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3124531.jpg)
- 雍全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6183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97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1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
1.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1
1.1.2 初级计算机网络2
1.1.3 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3
1.1.4 新一代的计算机综合性、智能化、宽带高速网络4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4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4
1.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
1.2.3 因特网7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8
1.3.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8
1.3.2 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9
1.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0
1.4.1 计算机网络资源子网11
1.4.2 计算机网络通信子网12
1.5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13
1.5.1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13
1.5.2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与通信子网的类型13
1.6 习题15
2.1.1 计算机通信术语16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16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16
2.1.2 数据通信的特点18
2.1.3 数据通信系统基本结构18
2.1.4 数据通信的质量指标19
2.2 数据通信传输同步方式20
2.2.1 并行传输20
2.2.2 串行传输20
2.2.3 数据同步技术21
2.2.4 多路复用技术概述23
2.3 数据传输形式与编码技术24
2.3.1 模拟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25
2.3.2 数字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25
2.3.3 模拟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26
2.3.4 数字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27
2.4 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28
2.4.1 线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29
2.4.2 存储转发交换(Store-and-Forward Exchanging)29
2.4.3 异步传输模式ATM和虚电路简介30
2.5 差错控制技术31
2.6 计算机网络传输媒体33
2.6.1 有线传输介质34
2.6.2 无线传输介质(或称空间介质)37
2.7 题38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9
3.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39
3.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40
3.2.1 OSI/RM概述40
3.2.2 基于OSI的通信模型结构41
3.2.3 OSI各层的功能概述41
3.3.2 TCP/IP的层次结构47
3.3.1 TCP/IP参考模型的发展47
3.3 FCP/IP的体系结构47
3.3.3 TCP/IP协议集48
3.4 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50
3.4.1 OSI和TCP/IP的共同点50
3.4.2 OSI和TCP/IP的差异50
3.4.3 对 OSI参考模型的评价51
3.4.4 对TCP/IP参考模型评价52
3.5 习题52
4.1.1 局域网的概念53
4.1.2 局域网的层次结构53
4.1 局域网概述53
第4章 计算机局域网53
4.1.3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55
4.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59
4.2.1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59
4.2.2 令牌环(TokenRing)60
4.2.3 令牌总线(Token Bus)60
4.3 局域网的基本组成61
4.3.1 网络服务器(Server)61
4.3.2 工作站或客户机(workstation or client)62
4.3.3 网络通信设备62
4.3.4 通信协议63
4.4 典型以太网组网技术64
4.4.1 低速以太网(Ethernet)的产品标准与分类64
4.4.2 几种以太网结构65
4.5 高速网络技术68
4.5.1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68
4.5.2 千兆位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69
4.5.3 交换式以太网(Switching Ethernet)70
4.5.4 光纤分布式接口FDDI72
4.5.5 虚拟局域网VLAN72
4.6 局域网连接设备与应用74
4.6.1 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74
4.6.2 中继器(Repeater)75
4.6.3 集线器(HUB)76
4.6.4 交换机的技术分类与应用78
4.7 对等网及客户/服务器网络技术80
4.7.1 对等网的建立80
4.7.2 对等网络的使用83
4.7.3 客户/服务器网络的建立84
4.8.2 结构化布线系统标准86
4.8.3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86
4.8.1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概念86
4.8 局域网与结构化布线技术86
4.8.4 典型的水平布线系统89
4.8.5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91
4.9 习题92
第5章 网络互连93
5.1 互连网络的基本概念93
5.2 网络互连的层次及设备93
5.2.1 物理层的互连94
5.2.2 数据链路层互连94
5.2.3 网络层互连96
5.2.4 高层互连99
5.2.5 第三层交换技术简介100
5.3.1 网络接入技术概述101
5.3.2 普通用户、小型单位用户的接入技术101
5.3 网络接入技术101
5.3.3 大公司及企事业单位用户的接入技术104
5.4 习题106
第6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107
6.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107
6.1.1 Internet概述107
6.1.2 Internet的定义与特点108
6.1.3 Internet的组成部分108
6.2 Internet的通信协议109
6.2.1 TCP/IP协议109
6.1.4 Internet的管理组织109
6.1.5 Internet网络的运行管理109
6.2.2 IP地址110
6.2.3 IP地址的分类110
6.2.4 几种特殊的IP地址112
6.2.5 地址解析协议ARP112
6.2.6 子网划分技术113
6.2.7 IP路由(ROUTING)118
6.3 域名系统119
6.3.1 域名机制119
6.2.8 下一代的网际协议IPv6119
6.3.2 层次型域名系统的命名121
6.3.3 Internet各级域名的代码及意义121
6.4 Internet的接入方式123
6.4.1 ISP的作用123
6.4.2 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123
6.4.3 通过电话网接入Internet124
6.5 企业内联网Intranet125
6.5.1 Intranet网络的组成126
6.5.3 Intranet网络的软件平台128
6.5.2 Intranet网络的硬件组成128
6.6 Internet的服务功能129
6.6.1 使用WWW进行网络信息浏览与查询129
6.6.2 使用电子邮件进行网络通信131
6.6.3 文件传输服务FTP132
6.6.4 新闻与公告类服务133
6.7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概述133
6.7.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133
6.7.2 网络管理的功能和标准133
6.7.3 网络管理员的职责135
6.7.4 网络安全135
6.8 题139
第7章 网络操作系统140
7.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140
7.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140
7.1.2 网络操作系统的组成141
7.2 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141
7.2.1 Windows操作系统141
7.2.2 Unix操作系统143
7.2.3 Linux操作系统144
7.2.4 NetWare操作系统144
7.3 习题145
附录A 有关实验教学的说明146
附录B 实验1:Windows Server 2000的安装与设置148
附录C 实验2:网线的制作153
附录D 实验3:网络故障排查157
附录E 实验4:网络资源的共享160
附录F 实验5:TCP/IP协议的设定164
附录G 实验6:IP地址的设定168
附录H 实验7:Ping命令的使用技巧170
附录I 实验8:用户账户与组账户的管理172
附录J 实验9:Wi ndows 2000网络服务176
附录K 实验10:WWW服务器的配置189
附录L 实验11:FTP服务器的配置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