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
  • 康电,张锋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09690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2

二、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4

三、怎样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13

第一章 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16

第一节 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党性原则16

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7

二、哲学党性原则就是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19

第二节 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22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2

二、物质决定意识24

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29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对机械唯物论的超越30

一、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1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和主体能动性31

二、自然、社会和思维三类规律在本质上同一而在表现形式上各异33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体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36

第四节 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38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方法38

二、坚持调查研究的唯物主义工作方法42

三、正确认识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统一45

第二章 联系发展的观点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47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47

一、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48

二、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50

三、事物的系统联系使事物作为有机整体而存在53

一、世界是发展过程的集合体58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58

二、事物的发展是渐进和飞跃的统一61

三、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66

第三节 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71

一、具体地分析事物的联系和条件71

二、全面地看问题73

三、历史地看问题77

第三章 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82

第一节 矛盾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82

一、辩证矛盾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与统一82

二、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85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89

一、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95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95

二、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98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101

第三节 矛盾分析方法104

一、用两点论看问题105

二、用重点论看问题108

三、用转化论看问题111

第四章 实践的观点和有效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115

第一节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115

一、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客观活动115

二、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基础121

三、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5

第二节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30

一、客观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130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35

三、在实践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139

第三节 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43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无产阶级的双重历史责任143

二、提高主体认识能力是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147

三、提高主体认识能力重在改造主观世界150

第五章 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和党的基本路线155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155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56

二、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162

三、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165

第二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170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170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矛盾173

三、社会形态的更替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176

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客观必然性17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181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于旧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182

二、党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正确反映189

三、自觉地、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197

第六章 阶级、阶级斗争的观点和人民民主专政201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201

一、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02

二、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04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作用是为消灭阶级创造条件2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211

一、阶级分析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21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阶级和阶层的差别216

三、我国还将长期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激化222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228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28

二、要正确处理两类矛盾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232

第七章 社会意识的观点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241

第一节 关于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241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42

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的反作用245

三、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2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252

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252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导地位25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261

一、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既相区别又相联系262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264

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实行马克思主义的方针政策268

第八章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74

第一节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74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75

二、个人对历史发展进程有一定作用278

三、正确认识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关系28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86

一、党的群众观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290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290

第三节 恢复和发展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292

一、充分认识恢复和发展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293

二、把密切联系群众提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度来认识296

后记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