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CDM·循环经济·协调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CDM·循环经济·协调发展
  • (日)大村泉,席宝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 ISBN:780155963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无污染技术-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CDM·循环经济·协调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地球变暖及其原因3

1.1地表温度3

1.1.1地球大气的特性3

研究报告部分3

第1章 地球变暖及其原因4

表1-1 地表附近大气的化学组成4

图1-1 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的强度分布及大气层的吸收特性4

图表一览4

1.1.2地球—太阳系的能量收支与平衡6

1.2.1地球变暖的现状9

图1-2 过去140年地表气温的变化9

1.2地球变暖9

1.2.2地球变暖的影响10

1.2.3地球变暖的原因11

图1-3 过去1000年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12

图1-4 全世界过去150年CO2排放量变化(化石、水泥)13

图1-5 2000年CO2排放六大国(化石、水泥)17

图1-6 2000年世界各国的CO2人均排放量(化石、水泥)18

图1-7 美、中、日三国CO2排放量的比较(化石、水泥)19

1.3.1影响因素分析20

1.3化石燃料排放CO2的影响因素20

图1-8 美、中、日三国CO2人均排放量的变化(化石、水泥)20

1.3.2世界CO2排放量影响因素的变化21

表1-2 化石燃料的发热量与CO2排放系数22

1.3.3各影响因素引起的CO2排放量的变化22

表1-3 1965→2000年世界源于化石燃料CO2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析23

图1-9 全世界CO2排放量的变化(以1965年为基准)24

1.4CO2减排对策24

图1-1 02000年各国发电端每度电的CO2排放比25

1.4.1能源构成的改善25

图1-1 12000年日本不同形式电厂每度电的CO2排放比26

表1-4 化石燃料的CO2排放特性和储量28

图1-1 22000年世界各国的GDP与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较29

1.4.2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29

图1-1 32000年世界人均GDP分布31

1.4.3经济增长的控制32

图1-1 42000年世界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分布33

1.4.4人口增加的控制34

第2章 《京都议定书》与清洁发展机制36

2.1《京都议定书》36

2.1.1《京都议定书》的经过与概要36

第2章 《京都议定书》与清洁发展机制表2-1气候变化框架公约(FCCC)缔约方会议(COP)情况38

表2-2 《京都议定书》要点40

表2-3 《京都议定书》削减对象气体(例)的特性41

图2-1 2002年部分发达国家SO2排放现状42

2.1.2京都机制44

表2-4 京都机制要点44

2.1.3清洁发展机制项目46

表2-5 CDM项目实施手续51

2.2日本的地球变暖对策51

2.2.1日本化石燃料排放CO2的影响因素分析52

表2-6 1965年→2000年日本化石燃料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52

2.2.2日本的奇迹性能源利用效率53

图2-2 一次能源消费前四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比较53

2.2.3日本防止地球变暖的行动54

2.2.4日本温室气体排放状况55

图2-3 1990~2001年日本温室气体SO2排放量的变化56

2.3中国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抑制56

2.3.1中国化石燃料排放CO2的影响因素分析57

表2-7 1965年→2001年中国化石燃料CO2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57

表2-8 中国10年(1991~2000年)一次能源弹性值58

2.3.2中国能源效率的提高58

2.3.3中国的人口控制59

图2-4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与世界平均值的比较60

2.3.4中国的水力发电建设61

2.3.5中国CO2排放预测62

图2-5 2000年GDP前10国排序及人均GDP比较63

表2-9 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概要64

图2-6 1965~2000年中国能源集约度变化及其与世界的比较64

图2-7 2000年一些国家一次能源消费量与人口比较65

图2-8 2000年一些国家一次能源消费构成及其CO2排放率66

2.4中日之间实施CDM项目的可能性67

表2-10 中国火力发电与炼钢的节能潜力68

3.1.1山西省环境调查的经过70

3.1山西省环境调查的实施70

第3章 山西省的大气环境污染70

3.1.3在山西省应用CDM的可行性研究72

3.1.2初访山西省72

3.1.4调查访问的主要收获73

3.2山西省概况74

3.2.1山西省的自然状况74

3.2.2山西省的行政划分76

3.2.3山西省的经济发展76

第3章 山西省的大气环境污染77

图3-1 2000年山西省部分工业产品年产量及其全国占有率(%)77

图3-2 1952~2000年山西省人均GDP的变化及其与全国的比较77

3.3山西省大气环境污染状况79

3.3.1主要大气污染物79

表3-1 中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比较(日平均值)81

表3-2 1998年世界大气污染城市前10名83

图3-3 1998年世界10大大气污染城市中中国7城市污染状况83

3.3.2世界大气污染城市83

3.3.3山西省大气污染物浓度84

表3-3 1995年山西省主要城市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84

3.3.4山西省的污染物排放量85

图3-4 2000年部分省人均与单位面积SO2排放量86

图3-5 2000年部分省人均与单位面积烟尘排放量87

3.3.5山西省大气污染的变化87

图3-6 1995~2001年太原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88

图3-7 1993~2001年山西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和构成88

3.4.1重工业过重的高速经济增长89

3.4山西省大气污染的原因89

表3-4 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90

图3-8 1952~2001年山西省国内总产值及其构成的变化92

图3-9 1950~2001年山西省重工业主要产品年产量的变化93

3.4.2依靠简陋设备的大量生产94

图3-10 1950~2001年山西省焦炭产量及其构成的变化95

图3-11 1993~1995年山西省高炉数量及其与全国的比较96

图3-12 1993~1995年山西省高炉内容积的分布及其变化97

3.4.3能源利用效率很低98

图3-13 2000年千元GDP的工业S02和工业烟尘排放量99

图4-1 2000年山西省能源集约度及其与中国和世界的比较101

第4章 山西省的节能潜力101

4.1.1山西省煤炭资源状况102

4.1山西省的能源生产与消费102

第4章 山西省的节能潜力102

4.1.2山西省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变化102

图4-2 1950~2001年山西省一次能源的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变化103

4.1.3煤炭的加工转换104

图4-3 1950~2001年山西省煤炭生产量与转换量的变化104

4.1.4山西省能源外输量及其构成105

图4-4 1950~2001年山西省能源的外输量及其构成的变化106

表4-1 2000年山西省能源外输量及其构成106

图4-5 2000年山西省煤炭消费量及其构成107

4.1.5山西省内的煤炭消费107

4.1.6山西省CO2排放量的估算108

表4-2 山西省煤炭与焦炭的CO2排放系数109

4.2山西省炼焦行业的节能潜力109

4.2.1焦炭生产量及其生产方法109

4.2.2机焦与非机焦生产的能耗比较110

表4-3 机焦生产的能源消费量111

4.2.3非机焦改机焦的节能效果112

4.3火力发电的节能潜力分析113

4.3.1山西省电力工业发展概述113

图4-6 1950~2001年山西省发电量的变化113

4.3.22000年以后新建发电厂概况114

表4-4 2003年山西阳城发电厂排放口大气测定结果115

4.3.3燃煤火力发电的节能潜力116

表4-5 2002年山西河津发电厂排放口大气测定结果116

表4-6 山西省燃煤火力发电热效率改善的节能与减排效果117

第5章引入清洁发展机制促进安泰集团干熄焦上马120

5.1项目的构成120

5.1.1项目由来120

5.1.2安泰集团概况121

表5-1 安泰集团设备与生产能力(2003年1月)123

第5章 引入清洁发展机制促进安泰集团干熄焦上马123

表5-2 2002年3月安泰集团周围大气污染测定结果(日均)124

5.1.3焦炭干式熄火装置124

图5-1 日本干熄焦装置投产年度及其处理能力关系图128

表5-3 部分国家及地区CDQ的运行状况129

图5-2 新日铁式干熄焦装置的工艺流程131

5.1.4项目的实施计划133

表5-4 安泰集团年产110万吨焦炉规格133

表5-5 安泰集团焦炉操作条件135

5.1.5项目的民意调查135

5.2.1项目的基准线138

5.2温室气体减排量138

5.2.2项目及其边界的确定139

图5-3 干熄焦发电项目的基准线和边界140

5.2.3电力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推定141

表5-6 2002年山西省电力系统的运行指标143

5.2.4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估算144

表5-7 山西省消费电力CO2排放系数144

表5-8 湿熄焦设备常年运行CO2排放量145

表5-9 干熄焦发电CO2减排量147

表5-10 湿熄焦设备临时运行的CO2排放量148

表5-11 干熄焦设备粉焦燃烧的CO2排放量149

表5-13 本项目活动产生的CO2减排量150

表5-12 干熄焦设备的CO2减排量150

5.3项目效果分析151

5.3.1环境改善效果151

表5-14 干熄焦的节电量、节煤量152

表5-15 代替燃煤火力发电所引起的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153

表5-16 停止湿熄焦常年运行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153

表5-17 节能计算的假定条件154

5.3.2节能效果154

表5-18 干熄焦吨焦节能量155

表5-19 干熄焦节能量156

表5-20 每年干熄焦在山西省内的普及效果156

5.3.3普及效果156

表5-21 项目经济效益预测的前提条件157

5.4项目的收益性预测157

5.4.1收益性预测的前提条件157

5.4.2企业内部收益率158

第6章 国际合作“官、产、学”联手求解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158

图5-4 内部收益率和投资额与电价的关系图159

图5-5 碳信用价格对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年数的影响160

6.1概况161

6.1.1课题缘起161

6.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63

6.2.1在山西的研究工作166

6.2中日合作提升了研究水平,拓展了研究领域166

6.2.2在日本的研究工作167

6.3“官、产、学”结合,推进了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68

6.4课题研究成果169

6.5需要继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71

研究报告部分参考文献171

研究成果部分181

建立清洁发展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181

CDM篇181

大力推广干熄焦(CDQ)技术是炼焦业节能治污的一条新路187

循环经济篇193

山西资源环境现状及对策研究193

中国的生态环境及其思考200

中国环境对策与环境评价224

能源、环境和煤化工发展中的技术组装匹配与对策257

山西经济与结构调整319

结构调整篇319

经济结构调整要抓住主线335

山西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340

附录351

附录351

附表1 中国环境保护对策年表351

附表2 中国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GB3095-1996)354

附表3-1 倍数及其记号356

附表3-2 单位及其记号356

附表4 略语的英文与中文对照一览358

附表5 常见化学名称359

后记3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