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农药概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5064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微生物农药-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物农药概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物农药概述1
第一节 生物农药发展简史1
第二节 生物农药的定义及分类4
一、生物农药的定义4
二、生物农药分类5
第三节 生物农药的特点8
一、专一性强,活性高8
二、对环境安全9
三、对哺乳动物及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9
四、作用方式特异10
五、作用机理不同于常规农药10
六、多种成分协同作用,产生抗药性较慢11
七、开发利用途径多11
八、种类多,开发潜力大,发展前途广阔12
第四节 生物农药研究现状12
一、具农药活性生物资源的筛选12
(一)具农药活性植物资源筛选12
(二)具农药活性微生物资源筛选13
二、生物体农药13
(一)动物体农药13
(二)植物体农药14
(三)微生物体农药16
三、生物化学农药18
(一)动物源生物化学农药18
(二)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19
(三)植物源生物化学农药20
第五节 生物农药产品及其应用简况22
一、生物农药产品登记情况22
二、生物农药的应用26
结语28
第二章 生物农药研发的一般原理与方法29
第一节 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的程序与方法30
一、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的一般程序30
二、植物源农药的直接开发利用30
(一)植物资源调查30
(二)活性成分在植株中的分布31
(三)活性成分的地域和季节性变化33
(四)活性成分的稳定性33
三、农药植物资源的间接开发研究33
(一)有效成分的活性追踪33
(二)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方法34
(三)活性成分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35
(四)活性成分构效关系及分子设计35
(五)生物合理设计35
第二节 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研究开发的程序与方法35
一、生产菌种的要求和来源36
(一)生产菌种的要求36
(二)生产菌种的来源37
二、发酵过程优化及后处理37
三、微生物农药发酵的逐级放大37
第三节 动物源生物化学农药研究开发的程序与方法38
一、动物源生物化学农药的开发程序38
二、动物源生物农药的仿生合成39
(一)以动物分泌物或含有的物质开发农药39
(二)利用昆虫所特有的激素提取或模拟合成新农药39
第四节 活体生物农药研究开发的程序与方法39
一、微生物活体农药开发的一般程序与方法40
(一)病毒活体农药开发的一般程序40
(二)细菌、真菌活体农药开发的一般程序与方法40
(三)病原线虫活体农药开发的一般程序与方法40
二、昆虫天敌的研究与开发42
(一)昆虫天敌开发的一般程序与方法42
(二)天敌昆虫的繁殖与利用42
(三)天敌昆虫繁殖基地的建立及工厂化生产42
第三章 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及存在问题44
第一节 生物农药使用技术44
一、充分认识生物农药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品种44
二、把握好用药量和用药间隔期45
三、确定适宜的防治时期45
四、依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使用时间与使用方法45
五、根据防治对象及施药条件选择适宜的剂型46
六、规范配药、施药方法47
七、科学混配,合理混用48
八、因地制宜,灵活机动48
九、安全储藏48
第二节 生物化学农药使用技术49
一、信息素49
(一)诱捕法49
(二)迷向法50
二、昆虫激素52
三、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52
四、植物激活蛋白与壳寡糖53
五、动物毒素53
第三节 微生物农药使用技术53
一、细菌制剂54
(一)细菌除草剂的应用54
(二)细菌杀菌剂的应用55
(三)细菌杀虫剂的应用55
二、真菌制剂56
(一)真菌除草剂的应用56
(二)真菌杀菌剂的应用57
(三)真菌杀虫剂的应用57
三、病毒制剂57
四、昆虫致病线虫58
第四节 天敌生物使用技术59
第五节 植物源农药使用技术59
一、植物源农药制剂加工60
二、植物源农药应用技术60
(一)应用范围60
(二)防治对象61
(三)施药适期61
(四)防治效果评价61
第四章 生物化学农药68
第一节 昆虫信息素68
一、主要林果类害虫性信息素69
(一)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69
(二)桃小食心虫性引诱剂69
(三)苹果蠹蛾性引诱剂70
(四)桃蛀螟性引诱剂71
(五)桃潜叶蛾性引诱剂71
(六)金纹细蛾性引诱剂71
(七)葡萄透翅蛾性引诱剂72
(八)舞毒蛾性引诱剂72
(九)柑橘小实蝇性引诱剂73
(十)地中海实蝇引诱剂73
二、主要蔬菜类害虫性信息素73
(一)小菜蛾性引诱剂73
(二)甜菜夜蛾性引诱剂74
(三)斜纹夜蛾性引诱剂74
(四)小地老虎性引诱剂75
三、主要大田作物害虫性信息素76
(一)亚洲玉米螟性引诱剂76
(二)棉铃虫性引诱剂76
(三)棉红铃虫性引诱剂76
(四)水稻二化螟性引诱剂77
四、卫生害虫性引诱剂77
诱虫烯78
第二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78
一、生长素类79
(一)吲哚乙酸79
(二)吲哚丁酸80
二、赤霉素类81
赤霉酸82
三、细胞分裂素类83
(一)羟烯腺嘌呤83
(二)异戊烯腺嘌呤84
四、生长抑制剂类85
脱落酸85
五、油菜素类86
(一)芸薹素内酯86
(二)丙酰芸薹素内酯87
六、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88
(一)三十烷醇88
(二)水杨酸钠90
(三)爱密挺91
(四)混合脂肪酸92
(五)腐植酸93
第三节 糖类生物农药94
一、氨基寡糖素94
二、姑类蛋白多糖95
三、几丁聚糖96
四、葡聚烯糖97
第四节 活性蛋白类生物农药98
一、细菌源蛋白质生物农药98
超敏蛋白98
二、真菌源蛋白质生物农药99
激活蛋白99
第五章 微生物农药101
第一节 微生物生物农药概况101
一、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与开发102
(一)细菌杀虫剂103
(二)真菌杀虫剂103
(三)昆虫病毒杀虫剂105
二、微生物杀菌剂的研究与开发105
(一)细菌杀菌剂105
(二)真菌杀菌剂105
三、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与开发106
四、昆虫病原线虫的研究与开发106
(一)线虫的种类106
(二)线虫的生活史106
(三)线虫的规模化生产107
(四)线虫的使用技术要点107
第二节 微生物杀虫剂108
一、细菌杀虫剂108
(一)苏云金芽孢杆菌108
(二)苏云金芽孢杆菌库斯塔克亚种109
(三)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110
(四)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110
(五)苏云金芽孢杆菌拟步甲亚种111
(六)苏云金芽孢杆菌日本亚种111
(七)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δ-内毒素胶囊112
(八)苏云金芽孢杆菌库斯塔克亚种δ-内毒素胶囊112
(九)球形芽孢杆菌113
(十)青虫菌113
(十一)金龟子芽孢杆菌114
二、真菌杀虫剂115
(一)白僵菌115
(二)绿僵菌116
(三)耳霉菌117
(四)蜡蚧轮枝菌117
(五)多毛菌118
三、病毒杀虫剂119
(一)菜青虫颗粒体病毒119
(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120
(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120
(四)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121
(五)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22
(六)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23
(七)小菜蛾颗粒体病毒123
(八)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24
(九)蟑螂病毒125
第三节 微生物杀菌剂126
一、细菌杀菌剂126
(一)蜡质芽孢杆菌126
(二)枯草芽孢杆菌127
(三)地衣芽孢杆菌128
(四)多黏类芽孢杆菌129
(五)荧光假单胞杆菌130
(六)放射土壤杆菌130
二、真菌杀菌剂131
(一)淡紫拟青霉131
(二)木霉菌132
(三)绿色木霉133
(四)哈茨木霉134
(五)哈茨木霉与绿色木霉134
(六)黑绿木霉135
(七)厚孢轮枝菌136
(八)寡雄腐霉菌137
第四节 微生物除草剂138
一、Pseudomonas gladioli138
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139
三、Chondostereum purpureum139
第六章 植物源农药141
第一节 植物源杀虫剂142
一、苦参碱142
二、藜芦碱143
三、茴蒿素144
四、血根碱145
五、印楝素146
六、川楝素148
七、异羊角扭苷149
八、苦皮藤素149
九、鱼藤酮150
十、除虫菊素152
十一、烟碱153
十二、油酸烟碱155
十三、百部碱155
十四、茶皂素156
十五、辣椒碱157
十六、莨菪碱158
十七、马钱子碱159
十八、乌头碱159
十九、蛇床子素160
二十、狼毒素161
二十一、闹羊花素162
二十二、八角茴香油163
二十三、桉油精163
二十四、其他植物源杀虫活性物质164
(一)松节油164
(二)莰酮(樟脑)164
(三)胡椒酰胺类165
(四)四氢呋喃脂肪酸内酯165
(五)苯并呋喃类165
(六)三噻吩及炔类165
(七)鬼臼毒素类165
(八)苦木素166
(九)酚类166
第二节 植物源杀菌剂166
一、苦参碱166
二、小檗碱167
三、丁香酚167
四、儿茶素168
五、大蒜素169
六、大黄素甲醚170
七、香芹酚171
八、黄酮·黄芩苷171
九、其他杀菌活性物质173
(一)松节油173
(二)薄荷油173
(三)肉桂精油173
(四)白果酸、白果酚173
(五)硬尾醇173
(六)(原)白头翁素173
(七)Matleucinol173
第三节 植物源杀鼠剂173
一、莪术醇173
二、红海葱苷174
三、毒鼠碱175
四、毒芹碱175
五、雷公藤多苷176
第四节 植物源除草活性物质176
一、核桃醌176
二、独脚金萌素177
三、生物碱类177
四、噻吩和聚炔类177
五、萜类178
六、酮类178
七、羧酸类178
第七章 抗生素类生物农药179
第一节 农用抗生素概述179
一、农用抗生素的沿革与发展179
二、抗生素农药的研究应用及其产业特点180
(一)农用抗生素中杀菌剂的研究与应用180
(二)农用抗生素中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180
(三)农用抗生素中除草剂的研究与应用181
(四)农用抗生素产业的特点181
第二节 农用抗生素的产品介绍182
一、抗生素杀菌剂182
(一)井冈霉素182
(二)农抗120183
(三)春雷霉素184
(四)多抗霉素186
(五)宁南霉素187
(六)武夷菌素188
(七)公主岭霉素189
(八)四霉素190
(九)长川霉素192
(十)嘧肽霉素193
(十一)中生菌素194
(十二)金核霉素195
(十三)灭瘟素196
(十四)瑞拉菌素197
(十五)水合霉素197
二、抗生素杀虫剂198
(一)阿维菌素198
(二)甲氨基阿维菌素200
(三)多杀霉素201
(四)浏阳霉素203
(五)华光霉素204
三、抗生素除草剂205
双丙氨膦205
四、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206
(一)赤霉素206
(二)比洛尼素206
(三)5406207
五、抗生物杀鼠剂207
(一)C型肉毒梭菌毒素207
(二)D型肉毒梭菌毒素208
第八章 天敌生物农药210
第一节 寄生性天敌昆虫211
一、赤眼蜂211
二、松毛虫赤眼蜂·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卡212
三、丽蚜小蜂213
四、荔蝽平腹小蜂214
五、白蛾周氏啮小蜂215
六、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216
七、中红侧沟茧蜂216
第二节 捕食性天敌昆虫218
一、捕食螨218
二、草蛉222
三、七星瓢虫227
第九章 结语及展望231
一、生物农药发展面临的机遇231
(一)农药结构调整与生物农药231
(二)食品安全与生物农药231
(三)农业生态安全与生物农药232
(四)和谐植保与生物农药233
(五)低碳经济与生物农药233
二、生物农药发展的趋势233
(一)生物农药研究的发展趋势233
(二)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趋势234
三、生物农药前景展望237
参考文献239
附录:部分生物农药技术研究机构介绍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