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3107267.jpg)
- 戴善荣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4887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信息论-高等学校-教材;信源编码-编码理论-高等学校-教材;信道编码-编码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出版说明1
前言1
第1篇 基础篇1
第1章 概论1
1.1 信息论的形成和发展1
目录1
1.2 通信系统模型2
1.3 Shannon信息论的框架与本书的编排3
1.3.1 Shannon信息论的框架结构3
1.3.2 本书的编排5
2.1.1 消息、信息与概率空间6
第2章 信息的度量6
2.1 离散变量的自信息量6
2.1.2 离散变量的自信息量7
2.1.3 信息量单位8
2.2 离散变量集的平均信息量9
2.2.1 信息熵9
2.2.2 熵函数性质9
2.3 互信息量10
2.3.1 联合自信息量与条件自信息量10
2.3.2 互信息量的概念11
2.3.3 事件互信息的性质12
2.3.4 离散集的平均互信息量13
2.4 信息不增性原理18
2.4.1 平均条件互信息量18
2.4.2 信息处理定理19
2.5 连续随机变量的信息度量20
2.5.1 连续随机变量的微分熵20
2.5.2 微分熵性质21
2.5.3 连续随机变量的互信息量23
2.5.4 连续随机变量的最大熵23
2.6 小结24
2.7 习题25
3.1 信源分类27
第3章 信源及其信息量27
3.2 信源概率模型与熵函数28
3.3 Markov信源28
3.3.1 Markov过程与状态转移图28
3.3.2 遍历Markov信源及稳定分布31
3.3.3 遍历Markov信源的熵32
3.4 扩展信源的概念35
3.4.1 无记忆扩展信源35
3.4.2 Markov扩展信源37
3.5 小结38
3.6 习题39
4.1.1 信道模型41
4.1.2 信道分类41
4.1 信道模型与信道分类41
第4章 信道及其容量41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42
4.2.1 转移概率矩阵与信道线图42
4.2.2 信道的输出熵与互信息43
4.2.3 DMC信道的容量45
4.2.4 对称DMC48
4.2.5 组合信道51
4.3 离散无记忆扩展信道53
4.3.1 N次扩展信道的转移概率矩阵53
4.3.2 N次扩展信道的容量54
4.4.1 时间离散连续信道55
4.4 连续信道的容量55
4.4.2 时间连续的连续信道57
4.5 小结59
4.6 习题60
第2篇 信道编码篇64
第5章 分组码64
5.1 编码定理与纠错码的基本概念64
5.1.1 编码定理与差错控制方式64
5.1.2 码字的纠错能力66
5.1.3 译码准则67
5.2 线性分组码70
5.2.1 一致监督方程和一致监督矩阵70
5.2.2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与译码72
5.3.1 循环过程的数学表达式75
5.3 循环码75
5.3.2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76
5.3.3 系统码形式的循环码77
5.3.4 循环码的译码79
5.4 BCH码和RS码82
5.4.1 BCH码82
5.4.2 RS码83
5.5 小结85
5.6 习题85
6.1.1 引言87
6.1.2 约束度与约束长度87
6.1 基本概念87
第6章 卷积码87
6.1.3 系统卷积码与卷积码的多项式描述88
6.2 卷积码编码过程的图形描述90
6.2.1 树状图90
6.2.2 网格图90
6.2.3 状态图91
6.3 Viterbi译码简介91
6.3.1 VB译码的度量91
6.3.2 VB译码原理92
6.4 卷积码的删余93
6.5 小结96
6.6 习题96
7.2.1 TCM思想的由来98
7.2 TCM技术98
第7章 TCM与Turbo码98
7.1 引言98
7.2.2 TCM系统模型99
7.2.3 TCM设计中的关键技术100
7.3 Turbo码105
7.3.1 引言105
7.3.2 Turbo码编码器105
7.3.3 Turbo码的译码108
7.3.4 Turbo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09
7.4 小结112
7.5 习题112
8.1 数据可压缩编码原理114
8.1.1 引言114
第8章 离散信源无失真编码114
第3篇 信源编码篇114
8.1.2 单义可译码116
8.1.3 Shannon-Fano编码与无失真编码定理117
8.2 基于信源统计特性的编码方法122
8.2.1 Huffman编码122
8.2.2 算术码123
8.3 基于数据串特性的编码127
8.3.1 字典编码与LZ码127
8.3.2 LZ编码算法128
8.3.3 LZ码的译码过程130
8.3.4 LZ码的压缩性能131
8.4 小结132
8.5 习题133
第9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理论135
9.1 失真的度量135
9.1.1 失真函数135
9.1.2 多维矢量的失真函数与平均失真136
9.1.3 量化失真度量137
9.2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39
9.2.1 基本概念与定义139
9.2.2 R(D)函数的性质142
9.3.1 条件极值的Lagrangian乘子法146
9.3 R(D)函数的计算146
9.3.2 二元信源的R(D)函数149
9.4 连续信源的R(D)函数及Shannon低界150
9.4.1 连续信源的R(D)函数150
9.4.2 差值误差测量的R(D)函数与Shannon低界151
9.5 小结157
9.6 习题158
第10章 信源编码实践159
10.1 限失真信源编码技术基础159
10.1.1 引言159
10.1.2 时域波形编码159
10.1.3 频域波形编码168
10.1.4 基于模型的信源编码173
10.1.5 人类感知特性的应用175
10.2 视频编码实践177
10.2.1 引言177
10.2.2 JPEG标准177
10.2.3 H.261与H.263建议181
10.2.4 MPEG编码标准186
10.3 音频编码实践195
10.3.1 引言195
10.3.2 语音数字编码标准196
10.3.3 高保真立体声音频编码标准196
10.5 习题199
10.4 小结199
第4篇 网络篇201
第11章 网络信息论初步201
11.1 引言201
11.1.1 网络信息论的发展概况201
11.1.2 网络信息论研究的问题与信道模型202
11.2 相关信源编码205
11.2.1 Slepian-Wolf定理205
11.2.2 应用校正子的相关信源编码(DTSCUS)207
11.3 相关信源协同编码209
11.4 多址接入信道(MAC)211
11.4.1 离散多址接入信道211
11.4.2 多址接入Gaussian噪声信道216
11.4.3 相关信源的多址接入信道219
11.5 广播信道220
11.5.1 离散无记忆广播信道(DMBC)220
11.5.2 退化广播信道221
11.6 小结224
11.7 习题225
第12章 信息安全中的密码技术228
12.1 信息安全与密码学228
12.2 Shannon的保密系统理论228
12.2.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228
12.2.2 理想保密性(perfect secrecy)229
12.2.3 乘积加密系统233
12.3 信息加密技术236
12.3.1 对称密码体制236
12.3.2 公钥(非对称)密码体制241
12.4 信息认证技术246
12.4.1 信息认证算法246
12.4.2 数字签名249
12.5 网络通信的信息安全技术251
12.5.1 密码管理和分配251
12.5.2 Internet的信息安全254
12.6 小结257
12.7 习题257
参考文献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