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金融简史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金融简史 第2版
  • 袁远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3745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金融-经济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金融简史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先秦的货币和信用1

第一节 先秦的货币1

一、古代货币的起源1

二、古代货币的早期发展3

三、黄金4

四、春秋战国时代货币的特点5

第二节 先秦的信用5

一、信用的发生5

二、春秋战国时代的信用6

第二章 秦至隋朝的金融9

第一节 秦至隋朝的货币9

一、秦始皇统一货币9

二、汉武帝改革币制10

三、三国至隋朝的币制11

第二节 秦至隋朝的信用12

一、两汉的放款市场12

二、典质的产生14

第三章 唐宋元的金融16

第一节 货币与币制16

一、唐高祖改革币制16

二、铁钱、黄金和白银的使用17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8

四、元朝的纸币及其管理19

第二节 信用和信用机构21

一、唐朝信用事业的发展21

二、宋朝的国家信用和货币兑换23

一、明朝的纸币制度26

第四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金融26

第一节 货币与币制26

二、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27

三、制钱28

第二节 信用和信用机构28

一、典当业的发展28

二、钱庄(银号、账局)的兴起29

三、票号的产生30

第五章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时期的金融32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危机32

一、落后的银两制度32

二、自铸银元33

三、从制钱到铜元34

四、银贵钱贱37

一、典当业由盛而衰40

第二节 金融机构的变化40

二、钱庄的发展41

三、票号由兴盛到衰亡44

四、官银钱号49

五、清末金融风潮50

第三节 资本主义金融势力的入侵52

一、外国银行的设立及其扩张52

二、外国银行的经济侵略与掠夺57

三、国际银行团63

第四节 中国银行业的兴起64

一、中国银行业兴起的历史条件64

二、中国通商银行的成立64

三、户部(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设立65

四、私人资本银行的出现67

五、中国银行业兴起所表现出的特点68

第六章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71

第一节 帝国主义在华金融势力的扩张71

一、汇丰银行夺取关税保管权71

二、外国银行势力的继续扩张72

三、银行团的演变和“善后大借款”74

第二节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76

一、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76

二、民族资本银行的发展78

三、钱庄的继续发展80

四、证券市场的兴起和“信交风潮”81

一、币制改革的争论82

二、银元、铜元的铸造与流通82

第三节 混乱的货币流通82

三、纸币的发行与流通83

第七章 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金融86

第一节 英美日在中国的争夺86

一、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86

二、英美日对中国货币支配权的争夺88

三、东北金融殖民地化89

第二节 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的建立91

一、设立中央银行91

二、控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92

三、设立中国农民银行93

四、设立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94

五、推行合作金库95

六、兼并民族资本银行和控制钱庄96

一、废两改元97

第三节 币制改革97

二、美国白银政策与中国白银外流98

三、实施法币政策99

第四节 民族资本金融业的继续发展和钱庄走向衰落101

一、金融业资产阶级对国民政府的经济支持101

二、民族资本银行的继续发展102

三、其他金融机构概况104

四、金融市场的发展 上海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105

五、钱庄的衰落106

第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109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体制109

一、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金融业的畸形繁荣109

二、战时金融管制111

三、设立四联总处,强化中央银行职能113

四、四行的联合贴放业务117

第二节 法币的通货膨胀119

一、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119

二、法币的膨胀120

三、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及其失败123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金融业126

一、民族资本银行的内迁及业务活动的受限制126

二、民族资本银行在通货膨胀中分沾利益127

第四节 日本帝国主义对关内沦陷区的金融掠夺129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关内的金融掠夺129

二、利用、排挤法币131

三、实行通货膨胀132

第九章 官僚资本金融的极度扩张及其崩溃134

第一节 美国独占国统区金融市场134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中国独占地位的确立134

二、美国独占中国的金融市场136

一、接收敌伪银行和清理敌伪钞券137

第二节 官僚资本金融的极度扩张137

二、官僚资本银行垄断地位的空前加强138

第三节 货币制度的总崩溃140

一、法币加剧恶性膨胀140

二、法币继续恶性膨胀下的黄金政策142

三、法币继续恶性膨胀下的外汇政策143

四、金圆券的出笼及其崩溃144

五、官僚资本外逃146

六、银元券的垂死挣扎147

第四节 民族资本金融业的衰落148

一、国民政府对民族资本金融业的限制和打击148

二、业务的萎缩150

三、民族资本金融业的投机活动151

一、摧毁旧的金融制度153

第十章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金融153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的创立153

二、根据地银行的建立156

三、造币厂和印钞厂的建立161

四、根据地银行的货币发行与货币管理162

五、根据地银行的业务166

六、“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对根据地金融业的影响169

七、策略路线转变时期的金融政策171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的发展173

一、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和货币发行173

二、抗日根据地货币发行的方针180

三、抗日根据地的对敌货币斗争182

四、抗日根据地银行的信贷业务188

一、解放区银行的大发展190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的胜利190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193

三、人民币的发行与全国货币的统一194

四、对敌货币斗争的最后胜利197

五、金融业务201

六、金融管理203

第十一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金融208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金融208

一、建立新中国的金融体系208

二、稳定金融物价210

三、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12

四、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4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金融215

一、为大规模经济建设筹集资金215

二、集中资金支持国营经济发展壮大217

三、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8

四、发行新人民币 健全货币制度220

五、建立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221

六、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设立222

第十二章 “大跃进”时期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金融225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的金融225

一、经济盲目发展中的金融工作225

二、金融工作中的纠“左”反“右”228

第二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金融228

一、国民经济调整初期的金融工作228

二、《银行工作六条》及其贯彻实施229

三、国民经济调整在金融方面取得的成绩232

一、贷款大撒手 放松金融管理235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金融工作235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中金融工作所受的冲击和破坏235

二、金融业务受冲击 银行机构被合并236

三、金融部门在困境中坚持工作23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中银行工作的两次转机与挫折237

一、银行工作的第一次转机与挫折237

二、银行工作的第二次转机与挫折239

第十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金融241

第一节 银行工作的整顿和加强241

一、整顿银行机构241

二、整顿规章制度242

第二节 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的金融组织体系243

一、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地位的确立243

二、恢复和设立国有专业银行246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248

四、政策性银行的建立251

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252

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253

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257

第三节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260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260

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变化260

三、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261

第四节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264

一、第一次改革264

二、第二次改革265

三、第三次改革266

四、第四次改革266

一、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268

第五节 利率管理体制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268

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269

第六节 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273

一、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273

二、行业自律274

三、金融监管的目标275

第七节 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275

一、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产生和发展275

二、同业拆借市场的产生和发展276

三、债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278

四、股票市场的产生和发展281

五、投资基金市场的产生和发展284

六、外汇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285

七、保险市场的迅速发展287

一、扩大国际金融合作关系288

第八节 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288

二、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290

第九节 中国金融法制建设292

一、中国金融法制建设概况292

二、《中国人民银行法》293

三、《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94

四、《商业银行法》295

五、《证券法》296

六、《保险法》297

七、《信托法》297

八、《证券投资基金法》298

九、《票据法》298

附录 大事年表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