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质量管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质量管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3148391.jpg)
- 宋明顺主编;周玲玲,张月义,熊明华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5089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质量管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质量管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质量管理概论1
1.1 质量及其特性1
1.1.1 质量及相关术语1
目录1
1.1.2 质量特性4
1.1.3 质量特性的分类6
1.2 质量形成过程7
1.2.1 朱兰质量螺旋曲线7
1.2.2 质量环8
1.2.3 朱兰质量管理三步曲8
1.3 质量管理及相关术语9
1.3.1 质量管理9
1.3.2 质量方针10
1.3.4 质量保证11
1.3.3 质量控制11
1.3.5 质量管理体系12
1.3.6 质量改进13
1.4 质量管理发展史13
1.4.1 质量检验阶段13
1.4.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4
1.4.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5
1.5 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18
1.5.1 质量教育工作18
1.5.2 标准化工作19
1.5.3 计量工作20
1.5.4 质量信息工作20
1.6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21
1.6.1 质量管理原则产生的背景与作用21
1.5.5 质量责任制21
1.6.2 质量管理原则的内容22
1.7 质量监督25
1.7.1 质量监督的概念与特点25
1.7.2 质量监督的种类26
1.7.3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27
1.7.4 产品质量监督的管理29
1.8 国际三大质量奖29
1.8.1 美国国家质量奖——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30
1.8.2 欧洲质量奖32
1.8.3 日本戴明奖34
习题36
2.1 质量控制中常用的统计学基本知识37
2.1.1 质量变异的描述37
第2章 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37
2.1.2 数据的收集39
2.1.3 质量管理中常见的概率分布41
2.1.4 中心极限定理44
2.1.5 一些有用的近似公式45
2.1.6 过程质量的统计推断与抽样分布46
2.2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47
2.2.1 排列图48
2.2.2 因果图50
2.2.3 调查表52
2.2.4 分层法55
2.2.5 直方图57
2.2.6 散布图62
2.3 质量管理新7种工具68
2.3.1 关联图法69
2.3.2 系统图法71
2.3.3 矩阵图法73
2.3.4 矩阵数据分析法77
2.3.5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80
2.3.6 箭条图法82
2.3.7 KJ法83
习题87
第3章 设计质量管理88
3.1 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89
3.1.1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89
3.1.2 正交表90
3.1.3 用正交表安排试验91
3.2.1 综合平衡法97
3.2 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97
3.2.2 综合评分法100
3.3 水平不等的正交试验设计103
3.3.1 直接选用水平不等的正交表104
3.3.2 拟水平法106
3.4 存在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107
3.4.1 正交表的交互作用列108
3.4.2 活动水平111
3.5 质量功能展开113
3.5.1 质量功能展开的含义113
3.5.2 质量屋的构成114
3.5.3 质量功能展开的程序115
习题122
4.1.1 质量检验的定义123
4.1.2 质量检验的主要职能123
4.1 质量检验概述123
第4章 质量检验及抽样技术123
4.1.3 质量检验的分类124
4.2 抽样检验概述127
4.2.1 抽样检验127
4.2.2 抽样检验常用术语128
4.2.3 批质量的表示方法129
4.2.4 常用抽样检验标准131
4.3 抽样检验特性曲线132
4.3.1 批产品质量的判断过程132
4.3.2 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133
4.3.3 抽样检验特性曲线——OC曲线135
4.3.4 百分比抽样的不合理性140
4.4 计数标准型抽样方案140
4.4.1 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概述140
4.4.2 标准型抽检方案的构成142
4.4.3 标准型抽检步骤143
4.5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145
4.5.1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的概念和特点145
4.5.2 接收质量限147
4.5.3 检验水平149
4.5.4 抽样类型150
4.5.5 检验的严格度与转移规则152
4.5.6 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的使用步骤154
4.5.7 复合抽检特性曲线158
4.5.8 平均样本量曲线159
4.6 其他抽样检验159
4.6.1 计量抽样检验159
4.6.2 监督抽样检验162
习题164
5.1.1 过程能力165
5.1 过程能力分析165
第5章 统计过程控制165
5.1.2 过程能力指数167
5.1.3 过程不合格品率的计算174
5.1.4 过程能力分析177
5.1.5 过程能力调查180
5.1.6 过程性能指数180
5.2 控制图原理182
5.2.1 控制图概述182
5.2.2 控制图的统计学原理184
5.2.3 控制图的分类185
5.2.4 计量控制图187
5.2.5 计数控制图189
5.3 控制图的观测分析191
5.2.6 控制图的作用191
5.3.1 判断稳态的准则192
5.3.2 判断异常的准则193
5.3.3 应用控制图需要考虑的问题200
5.4 常规控制图作图方法201
5.4.1 建立控制图的预备工作201
5.4.2 建立控制图的步骤203
5.4.3 计量控制图作图示例203
5.4.4 计数控制图作图示例210
习题216
第6章 全面质量管理219
6.1 全面质量管理概述220
6.1.1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与含义221
6.1.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221
6.1.3 以人本、动态及适用特点223
6.1.4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225
6.2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法229
6.2.1 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229
6.2.2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232
6.3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237
6.3.1 质量管理小组的概念与特点237
6.3.2 质量管理小组的建立238
6.3.3 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239
6.3.4 质量管理小组的评价与奖励244
6.4 5S活动245
6.4.1 5S运动的定义245
6.4.2 5S运动的实施247
6.4.3 5S实施的技巧249
6.4.4 5S活动案例:“整理月——红色标签活动”256
习题259
第7章 质量认证与认可260
7.1 认证与认可概述260
7.1.1 质量认证的发展概况260
7.1.2 认证、认可与合格评定的基本概念261
7.1.3 认证的主要形式263
7.1.4 质量认证的意义266
7.2 质量体系认证267
7.2.1 质量体系认证的概念267
7.2.2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268
7.2.3 主要管理体系认证介绍269
7.3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75
7.3.1 ISO9000族标准简介275
7.3.2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1281
7.3.3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286
7.4.1 产品质量认证的种类288
7.4 产品质量认证288
7.4.2 产品质量认证程序289
7.4.3 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292
7.4.4 产品质量合格认证292
7.4.5 5种著名的产品质量安全认证293
7.5 实验室认可297
7.5.1 概述297
7.5.2 实验室认可的国际发展概况298
7.5.3 我国的实验室认可299
7.5.4 实验室认可的程序302
习题303
第8章 质量管理新方法304
8.1 六西格玛管理法304
8.1.1 六西格玛管理的理念304
8.1.2 六西格玛管理法与传统质量管理方法的关系305
8.1.3 衡量六西格玛质量水平的指标307
8.1.4 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312
8.1.5 六西格玛管理的策划315
8.1.6 六西格玛改进318
8.2 顾客满意度指数320
8.2.1 顾客及顾客满意度指数320
8.2.2 国内外CSI测评模型的比较分析322
8.2.3 Kano顾客满意模型327
8.2.4 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的层次331
8.2.5 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的调查方案332
习题340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341
9.1 质量成本341
9.1.1 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341
9.1.2 质量成本的构成342
9.1.3 质量成本科目设置343
9.2 质量成本核算346
9.2.1 质量考核表346
9.2.2 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347
9.2.3 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348
9.2.4 质量损失的核算349
9.3 质量成本分析350
9.3.1 基数比例指标350
9.3.2 结构比例指标351
9.3.3 质量投资效益分析351
9.3.4 排列图分析法351
9.3.5 灵敏度分析法352
9.3.6 质量分析报告353
9.4.1 生产者的损失355
9.4 质量损失355
9.4.2 消费者(或用户)的损失356
9.4.3 社会(环境)的损失357
9.4.4 质量波动及其损失357
9.5 质量损失函数358
9.5.1 质量特性358
9.5.2 质量损失函数360
9.5.3 SN比365
9.6 质量经济性分析367
9.6.1 质量的经济性367
9.6.2 产品质量水平与质量经济性368
9.6.3 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途径370
习题373
附录374
主要参考文献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