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丹青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3653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汉语(学科: 词序 学科: 研究) 汉语(学科: 介词 学科: 研究) 汉语 词序 介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徐烈炯1
1.引言4
1.1 “语言类型学”的名和义4
1.2 “介词”的名和义7
1.3 本书的内容和结构9
2.语言类型学述要14
2.1 类型学的形成:从古典到当代14
2.2 类型学与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简要比较18
2.2.1 形式、功能、类型三大语言学范式的理论倾向18
2.2.2 三大范式在方法上的各自特点:Test,Text,Attest21
2.3 Greenberg的语序类型学29
2.3.1 蕴涵性共性与四分表29
2.3.2 优势语序的发现34
2.3.3 语序和谐性的发现35
2.3.4 对语序问题的关注和对介词类型的重视37
3.语序类型学的发展40
3.1 Vennemann与Lehmann基于原则的语序和谐性模型40
3.2 Hawkins的无例外语序共性和基于量化的跨类语序和谐性45
3.3 Dryer对和谐性模型的发展51
3.4 语序共性的解释56
4.1 语种类型学与特征类型学61
4.语序类型学中的介词和连词参项61
4.2 介词参项的诸方面64
4.2.1 介词参项的普遍适用性:如何看待“无介词语言”64
4.2.2 介词的语序与介词短语的语序66
4.2.3 介词短语作状语与作定语67
4.3 Dik语序类型学中的联系项(relator)理论与介词的语序68
4.4 介词与连词语序类型的一致性74
5.介词语义学与语法化理论77
5.1 介词语义学77
5.1.1 直接题元、间接题元与介词的赋元作用77
5.1.2 “谓语性”介词与“非谓语性”介词79
5.1.3 介词的抽象度:基本介词、次级介词与介词的连用80
5.1.4 介词语义的“处所主义”(localism)82
5.2 语法化理论与介词的历史来源83
5.2.1 语法化理论概述83
5.2.2 介词语法化的常见轨迹87
5.2.3 介词语法化来源的语义动因90
5.2.4 框式介词及其语法化途径92
6.汉语语序类型既往研究评述95
6.1 汉语语序研究95
6.1.1 结构主义前的汉语语序观95
6.1.2 结构主义式的汉语语序观98
6.1.3 类型学影响下的汉语语序研究100
6.1.4 话题与汉语小句语序104
6.2 汉语介词(前后置词)研究105
6.2.1 “介词”名实的演变小史105
6.2.2 汉语前置词的研究108
6.2.3 汉语后置词的研究109
6.2.4 偏指性“介词”观的理论缺陷113
7.汉语介词的类型背景117
7.1 汉语的语序类型117
7.1.1 汉语小句结构的基本语序类型117
7.1.2 “把”字句、句法化话题与汉语语序类型118
7.2 汉语对后置词的类型需求:联系项原则的语言学力量121
7.2.1 影响汉语介词类型的语序特点121
7.2.2 先秦汉语介词短语的位置与介词的类型122
7.2.3 先秦汉语的框式介词125
7.2.4 联系项原则的语言学力量127
7.3 语序演变与汉语后置词的进一步发展128
7.3.1 介词短语由后至前的历史性移位128
7.3.2 方位名词向后置词的语法化129
7.3.3 中介位置的其他填补成分137
7.4 汉语的介词系统:前置词、后置词与框式介词144
7.5.1 连词和介词的类型相关性146
7.5 汉语连词与介词的语序相关性146
7.5.2 连词和介词的共时和谐与历时相关性148
8.汉语介词的来源151
8.1 动源前置词的语法化151
8.2 名源后置词的语法化155
8.3 副源后置词的语法化159
9.汉语前后置词的句法分工与语义分工162
9.1 前后置词的句法分工162
9.1.1 前后置词的句法分布162
9.1.2 前后置词的范域168
9.1.3 PP与VP的边界纠葛:从属语标注与核心标注174
9.2 汉语前后置词的语义分工178
9.2.1 前后置词的语义抽象度和题元分配178
9.2.2 语义等级与句法范域的对应180
10.吴语的语序类型与介词类型183
10.1 吴语的语序类型183
10.1.1 吴语介词类型及语序类型研究的意义183
10.1.2 小句基本结构的语序184
10.1.3 次话题在吴语语序类型中的重要性188
10.1.4 其他相关语序191
10.2 吴语的介词类型193
10.2.1 吴语前置词概貌193
10.2.2 吴语后置词概貌195
10.2.3 由前置词加后置词构成的复合词(PPC)198
10.2.4 吴语和普通话介词方面的类型差异199
11.苏州话介词的类型分析201
11.1 前置词系统201
11.1.1 基本方所前置词“勒”及相关成分201
11.1.2 伴随者与受益者标记“搭”和“帮”203
11.1.3 与事与被动句施事标记“拨”与“拨勒”205
11.2 后置词系统207
11.2.1 时空类后置词(1):用于指人NP或时地专名的后置词209
11.2.2 时空类后置词(2):来自方位名词的后置词211
11.2.3 其他题元性后置词216
11.2.4 定语后置词:介词兼作定语标记222
11.3 多功能的前后置复合词(PPC)223
11.3.1 PPC的内部结构223
11.3.2 PPC用作存在动词226
11.3.3 PPC用作紧缩介词短语228
11.3.4 PPC用作前置词229
11.3.5 PPC用作体标记、语气词和结构助词230
11.4 苏州话介词系统的类型特点232
12.2.1 “搭(仔)”与“咾”的并存236
12.2 并列连词的前置与后置236
12.上海话的前置连词与后置连词236
12.1 上海话连词的前置与后置236
12.2.2 后置连词“咾”的句法表现238
12.2.3 后置并列连词“咾”的其他用途242
12.3 复句关联词的前置与后置243
12.3.1 前置复句连词243
12.3.2 作为复句连词的“咾”244
12.3.3 原因句连词“咾”构成的复合词247
12.3.4 用“咾”构成的框式介词248
12.3.5 作为话题标记的后置连词“末”及其他248
12.4 上海话连词类型小结252
13.1 绍兴话中的小句结构语序253
13.绍兴话介词的类型分析253
13.2 PPC在绍兴话中的特殊表现256
13.2.1 绍兴话PPC的组成成分256
13.2.2 绍兴话PPC的功能限制259
13.3 后置词在绍兴话中的优势性261
13.4 PPC后字在绍兴话中的特殊发展264
13.5 绍兴话介词小结269
14.介词的跨吴语比较271
14.1 前置词的跨吴语比较271
14.1.1 方所前置词的句法分布:动词前与动词后271
14.1.2.1 被动句中的施事标记280
14.1.2 “非谓语性前置词”(把、被、给)及相关句型的跨吴语比较280
14.1.2.2 受事间接格标记(“把”的对应成分)283
14.1.2.3 与事(接受者)标记(“给”的对应成分)284
14.2 后置词和框式介词的跨吴语比较288
14.2.1 方所后置词的比较288
14.2.2 框式介词的比较293
14.3 PPC的比较295
14.3.1 PPC构成的比较295
14.3.2 PPC句法功能的比较299
14.3.2.1 PPC整体带处所题元问题299
14.3.2.2 PPC的后字作前置词问题300
14.3.2.3 PPC或其一部分充当体标记问题301
15.结语:事实与理论304
15.1 有关汉语及吴语介词的基本事实304
15.1.1 语言共性背景下的汉语介词304
15.1.2 介词类型与语序类型305
15.1.3 前置词的句法类别与句法限制307
15.1.4 后置词的句法类别与句法限制309
15.1.5 框式介词312
15.1.6 前后置复合词PPC313
15.2.1 制约介词类型和介词短语语序的多种原则314
15.2 汉语介词研究与语序类型学理论314
15.2.2 介词、连词类型与联系项原则315
15.2.3 介词、连词类型与语序和谐原则318
15.2.4 介词短语语序与时间顺序象似原则319
15.2.5 介词短语语序与信息结构原则321
15.2.6 语序原则在介词参项上的互动322
15.2.7 对语序类型学理论的几点新认识326
15.3 汉语介词研究与语法化理论329
15.3.1 语法化的基本原则与倾向329
15.3.2 介词语法化的来源与途径330
15.3.3 介词语法化的渐进性331
15.3.4 介词语法化的前后不对称性332
15.3.5 介词语法化与语序自由度335
15.3.6 介词语法化的语音方面337
15.3.7 介词语法化中的新旧交替和叠加现象338
15.4 值得进一步探索的一个问题339
常用代号343
引用语料345
参考文献347
后记364
专家评审意见 沈家煊368
专家评审意见 徐通锵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