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0259173.jpg)
- 陈国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6718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现代文学-文学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创新性学习系列教材》总序1
绪论1
第一章 从晚清到五四8
第一节 晚清文学改良8
第二节 五四文学革命10
第三节 新诗运动及新思潮13
[导学训练]16
[研讨平台]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在哪里?16
[拓展指南]17
[参考文献]17
第二章 新文学主将鲁迅19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历程19
第二节 《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21
第三节 《野草》、《朝花夕拾》和杂文26
[导学训练]28
[研讨平台]政治革命视角与思想革命视角中的鲁迅研究28
[拓展指南]29
[参考文献]30
第三章 小说流派的形成32
第一节 “思考的一代”与问题小说32
第二节 人生派与写实小说34
第三节 浪漫派与抒情小说38
[导学训练]43
[研讨平台]郁达夫小说风格是现实主义的还是浪漫主义的?43
[拓展指南]44
[参考文献]45
第四章 新诗的发展46
第一节 郭沫若及《女神》46
第二节 小诗运动与湖畔派49
第三节 新月诗派的主张及创作51
第四节 李金发与初期象征诗派54
[导学训练]56
[研讨平台]《女神》对生命“强力”原型的复活56
[拓展指南]56
[参考文献]57
第五章 现代散文的成熟58
第一节 从“随感录”到“语丝体”58
第二节 叙事抒情散文的“自我表现”62
[导学训练]65
[研讨平台]“自我”地位的变迁与现代散文的得失65
[拓展指南]65
[参考文献]66
第六章 话剧新探索67
第一节 文明戏与爱美剧67
第二节 田汉与丁西林69
[导学训练]71
[研讨平台]田汉是个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71
[拓展指南]71
[参考文献]72
第七章 左翼文学运动及创作73
第一节 革命文学倡导及文艺论战73
第二节 多样态的左翼小说79
第三节 左翼诗歌及戏剧87
[导学训练]91
[研讨平台]左翼文学研究新动向91
[拓展指南]92
[参考文献]93
第八章 社会剖析小说大家茅盾94
第一节 多方面的文学贡献94
第二节 《子夜》及其“延长线上”97
[导学训练]101
[研讨平台]批评史上的《子夜》101
[拓展指南]101
[参考文献]102
第九章 燃烧着青春激情的巴金103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103
第二节 《家》:暗夜里的呼号105
第三节 《寒夜》:后青春时代的忧伤107
[导学训练]109
[研讨平台]巴金与无政府主义109
[拓展指南]110
[参考文献]111
第十章 展现市民社会世相的老舍112
第一节 生平与文学道路112
第二节 形象多姿的市民115
第三节 创作特色与贡献118
[导学训练]120
[研讨平台]老舍语言的幽默艺术120
[拓展指南]121
[参考文献]121
第十一章 现代话剧的高峰曹禺122
第一节 说不尽的《雷雨》122
第二节 《日出》及《原野》125
第三节 《北京人》和《家》128
[导学训练]130
[研讨平台]《雷雨》的经典性130
[拓展指南]130
[参考文献]131
第十二章 沈从文与京派文学132
第一节 自然与生命的歌者沈从文132
第二节 田园牧歌的诗意情怀135
第三节 “乡下人”眼中的“都市”139
第四节 文学中的生命乌托邦141
[导学训练]143
[研讨平台]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研究中的沈从文143
[拓展指南]145
[参考文献]145
第十三章 30年代现代派文学146
第一节 后期新月派和现代派诗人群146
第二节 戴望舒、卞之琳的诗歌150
第三节 新感觉派小说153
[导学训练]157
[研讨平台]新感觉派的评价问题157
[拓展指南]158
[参考文献]158
第十四章 小品文的兴盛159
第一节 “小品文热”及其论争159
第二节 林语堂、丰子恺、郁达夫163
[导学训练]166
[研讨平台]政治社会视角和文化美学视角下的林语堂散文研究166
[拓展指南]167
[参考文献]168
第十五章 新旧激荡中的通俗小说169
第一节 通俗小说的发展169
第二节 张恨水的通俗小说172
[导学训练]177
[研讨平台]二三十年代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对立衍生”态势177
[拓展指南]178
[参考文献]178
第十六章 40年代的文学运动180
第一节 国统区的文学运动180
第二节 解放区的文学运动183
[导学训练]186
[研讨平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评价问题186
[拓展指南]186
[参考文献]187
第十七章 解放区文学新气象188
第一节 赵树理与“工农兵方向”188
第二节 丁玲、周立波、孙犁的小说193
第三节 诗歌与戏剧创作198
[导学训练]201
[研讨平台]“赵树理方向”再探讨201
[拓展指南]202
[参考文献]202
第十八章 国统区文学的丰收203
第一节 阶段性的历程203
第二节 郭沫若的历史剧207
第三节 梁实秋的散文209
[导学训练]212
[研讨平台]抗战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212
[拓展指南]212
[参考文献]213
第十九章 新诗泰斗艾青214
第一节 艾青的新诗创作道路214
第二节 典型意象与内涵215
第三节 诗歌的审美风格217
[导学训练]218
[研讨平台]《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经典化”历程218
[拓展指南]219
[参考文献]220
第二十章 穆旦与西南联大诗人群221
第一节 西南联大诗人群的出现221
第二节 西南联大的诗学与诗歌创作222
第三节 穆旦的新诗228
[导学训练]230
[研讨平台]穆旦由文学史上的缺席者变为“经典”诗人的历程之反思231
[拓展指南]232
[参考文献]232
第二十一章 “七月派”的创作233
第一节 “七月”作者群233
第二节 “为祖国而歌”的“七月诗派”236
第三节 “做残酷的搏杀”的路翎小说239
[导学训练]241
[研讨平台]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视角中的“七月派”241
[拓展指南]242
[参考文献]242
第二十二章 都市通俗小说的发展243
第一节 小说大众化的趋势243
第二节 北派武侠与社会言情246
第三节 徐讦和无名氏249
[导学训练]251
[研讨平台]40年代的大众小说与读者受众252
[拓展指南]253
[参考文献]253
第二十三章 钱钟书、张爱玲与沦陷区文学255
第一节 幽默才子钱钟书255
第二节 乱世才女张爱玲259
第三节 沦陷区其他作家265
[导学训练]269
[研讨平台]1.“张爱玲热”269
2.《围城》的主题271
[拓展指南]272
[参考文献]273
第二十四章 台湾和香港文学30年274
第一节 台湾新文学的发生和发展274
第二节 多种流脉中的台湾小说和诗歌278
第三节 迟出的香港新文学及其发展286
[导学训练]296
[研讨平台]1.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视野中,如何处理好中国大陆文学和台湾、香港文学的关系?297
2.中国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是如何得以深化的?297
3.中国大陆的香港文学研究如何避免“中原心态”的影响?298
[拓展指南]299
[参考文献]299
后记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