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虚拟经济与价值化积累 经济虚拟化的历史与逻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虚拟经济与价值化积累 经济虚拟化的历史与逻辑
  • 刘晓欣著(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2365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虚拟经济与价值化积累 经济虚拟化的历史与逻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目录1

一、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财富倒金字塔”现象?2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积累的实质内容是什么?3

三、价值化积累的相关研究5

四、研究经济虚拟化的意义15

五、本书的逻辑关系与基本内容17

图表索引25

第一章 货币的虚拟化25

第一节 经济系统的本质是价值系统25

第一章 货币的虚拟化25

一、价值系统——货币的社会秩序26

二、“社会关系分析法”和“技术关系分析法”31

第二节 货币虚拟化的演进37

一、货币的社会属性是人们接受货币的基础37

图1-1 货币的发育过程39

表1-1 曾经充当货币物品的不完整记录39

二、货币虚拟化的过程40

第三节 货币虚拟化是经济虚拟化的基本条件49

一、货币起源两种观点对货币虚拟化的认识49

二、新货币经济学对货币虚拟化的认识57

第二章 资本与价值增殖65

一、货币与资本的关系65

第一节 资本的本质是价值增殖65

第二章 资本与价值增殖65

二、与实际生产过程一致的价值增殖70

图2-1 产业资本的循环形态71

三、与实际生产过程相脱离的价值增殖73

第二节 价值增殖虚拟化的演进84

一、信用制度与股份公司使价值增殖虚拟化成为可能85

二、股市与地产的发展加速了价值增殖虚拟化进程89

三、金融衍生工具创新使价值增殖过程彻底虚拟化93

一、虚拟价值增殖更能体现资本的本质属性96

第三节 价值增殖虚拟化是经济虚拟化的根本动力96

二、价值增殖虚拟化是市场经济获取价值财富的反映99

表2-1 1967~1976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全民所有制单位年平均工资表102

第三章 财富的物质属性与价值属性及积累历史的演变106

第一节 财富的物质属性106

一、对重商主义与重农学派财富观的评价106

第三章 财富的物质属性与价值属性及积累历史的演变106

图3-1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有关剩余的解释111

二、马克思财富观的启示113

表3-1 1981~1999年主要工业国家金融资产占家庭净财富的百分比116

三、物质财富观面临的挑战116

表3-2 1945~2002年美国总资产及其主要构成117

图3-3 金融、保险等产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118

图3-2 美国个人收入构成变化118

一、财富的标准和财富含义的延伸121

第二节 财富的价值属性121

二、虚拟经济条件下的财富概念128

三、虚拟资产是财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34

一、积累理论的简单综述138

第三节 财富积累理论的发展和积累历史的演变138

二、积累形式和内容的发展演变143

表3-3 财富形式和积累内容的新内涵149

图3-4 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150

图3-5 黄金法则和动态低效率151

一、价值化积累的含义及内容153

第一节 价值化积累的含义及相关研究153

第四章 价值化积累153

第四章 价值化积累153

二、“价值化积累”的相关研究160

一、企业微观利润与国民经济“宏观利润”的矛盾167

第二节 价值化积累的源泉167

二、“剩余价值学说”与“剩余生产体系”170

三、从虚拟经济角度认识“价值化积累”源泉176

第三节 价值化积累的形成条件和发展阶段180

一、价值化积累的形成条件180

表4-1 全球化金融市场形成的三个阶段183

二、价值化积累的发展阶段185

图4-1 实体经济部门模型187

图4-2 C-Path188

图4-3 D-Path189

图4-4 C—Path与D—Path190

第四节 价值化积累的运行特征和实现机制195

一、价值化积累的运行特征195

二、价值化积累的实现机制199

图4-5 引入虚拟资产的IS、LM曲线变化202

图4-6 货币冲击下的股票变动207

图4-7 货币冲击下的汇率动态208

图4-8 1984~2003年股票价格指数图209

图4-9 1984~2003年美国汇率走势图210

第五章 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211

第一节 宏观经济框架下的储蓄与投资211

第五章 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211

一、主流经济学的储蓄与投资相等的关系211

二、现实中储蓄与投资平衡的转化模型213

图5-1 三部门的简单平衡模型214

图5-2 储蓄—投资平衡的简单模型215

图5-3 简单资本市场条件下的模型216

图5-4 储蓄与投资平衡的拓展模型217

图5-5 储蓄与投资平衡的优化模型218

三、储蓄与投资平衡基础上的资金流量模型219

表5-1 简化的资金流量表227

表5-2 科恩的循环流量表(Ⅰ)228

表5-3 科恩的循环流量表(Ⅱ)229

表5-4 亨德斯特资金流量表231

第二节 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理论233

一、储蓄与投资的非恒等性233

二、价值财富积累与物质财富积累的非对称性237

图5-7 1945~2001年金融资产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240

图5-6 1945~2001年价值化积累量与实物积累量之比240

图5-8 1945~2001年金融资产和地产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241

表5-6 1945~2002年固定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累计对比表242

表5-5 1925~2001年非居民住宅固定资产242

三、有关虚拟资产与实物资产对应性问题的思考243

四、价值化积累非对称性理论的启示249

第三节 价值化积累非对称性导致经济虚拟化实证分析250

一、从资金流量看经济虚拟化250

图5-9 非金融商业部门和家庭部门净金融投资占GDP的比重251

图5-10 美国政府和其他国家净金融投资占GDP的比重251

图5-11 非金融企业部门(除农业外)的投资净额和资金缺口252

图5-13 信贷市场借款额与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净投资253

图5-12 金融部门与非金融部门的信贷借款量之比253

图5-15 非金融商业部门的金融互比率254

图5-14 共同基金与企业股票所筹措的资金254

二、从跨国金融交易量看经济虚拟化255

表5-8 跨国金融交易量、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256

表5-7 部分国际金融量增长速度与实体经济增长速度的对比256

表5-9 商品劳务出口与外汇交易额之比258

图5-16 金融衍生品与世界贸易出口图259

三、从国际收支、金融账户与汇率的关系看经济虚拟化260

图5-17 美国汇率与国际收支261

图5-18 英国汇率与国际收支262

图5-19 法国汇率与国际收支263

图5-20 德国汇率与国际收支264

图5-21 意大利汇率与国际收支265

图5-22 日本汇率与国际收支266

图5-24 意大利汇率与金融账户267

图5-23 英国汇率与金融账户267

图5-25 日本汇率与金融账户268

图5-26 美国汇率与金融账户268

图5-27 德国汇率与金融账户269

图5-28 法国汇率与金融账户269

四、从地产虚拟特性看经济虚拟化270

图5-29 英国1980~1992年住宅用地价格与房屋价格270

五、从股价指数与GDP的脱离看经济虚拟化271

图5-30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中国)272

图5-3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美国)272

一、货币增长模型的理论发展274

第六章 价值化积累与经济增长274

第六章 价值化积累与经济增长274

第一节 虚拟经济条件下财富创造的新因素274

图6-1 金融衍生品与产出变化(1)282

图6-2 金融衍生品与产出变化(2)284

二、信息与网络的财富创造效应285

第二节 收益递增的价值化增长模型294

图6-3 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295

一、价值化增长模型的主要特征——边际收益递增295

图6-4 收敛性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297

二、价值化积累形成的金融市场条件298

三、价值化内生增长模型301

第三节 价值化积累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308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308

表6-1 中国M2/GDP与经济增长311

表6-2 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金融深度情况对比312

表6-3 外国对美国长期证券的净购买与美国GDP增长313

二、信息资本、网络技术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315

图6-5 托宾Q318

图6-7 (1939~200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增值率319

图6-6 (1984~2003)纳斯达克股票价格指数319

表6-4 美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20

图6-8 每年和每十年资本净产出估计322

图6-9 估价误差322

图6-10 有价证券的价值324

图6-11 所有者权益的债务325

图6-12 证券持有人的支付325

图6-13 股权和债权人的收益占GDP的比重326

三、价值化积累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327

图6-14 支付的收益(证券价值的支付率)327

表6-5 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对经济的贡献率和GDP增长率328

表6-6 泽尔纳基线模型评估结果330

表6-7 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结果332

表6-8 中国印花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333

第七章 经济虚拟化的影响及其政策启示334

第七章 经济虚拟化的影响及其政策启示334

一、货币虚拟化条件下的货币流通公式334

第一节 货币虚拟化条件下的货币数量控制334

二、货币中间目标变化的启示339

图7-1 货币政策实施流程图(美联储)343

图7-2 货币供给与利率相互影响关系示意图344

表7-1 二战以后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比较344

第二节 价值增殖虚拟化条件下的风险防范347

一、金融投机资本的套利机制、策略及手段348

图7-3 商业银行的远期合约交易及其币种、期限平衡351

图7-4 现货市场上即期外汇交易投机性冲击352

图7-5 远期外汇市场上的远期外汇交易性冲击353

图7-6 期货、期权市场上外汇期货、期权交易投机性冲击353

图7-7 泰铢即期汇率与1个月远期汇率358

图7-8 泰铢1月期境外利率358

二、全球资本市场的联动性与个体风险社会化359

表7-2 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债券收益率的相关系数359

表7-3 纳斯达克指数变动与新兴证券市场股价变动的相关度360

表7-4 主要国家货币汇率与股市指数变动相关性比较360

表7-5 主要工业化国家间的信心关联(与同期及滞后的美国商业信心的相关性)360

第三节 价值化积累加剧国际贫富差距364

一、发达国家利用货币的特殊地位积累全球财富364

表7-6 主导货币的虚拟价值增殖例子366

表7-7 美国对外账户的变动情况369

表7-8 金融危机的频繁和危机损失371

二、发达国家利用信息优势积累全球财富372

一、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与风险监管373

第四节 经济虚拟化的政策启示373

表7-9 战后西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比较375

表7-10 开放经济体三难选择的组合376

二、把握世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趋势378

三、优化和调整我国产业结构380

四、加快缩小国际贫富差距382

五、顺利实现工业化后期积累方式由“实物型”到“价值型”的过渡384

参考文献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