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口史 第2卷 隋唐五代时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人口史 第2卷 隋唐五代时期
  • 葛剑雄主编;冻国栋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3161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7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人口史 第2卷 隋唐五代时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隋唐五代人口史研究概观3

第二节 本卷的主要内容与旨趣11

第三节 有关几个问题的说明12

一、本卷所及相关地志户口数字系年的界定12

1.《隋书·地理志》所记诸州郡领户分计数年份的说明13

2.《通典·州郡典》州郡与户口系年的说明13

表1-1 《通典》、两唐志所记各道户数15

3.《元和郡县图志》户口数字系年的说明16

表1-2 元和志缺佚情况统计17

4.两《唐书·地理志》所记户口数据若干问题的说明22

表1-3 两唐志部分州郡户口数的差异26

5.《太平寰宇记》所记唐代户口之疑问30

二、本卷所及敦煌吐鲁番文书和碑刻墓志资料的说明31

三、本卷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说明32

第一节 户口统计与籍账制度的基本内容36

一、隋代户口统计与籍账制度之推测36

第二章 隋唐五代的户口统计与籍账制度概观36

表2-1 隋大业五年各州郡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46

二、唐代的户口统计与籍账制度55

1.唐代手实的渊流及其基本内容56

2.唐代的乡户口账、乡账问题67

3.唐代的户籍80

4.唐代的“计账”问题83

5.唐代的“户等簿”、“貌定簿”、“差科簿”、“点籍样”84

第二节 唐五代的户口统计与若干户口数据的考订92

一、户口统计的地域范围92

表2-2 唐代著籍户口升降表96

二、史籍所见唐五代各主要时段户口数据的考订96

1.“寺观人户”106

三、特殊人户的统计106

2.工、乐、杂户、官户(番户)、官奴婢等109

3.皇室、宦官和后宫等117

一、隋代初年的著籍户口120

第一节 隋代人口的发展过程120

第三章 隋唐五代人口数量的变动过程120

二、隋代户数的增长128

表3-1 唐各主要时段著籍户口数132

一、唐代著籍户口升降大势132

第二节 唐五代各主要时段著籍户口的升降及其特点132

二、唐初人口的锐减与逐渐回升135

三、安史乱后著籍户口的普遍减耗142

四、中晚唐时期的户口144

五、五代十国时期的著籍户口148

表3-2 宋初攻灭各国所获州府县户数及修正数150

第三节 著籍户口与实际人口之间的差异152

一、“户版脱漏”问题153

二、“丁口虚挂”问题162

表3-3 敦煌所出唐天宝六载籍中“丁口虚挂”统计168

三、特殊户口与流动户口173

四、唐代的户口峰值问题178

一、隋代人口分布的基本态势183

第一节 隋代人口的分布与江南人口问题183

第四章 隋唐五代的人口分布183

表4-1 隋大业五年各州郡户数184

表4-2 隋大业五年诸郡人户的县均户数186

二、隋代南方的人口问题188

表4-3 西晋初年南方诸州著籍户数189

一、唐初人口的分布192

第二节 唐代人口的分布格局及前后期的演变192

表4-4 唐贞观十三年各道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道户口数的比重193

表4-5 隋大业至唐贞观各道户数升降及分布比重194

表4-6 唐贞观中各道户数分类统计196

表4-7 唐贞观、天宝两朝各道户数增减状况198

二、唐天宝年间的人口分布198

表4-8 唐天宝中各道州府户数分布201

表4-9 元和志所见唐开元、元和各道户数及其升降百分比204

三、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人口分布204

表4-10 唐元和年间万户以上州府分布206

表4-11 宋初各道主客户数及总户数208

表4-12 北宋初万户以上州府军分布210

第三节 唐代各区域人口分布的具体考察212

一、关内道212

表4-13 唐关内道诸州府各阶段户数213

二、河南道218

表4-14 唐河南道诸州府各阶段户数219

三、河北道226

表4-15 唐河北道诸州府各阶段户数227

四、河东道231

表4-16 唐河东道诸州府各阶段户数232

五、陇右道235

表4-17 唐陇右道诸州府各阶段(中唐前)户数236

六、山南道240

表4-18 唐山南道诸州府各阶段户数241

七、淮南道248

表4-19 唐淮南道诸州各阶段户数249

八、江南道253

表4-20 唐江南道诸州各阶段户数256

表4-21 《吴地记》所见唐末苏州辖县户、坊、乡及茶、盐、酒税钱数264

九、剑南道266

表4-22 唐剑南道诸州府各阶段户数268

十、岭南道274

表4-23 唐岭南道诸州府各阶段户数275

一、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283

第四节 隋唐五代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283

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征284

三、人口分布的变动及影响人口分布的诸因素285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人口迁移289

第一节 隋代的人口迁移289

一、隋代官府组织的移民289

二、隋代民户的自发迁移297

第二节 唐代的官府移民299

一、唐代的“乐迁”政策及其变化299

二、唐代官府移民的几种类型308

第三节 唐代士族、官僚士大夫的迁移319

一、士族的迁移320

二、一般官僚士大夫的迁移324

三、士族、官僚士大夫迁移的特点337

第四节 唐代一般民户的自发迁移340

一、唐前期一般民户的自发迁移340

二、中晚唐一般民户的自发迁移348

第五节 唐代人口迁移的历史特征355

第六章 隋唐五代的人口结构357

第一节 隋代的家庭规模结构357

一、隋以前的家庭规模结构及其相关问题回溯357

1.汉晋南北朝一般民户家庭规模结构358

表6-1 三国时代一般民户家庭户口比例358

表6-2 西凉建初残籍所见的家口情况360

表6-3 西魏大统十三年计账户口数363

2.豪族、士大夫的家庭规模结构365

3.家庭规模结构上的南北差异367

二、隋代的家庭规模结构369

第二节 唐代的家庭规模结构371

一、一般民户的家庭规模结构371

表6-5 唐贞观中各道户均口数372

表6-4 唐地志、计账资料中所见一般民户的户均口数372

表6-6 唐天宝十一载各道户均口数373

二、官僚士大夫的家庭规模结构384

三、唐代的“财产预分”与家族形态——以姚崇遗令为例388

第三节 吐鲁番文书中所见唐前期西州地区的人口结构399

一、太宗贞观年间至高宗末期西州的人口结构400

表6-7 唐贞观至高宗末西州人口结构抽样统计402

表6-8 唐西州郭阿安等白丁名籍单身一览表409

表6-9 汜相延等户家口年龄一览表415

二、武后、中宗、睿宗时期西州的人口结构418

表6-10 武周载初元年手实中所见的籍面口数与实有口数418

表6-11 武周载初元年手实中所见的男女性别比例421

表6-12 神龙点籍样中所见的男女丁中分布与性别比例424

三、玄宗开元、天宝时期西州的人口结构430

表6-13 唐开元前期户籍残卷中所见西州的家庭规模结构438

表6-14 唐开元十九年柳中县高宁乡籍中所见性别结构与丁中的比例446

四、唐代西州人口结构及相关问题的几点结论449

表6-16 史籍所见唐前期西州地区的家庭规模450

表6-15 唐前期西州著籍户口数450

第四节 敦煌文书中所见唐沙州地区的人口结构454

一、武后至玄宗开元年间沙州的人口结构455

二、玄宗天宝时期沙州的人口结构464

表6-17 唐天宝六载敦煌籍中所见的户内口数465

表6-18 唐天宝六载敦煌籍中所见的户口年龄分布466

表6-19 唐天宝六载敦煌籍户口异动记注一览表471

表6-20 唐天宝六载敦煌籍中25岁以上未嫁女性各户分布472

表6-22 有关籍账所见敦煌(沙州)几组户均口数475

表6-21 唐有关地志所见沙州各时期的户均口数475

三、大历四年手实中所见沙州的人口结构478

表6-23 唐大历手实中所见宜禾里各户口数分布479

第五节 墓志资料所见唐五代人口的寿命问题——以千唐志斋为例484

表6-24 千唐志斋所见80岁以上男女志主一览表486

表6-25 千唐志斋所见60岁至79岁男性志主一览表487

表6-26 千唐志斋所见60岁至79岁女性志主一览表493

表6-27 千唐志斋所见45岁以下志主一览表496

第六节 唐五代人口的城乡结构与职业结构501

一、唐五代人口的城乡结构502

表6-28 唐相关城市人口数抽样估计505

二、唐五代人口的职业结构510

第七章 隋唐五代人口史在中国人口史上的位置519

第一节 隋唐五代人口问题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地位519

一、户口统计与户口数量:著籍户口与实际户口的重大差异519

二、人口分布格局与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522

三、人口迁移的类别、阶段、流向及其影响523

四、人口变动与经济重心的移转525

五、人口的空间移动与区域文化发展528

六、人口结构及其历史特征530

一、人口变动与制度变迁534

第二节 与隋唐五代人口相关的几个问题534

二、户口数字与吏治问题537

三、人口家庭规模的变动与国家政权干预的关系540

附录一 《通典·州郡典》所记唐天宝元年户口数统计表544

附录二 两唐志天宝十一载户口数校勘表555

附录三 《千唐志斋藏石》所见志主一览表570

主要参考文献623

索引635

卷后记6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