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下
  • 罗根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11588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037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502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批评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篇 晚唐五代文学批评史551

第一章 文学论551

一 自唐代社会变迁说起551

二 李商隐的反道缘情文学说552

三 杜牧的事功文学说554

四 皮日休陆龟蒙的隐逸文学说557

五 刘蜕罗隐的文章丧亡论561

六 韩偓欧阳炯的香艳说563

七 韦庄韦縠的清丽说565

八 黄滔吴融等的反艳丽说567

九 刘昫徐铉的折中说570

第二章 诗格(上)574

一 诗格的两个时代574

二 五代试士的注重诗格及赋格575

三 材料的获得576

四 王睿《炙毂子诗格》578

五 李洪宣《缘情手鉴诗格》579

六 齐己《风骚旨格》580

七 虚中《流类手鉴》583

八 徐衍《风骚要式》584

九 徐寅《雅道机要》585

十 王玄《诗中旨格》587

十一 王梦简《诗要格律》588

十二 桂林淳大师《诗评》589

十三 文彧《诗格》591

十四 保暹《处囊诀》592

第三章 诗格(下)594

一 旧题魏文帝《诗格》594

二 旧题贾岛《二南密旨》596

三 旧题白居易《金针诗格》及梅尧臣《续金针诗格》598

四 旧题白居易《文苑诗格》601

五 旧题梅尧臣《梅氏诗评》601

六 惠洪《天厨禁脔》及林越《少陵诗格》602

七 已佚的诗格书603

八 诗格总集——李淑《诗苑类格》606

九 诗格丛书——蔡传《吟窗杂录》607

十 赋格及文格610

十一 反诗格的言论612

第四章 诗句图614

一 诗句图的渊源614

二 李商隐《梁词人丽句》615

三 张为《诗人主客图》617

四 李洞《集贾岛诗句图》618

五 宋太宗真宗《御选句图》619

六 惠崇《句图》621

七 已佚的诗句图622

八 蔡传《句图》、《续句图》及陈应行《续句图》623

九 高似孙《选诗句图》625

十 诗句图的评价626

第五章 《诗品》及《本事诗》627

一 司空图的救世与避世627

二 诗境的建立629

三 《二十四诗品》630

四 比喻的品题及其来源634

五 文字以外的风格637

六 文人之诗与诗人之文639

七 孟棨《本事诗》640

八 《续本事诗》三种642

第六篇 两宋文学批评史647

序&郭绍虞647

第一章 宋初的诗文复古革新论649

一 唐宋两代文学复古的异同649

二 宋初的文体——时文651

三 古文家对时文的攻击656

四 柳开的古文定义661

五 王禹偁的易道易晓说664

六 赵湘尹洙的文心说667

七 石介的宗经新说671

八 孙复的文教方案673

九 智圆的仁义五常古文说和善善恶恶古诗说676

十 苏舜钦梅尧臣的诗教说及古淡说682

第二章 宋初对李杜韩柳集的甄理与鼓吹686

一 五代前后的沈埋686

二 乐史宋敏求等的补缀李集690

三 刘敞王禹偁等的搜辑杜诗692

四 孙仅孙何等的推崇李杜696

五 柳开的始得韩柳文697

六 智圆的始见韩柳集699

七 穆修的搜刻韩柳集701

八 石介的尊韩道703

九 宋祁的尊韩文705

第三章 欧阳修的复古革新意见708

一 学韩与辟佛708

二 黜时文与复古文710

三 “道胜文至”与“事信言文”713

四 诗穷益工716

五 韩柳李杜优劣说717

六 苏梅评赞721

七 杂文琐谈723

第四章 二程及其他道学派的道文分合说727

一 学术文章的分成三派727

二 邵雍的诗以垂训说733

三 周敦颐的文以载道说736

四 二程的道为文心说737

五 杨时的诗可兴善说739

六 司马光的文止通意说742

第五章 王安石及其他经术派的政教文学说744

一 范仲淹的崇经术与黜诗赋744

二 李觏的治物说745

三 祖无择的礼乐文学说748

四 曾巩的道法事理说749

五 史铭同异说753

六 王安石的罢诗赋与试经义756

七 治教政令说759

八 刘弇的“变”说及“气”说762

第六章 苏轼及其他议论派的述意达辞说766

一 贾陆议论与佛老思想766

二 苏洵的文章四用说773

三 苏轼的述意达辞说775

四 诗论及词论784

五 鉴赏、批评、文学价值787

六 苏辙的养气说788

七 秦观的事理说791

八 张耒的脉理说及至诚说794

九 晁补之的事文无关说798

十 李廌的文章四要说800

十一 李之仪的才性说及方法说802

十二 三孔的怨刺说及文难说804

十三 黄裳的性理说807

第七章 江西派的诗文方法812

一 黄庭坚的反讪谤与重法度812

二 陶杜诗的规摹816

三 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821

四 陈师道的诗文方法824

五 韩驹的禅悟说828

六 范温的诗眼说830

七 吕本中的活法与悟入832

八 杨万里的风味说834

九 作诗三等——兴、赋、赓和838

十 作文五譬840

十一 陆游的诗外工夫842

十二 诗文非小技846

十三 姜夔的《诗说》848

十四 刘克庄的变体法851

十五 序诗论文之难854

十六 戴复古的诗家小学须知856

第八章 浙东派的事功文学说859

一 北宋三派的揉合859

二 王十朋的论赞韩柳欧苏861

三 吕祖谦的看史方法864

四 陈傅良的批评经生文士865

五 陈亮的文章责任说869

六 叶适的教事说873

七 文肆诗切说876

八 楼钥的和平正直说879

九 四灵的论诗碎唾882

十 陈耆卿吴子良的文学三要883

第九章 理学派的诗文道流说887

一 朱熹的家学——朱松的诗文轨道说887

二 朱熹的贡献——道文一贯说889

三 说出的诗文与做出的诗文891

四 反对摹拟与提倡摹拟893

五 遵守旧格与反对新格895

六 天生腔子与稳当底字898

七 文三世与诗三等899

八 张栻魏了翁的学文合一说901

九 真德秀的理用并重说906

十 吴泳的理文难好华词易工说908

十一 王柏的正气说910

第十章 心学派的诗文心发说914

一 陆九渊的前驱——胡铨的诗文心发说914

二 陆九渊的理会本心说916

三 江西诗赞919

四 袁燮包恢家铉翁的言志新说920

五 包恢的自然新说924

第十一章 诗话、词话、文话、诗文评点928

一 何谓诗话928

二 两宋诗话年代存佚残辑表930

三 许彦周诗话947

四 张戒《岁寒堂诗话》949

五 严羽《沧浪诗话》952

六 词论956

七 词话961

八 文话966

九 四六话970

十 诗文评点972

附录 两宋诗话辑校叙录978

一 东坡诗话978

二 纪诗979

三 蔡宽夫诗话980

四 西清诗话981

五 陈辅之诗话983

六 王直方诗话984

七 洪驹父诗话985

八 潘子真诗话986

九 李希声诗话987

十 潜溪诗眼987

十一 古今诗话988

十二 高斋诗话989

十三 蔡宽夫诗史989

十四 艺苑雌黄990

十五 漫叟诗话992

十六 诗说隽永993

十七 瑶溪集993

十八 汉皋诗话994

十九 桐江诗话995

二十 休斋诗话995

二十一 玉林中兴诗话补遗996

二十二 余记997

罗根泽先生学术年表&王波1000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方法、体例与文学观念&张海明 王波10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