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跨世纪教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跨世纪教育研究
  • 张健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83082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2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跨世纪教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培养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1

第一章 毛泽东、邓小平人民教育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基础37

第一节 人民教育哲学思想和理论基础的特点37

第二节 社会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和变革46

第三节 教育既反映政治经济文化需要,又影响政治经济文化48

第四节 迎接21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挑战55

第二章 教育要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73

第一节 人类社会进入终身教育开拓创新时代73

第二节 中美两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措施77

第三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90

第三章 教育的现代化与经济建设97

第一节 经济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97

第二节 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18

第三节 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振兴经济,百年图强142

第四章 教育要为发展农业、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服务172

第一节 教育要为农业服务173

第二节 从保护环境出发,加强环境科学教育183

第三节 建设生态文明202

第五章 现代科技教育208

第一节 现代科技教育概述208

第二节 现代科技教育改革215

第三节 现代科技教育实施224

第六章 坚持“三个面向”,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235

第一节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及具体要求236

第二节 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242

第三节 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提出和几个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251

第七章 教育的本质及其主要社会功能——实施全面素质教育260

第一节 培养人的素质是教育的本质和直接的功能261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生活诸领域的关系268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基本特点284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02

第八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3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化应与经济、政治协调发展313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323

第四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334

第五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构成和发展343

第九章 教育要为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服务359

第一节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德育理论359

第二节 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76

第三节 德育内容的要素结构与层次结构382

第四节 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390

第五节 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德育体系403

第六节 加强社会德育大环境的建设410

第七节 21世纪中国德育发展的大趋势428

第十章 师资队伍建设437

第一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438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师资队伍建设概述440

第三节 关于新师资的培养——师范教育的建设和改革442

第四节 关于现有师资的培训和提高453

第五节 提高教师工资和生活待遇 激发其更大的工作动力464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教育法制建设46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469

第二节 教育法制的建设与发展475

第十二章 近代教育家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思考与行动495

第一节 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运动497

第二节 黄炎培与职业教育本土化的早期探索510

第三节 蔡元培、张伯苓、梅贻琦与新教育体制和近代大学教育519

第四节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550

第五节 晏阳初与乡村教育运动565

第六节 梁漱溟与乡村教育运动585

第七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早期探索602

第八节 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实践612

后记6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