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音乐社会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音乐社会学
  • 曾遂今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92096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58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572页
  • 主题词:音乐社会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音乐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第一章 音乐社会学的学科认识15

第一节 中国历史:音乐思想中的音乐与社会18

一、原始社会中的音乐社会观19

二、先秦时期的音乐社会观22

三、秦以后时期的音乐社会观38

第二节 西方历史:音乐思想中的音乐与社会56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社会观57

二、中世纪的音乐社会观59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社会观66

四、17世纪以后的音乐社会观69

第三节 音乐社会观与音乐社会学78

一、音乐与社会双向联系中的“静”与“动”79

二、国外音乐社会学研究对象观83

第二章 音乐社会学的学科建设100

第一节 中国音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04

一、音乐社会运动过程概览105

二、音乐社会学研究音乐的横向运动与综合运动109

第二节 中国音乐社会学的学科结构115

一、音乐社会学学科内部结构116

二、音乐社会学学科族系结构121

第三节 中国音乐社会学的学科职能122

一、思想观念上的科学认识职能125

二、音乐建设中的科学实践职能126

三、音乐发展中的科学预测职能127

第四节 中国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29

一、中国音乐社会学的思想方法论130

二、中国音乐社会学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借用132

三、中国音乐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应认识的几种关系139

第三章 社会音乐生产143

第一节 社会音乐生产的本质146

一、适应社会精神需求的音乐生产147

二、富于创造性的音乐生产155

三、非盈利性、非商品性的音乐生产159

第二节 社会音乐生产的结构162

一、音乐创作生产163

二、音乐表演生产167

三、音乐传播生产172

四、音乐伺服生产175

第三节 社会音乐生产内部环节的动力分析179

一、社会音乐生产内部环节的动力运行模式180

二、社会音乐生产的良性运转183

三、社会音乐生产的非良性运转188

第四章 音乐听众197

第一节 中国音乐听众分类的理论思考201

一、音乐听众分类问题在当代的提出201

二、国外某些音乐听众分类成果述评207

第二节 中国音乐听众分类的实际操作212

一、中国音乐听众所处的地域特点与社会特殊群体212

二、音乐听众的年龄分布特点214

三、音乐听众所具备的主体条件215

四、中国音乐听众分类系统图218

第三节 中国音乐听众的宏观观察223

一、当代社会音乐听众的整体趋势224

二、现代传媒条件下出现的特殊群体229

第五章 音乐传播244

第一节 音乐传播的概念与功能248

一、音乐传播——“传必求通”249

二、音乐传播四项基本功能250

第二节 民间音乐传播与音乐传播的基本模式251

一、音乐传受双方对音乐信息的“共享”252

二、音乐传播原始形态的特性254

第三节 乐谱媒介与音乐传播261

一、乐谱媒介的历史回顾261

二、乐谱媒介带来音乐传播性质的变化267

第四节 声音记录、电子媒介与音乐传播270

一、唱片270

二、无线电广播274

三、电视275

第五节 当代音乐传播的五种形式276

二、“1+2+6”式音乐传播278

一、“(1+2+3)+6”式音乐传播278

三、“1+2+3+6”式音乐传播280

四、“1+2+3+4+6”式音乐传播281

五、“1+2+3+4+5+6”式音乐传播283

第六章 音乐流行288

第一节 音乐流行的概念和分类特征292

一、什么是音乐流行292

二、两种类型的音乐流行现象296

三、两种音乐流行形态的相互转换299

第二节 音乐的流行模式分析302

一、音乐流行现象的内因结构302

二、音乐流行模式的三环制约图304

三、音乐流行的激发与抑制306

第三节 音乐流行强度的测定308

一、“比尔博德”流行度统计表309

二、阿尔比特伦公司流行测定法320

三、尼尔森公司流行测定法322

四、心理反映等级测定法324

第七章 音乐商品329

第一节 音乐与音乐商品332

一、什么是音乐商品333

二、音乐商品价值内涵的两个方面335

三、音乐商品的特殊性337

第二节 音乐商品的历史进化与发展342

一、音乐——商品价值零值时期343

二、音乐商品——商品价值萌芽、发展时期346

三、音乐商品——商品价值膨胀时期365

第三节 音乐商品的分类381

一、流动型音乐商品381

二、冻结型音乐商品383

三、隐伏型音乐商品385

四、媒体型音乐商品386

第四节 音乐商品的社会参与388

一、音乐商品与社会音乐生产388

二、音乐商品与音乐传播394

三、音乐商品与音乐流行400

四、音乐商品与音乐听众403

第八章 音乐职业414

第一节 社会音乐生产结构衍变发展中的音乐职业419

一、原始社会的音乐“职业”考察420

二、奴隶社会的音乐职业概略425

三、欧洲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音乐职业436

四、中国音乐职业的历史鸟瞰452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音乐职业462

一、20世纪50年代新型的职业音乐团体462

二、团体型音乐从职人员465

三、20世纪90年代中国音乐家职业活动的双向特点471

四、个体型音乐从职人员476

第三节 音乐从职人员的社会功能479

一、音乐从职人员的社会功能概述480

二、音乐从职人员的社会作用强化期483

三、音乐从职人员的职业道德491

第九章 音乐批评507

第一节 音乐批评的科学依据510

一、音乐批评的感性阶段511

二、音乐批评的理性阶段512

一、科学的音乐批评是促成音乐传播运动中“传必求通”后果的有效保证514

第二节 音乐批评的科学功能514

二、科学的音乐批评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舆论手段515

三、科学的音乐批评是音乐生产活动中进行艺术竞争的有效监督516

四、科学的音乐批评是一切音乐现象价值评估的公正天平517

第三节 音乐批评的科学标准517

一、对音乐社会功利价值的评价518

二、对音乐作品普遍性的要求519

四、对音乐作品独特性的要求520

三、对音乐作品和谐性的要求520

第四节 音乐批评的科学方法521

一、音乐批评的社会观察522

二、音乐批评的分析523

三、音乐批评的科学抽象525

附录1 音乐社会中各种音乐和音响形态标本的鉴析、观察与思考528

附录2 音乐参考文献与资料544

附录3 图片资料引用来源552

题跋5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