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湖南民族关系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湖南民族关系史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3084212.jpg)
- 湖南省民族研究所组编;伍新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7618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2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36页
- 主题词:民族关系-民族历史-湖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湖南民族关系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湖南远古人类和先秦时代族群1
第一节 湖南境内最初的先民1
一、湖南旧石器文化和古人类化石2
二、新石器时代湖南的先民8
第二节 先楚时代湖南居民与族群(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23
一、三苗、“荆蛮”及其同中原王朝的关系23
二、湖南境内的古越人、濮人38
三、中原华夏族人的早期南迁45
第三节 楚国时期湖南的民族状况(公元前770—前221年)51
一、楚人52
二、“蛮”、“濮”族和越人、巴人68
第二章 秦汉至南北朝时代湖南民族与民族关系(公元前221—公元589年)80
第一节 湖南汉民族的形成和初步发展80
一、汉民族的形成80
二、全国重心开始南移与湖南汉民族的初步发展85
一、秦汉时期的“蛮”88
第二节 “蛮夷”民族的分布及变迁88
二、三国、魏晋和南北朝的“蛮”、“徭”、“僚”95
第三节 中央王朝对湖南“蛮夷”族的控制和治理99
一、武力“征讨”和军事镇戍99
二、郡县建置和“以蛮夷治蛮夷”102
三、赋税徭役105
四、开发与“化导”107
第四节 湖南“蛮夷”民族的反抗斗争109
一、相单程起义和马援葬身“五溪”109
二、“澧中蛮”、“溇中蛮”的反抗斗争和桓帝年间“蛮夷”起义112
三、“蛮夷”民族的反抗与吴、蜀、魏在“武陵五溪”的争斗116
四、晋代湖南“蛮夷”民族的起事118
五、南朝时期湖南“蛮夷”民族的反抗斗争119
第三章 隋唐五代两宋时代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589—1279年)123
第一节 汉民族的变迁和发展124
一、人口变迁124
二、北方和中原人口大批南迁127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分布与变迁129
一、“蛮”129
二、“徭”、“苗”133
三、“僚”、“仡伶”136
第三节 封建王朝对湖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138
一、郡县制与羁縻州制138
二、地方兵制和军事防戍142
三、赋税和“入贡”制145
第四节 “溪州铜柱”和“开梅山”、“经制”“南江诸蛮”147
一、“溪州铜柱”与马楚同湖南少数民族的关系147
二、宋王朝“开梅山”和“经制”“南江诸蛮”153
一、张伯靖领导的辰、锦、叙州“蛮”起义157
第五节 湖南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157
二、“北江诸蛮”的起事160
三、李金、陈峒起义163
第四章 元明时代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1271—1644年)166
第一节 汉民族的发展及内部结构的嬗变168
一、元代人口与汉民族的发展168
二、明代人口与湖南汉民族结构的大变迁170
第二节 湖南境内少数民族的沿革变迁174
一、元代的“蛮”、“苗”、“徭”、“僚”(仡伶)174
二、明代的“蛮”、“土”、“苗”、“徭”、“洞蛮”和“洞苗”(侗)178
三、回、维吾尔、壮、白等民族进入湖南187
第三节 民族地区行政军事建置和土司制度的形成发展192
一、行政建置和军事体制192
二、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97
第四节 “生苗”区的形成与明代的堡哨、“边墙”206
一、“生苗”与“苗疆”206
二、堡、哨建置209
三、“边墙”的兴废214
四、堡哨和对“边墙”的历史评价218
第五节 少数民族起义和反抗斗争221
一、元末吴天保、杨留总起义221
二、明初的反抗斗争224
三、明中后期的反抗斗争227
第六节 “苗军”“勤王”报国和湖广土兵抗倭233
一、“苗帅”杨完者及其“苗军”“勤王”报国233
二、湖广土兵江浙抗倭236
第七节 汉文化的传播与湖南少数民族第一批文人241
一、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兴起241
二、湖南历史上第一批少数民族文人243
第五章 清代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1644—1911年)247
第一节 民族结构及变迁249
一、汉族249
二、土家族252
三、苗族254
四、瑶族258
五、侗族262
六、回、维吾尔、白、壮等民族264
第二节 改土归流和“开辟”“苗疆”266
一、清初的“招抚”和羁縻政策266
二、“改土归流”的实施270
三、“生苗”区的“开辟”273
第三节 粟贤宇、杨清保领导的苗、瑶、侗民族起义278
一、起义原因278
二、起义经过281
三、起义影响285
一、起义的酝酿和爆发288
第四节 乾嘉苗民大起义288
二、起义军胜利进攻和清军疯狂反扑291
三、“吴王”政权的建立和起义军坚持斗争293
四、平陇保卫战和起义最后失败296
五、“善后”措施298
第五节 “苗防”与“屯政”300
一、建碉筑卡和“修边”300
二、“均田屯丁”和“屯租”制305
三、“防范”与“化导”312
第六节 清代后期湖南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314
一、封建经济的发展314
二、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和资本主义因素萌芽322
三、赵金龙、雷再浩领导的瑶民起义324
四、苗、土家、侗、白等民族的反抗斗争329
第七节 湖南少数民族在反抗列强侵略的前线336
一、回族将领郑国鸿与定海共存亡336
二、苗族将领杨岳斌率“苗疆”子弟兵援台抗法338
三、土家族将领罗荣光血溅大沽口342
一、民族地区教育的初步发展345
第八节 文化教育的发展和民族习俗的变迁345
二、少数民族文人及其诗文创作354
三、清政府的强制“移风易俗”政策与民族习俗变迁370
第六章 民国时期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1911—1949年)376
第一节 人口与民族377
一、人口增减与汉族居民变迁377
二、少数民族人口与分布380
一、近代革命思潮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中的传播386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湖南少数民族386
二、凤凰辛亥起义与湘西“光复”389
第三节 民国前期的湖南少数民族397
一、民族地区的“护国”、“护法”斗争397
二、军阀混战和陈渠珍在湘西的割据统治400
三、民族地区的农民运动403
四、苏维埃运动和红军的斗争408
第四节 国民党对湖南少数民族的统治414
一、国民党在湖南民族地区统治的确立414
二、国民党政府有关少数民族的观念和政策及其在湖南的实施416
三、“国民代表大会”与“土著民族”问题426
一、湘西苗民“革屯”运动429
第五节 “革屯”运动和各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429
二、抗役、抗捐和“反蒋”斗争440
第六节 湖南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445
一、国民党一二八师血战嘉善、沽塘446
二、暂五师、暂六师抗战史绩449
三、“湘南徭民请缨抗日军”和瑶族的抗日斗争455
四、湖南土家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战争456
五、湖南回族人民的抗日活动458
一、经济发展状况459
第七节 民国后期湖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459
二、国民党横征暴敛强化统治472
三、“三·二”事变,土匪蜂起,社会动荡不安479
四、湖南少数民族为最后解放而斗争483
第八节 文化与习俗488
一、学校教育488
二、书面文学与学术研究495
三、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509
后记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