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服用纺织品质量分析与检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服用纺织品质量分析与检测
  • 万融,邢声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750643927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纺织品-质量分析;纺织品-质量检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服用纺织品质量分析与检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纺织品质量分析与检测的基础知识1

第一节 纺织品及其种类1

一、服用纺织品2

二、家用纺织品3

三、产业用纺织品3

第二节 纺织品的质量4

一、纺织品质量的概念及内涵4

二、纺织品的质量特性4

三、纺织品的生态质量特性5

四、纺织品名牌6

五、纺织品商品质量与国际贸易7

第三节 纺织品质量标准8

一、质量标准的概念和制定依据8

二、质量标准的分级9

三、国内外纺织品质量标准的发展动态与趋势10

四、我国现行质量标准的内容、问题与改进办法12

一、质量检验的概念与内容15

第四节 纺织品质量检验与分析15

二、质量分析的概念与内容16

三、质量分析与质量检验的关系16

第五节 纺织品抽样与抽样检验方案17

一、抽样的概念和目的17

二、纺织品常用的抽样方法17

三、抽样检验方案的概念与种类18

四、我国纺织品采用的抽样方案20

第六节 纺织品测试标准环境与试样准备22

一、试验用标准大气及其选择22

二、试样制备与试样调湿及预调湿22

三、试样测试数据的处理24

参考文献24

第二章 纺织品中纤维材料的分析26

第一节 纺织品中纤维材料的种类与特性26

一、普通服用纺织纤维及其特性26

二、特殊服用纺织纤维及其特性29

三、服用生态纺织纤维及其特性30

第二节 纺织品中纤维种类的鉴别30

一、一般试样的预处理方法31

二、常用的纤维种类鉴别方法32

第三节 纯纺与混纺产品的界定与命名56

一、纯纺与混纺产品的界定57

二、纯纺与混纺产品的命名58

第四节 混纺产品中纤维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59

一、混纺试样的预处理59

二、二组分混纺产品中纤维含量的测定59

三、三组分混纺产品中纤维含量的测定61

四、多组分混纺产品中纤维含量的测定64

参考文献69

第三章 纺织品使用的染料、整理剂和其他成分的分析71

第一节 纺织品使用的染料种类的鉴别71

一、染料种类的一般性试验71

二、染料种类的系统鉴别法72

三、有害染料种类及其检验76

第二节 纺织品上整理剂的分析80

一、一般整理剂的鉴定与分析81

二、特殊整理剂的鉴定与分析85

第三节 织物上其他成分的分析88

一、本色棉布上浆料含量的检验88

二、防皱整理织物上释放甲醛含量的测定分析89

三、漂白棉织物上残留有效氯的分析90

四、可萃取重金属的检验与分析90

五、杀虫剂(农药)残留量的检验与分析91

六、含氯有机载体的检验与分析92

七、含氯酚(PCP和TeCP)的检验与分析93

参考文献94

第四章 纺织品中纱线结构的分析与检测96

第一节 纱线种类的分析96

一、纱线的分类与品种96

二、机织物中经纬纱的识别方法97

三、短纤纱纺纱系统的辨别98

四、花式(色)纱线的种类及分析99

五、绒线的种类及分析102

六、缝纫线的种类及分析103

第二节 纱线线密度分析104

一、纱线线密度的概念104

二、纱线线密度的标准测定105

三、纱线线密度的简易测定106

四、纱线线密度及其配置对织物质量的影响107

第三节 纱线捻度和捻向的分析107

一、纱线捻度和捻向的测定107

二、纱线捻度合理性的分析109

三、机织物中纱线捻向配置与织物质量的关系110

四、机织物中纱线捻向与织纹组织的配合111

第四节 纱线织缩率的测定113

一、纱线织缩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决定因素113

二、纱线织缩率简易测定方法的原理与程序114

三、纱线织缩率标准测定方法的原理与程序115

第五节 纱线结构的标准表示方法115

一、单股到合股标记法116

二、合股到单股标记法118

参考文献120

第五章 织物结构的分析121

第一节 机织物组织的分析121

一、织物取样121

二、织物正反面的识别122

三、织物组织常用的分析方法122

四、织物组织缺陷与设计不合理性的分析124

五、织物布边组织的分析125

第二节 织物密度和覆盖系数的分析125

一、织物密度概念与表示方法125

二、织物密度测试方法126

三、织物覆盖系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28

四、织物覆盖系数对织物结构、性能的影响130

第三节 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分析133

一、织物几何结构相的阶序133

二、织物几何结构相的测试与计算135

三、影响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因素分析138

四、织物几何结构相对织物品质的影响138

第四节 织物厚度与重量的分析138

一、织物厚度的概念与分类138

二、织物厚度的测试方法139

三、织物重量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41

四、织物重量的测试方法143

五、影响织物厚度与重量的因素分析146

第五节 织物幅宽和匹长的分析147

一、织物幅宽的概念与确定因素147

二、织物幅宽的测试方法148

三、织物匹长的概念与确定因素149

四、织物匹长的测试方法149

参考文献150

第六章 纺织品的外观及其保持性的分析与检测151

第一节 纺织品颜色与色差151

一、概述151

二、颜色的表示方法——表色系统与混色系统151

三、色差与色差公式153

四、纺织品颜色与色差的测量方法154

五、流行色155

二、白度的仪器评定与CIE白度公式157

一、白度的目视评定与白度参比标准157

第二节 纺织品白度与光泽157

三、光泽的概念与决定要素158

四、光泽度的概念与测试方法159

第三节 纺织品外观疵点与表面平滑性160

一、外观疵点产生的原因和目视检验法160

二、外观疵点的分类及评等方法160

三、外观疵点的检验标准及内容160

一、色牢度概念及其类型分析162

四、表面平滑性评定方法和影响因素162

第四节 纺织品色牢度162

二、耐光和耐气候色牢度试验方法、测试要求与评级167

三、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与沾色评级167

四、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和评级方法168

五、耐洗色牢度试验方法和变、沾色评级170

六、耐熨烫和耐汽蒸褶裥色牢度试验方法与评级方法171

七、耐唾液色牢度试验方法和评级方法173

第五节 纺织品的抗起球性174

一、起球过程及其对织物质量的影响174

二、起球的测试方法175

三、抗起球性的评定方法177

四、影响织物起球的因素分析178

第六节 纺织品的抗钩丝性181

一、钩丝及其对织物质量的影响181

二、影响纺织品钩丝的主要因素182

三、纺织品抗钩丝性的测试与评级方法183

第七节 织物的刚柔性184

一、刚柔性的内涵与感官评定184

二、刚柔性的客观评定及主要指标185

三、影响刚柔性的主要因素187

第八节 织物的悬垂性189

一、悬垂性的物理概念189

二、悬垂性的测试及其主要指标190

三、悬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191

第九节 织物的抗折皱性192

一、织物折皱的概念192

二、织物折皱回复性的测定192

三、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影响因素分析195

第十节 织物的褶裥保持性与抗起拱性196

一、织物褶裥形成机理及其保持性196

二、影响织物褶裥保持性的因素197

三、织物褶裥保持性的测定与评级197

四、织物的抗起拱性及其评级198

第十一节 针织物特有的外观保持性199

一、针织物的脱散性199

二、针织物的卷边性201

三、针织物的歪斜性201

四、针织物的横向延伸性202

参考文献203

第七章 织物风格的分析204

第一节 织物风格概述204

一、织物风格的概念204

二、织物风格的实质204

第二节 决定织物风格的要素205

一、织物风格要素205

二、织物风格的分类与基本要求206

第三节 织物风格的感官评定207

一、感官评定及其特点207

二、感官评定的程序与规范208

第四节 织物风格的仪器评定209

一、风格评定的定量化思路与方法209

二、川端风格仪的原理与测试方法211

三、FAST织物风格仪的原理与测试方法212

四、SYG—5501型风格仪的原理与测试方法214

参考文献216

第八章 织物的机械特性分析与检测217

第一节 织物的抗拉伸断裂特性217

一、织物的抗一次拉伸断裂特性217

二、织物的抗多次拉伸疲劳断裂特性224

三、影响织物抗拉伸断裂特性的因素分析228

第二节 织物的抗撕裂特性231

一、撕裂(撕破)现象与撕裂强力的组成231

二、撕裂强力的测试方法232

三、抗撕裂性能的评价指标235

四、影响撕裂强力的因素236

一、顶裂强力238

第三节 织物的抗顶裂特性238

二、顶裂产生的应力一应变行为分析239

三、顶裂强力的测试方法239

四、影响织物顶破强力的主要因素241

第五节 织物的抗磨损特性242

一、磨损的形成与过程242

二、耐磨损性的测试方法242

四、影响耐磨损性的因素245

三、耐磨损性的表示方法245

五、影响耐磨试验评定结果与穿用效果一致性的主要因素248

参考文献250

第九章 织物尺寸稳定性与加工性的分析251

第一节 织物的尺寸稳定性251

一、织物尺寸稳定性的概念及内容251

二、织物在再加工和水洗时收缩的原因252

三、织物水洗时尺寸变化的测定253

二、压缩变形及其回弹性的测定258

第二节 织物的压缩变形及其回弹性258

一、压缩变形及其回弹性的概念258

第三节 织物的加工性261

一、织物的使用性——拉伸性、润滑性和抗剪性261

二、织物的可缝性263

三、织物的洗涤性和熨烫性267

四、织物的立体造型性272

参考文献273

第十章 纺织品安全卫生性的分析与检测274

第一节 我国对纺织品通用安全技术的要求274

一、概述274

二、纺织品pH值的检测275

三、纺织品色牢度安全性的要求与检测277

四、纺织品的气味及其检测278

第二节 纺织品的耐燃性279

一、纺织品燃烧过程的三个要素279

二、纺织品的耐燃性评价指标与方法280

三、影响纺织品耐燃性的因素分析284

第三节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291

一、静电现象的危害与产生机理291

二、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评价指标与方法293

三、影响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因素分析295

四、改进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途径298

一、霉菌、细菌和蛀虫对纺织品及人体皮肤的侵害299

二、提高纺织品防霉、防菌性的途径299

第四节 纺织品的防霉、防菌和防虫性299

三、评价纺织品防霉、防菌性的方法301

四、纺织品的防虫性及其评价303

第五节 纺织品的抗沾污性306

一、污物类型与沾污机理306

二、改善纺织品抗沾污性的方法308

三、纺织品抗沾污性与抗再沾污性的测试309

参考文献310

二、穿着舒适性的分类311

一、穿着舒适性的内涵311

第十一章 织物与服装穿着舒适性的分析311

第一节 织物与服装穿着舒适性概述311

三、穿着舒适性的评价方法312

第二节 织物的物理特性与穿着舒适性312

一、织物的热传递过程313

二、导热系数与热阻313

三、隔热性(保暖性)的测试与影响因素314

四、水分在织物中的传递方式316

五、透湿性(透湿量)测试与影响因素317

六、吸水性与防水性318

七、透气性(透气量)的概念、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321

第三节 服装的穿着舒适性323

一、服装内气候的概念与舒适性要求——人体产热、散热平衡323

二、服装压力的概念与测试以及压力舒适性对织物与服装的要求324

三、服装与皮肤接触舒适性与冷暖感、刺痒感、粘附感327

参考文献3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