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
  • 林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6902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256页
  • 主题词:产业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第一章 开展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研究1

第一节 为何要关注产业集群合作行动2

一、现实对合作行动研究的需要2

二、合作行动研究关注的重点6

三、合作行动研究的理论意义8

第二节 研究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的思路9

一、研究目的9

二、研究内容10

第三节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研究的方法11

一、理论建构方法14

二、资料分析方法18

三、观念数据的研究方法20

四、系统动力学方法24

参考文献27

2 第二章 合作行动:产业集群理论的核心31

第一节 产业集群研究重心的转换32

一、外部性概念辨析33

二、集体效率与合作行动37

三、从集群概念到集体效率的研究重心转换39

第二节 集体效率概念的理论拓展43

一、柔性专业化学派44

二、加利福尼亚学派47

三、“黏性地方”学派50

四、创新环境和创新网络学派51

五、新经济地理学派53

六、竞争优势学派54

七、全球价值链学派56

八、集体效率概念的理论拓展57

第三节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的定义与分类59

一、合作行动定义与类型的已有研究59

二、对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类型的讨论61

三、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的定义63

第四节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的相关研究64

一、合作行动与全球联系64

二、信任、社会资本与合作行动66

三、集群合作行动中的行为主体与问题解决67

本章小结与讨论70

参考文献70

3 第三章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目标研究77

第一节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区域产业发展目标79

一、产业结构升级80

二、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81

三、从企业角度思考区域产业发展目标83

四、集群研究中的区域产业发展目标85

五、区域产业发展目标的讨论85

第二节 区域产业发展目标与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目标的建构87

一、区域产业发展目标层次的现实思考87

二、区域产业发展目标层次的划分88

三、区域产业发展目标91

四、产业集群合作行动支持各层次目标实现95

第三节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对企业层次目标的引导与协助99

一、企业要素成本目标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协助102

二、企业经营效率目标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协助103

三、企业差别化定位目标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协助105

第四节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对区域层面目标的协调106

一、人与自然关系协调107

二、人际关系协调108

三、政府效率改进108

四、环境保护与整治109

第五节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对集群层次目标的支持111

一、本地经济效率提升的合作行动支持111

二、本地创新效率提升的合作行动支持115

三、外部联系中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119

本章小结与讨论127

参考文献128

4 第四章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的主体能动作用分析131

第一节 产业集群中主体能动作用的重要性132

一、人文地理学对人类能动作用的讨论132

二、产业集群主体能动性概念的提出136

三、产业集群主体能动性的现实表现137

第二节 从主体能动作用建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140

一、主体能动作用的构成分析140

二、主体能动作用的实现方案146

三、集群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与合作行动147

第三节 现实主体参与合作行动的能动作用147

一、惯例型与突变型产业集群合作行动147

二、合作行动中的企业能动作用分析151

三、合作行动中的政府能动作用分析153

四、协会及其他第三方组织能动作用分析155

第四节 佛山陈村花卉产业集群合作行动案例分析157

一、陈村花卉集群合作行动类型演变158

二、主体视角下的能动作用分析160

本章小结与讨论163

参考文献165

5 第五章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系统性167

第一节 增长类系统性分析169

一、循环累积因果原理170

二、区域产业增长正循环173

三、增长瓶颈的基本模式178

四、区域产业条件投资与供给不足181

第二节 行动与对策类的系统性分析183

一、行动与时间延滞183

二、理想发展目标侵蚀185

三、短期行为后遗症185

四、表面行为后遗症186

五、区域产业问题转移189

第三节 主体关系类的系统性分析190

一、资源分配的两极分化190

二、竞争模仿192

三、合作共赢模式196

四、资源极限197

第四节 区域关系类的系统性分析198

一、流动要素区域间转移199

二、不可流动要素与企业转移200

三、市场带动型产业转移201

第五节 集群系统性方法运用——以浙江长兴蓄电池产业为例202

一、集群系统性方法的应用流程202

二、浙江长兴蓄电池产业发展系统性分析204

本章小结与讨论210

参考文献211

6 第六章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规划与未来研究展望213

第一节 广东专业镇政策演变与合作行动规划214

一、广东科技部门的专业镇政策演变214

二、广东专业镇发展中的合作行动规划217

第二节 集群合作行动规划的特点、机制与流程221

一、产业集群合作行动规划的特点221

二、产业集群合作行动规划的机制222

三、产业集群合作行动规划的一般流程223

第三节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研究结论与展望224

一、结论——合作行动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枢纽224

二、应用——集群实践中的合作行动规划227

三、未来——合作行动视角下的集群研究228

参考文献229

后记231

图1-1 本书的研究框架图10

图1-2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研究框架图11

图1-3 集群研究中的多方验证方法框架21

图1-4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示意24

图2-1 合作行动概念突破“市场-政府”的政策框架39

图2-2 集群研究的两次焦点转换与本书研究重点的引出42

图2-3 技术变化和组织变革下的生产模式转变图46

图2-4 解释区域发展的“三位一体”构架49

图2-5 拓展的“三位一体”构架49

图3-1 区域产业发展目标理论分析图86

图3-2 区域产业发展目标层次论92

图3-3 温州制造业集群产业基地与重点专业镇区99

图4-1 行动者的分层模式149

图4-2 领先企业家的突破型合作行动以及模仿152

图5-1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171

图5-2 负面的循环累积因果原理172

图5-3 区域产业增长的正循环173

图5-4 区域产业增长与基础设施配套的正循环174

图5-5 区域产业增长与社会发展互动正循环175

图5-6 产业增长与产业联系正循环176

图5-7 产业增长与服务的正循环176

图5-8 产业增长与创新环境177

图5-9 增长瓶颈的基本模式178

图5-10 企业增长与电力供需瓶颈分析图180

图5-11 企业增长与环保瓶颈分析图181

图5-12 区域产业条件投资不足的模式182

图5-13 行动与时间延滞模式184

图5-14 理想发展目标的侵蚀185

图5-15 短期行为后遗症模式分析图186

图5-16 表面行为后遗症模式图187

图5-17 招商引资与本地企业家精神的行动方案互动188

图5-18 环境保护与社会矛盾治理188

图5-19 区域产业发展问题转移模式189

图5-20 温州市填海造陆的问题转移模式190

图5-21 资源分配两极分化模式191

图5-22 招商引资政策与企业极化192

图5-23 创新鼓励与创新极化现象192

图5-24 竞争模仿基本模式193

图5-25 降价竞争模式194

图5-26 逐底竞争模式194

图5-27 浮夸风气形成中的竞争模仿模式195

图5-28 多个企业整体创新的良好局面195

图5-29 由相互需求契合带来的合作共赢模式196

图5-30 供给或转包的共赢合作模式196

图5-31 资源利用极限系统分析图197

图5-32 劳动力要素转移与区域产业发展极化模式199

图5-33 不可流动的土地要素与企业转移模式200

图5-34 由市场扩大带来的区域产业发展202

图5-35 铅酸蓄电池企业增长的正循环205

图5-36 长兴铅酸蓄电池产业的环境问题带来的增长瓶颈206

图5-37 长兴铅酸蓄电池环境问题的扩大化206

图5-38 长兴蓄电池产业早期对策不当的表面行为后遗症模式207

图5-39 长兴蓄电池环保监管严厉导致污染异地扩散与产业空心化208

图5-40 增长的环境瓶颈的初步协调209

图5-41 环境友好的理想增长格局210

表1-1 研究案例选取11

表1-2 人文地理学三大思潮的哲学基础12

表1-3 产业集群主要研究方法讨论12

表1-4 从数据类型的划分看集群研究方法的发展空间14

表1-5 结构主义方法在产业集群研究中的运用16

表1-6 结构功能主义的两种研究视角比较17

表1-7 元研究方法、元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法的对比19

表1-8 集群研究应用多方验证方法的主要目标与工作20

表2-1 集群概念双维度双标准辨析表40

表2-2 集群研究主要学派中的集群作用与实践意义44

表2-3 集体效率的结构分析58

表2-4 企业间合作类型59

表2-5 企业间的垂直与水平合作60

表2-6 从产业联系角度观察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的类型62

表2-7 集群产业阶段、社会资本、信任与合作行动67

表3-1 从产业结构升级角度看区域产业发展目标80

表3-2 劳动地域分工与产业转移82

表3-3 雁行理论与区域产业发展82

表3-4 企业的创新与升级83

表3-5 区域产业发展目标的理论丰富性86

表3-6 区域产业发展目标层次划分的依据与标准90

表3-7 对区域产业的集群层次公共目标的理解91

表3-8 区域产业发展目标层次论92

表3-9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目标分类框架95

表3-10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企业层面发展目标的四种方式100

表3-11 企业竞争方式与策略分析102

表3-12 企业要素成本目标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协助103

表3-13 企业经营效率目标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协助104

表3-14 企业差别化定位目标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协助105

表3-15 区域层面目标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协调106

表3-16 经济效率提升的合作行动支持案例分析115

表3-17 创新效率提升的合作行动案例分析116

表3-18 温州制造业集群对外联系中的合作行动表现形式119

表4-1 人文地理各种观点中的人类能动作用分析135

表4-2 主体能动作用构成分析142

表4-3 典型主体的日常能动作用发挥148

表4-4 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能动作用分析159

表4-5 主体视角的能动作用分析161

表5-1 四种类型产业集群系统性模式分析对比表169

表5-2 增长类系统性模式的分析表170

表5-3 增长瓶颈模式常见的例子179

表5-4 行动与对策类系统性模式的分析表183

表5-5 主体关系类集群系统性模式190

表5-6 区域关系类的系统性模式198

表6-1 广东省科技部门推进专业镇工作的重要合作行动分析表215

表6-2 从《2009技术创新专业镇专项计划申报指南》看合作行动规划方向218

表6-3 市级的专业镇规划中的合作行动规划表219

表6-4 合作行动中的学习能力内涵222

表6-5 合作行动中的运作机制分析223

表6-6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规划的一般流程与方法2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