物穷理之学形成的历史背景14

2.1.1.中国社会与学术背景14

2.格物穷理之学的历史演变14

2.1.2.欧洲社会与学术背景21

2.2.徐光启的“格物穷理之学”26

2.2.1.“格物穷理”概念26

2.2.2.徐光启的“格物穷理之学”概念与知识形态28

2.2.3.徐光启“格物穷理之学”的“艺用”倾向34

2.3.李之藻和傅泛际的“穷理诸学”41

2.3.1.“穷理诸学”概念与知识形态41

2.3.2.“穷理诸学”表达的知识统一性的追求46

2.3.3.1582-1683年“穷理诸学”的主要著述49

2.4.南怀仁的“穷理学”52

2.5.“格物穷理之学”的特征58

3.“穷理学”的知识形态——南怀仁《穷理学》考证65

3.1.《穷理学》——格物穷理之学的集成65

3.2.《穷理学》的编撰背景与编撰方式70

3.3.《穷理学》残抄本分析75

3.4.《穷理学》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及其特征83

4.徐光启和利玛窦的格物穷理原则——明末清初的认识论会通89

4.1.1.《大学》中的“格物致知”92

4.1.“格物穷理”认识论溯源92

4.1.2.程朱理学的“格物穷理”学说93

4.1.3.陆王心学的“格物致知”学说97

4.2.徐光启和利玛窦的格物穷理原则99

4.2.1.格物穷理原则的涵义100

4.2.2.格物穷理原则的缺陷105

4.2.3.格物穷理原则的意义107

4.3.格物穷理原则与中西会通113

4.4.耶稣会在格物穷理原则形成中的作用118

5.格物穷理之学的历史建树122

5.1.格物穷理之学的历史分期122

5.2.初创期(1582—1622)的学术建树126

5.2.1.人物关系分析126

5.2.2.核心人物的思想与学术活动129

5.2.3.外围成员的思想与活动145

5.2.4.初创期的学术成就与特点147

5.3.1.人物关系分析148

5.3.发展期(1623—1663)的学术建树148

5.3.2.核心人物的思想与活动150

5.3.3.外围人物的思想与活动173

5.3.4.发展期的学术成就与特点180

5.4.集成期(1664-1687)的学术建树182

5.4.1.人物关系分析182

5.4.2.核心人物的思想与活动184

5.4.3.外围成员的思想与活动192

5.4.4.集成期的学术成就与特点198

5.5.总结199

6.格物穷理之学的学术地位和历史影响200

6.1.格物穷理之学的学术地位201

6.2.王锡阐对格物穷理之学的批判与借鉴211

6.3.梅文鼎对格物穷理之学的批判与借鉴225

6.4.方氏学派对格物穷理之学的批判与借鉴239

6.4.1.方氏学派概况240

6.4.2.方氏学派的本体论及格物穷理之学的嫁接243

6.4.3.方氏学派的认识论247

6.4.4.方氏学派与格物穷理学圈的不同“度数”观255

6.4.5.方氏学派的质测之学及其对格物穷理之学的引用和批判262

6.4.6.总结269

7.结论271

附录274

附表1.《格物穷理之学相关人物著述与活动表》274

附表2.1.《初创期(1582-1622)格物穷理学圈基本情况表》326

附表2.2.《发展期(1623-1663)格物穷理学圈基本情况表》329

附表2.3.《集成期(1664-1687)格物穷理学圈基本情况表》335

参考文献3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