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康复疗法评定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康复疗法评定学
  • 恽晓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夏出版社
  • ISBN:750803743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92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615页
  • 主题词:医学康复-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康复疗法评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1

二、康复评定的三个层面1

三、康复评定在康复临床决策过程中的作用2

四、康复评定与循证医学3

五、康复评定的目的4

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与内容6

一、收集资料7

二、分析资料9

三、解释评定结果9

四、记录11

六、康复评定的时期12

五、评定会制度12

第三节 康复评定的类型与实施方法13

一、康复评定的类型13

二、常用的康复评定实施方法14

第四节 检查与测量方法的评估16

一、信度16

二、效度17

三、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18

四、灵敏度与特异性19

五、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级19

第五节 康复评定的原则与注意事项20

一、选择评定方法与评定工具的原则20

二、康复评定的注意事项21

二、评定项目分类22

一、评定目的22

第一节 概述22

第二章 物理疗法评定22

第二节 物理疗法评定的流程、步骤与方法23

一、评定的工作流程23

二、评定步骤23

三、评定方法24

附:物理疗法专业评定学授课内容与顺序29

第三章 作业疗法评定30

第一节 概述30

一、作业活动及其分类31

二、影响作业活动的因素32

三、人-环境-作业活动模式33

四、作业疗法评定的分类33

二、评定步骤35

一、评定的工作流程35

第二节 作业疗法评定的流程、步骤与方法35

三、评定方法36

附:作业疗法专业评定学授课内容与顺序39

第四章 基本生理指标的测量41

第一节 基本概念41

一、体温41

二、脉搏43

三、呼吸43

四、血压44

第二节 检查方法45

一、体温45

二、脉搏45

一、体温46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结果分析46

三、呼吸46

四、血压46

二、脉搏47

三、呼吸48

四、血压49

第五章 人体形态学测量51

第一节 测量标志点51

一、颅区体表标志51

二、胸部体表标志51

三、腹壁体表标志52

六、下肢体表标志53

第二节 测量内容与方法53

一、身长与体重的测量53

五、上肢体表标志53

四、骨盆体表标志53

二、躯干与四肢周径的测量54

三、四肢长度的测量55

四、截肢残端的测量57

五、脂肪厚度的测量59

六、人体姿势的评定60

七、注意事项63

第六章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65

第一节 关节活动度65

一、定义65

二、关节活动度的分类66

三、影响关节活动度的生理因素66

四、测量目的67

一、测量方法68

五、适应证与禁忌证68

第二节 测量方法与步骤68

二、测量步骤70

三、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70

第三节 各关节活动度的具体测量71

一、上肢71

二、拇指与手指79

三、下肢关节85

四、?趾与足趾91

五、脊柱92

第四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94

一、结果记录94

二、结果分析97

一、定义102

二、肌的分类102

第七章 徒手肌力检查102

第一节 肌力102

三、肌收缩类型103

四、影响肌力的因素103

五、评定目的104

六、适应证与禁忌证105

第二节 检查方法与步骤105

一、应用徒手肌力检查的一般原则105

二、检查方法106

三、检查步骤107

第三节 各肌肌力的检查方法108

一、颈与躯干肌108

二、上肢肌115

三、手指肌132

四、下肢肌140

五、足趾肌154

六、检查注意事项157

第四节 脑神经支配肌的检查158

一、评级方法158

二、检查方法158

三、检查注意事项168

第五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168

一、结果记录168

二、结果分析168

第一节 等速运动测定仪测定174

一、概念174

第八章 应用仪器测定肌力174

二、测定方法176

三、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177

四、结果记录与分析179

第二节 背力计测定180

一、概念181

二、测定方法181

三、结果记录与分析181

第九章 反射检查183

第一节 反射183

一、反射与反射弧183

二、反射的分类184

三、浅反射与深反射的传导184

第二节 反射的检查方法185

一、浅反射185

四、反射检查的目的185

二、深反射(腱反射)186

三、病理反射189

四、检查注意事项191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191

一、结果记录191

二、结果分析192

第十章 肌张力的评定194

第一节 肌张力的生理学基础194

一、定义194

二、神经系统对运动控制的调节194

三、正常肌张力的产生196

第二节 正常肌张力197

一、正常肌张力的特征197

一、肌张力增高198

二、正常肌张力的分类198

第三节 异常肌张力198

二、肌张力低下199

三、肌张力障碍200

四、影响肌张力的因素200

五、评定的目的和意义200

第四节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201

一、肌张力的检查201

二、生物力学评定方法208

三、电生理评定方法209

四、评定注意事项209

第五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210

一、痉挛的评定标准210

三、功能评定量表212

二、肌张力弛缓的评定标准及分级212

第一节 反射的发育213

一、反射的出现与消失213

二、反射与反应的分类213

第十一章 发育性反射与反应的评定213

三、评定目的214

第二节 评定方法214

一、原始/脊髓水平反射214

二、张力性/脑干水平反射217

三、中脑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220

四、检查注意事项224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225

一、结果记录225

二、结果分析226

一、基本概念228

第十二章 协调运动障碍的评定228

第一节 协调运动228

二、评定的目的229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229

四、各种协调运动障碍的特征230

第二节 评定的方法与步骤232

一、协调运动的神经学检查232

二、粗大协调运动的评定235

三、精细运动的评定240

四、评定注意事项242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243

一、粗大协调运动评定的记录与分析243

二、精细运动评定结果的记录与分析244

一、基本概念246

第十三章 平衡功能的评定246

第一节 概述246

二、平衡功能的分类247

三、平衡的生理学机制247

四、评定目的250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250

第二节 定量评定251

一、仪器及其工作原理251

二、静态平衡功能251

三、动态平衡功能253

第三节 定性评定254

一、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的评定254

二、姿势控制的运动因素的评定254

三、平衡反应255

四、平衡的感觉组织检查256

五、结果分析257

第四节 功能性活动的评定258

一、Berg平衡量表评定内容258

二、Berg平衡量表评定方法及评分标准259

三、结果分析262

第十四章 步态分析263

第一节 概述263

一、行走生物力学与神经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关系263

二、步态分析的目的264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264

第二节 正常步态264

一、步行周期264

二、正常步行周期的基本构成265

三、时空参数267

四、行走运动学268

五、步行中的肌群活动269

第三节 定性分析法272

一、分析步骤272

二、观察内容与方法272

三、定性分析的优缺点277

四、检查注意事项277

五、结果分析277

第四节 定量分析法281

一、运动学分析281

二、动力学分析282

三、行走能力的评定282

一、疼痛283

第五节 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283

二、肌无力284

三、畸形286

四、感觉障碍286

五、中枢神经系统损伤287

第十五章 临床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检查290

第一节 临床肌电图290

一、肌电图检查的目的290

二、肌电图原理290

三、记录方法与各种指标的计算291

四、不正常肌电图292

第二节 神经传导速度297

一、神经干上的电刺激297

五、肌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297

二、肌肉和神经电位的记录298

三、运动神经传导299

四、感觉神经传导301

五、对冲刺激方法302

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临床应用302

七、各种神经的测定方法303

八、检查注意事项308

第十六章 表面肌电图309

第一节 概述309

一、sEMG的解剖生理学基础309

二、sEMG信号产生的模式310

三、sEMG的特点311

第二节 sEMG仪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312

一、sEMG仪的基本构成313

二、sEMG仪的工作原理313

第三节 sEMG仪的操作317

一、常规操作程序317

二、操作程序的关键技术317

第四节 sEMG的分析及有关指标319

一、原始sEMG信号320

二、处理过的sEMG信号320

三、频率谱分析320

四、波幅概率分布321

五、分析的标准化321

第五节 sEMG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322

一、用于观察不同肌肉收缩时的生理变化322

三、量化评定肌肉疲劳程度323

四、协助完成其他康复评定323

二、间接评定肌力323

五、指导或评价康复训练324

六、sEMG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325

七、sEMG在康复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327

第十七章 感觉功能的评定328

第一节 躯体感觉328

一、躯体感觉传导通路328

二、躯体感觉分类328

三、体表感觉的节段分布329

四、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330

五、评定目的及意义331

六、适应证331

一、检查步骤332

二、检查方法332

第二节 检查步骤与方法332

三、作业疗法评定336

四、检查注意事项336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337

一、结果记录337

二、结果分析339

三、作业疗法评定结果分析与治疗计划的制定340

第十八章 疼痛的评定342

第一节 疼痛的分类与评定目的342

一、疼痛的分类342

二、疼痛评定的目的343

第二节 评定方法与结果记录343

一、一般检查343

二、疼痛的评定344

一、骨与关节348

第十九章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348

第一节 肌肉骨骼系统及其功能障碍348

二、软组织349

三、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350

四、评定目的352

五、肌肉骨骼系统评定的必要基础知识353

六、评定流程353

第二节 评定方法354

一、主观检查354

二、客观检查357

第三节 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364

一、疼痛364

二、关节运动受限与挛缩366

五、治疗计划的制定368

四、无力368

三、关节不稳368

第二十章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370

第一节 运动控制370

一、运动控制的模型与理论370

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控制障碍375

三、评定目的377

第二节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内容与方法378

一、基于神经发育疗法观点的评定378

二、以任务为中心的功能性活动分析382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382

一、结果记录382

二、结果分析383

二、体格检查402

一、病史402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402

第二十一章 心肺功能的评定402

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403

四、六分钟步行试验403

五、心电图403

六、心脏超声403

七、心脏导管检查及核素扫描测定心功能404

八、运动负荷试验及运动心电图评定心功能404

第二节 肺功能评定406

一、病史407

二、体格检查407

三、呼吸功能的徒手评定407

四、肺功能测定407

五、动脉血气分析411

六、呼吸气分析412

七、呼吸肌功能测定413

第二十二章 耐力的评定416

第一节 概述416

一、肌肉耐力416

二、心肺耐力417

第二节 评定方法417

一、肌肉耐力418

二、心肺耐力418

第三节 耐力评定的结果分析422

一、肌肉耐力422

二、心肺耐力422

二、自评方法424

一、自评内容424

第一节 作业活动障碍的自评424

第二十三章 作业活动的评定424

第二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428

一、定义428

二、ADL的评定方法429

三、注意事项431

四、结果记录与结果分析431

五、常用评定工具和使用方法432

六、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436

第三节 生产性活动的评定439

一、概述439

二、评定的内容与方法440

三、结果分析446

二、评定的关注点446

一、评定的目的与意义446

第四节 休闲活动的评定446

第二十四章 高级脑功能障碍的评定448

第一节 认知功能与认知功能障碍448

一、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基本概念448

二、大脑联合皮质损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451

三、认知障碍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452

四、评定目的453

五、评定对象453

六、认知功能的评定方法453

七、评定注意事项454

第二节 知觉功能障碍的评定454

一、基本概念455

二、知觉障碍与分类455

三、躯体构图障碍456

四、视空间关系障碍466

五、失认症474

六、失用症480

第三节 认知障碍的评定486

一、注意486

二、记忆492

三、执行功能500

第二十五章 社会心理技能和心理成分的评定508

第一节 社会心理技能和心理成分508

一、基本概念508

二、社会心理技能和心理成分评定的目的509

第二节 评定方法510

一、正式评定510

二、非正式评定512

三、选择评定内容515

第三节 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516

一、结果分析516

二、注意事项517

第二十六章 吞咽障碍的评定519

第一节 参与吞咽的各组织器官的解剖和吞咽的生理过程519

一、吞咽过程519

二、口腔、咽、食管的解剖结构520

三、吞咽功能的发育522

第二节 评定步骤与方法522

一、病史523

二、吞咽前评定523

三、吞咽评定525

四、辅助检查526

一、结果记录527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527

二、结果分析529

三、引起吞咽障碍的疾病531

四、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532

第二十七章 环境的评定533

第一节 评定目的与方法533

一、评定目的533

二、评定方法533

第二节 各种环境的评定534

一、居住环境的评定534

二、工作环境的评定538

三、社区环境的评定540

第三节 环境障碍的改造原则与方法540

一、环境改造的原则540

二、环境改造的方法541

第二十八章 生活质量的评定547

第一节 概述547

一、QOL的概念547

二、历史背景548

三、评定的目的549

四、ADL与QOL的关系549

第二节 评定的方法549

一、QOL评定实施方法550

二、QOL评定内容及构成550

三、常用的评定方法551

四、结果分析552

附录一 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563

附录二 残疾人体育运动功能评定与分级568

主要参考文献5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