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转轨的经济学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转轨的经济学分析
  • 吴光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7409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经济-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转轨的经济学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经济制度变迁概述1

1.1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

1.1.1 制度的内涵 1

1.1.2 制度的特征 3

1.2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5

1.2.1 非正式制度 5

1.2.2 正式约束 6

1.2.3 实施机制 7

1.3 制度与经济发展 9

1 3.1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增长 9

1.3.2 如何认识技术决定论” 12

1.3.3 制度如何实现经济增长 16

1.4 制度变迁理论的述评 20

1.4.1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观 20

1.4.2 哈耶克的演进主义的制度变迁观 22

1.4.3 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 23

1.4.4 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24

1.4.5 简要评述 24

第二章 转轨目标29

2.1 经济转轨的界定 29

2.1.1 经济转型或转轨的多重含义 29

2.1.2 如何定义经济转轨 31

2.1.3 转轨(转型)与改革 32

2.2 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原因 35

2.2.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基本特征 36

2.2.2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绩效评价 38

2.3 国外学者对市场改革目标的探索 44

2.4 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艰难历程 47

2.5 中国改革目标的基本特征 54

2.5.1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属性 55

2.5.2 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范 57

2.5.3 体现中国的国情 58

3.1 诱致性与强制性 59

第三章 转轨方式59

3.2 渐进式与激进式 62

3.3 中国为什么走上渐进式改革之路 66

3.3.1 改革决策者对宪法制度的态度 68

3.3.2 传统经济体制内外存在大量的“潜在利润” 69

3.3.3 传统文化对路径选择的影响 70

3.4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特征 71

3.5 渐进与激进的比较分析 78

3.6 渐进式改革的变化趋势 81

第四章 非公有经济发展84

4.1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艰难历程 84

4.1.1 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的发展阶段 86

4.1.2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阶段 89

4.1.3 混合经济的特征92

4.2 非公有经济的贡献 95

4.3 营造非公经济发展环境 100

4.3.1 对非公有经济实行国民待遇 100

4.3.2 为有产者正名 103

4.3.3 用历史容忍的态度对待剥削 105

4.3.4 提升私营企业主的自身素质 109

第五章 农村改革114

5.1 “统购统销”制度 114

5.2 农业合作化运动 116

5.3 人民公社制度 118

5.4 “包产到户”的推行 122

5.4.1 1976年前“包产到户”的“三起三落” 122

5.4.2 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推广 124

5.4.3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摘牌 129

5.4.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命力何在 129

5.4.5 新时期的农业发展问题 132

第六章 城乡收入差距135

6.1 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状况 135

6.1.1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有多大 135

6.1.2 城乡收入差距的合理值是多少 139

6.2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决定性因素 140

6.3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政策工具 145

6.4 城市偏向分配政策如何被强化148

6.5 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151

6.5.1 关于两个认识问题152

6.5.2 坚持参与、少取、放活的基本方略154

6.5.3 建立抑制强势集团独占利益机制 156

6.5.4 强化政府对农民的教育支持 157

第七章 国有企业改革164

7.1 企业一般理论 164

7.1.1 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 164

7.1.2 企业组织的成因 165

7.2 传统国有企业理论 172

7.2.1 传统国企的产生 172

7.2.2 传统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 174

7.3.1 兰格的“自主企业”模式 177

7.3 苏东国家改革国企的理论模式 177

7.3.2 霍瓦特的“工人管理企业”的模型 178

7.3.3 诺夫的“集权国营公司”和“自治社会化企业” 179

7.3.4 锡克的“资本财产中立化”的公司模型 179

7.3.5 简要的评述 180

7.4 中国国企以产权为主线的改革 182

7.4.1 放权让利的改革 182

7.4.2 企业承包制 185

7.4.3 企业制度创新 187

7.5 深化改革需要采取的措施 191

7.5.1 国有经济规模压缩与结构调整 192

7.5.2 进一步降低国有股的股权份额 197

7.5.3 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98

第八章 公司治理结构210

8.1 现代公司制及特征 210

8.1.1 现代公司的产生 210

8.1.2 现代公司的特征 211

8.2.1 公司治理的含义 213

8.2 现代公司的治理类型 213

8.2.2 公司治理不同类型的比较 216

8.3 中国公司治理的演变 217

8.3.1 传统体制下的“企业治理” 217

8.3.2 转轨中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218

8.4 企业家的选择、激励与约束 227

8.4.1 为什么要对企业家建立选聘、激励机制 227

8.4.2 企业家的选择与职业经理市场 229

8.4.3 企业家的激励构建 233

8.4.4 企业家约束机制与权力制衡 246

8.5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48

8.5.1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存的主要问题 249

8.5.2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模式 251

第九章 政府职能转换256

9.1 政府经济行为理论的历史验证 256

9.1.1 “守夜人”理论 256

9.1.2 “道德人”理论 257

9.1.3 反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258

9.2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 261

9.3 政府的基本职责是校正市场失灵 263

9.4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特殊地位 266

9.5 政府职能转换:再造“看得见的手” 268

9.6 转轨中政府的职责 271

9.6.1 培育市场 271

9.6.2 稳定宏观经济 276

9.6.3 改革政府 277

10.1 经济转轨绩效评价的几种方法 288

第十章 中国之“谜”及求解288

10.2 转轨经济绩效的界定 291

10.3 中国转轨经济绩效 293

10.3.1 中国市场化改革取得初步成功 294

10.3.2 经济总量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296

10.3.3 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 296

10.4 中国之“谜”的求解 297

10.5 推进改革,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