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脱除煤炭中的黄铁矿硫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生物脱除煤炭中的黄铁矿硫](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180699.jpg)
- 张东晨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3272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5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161页
- 主题词:煤炭-脱硫-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生物脱除煤炭中的黄铁矿硫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1 绪论1
1.1 煤炭中硫的赋存形态及我国煤炭中硫的分布状况1
1.2 煤炭脱硫的意义与方法2
1.2.1 煤炭在我国的地位及煤炭脱硫的意义2
1.2.2 煤炭脱硫技术的分类及煤炭生物脱硫的特点4
1.3 煤炭微生物脱硫的基本方法及特点5
1.3.1 生物浸出法5
1.3.2 生物表面氧化处理法5
1.4.1 国外煤炭生物脱硫研究现状6
1.4 国内外煤炭微生物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6
1.3.3 生物选择性絮凝法6
1.4.2 国内煤炭生物脱硫研究现状7
1.5 微生物脱煤中黄铁矿硫的依据及意义8
1.5.1 煤炭微生物脱硫存在的主要问题8
1.5.2 微生物脱煤中黄铁矿硫的依据及意义8
1.6 微生物脱煤中黄铁矿硫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0
1.6.1 主要研究内容10
1.6.2 主要特点与创新之处10
2 煤炭生物脱硫的微生物学基础11
2.1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11
2.3 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功能12
2.2 微生物的特点12
2.3.1 细菌的个体形态13
2.3.2 细菌的大小13
2.3.3 细菌的细胞结构14
2.3.4 细菌的培养特征18
2.3.5 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20
2.4 微生物的营养与产能代谢22
2.4.1 微生物的营养22
2.4.2 微生物的培养基27
2.4.3 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28
2.4.4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29
2.5 微生物的生长31
2.5.1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31
2.5.2 微生物的生存因子33
2.5.3 其他对微生物不利的环境因子37
2.6 煤炭脱硫微生物41
3 煤炭生物脱硫试验材料、研究方法及主要仪器设备44
3.1 试验材料44
3.1.1 试验用煤样的类型及主要煤质特征44
3.1.2 试验用菌种的类型及主要生物特征44
3.2.1 试样准备及粒度分析45
3.2 试样的准备与分析方法45
3.2.2 煤样中全硫及形态硫的分析测定46
3.2.3 煤样中黄铁矿FeS2赋存状态的显微分析47
3.3 脱硫微生物的培养与检测方法48
3.3.1 脱硫微生物培养、分离纯化及扩大培养方法48
3.3.2 脱硫微生物基本生物特性的研究方法48
3.3.3 脱硫微生物磁化培育的研究方法50
3.3.4 脱硫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51
3.4 黄铁矿及煤表面氧化剂和细菌氧化的研究方法52
3.4.1 扫描电镜法(SEM)/透射电镜法(TEM)52
3.4.2 X射线衍射法(XRD)52
3.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53
3.5 煤炭微生物脱硫的研究方法54
3.5.1 微生物浸出脱硫的研究方法54
3.5.2 浸出脱硫效果的预测方法54
3.5.3 微生物选择性絮凝脱硫的方法56
3.6 试验仪器及设备57
3.6.1 煤与黄铁矿试样粒度及成分分析测试设备57
3.6.2 煤与黄铁矿试样表面形貌与成分分析设备57
3.6.3 微生物培养与分析检测设备58
3.6.4 脱硫微生物分子生物学试验设备58
4.1.1 培养基配制的原则及主要类型59
4 脱硫微生物的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59
4.1 脱硫微生物菌种的培养基59
4.1.2 脱硫微生物培养基的组成60
4.2 氧化亚铁硫杆菌(T.f)的生物学研究60
4.2.1 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种的分离纯化与扩大培养60
4.2.2 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落特征及菌体形态学研究62
4.2.3 氧化亚铁硫杆菌(T.f)培养中沉淀产物的XRD分析63
4.3 草分枝杆菌(M.phlei)的生物学研究64
4.3.1 草分枝杆菌(M.phlei)的活化与培养64
4.3.2 草分枝杆菌(M.phlei)菌落特征及菌体形态学研究65
4.3.3 草分枝杆菌(M.phlei)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66
5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脱硫菌种的选育改良68
5.1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68
5.1.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68
5.1.2 微生物的变异70
5.2 脱硫微生物菌种选育的遗传学原理71
5.2.1 酶的组成及其催化特性71
5.2.2 硫杆菌属氧化无机硫的生化途径72
5.2.3 氧化亚铁硫杆菌(T.f)对黄铁矿(FeS2)氧化的生化机制73
5.2.4 脱硫微生物基因变异与育种73
5.3.1 脱硫菌遗传学育种方法74
5.3 脱硫微生物菌种的遗传改良74
5.3.2 脱硫菌基因转移系统的构建76
5.3.3 脱硫菌质粒的分离及限制性酶切分析77
5.3.4 氧化亚铁硫杆菌(T.f)嵌合(重组)质粒的构建77
5.3.5 氧化亚铁硫杆菌(T.f)重组质粒的筛选与检测78
6.1.2 T.f菌培养基的装瓶量与接种菌量的确定79
6.1.4 相同类型不同生长环境下微生物(煤与非煤系T.f菌)的磁化比较79
6.1.3 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磁化与非磁化培养的比较79
6.1.1 磁化装置的特点及磁化培养参数(磁感应强度)的测定79
6.1 脱硫微生物磁化培养试验内容及试验过程79
6 脱硫微生物磁化培育试验研究79
6.1.5 不同类型微生物(T.f菌及M.Phlei菌)的磁化比较80
6.1.6 磁化程度(磁化时间和切割磁力线速度)对细菌磁化培育的影响80
6.2 脱硫微生物磁化培育试验结果与分析80
6.2.1 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培养基的装瓶量与接种菌量试验分析80
6.2.2 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磁化与非磁化培养的比较与分析81
6.2.3 相同类型不同生长环境下(煤与非煤系)T.f菌磁化培养的比较分析83
6.2.4 不同类型微生物(T.f菌、M.Phlei菌)的磁化作用结果的比较分析83
6.2.5 磁化程度(磁化时间和回旋振荡频率)对微生物磁化培育的影响分析84
6.3.3 磁场影响水的结构和性质及生物膜的通透性85
6.3.2 磁场影响微生物细胞的生理机能与新陈代谢85
6.3 脱硫微生物磁化培育的磁生物学效应分析85
6.3.1 磁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DNA85
7 煤炭脱硫微生物菌种的分子生物学试验研究87
7.1 氧化亚铁硫杆菌(T.f)质粒DNA的抽提试验87
7.1.1 质粒小量抽提试剂盒组成与试验菌样类型87
7.1.2 氧化亚铁硫杆菌(T.f)质粒DNA抽提试验步骤与试验过程88
7.2 氧化亚铁硫杆菌(T.f)质粒DNA抽提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88
7.2.1 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的试剂类型与试验过程88
7.2.2 氧化亚铁硫杆菌(T.f)质粒抽提物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结果89
7.3 氧化亚铁硫杆菌(T.f)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分析90
8.1.1 试验条件及试验内容92
8.1.2 煤与黄铁矿表面T.f菌氧化前后XRD及TEM试验结果与分析92
8 煤与黄铁矿表面氧化前后XRD、SEM/TEM及FTIR研究92
8.1 煤与黄铁矿表面细菌(T.f菌)氧化前后的XRD及TEM研究92
8.2 黄铁矿表面氧化剂(H2O2)氧化前后的XRD及SEM研究95
8.2.1 试验条件及试验内容96
8.2.2 黄铁矿表面H2O2氧化前后的XRD及SEM试验结果与分析96
8.3 煤与黄铁矿表面细菌(T.f菌)氧化作用前后的FTIR分析99
8.3.1 高硫煤表面T.f菌氧化作用前后的FTIR谱图99
8.3.2 黄铁矿表面T.f菌氧化作用前后的FTIR谱图101
8.3.3 煤与黄铁矿表面T.f菌氧化作用FTIR图谱解析与结果分析103
9.1.1 煤炭生物浸出脱硫试验方案与试验条件的确定105
9.1 脱硫微生物(T.f菌)浸出法脱硫的试验研究105
9 微生物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试验研究105
9.1.2 微生物(T.f菌)浸出法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试验106
9.1.3 微生物(T.f菌)浸出脱硫试验结果分析113
9.1.4 煤炭生物浸出脱硫试验结果的GM预测113
9.2 脱硫微生物(M.Phlei菌)选择性絮凝脱硫的试验研究117
9.2.1 试验方案的选择与试验条件的确定117
9.2.2 微生物(M.phlei)选择性絮凝脱除煤中黄铁矿的试验117
9.2.3 微生物选择性絮凝脱硫试验结果计算与分析118
10.1 微生物在矿物表面的吸附120
10.1.1 微生物吸附现象、类型及作用机理120
10 煤炭脱硫微生物脱硫机理的研究120
10.1.2 微生物吸附过程动力学123
10.2 微生物(T.f菌)在黄铁矿表面的氧化机理124
10.2.1 黄铁矿(FeS2)表面T.f菌氧化的类型及机理124
10.2.2 微生物(T.f菌)铁氧化生长动力学125
10.3 微生物(M.phlei菌)选择性絮凝脱硫机理127
10.3.1 微生物(M.phlei菌)表面组成及性质对絮凝作用的影响127
10.3.2 微生物(M.phlei菌)对煤表面的疏水性絮凝以及电性中和机理128
11 煤炭微生物脱硫的工艺实践129
11.1 煤炭微生物脱硫技术的开发现状129
11.1.1 国内外煤炭微生物脱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129
11.1.2 微生物脱硫工艺过程131
11.1.3 煤炭微生物脱硫技术经济分析136
11.2 煤炭微生物脱硫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137
11.2.1 煤炭微生物脱硫技术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37
11.2.2 煤炭微生物脱硫技术的应用发展展望138
12 结论139
12.1 煤炭微生物脱硫的研究及脱硫菌种的选择方面139
12.1.1 关于煤炭生物脱硫的研究方向及内容139
12.1.2 对煤炭生物脱硫菌种的研究139
12.2.1 对脱硫微生物菌种的磁化培育研究140
12.2.2 对脱硫微生物菌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140
12.2 脱硫微生物的磁化培育及菌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140
12.3 煤与黄铁矿表面氧化的XRD、SEM/TEM及FTIR的研究方面141
12.4 微生物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试验研究方面141
12.4.1 对微生物(T.f菌)浸出法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研究141
12.4.2 对微生物(M.phlei菌)选择性絮凝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研究142
12.5 煤炭微生物脱硫机理的研究方面142
12.5.1 对微生物在矿物表面吸附的研究142
12.5.2 对微生物(T.f菌)在黄铁矿表面氧化机理的研究142
12.5.3 对微生物(M.phlei)选择性絮凝煤脱除黄铁矿硫机理的研究143
12.6 本论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143
参考文献145
后记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