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湾省通志 5 卷1 土地志 地理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台湾省通志 5 卷1 土地志 地理篇](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3128553.jpg)
-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ISBN:
- 出版时间:1970
- 标注页数:730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7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台湾省通志 5 卷1 土地志 地理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形1
第一节 总说1
第一项 位置及面积1
第二项 地形概说2
第三项 地形研究史5
第四项 台湾之地形区6
第五项 地形期11
第二节 河谷地形22
第一项 概说22
第一目 河岸段丘23
第二目 冲积扇23
第三目 赭土缓起伏面23
第四目 迁急点24
第五目 穿入曲流24
第二目 河岸段丘25
第二项 基隆河河系25
第三项 新店溪河系26
第一目 概述26
第三目 河流之袭夺26
第二目 景美溪27
第三目 安坑通谷27
第四目 新店溪之曲流与贯通丘陵28
第五目 新店溪岸带赭土砾层之高位段丘面与赭土缓起伏面28
第六目 新店溪流域小支流迁急点上方之高位旧河床面29
第七目 新店溪河床之纵断曲线30
第八目 北势溪之曲流段丘与赭土缓起伏面30
第二目 淡水河之流路与其河谷地形32
第一目 概述32
第三目 大溪段丘群32
第四项 淡水河河系32
第四目 角板山段丘群34
第五目 高波峡谷部37
第六目 高干段丘群38
第七目 萨克雅尖溪岸之赭土缓起伏面40
第八目 淡水河河床之纵断曲线与上游之横断面形41
第九目 淡水河之曲流41
第五项 凤山溪与头前溪河系42
第一目 凤山溪上游之赭土缓起伏面42
第二目 头前溪上游上坪溪岸之赭土缓起伏面43
第三目 上坪溪上游之肩状平坦棱43
第六项 中港溪与後龙溪河系44
第一目 中港溪与後龙溪之格子型流路与积载溪流路44
第二目 中港溪与後龙溪之通谷与分离丘列44
第三目 中港溪之河岸段丘45
第四目 後龙溪之河岸段丘45
第七项 大安溪河系46
第八项 大甲溪河系49
第一目 概述49
第二目 新社段丘群50
第三目 谷关段丘群52
第四目 佳阳段丘群52
第五目 角阶地形54
第一目 概述55
第六目 肩状平坦棱地形56
第七目 大甲溪上之河谷地形56
第八目 大甲溪河床之纵断曲线58
第九目 大甲溪上游之撒拉矛鳟鱼与其他地形学上之意义58
第九项 大肚溪河系60
第一目 概述60
第二目 下游之河谷地形61
第三目 中游之河谷地形61
第四目 眉原冲积扇群与梅仔崎高位段丘62
第五目 南港溪上游之河谷地形63
第六目 大肚溪上游之肩状平坦棱与阶状平坦面64
第七目 大肚溪之河床纵断面线65
第八目 军功寮溪与平林溪之河岸段丘66
第十项 浊水溪河系66
第一目 概述66
第二目 下游之河谷地形66
第三目 中游之河谷地形66
第四目 上游之河谷地形69
第五目 浊水溪本流之河床纵断曲线73
第六目 浊水溪最上游与塔罗湾溪之河床变动情形74
第七目 丹大溪与郡大溪之河谷地形74
第八目 陈有兰溪之河谷地形76
第十一项 嘉南平原之诸河系78
第十二项 曾文溪河系79
第一目 概述79
第一目 下游之河谷地形80
第三目 中游之河谷地形80
第四目 上游之河谷地形83
第五目 曾文溪河床之纵断曲线83
第六目 後堀溪河谷地形83
第十三项 楠梓仙溪河系85
第一目 概述85
第二目 月眉段丘群85
第三目 中庄子岩石冲积扇85
第五目 马雅只冲积扇与塔喀奴丸段丘群86
第四目 甲仙段丘群86
第六目 霍比亚河表湖附近之缓起伏面地带87
第七目 楠梓仙溪之河床纵断曲线88
第十四项 荖浓溪之河谷地形88
第一目 概述88
第二目 六?段丘群88
第三目 荖浓段丘群89
第四目 荖浓冲积扇群91
第五目 上游河谷坡面之肩状平坦棱与缓起伏面93
第六目 浊口溪之切断曲流与环流丘群94
第十五项 隘寮溪河系98
第一目 概述98
第二目 段丘与角床98
第三目 赭土缓起伏面地面99
第四目 潮洲断层崖下之冲积扇群99
第五目 奇喀唐溪上游之地形面101
第十六项 恒春半岛西坡之诸河系102
第一目 概述103
第十七项 宜兰浊水溪河系103
第二目 冲积扇群104
第三目 河各地形与其他形面之对比107
第四目 河床纵断曲线108
第十八项 大南澳溪河系108
第一目 概述108
第二目 肩状平坦棱群109
第十九项 大浊水溪河系附带记叙Buagaman溪地形109
第一目 概述109
第二目 库木夭段丘群与比亚毫段丘群110
第三目 赭土缓起伏面与肩状平坦棱111
第四目 卡拿岸溪之河谷地形111
第二十项 擢基利溪河系112
第一目 概述112
第二目 流路排列112
第三目 下游部之段丘113
第四目 中游区之段丘113
第五目 上游部之段丘118
第六目 陶塞溪之段丘120
第七目 西基良溪之段丘123
第八目 赭土缓起伏面124
第九目 擢基利溪河床纵断曲线128
第二十一项 花莲溪河系129
第一目 概述129
第二目 木瓜溪之河谷地形130
第四目 恰堪溪之河谷地形132
第三目 木瓜溪与花莲溪之变夺132
第五目 万里桥溪之河谷地形133
第六目 马太鞍溪之河谷地形133
第二十二项 秀姑峦溪河系133
第一目 概述133
第二目 拉库拉库溪134
第三目 秀姑峦溪135
第四目 秀姑峦溪河系与花莲溪河系之袭夺现象137
第六目 红叶溪之河谷地形138
第五目 太平溪之河谷地形138
第二十三项 卑南大溪河系139
第一目 概述139
第二目 新武路溪139
第三目 卑南大溪纵谷部141
第四目 北丝?溪142
第二十四项 恒春半岛东坡之诸河系144
第三节 山地地形146
第一项 概说146
第二项 东部海岸山脉146
第一目 概述146
第二目 山势148
第三目 山区之河系150
第四目 东麓之海岸地形152
第三项 东台片岩山地155
第一目 概述155
第二目 切峰面与山势156
第三目 主要地形面157
第四目 山地东缘之大断层崖159
第五目 巴尤泡一带之高山平夷面161
第六目 最高标准平原面161
第四项 中央粘板岩山地162
第一目 概述162
第二目 脊梁山脉165
第三目 雪山山脉176
第四目 玉山山块186
第五目 东南山块189
第五项 西部冲上断层山地191
第一目 概述191
第二目 加里山山脉194
第三目 阿里山山脉202
第一项 台湾火山之分布205
第四节 火山地形205
第二项 基隆火山群206
第三项 大屯火山群208
第四项 ?歌尖山火山218
第五项 恒春尖山火山218
第五节 山麓丘陵地及切割基地地形219
第一项 概说219
第二项 飞凤山丘陵219
第三项 竹东丘陵220
第四项 竹南丘陵222
第五项 苗栗丘陵222
第六项 斗六丘陵224
第七项 嘉义丘陵226
第八项 新化丘陵228
第九项 恒春东方丘陵229
第二项 林口台地232
第六节 台地地形232
第一项 概说232
第三项 桃园台地235
第四项 中坜台地236
第五项 平镇台地与伯公冈台地238
第六项 湖口台地239
第七项 後里台地241
第八项 大肚台地244
第九项 八卦台地245
第十项 恒春西部台地247
第七节 盆地地形249
第一项 台北盆地249
第二项 台中盆地258
第三项 埔里盆地群260
第二目 埔里盆地262
第三目 渔池盆地265
第四目 日月潭盆地267
第五目 小盆地群267
第六目 埔里盆地群之地形发达史268
第一项 概说270
第二项 宜兰扇状三角洲平原270
第八节 平原地形270
第三项 大南澳三角洲平原272
第四项 大浊水三角洲平原273
第五项 擢基利三角洲平原274
第六项 花莲隆起海岸平原275
第一目 概述275
第二目 加礼宛平原275
第三目 米仑溪洪涵原276
第四目 沙婆礑冲积扇277
第五目 木瓜溪冲积扇277
第六目 米仑台地277
第七目 花莲湾278
第八目 花莲平原之地形发达史278
第一目 概述280
第七项 台东纵谷平原280
第一目 概述280
第二目 纵谷平原上之河流281
第三目 冲积扇282
第四目 河岸段丘286
第八项 台东三角洲平原290
第九项 新竹冲积平原291
第十项 竹南冲积平原291
第十一项 苗栗河谷平原293
第十二项 大甲扇状平原293
第十四项 彰化隆起海岸平原294
第十三项 清水隆起海岸平原294
第十五项 浊水溪冲积扇平原295
第十六项 嘉南隆起海岸平原297
第一目 概述297
第二目 民雄附近之白色粘土层297
第三目 嘉义南方之削剥冲积扇298
第四目 平原上之河流299
第五目 台南台地299
第六目 虎头埤与深坑子之海成段丘300
第八目 桥子头与螺底山之泥火山301
第七目 大湖台地301
第九目 嘉南平原之贝冢与贝冢时代之海岸线302
第十目 历史时代台南市附近之地形变迁304
第十一目 嘉南平原局部之下降304
第十二目 嘉南平原之地形发达史305
第十七项 屏东冲积平原306
第十八项 恒春纵谷平原307
第一项 大冈山隆起珊瑚礁308
第九节 隆起珊瑚礁308
第二项 小冈山隆起珊瑚礁309
第三项 半屏山隆起珊瑚礁309
第四项 寿山隆起珊瑚礁310
第五项 凤山隆起珊瑚礁311
第六项 鹅銮鼻隆起珊瑚礁311
第七项 小琉球隆起珊瑚礁312
第十节 海岸地形314
第一项 概说314
第二项 东部断层海岸315
第三项 西部隆起海岸318
第四项 北部沉降海岸321
第五项 南部珊瑚礁海岸325
第十一节 岛屿地形328
第一项 澎佳屿328
第二项 棉花屿329
第三项 花瓶屿329
第五项 龟山岛330
第四项 基隆屿330
第六项 绿岛331
第七项 兰屿与小兰屿334
第八项 七星岩337
第九项 澎湖火山群岛337
第一目 概述337
第二目 各岛屿之地形344
第三目 澎湖火山群岛之地形发达史354
第十项 花屿355
主要参考文献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