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代中国青铜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代中国青铜器](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41126.jpg)
- 朱凤瀚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06860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1178页
- 文件大小:164MB
- 文件页数:1216页
- 主题词:青铜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代中国青铜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青铜器的起源与青铜时代3
第一节 青铜冶炼术的发明3
目录3
序言3
凡例3
上编 通论3
第二节 中国青铜器起源与铜石并用时代的考古学观察6
一“青铜时代”的定义15
第三节 中国的青铜时代与其特点15
二 中国青铜时代的始末16
三 中国青铜时代的特点17
一 两汉——青铜器的发现始见于记载的时期22
第一节 两汉至清代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22
第二章 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史22
二 两宋——古代青铜器研究的奠基时期24
三 清代——青铜器研究的复兴时期28
— 1949年以前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32
第二节 现代中国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32
二 1949年后的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41
三 五十年代以来台湾、香港学者的青铜器研究43
一 日本45
第三节 日本与西方国家对中国青铜器的蒐集与研究45
二 西方国家49
一 古代的分类法59
第一节 青铜器分类与定名的方法59
第三章 青铜器的分类与定名(上)59
二 近现代分类法60
三 本书分类法64
四 关于青铜器的定名65
第二节 青铜容器的名称、用途与器形的型式分类66
1 鼎67
(一)烹煮器与盛食器67
一 食器67
附:鼎形温食器73
(6)方鼎73
(1)盆鼎73
(2)罐鼎73
(3)鬲鼎73
(4)盘鼎73
(5)束腰平底鼎73
2 鬲74
3甗(附甗鍑)76
(2)联裆鬲76
(1)分裆鬲76
4 簋78
(2)分体甗78
(1)联体甗78
5 盨81
6 簋82
7 敦83
8 豆(附铺)85
匕87
(二)挹取器87
(1)实柄豆87
(2)镂空柄豆87
俎88
(三)切肉器88
1 爵89
(一)温酒器89
二 酒器89
2 角(附牛角形器)92
3 斝93
4 鐎95
1 尊96
(二)盛酒器96
附:鸟兽形尊98
(2)无肩尊98
(1)有肩尊98
2 觥(觵)100
3 方彝103
4 卣104
5 罍107
6 ?109
(2)方罍109
(1)圆罍109
8 瓿110
7 ?110
9 缶(附皿)111
10 壶(附錍、锺、钫、钾)112
11 鈚117
(6)瓠壶117
(1)椭圆腹壶117
(2)圆腹壶117
(3)圆角长方形腹壶117
(4)方形腹壶117
(5)扁鼓形腹壶117
1 觚118
(三)饮酒器118
2 觯120
3 杯123
(3)方觯123
(1)扁圆觯123
(2)圆觯123
4 ?124
(1)觚形杯(2)椭圆形杯124
1斗126
(四) 挹注器126
(1)无蹄足?(2)有蹄足?126
禁129
(五)承尊器129
2勺129
1 盘131
三水器131
2 匜134
3 盉(附“鎣”)135
4 盂139
5 鉴142
6 盆(附“?”)143
(2)方鉴143
(1)圆鉴143
1 釜144
四 量器144
4 升145
3 ?145
2 ?145
5 量146
一 铃230
第一节 青铜乐器230
第四章 青铜器分类与定名(下)230
(一)平口铃231
(二)弧形凹口铃232
(一) 小型铙233
二 铙233
(二)大型铙235
(二)青铜钟的名称236
(一)青铜钟的用途236
三 钟236
(三)青铜钟的形制特点与各部位名称237
(四)青铜钟的双音原理及各部位对发声的作用240
(五)编钟数目的增加与音域的发展242
(六)编钟的悬挂方法244
(七)钟的型式分类245
2 纽钟246
1 甬钟246
四 镈247
五 钲250
六 句鑃251
八 錞于252
七 铎252
第二节 青铜兵器255
九 鼓255
一 戈256
二 矛262
三 铍264
五 戟(附?)265
四 殳265
六 钺267
七 刀270
九 弩272
十 镞275
(一)双翼镞275
十一 盔277
(三)三棱镞277
(二)三翼镞277
第三节 车马器279
一 先秦车制述略281
八 剑281
(一)?、辖283
二 铜车马器283
(二)毂饰286
(三)轴饰287
(五)軓饰288
(四)舆饰288
(六)踵289
(八)衡饰290
(七)?290
(九)銮292
(十) 轭293
1 衔294
(十一)马器中的御马器294
2 镳295
3 节约296
3 马鼻形饰(镞形饰)297
2 钩形饰297
(十二)马首饰件297
1 当卢297
第四节 工具298
4 马冠298
一 斧299
二 锛300
三 凿301
四 刀302
五 削303
六 钁304
七 铲305
八 臿307
九 耨309
十 镰(附铚)310
第一节 研究青铜器纹饰的意义380
第五章 青铜器纹饰380
第二节 青铜器纹饰研究概况381
(一)饕餮纹384
一 动物类纹饰384
第三节 青铜器纹饰的分类、定名与型式分析384
1 夔纹387
(二)龙纹387
3 蟠龙纹388
2 顾龙纹388
5 交龙纹389
4 团龙纹389
(三)蛇纹390
7 其他形式的龙纹390
6 曲龙纹390
(四)鸟纹391
2 长卷尾鸟纹392
1 小鸟纹392
3 大鸟纹393
3 犀纹394
2 虎纹394
4 鸱枭纹394
(五)龙首鸟身纹394
(六)其它写实性动物纹394
1 象纹394
9 贝纹395
8 蟾蜍纹395
4 鹿纹395
5 兔纹395
6 鱼纹395
7 龟纹395
3 重环纹396
2 鳞纹396
10 蝉纹396
(七)不知名动物纹396
(八)简省、变形动物纹396
1 目纹396
6 窃曲纹397
5 变形蝉纹397
4 省变形饕餮纹397
7 波带纹399
10 散螭纹400
9 直角填充式变形蟠螭纹400
8 双钩蟠螭示意纹400
(一)圆圈纹401
二 几何类纹饰401
1 云纹402
(三)云雷纹402
(二)涡纹402
2 雷纹403
(五)三角纹404
(四)四瓣目纹404
(八)绹纹405
(七)弦纹405
(六)菱格纹405
三 人物画像类纹饰406
(十)花形纹406
(九)瓦纹406
第四节 青铜器纹饰类别与内涵的时代变迁409
一 纹样的组织方式411
第五节 青铜器纹饰的艺术特征411
三 纹样的表现手法413
二 纹样与器物造型的关系413
四 人物画像纹的艺术特点414
第六章 青铜器铭文452
第一节 商代晚期的金文453
一 西周早期金文454
第二节 西周金文454
二 西周中期金文455
一 春秋早期金文456
第三节 春秋金文456
三 西周晚期金文456
(一)齐、鲁金文457
二 春秋中晚期金文457
(三)南方列国金文458
(二)晋国金文458
(四)秦国金文459
第四节 战国金文460
第一节 冶铜原料的来源与铜矿的开采492
第七章 青铜器的铸造与加工492
二 铜矿的开采494
一 青铜原料的来源494
第二节 铜的冶炼程序与工具496
一 二里头文化时期青铜器合金成分501
第三节 青铜器合金成分501
二 二里冈文化时期青铜器合金成分502
(一)殷代青铜容器的合金成分505
三 殷代青铜器合金成分505
(二) 殷代青铜兵器及工具的合金成分508
(一)西周青铜容器的合金成分510
四 西周青铜器合金成分510
(二)西周青铜兵器的合金成分512
五 东周青铜器合金成分513
(一)东周青铜容器的合金成分513
(二)东周青铜兵器的合金成分515
六 二里头文化时期至东周时期青铜器合金成分的发展变化517
七 对《考工记》“六齐”的解释与验证519
(一)对《考工记》“六齐”的不同解释519
(二)从现代金属材料学看《考工记》“六齐”520
(三)从商周青铜器合金成分检测结果看《考工记》“六齐”523
第四节 铸造工艺527
一 块范法527
(一)块范法铸造的具体程序与浑涛法528
(二)分铸法535
1 铸合法535
2 焊接法539
二 失蜡法540
(一)失蜡法铸造的工艺程序540
(二) 失蜡法在先秦时代的应用与其起源问题541
(三)东周时代失蜡法铸造技术举例543
一 镶嵌544
(一)镶嵌绿松石544
第五节 装饰工艺544
(二)镶嵌红铜545
(三)金银错547
二 包金银与贴金553
(一)包金银553
(二)贴金554
三 外镀金属555
(一)镀锡555
(二)鎏金556
(三)镀铬558
四 髹漆558
附:东周槌制铜器559
第八章 青铜器的仿造、伪造与辨别573
第一节 古代青铜器的仿造573
第二节 青铜器的伪造与辨别577
一 青铜器伪造历史之概况577
二 本世纪青铜器辨伪之主要成果578
三 伪造青铜器之主要类型与辨别579
(一)真器改造579
(二)全器伪作581
(三)真器作伪铭584
(四)真器后制伪纹饰590
下编 分论595
第九章 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595
第十章 商代青铜器604
一 二里冈下层时期青铜器605
1 郑州东里路黄河医院M32605
第一节 商代前期青铜器605
2 荥阳西史村M2606
(一)郑州出土的二里冈上层时期青铜器609
1 二里冈上层期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及其组合形式609
二 二里冈上层时期青铜器609
2 二里冈上层期窖藏青铜器614
3 从郑州二里冈上层期青铜器看此一时期青铜器的特点615
(二)郑州以外地区出土的二里冈上层时期青铜器618
1 郑州以外的河南省其他地区618
3 山东长清619
4 陕西泾渭流域619
2 河北藁城台西619
5 湖北黄陂盘龙城620
第二节 商代后期青铜器622
一 殷墟青铜器分期的研究情况623
二 殷墟青铜容器的分期与各期器物的特征626
(一)第一期626
(二)第二期628
(三)第三期636
三 殷墟墓葬中的青铜容器组合所表现的礼器制度643
四 殷墟青铜兵器643
(一)戈644
1 直内型戈644
2 曲内型戈645
3 銎内型戈645
3 束腰形叶矛646
2 三角形叶矛646
4 条形叶矛646
1 叶形叶矛646
(二)矛646
2 豫西647
1 豫北647
3 豫中647
4 豫南647
(一)河南647
五 殷墟以外地区发现的商代后期青铜器647
2 寿光古城村649
1 长清兴复河649
3 益都苏埠屯649
(二)山东649
4 滕县前掌大652
(三)河北(附北京)653
1 冀中南部与冀南653
2 冀北与冀东655
(四)山西及陕东北655
1 晋东南656
2 晋西与陕东北山地656
3 晋中盆地662
(五)陕西关中与汉中663
1 关中663
2 汉中668
(六)四川670
(七) 湖南672
(八)江西677
(九)安徽680
六 小结——商代后期殷墟以外诸地区所出青铜器的分类681
第十一章 西周青铜器748
第一节 关于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的主要研究成果749
第二节关中与洛阳地区西周青铜容器的分期、断代及各期器物的主要特征753
一 第一期755
二 第二期763
三 第三期766
四 第四期771
五 第五期773
第三节 西周时期关中及邻近地区的青铜兵器779
一 戈779
(一)直内戈779
(二)銎内戈781
二 矛781
第四节 西周时诸侯国青铜器及其他地区性青铜器782
一 河南782
(一)浚县辛村卫国青铜器782
(二)平顶山应国青铜器784
(三)南阳申国青铜器787
二 山东787
(一) 曲阜鲁故城出土的鲁国青铜器787
(二)济阳刘家台子西周墓葬出土青铜器788
(三)莱阳等地出土的纪国青铜器789
(四)黄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790
(五)滕县出土的滕国青铜器790
三 北京、天津、辽宁791
(一)房山琉璃河等地出土的燕国青铜器791
(二)蓟县张家园墓地出土青铜器793
(三)辽宁喀左的青铜器窖藏794
四 河北795
五 山西796
(一)洪洞永凝东堡与坊堆出土青铜器796
(二)翼城凤家坡出土青铜器797
(三)天马——曲村遗址出土青铜器797
1 天马一曲村晋侯墓地799
2 曲村附近之晋国墓地801
六 江苏、安徽804
(一)江苏镇江地区出土的西周青铜器804
(四)芮城柴村出土青铜器804
(二)安徽屯溪出土的西周青铜器806
七 陕西808
八 小结812
第十二章 春秋青铜器859
第一节 春秋青铜器的特点、分区及诸区域内列国概况859
一 中原地区860
二 山东地区862
三 汉水以北、淮水流域及邻近地区863
四 汉水流域及长江中游地区864
五 长江下游地区865
六 关西地区865
一 中原地区春秋时期青铜容器分期及各期器物之特征866
(一)第一期866
第二节 中原地区的春秋青铜器866
(二)第二期873
(三)第三期878
二 中原地区春秋时期的青铜兵器881
(一)戈881
一 山东地区882
第三节 中原以外诸地区的春秋青铜器882
(一)鲁国青铜器882
(二)矛882
(二)薛国青铜器(附:邾国青铜器)884
(三)齐国青铜器885
(四)莒国青铜器887
附:临沂凤凰岭东周墓出土青铜器889
(五)纪国青铜器890
(六)小结890
二 汉水以北、淮水流域及江、淮间地区891
(一)曾国青铜器891
(二)黄国青铜器894
(三)蔡国青铜器895
三 汉水流域及长江中游地区—楚国青铜器897
(一)三处出青铜器的墓地资料分析897
(二)春秋楚国青铜器的型式分类899
(三)组合形式与分期904
(四)春秋楚国青铜器的其他重要发现907
(五)春秋楚国青铜器的特色909
四 长江下游地区910
(一)群舒青铜器(附:邻近小国青铜器)910
(二)吴国青铜器(附:六合程桥墓地出土青铜器)913
五 关中地区—秦国青铜器917
第十三章 战国青铜器977
第一节 战国青铜器的概况977
一 周与三晋重要器群的发现979
(一)洛阳地区979
第二节 战国时期中原诸国青铜器979
(二)豫北、豫西980
(三)晋南、晋东南与晋中981
二 周、三晋青铜容器的分期与各期器物之特征982
(一)青铜容器的型式分类982
(四)冀南982
(二)青铜容器的分期985
1 第一期985
2 第二期988
三 周、三晋的青铜兵器990
四 中山青铜器991
第三节 战国时期中原以外诸国青铜器993
一 燕国青铜器993
二 浑源李峪村青铜器997
三 齐国青铜器1002
四 楚国青铜器1005
(一) 第一期1005
(二)第二期1007
(三)第三期1009
(四)第四期1011
(五)第五期1013
附:曾国青铜器1015
五 秦国青铜器1017
(一)第一期1017
(二)第二期1019
(三)第三期1021
附:关于两周时期用鼎制度的几个问题1023
第十四章 东周时期边远地区青铜器1076
第一节 北方地区青铜器1076
一 河北北部地区1077
二 内蒙中南部地区1079
三 宁夏中南部地区1081
四 东北地区1082
(一)辽西地区1082
1 宁城南山根类型1084
2 十二台营子类型1085
3 喀左南洞沟类型1086
(二)辽东地区1086
1 郑家洼子类型1086
2 双房类型1087
3 岗上类型1088
4 其他晚期遗存1090
(三)鸭绿江流域1090
(四)吉长地区1091
第二节 巴蜀青铜器1092
第三节 滇文化青铜器1095
一 滇池类型1096
二 滇西类型1097
第四节 湖南、两广古越族青铜器1098
一 湘江北段与东江、耒水流域1099
(一)春秋时期旧市类型青铜器1099
(二)湘潭、衡南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器1100
(三)旧市战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1101
二 岭南地区1102
(一)北江、绥江、西江流域1102
(二)桂江、漓江以东地区1106
1 平乐银山岭墓地的战国青铜器1106
2 恭城秧家出土春秋青铜器1107
三 邕江与右江流域1108
四 小结——湖南、两广诸类型青铜器间的共同性1109
引书简称1151
插图目录1153
附图目录1156
图版目录1172
后记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