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四库群经名言名典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四库群经名言名典](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3077985.jpg)
- 李振宏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沈阳出版社
- ISBN:754412930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51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906页
- 主题词:四库全书-格言-汇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四库群经名言名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以贯之1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1
一画1
一言以蔽之1
一言偾事,一人定国1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1
一国三公2
一国所慕,天下慕之2
一夫残贼2
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2
一傅众咻2
一元复始3
一统天下3
一正君而国定3
一暴十寒3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3
一而再,再而三3
一马从二马4
一易之地4
一元大武4
一成不变4
一张一弛4
一坐再至4
一年不二君5
一年不艾百姓饥5
一言九鼎5
一人有子,三人缓带5
一阴一阳之谓道6
一朝一夕6
一生一及6
一聘九女6
一鼓作气7
一之谓甚7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7
一成一旅7
一人刑善,百姓休和8
一夫不可狃,况国乎8
一薰一莸,十年犹臭8
人浮于食9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9
一见如故9
一字褒贬9
一寸诚,便有一寸物;一尺诚,便有一尺物9
二画9
人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去10
人德义10
人不学,不知道10
人不易物,惟德其物10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10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0
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11
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11
人有忧而不知忧者凶,有忧而深忧之者吉11
人有义,虽贫能自乐11
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不可不杀11
人之所自行,与寿夭相益损12
人之不可不食父12
人之有为,前枉而后义者,谓之中权12
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12
人之为人本于天12
人之难,不可虞13
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13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13
人之行,莫大于孝13
人之所以为人者,让也13
人之于身也,兼所爱14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14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14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14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14
人其于天,以道受命15
人绝于物而参天地15
人之生直,罔之幸免15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15
人之才学贵于适用15
人之为言,苟亦无信15
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16
人求多闻,时惟建事16
人道可以参天16
人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16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16
人有大罪,非终,乃惟眚,乃不可杀17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17
人言可畏17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17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17
人子之道18
人伦之道,莫大乎夫妇18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18
人人得讨之18
人文18
人民无别,群物无殊18
人生几何,谁能无偷19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19
人道浃,王道备19
人所以立,信、知、勇也19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20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20
人生十年曰幼,学20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20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20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20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20
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21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21
人皆可以为尧舜21
人心亦皆有害21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21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22
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22
人恒过然后能改22
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22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3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23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23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23
人一己百23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24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2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4
人才大者道随大,人才小者道随小24
人洁己以近,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24
入国问俗25
入境问禁2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5
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25
入无法家拂士,出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5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26
二惠竞爽26
二竖为虐26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26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27
七教27
七十曰老,而传27
七十致仕27
九世之仇28
九五之尊28
八卦28
八政28
八十、九十曰耄28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28
九经九纬29
九节五正29
九锡之礼29
十室之邑,可以逃难30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30
九德之歌30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30
十有二岁30
十有二土30
卜昼卜夜31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31
十世可知,百世可知也31
二十而冠,始学礼31
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32
三赐不及车马32
力尽则怼32
又弱一个32
几微32
三画32
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33
三十曰壮,成室33
三老五更33
三十而立3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4
三月不知肉味34
三加弥尊,喻其志也34
三命不齿34
三月不违仁34
三年待放35
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35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35
三省吾身3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5
三阳开泰36
三纲五纪36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36
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36
三思而后行36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36
三坟五典37
三世内娶37
三才37
三谏不从则去37
三代之礼37
子之所慎:齐、战、疾38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38
三折肱知为良医38
子无失道,何怨于人38
子卯不乐39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3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9
子不语怪、力、乱、神39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39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39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39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39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39
子既生,不免乎水火,母之罪40
子女之教40
子囊城郢40
子不复仇,非子也40
亡国之社41
子姓兄弟41
子既死,父不忍称其名41
子以母贵41
万物化生42
万物资始42
亡无日矣42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42
亡者侮之,乱者取之42
万有之化,流行而成用43
万乘之国43
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43
万物非天不生43
万物皆备于我43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44
卫鹤乘轩44
万世不易44
万世无疆之休44
万寿无疆44
万福攸同44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45
上帝甚蹈,无自昵焉45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45
上无天子,下无方伯45
上之所为,民之归也45
上好礼民不敢不敬,上好义民不敢不服,上好信民不敢不用情46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46
上帝时歆,下民祗协46
上帝引逸46
上下其手47
上下同力47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47
上泄则下闇,下闇则上聋47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47
上下不相得则恶矣47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48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48
上下勤恤,乃受天命48
上下同心48
上栋下宇,以待风雨49
上慢下暴49
上不骄,下不倍49
上不全尊,下不全卑49
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49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50
上行下效50
上交不谄,下交不渎50
上烝下报50
上之变下,犹风之靡草50
大夫三庙51
大夫强而君杀之,由三桓始也51
下车伊始51
大夫闻君之丧,摄主而行51
大义虽明,微言未析52
大夫受命不受辞52
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52
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52
大夫闻大夫之丧,尸事毕而往52
大蜡八祭53
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53
大义灭亲53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53
大明始终53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53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54
大化滂流54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54
大而化之之谓圣54
大美大恶54
大兴土木55
大昕之朝55
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55
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55
大同55
大食三宥56
大均之礼56
大法小廉56
大比之年56
大田之礼56
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57
小心翼翼57
大庙大室57
大圭不琢,美其质也57
小康57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58
小人之泽五世而斩58
小不忍则乱大谋58
小惩而大诫58
小者易知,大者难见58
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58
及瓜而代59
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59
山南为阳59
山崩地裂59
山林薮泽之利与民共59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60
马首是瞻60
马齿徒增60
习以为常61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61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61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61
凡语于郊者,心取贤敛才焉61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61
与其所可与62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62
与不仁人争,明无不胜62
与时俱进62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63
与民同乐63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63
与正而不与贤63
与民争利63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64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64
与天戾,虽劳不成64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64
与人为善64
于许世子止,见孝子之至65
于经无征65
与子同仇65
于盾也,见忠臣之至65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65
义刑义杀,勿庸以人次66
义有可取,择善而从66
于外,道而不显;于内,讳而不隐66
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66
义形于色66
义而后行67
义,人之正路也67
义不讪上,智不危身67
义不后其君67
义之至,辞父之命而不为不承亲,绝母之属而不为不孝慈67
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68
千里一曲68
义,艺之分,仁之节68
义理,礼之文也68
义理昭明68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68
久则难变69
千头万绪69
千乘之国69
千人唱,万人和69
千变万化69
千言万语69
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70
广大悉备70
久非其位,安得禽也70
久无事则聘70
广大配天地,交通配四时70
凡教在初,而法在始71
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71
广则容奸71
广博易良71
川流不之不匮,不忧其逝也,有继之者尔71
凡养生者,莫精于气72
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72
凡物以猛为本者,则患在寡恩;以爱为本者,则患在寡威72
凡物,穷则思变,困则谋通72
凡物必有合72
凡人之性,莫不善义72
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73
已明者去之,未明者著之7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73
凡事察之贵精,守之贵一7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74
口无斁言,身无斁行74
乡愿,德之贼也74
乡党以齿74
口惠而实不至74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75
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75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75
士之治有期,期内治听,期外不听75
士之失位,犹诸侯之失国75
士依于德,游于艺75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76
工以纳言,时而飏之76
士而怀居,不可为士也76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7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6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77
山出器车,河出马图77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77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77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77
从兽无厌78
犬马之劳78
土均之法78
乞醯掠美7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78
四画78
孔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79
从一而终79
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79
从善如流79
从谏弗咈,先民时若79
从父之令,焉得为孝79
比踵而立80
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80
孔子,圣之时者也80
孔子泣麟80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81
不善嘉事81
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81
币重言甘81
予取予求81
不使无耻81
不丧出母82
不苟言笑82
不易之地82
不共戴天82
不疾而速,不行而至82
不娶同姓82
不丧其节,不昵其情83
不烦不挠,淡泊不失83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83
不胜其任83
不胜而往,咎也83
不凝滞而与物推移84
不获二毛84
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84
不见而章84
不见天之使四时,而四时不忒;不见圣人使百姓,而百姓自服84
不忘其本84
不食之地85
不食其言85
不恃威制,得物之识,故物无违85
不期而遇85
不役思虑,而失得自明;不劳探讨,而吉凶自著85
不失齐国85
不若于道者,天绝之86
不重创86
不祧之祖86
不废君命86
不骄不淫86
不乐葆大86
不即人心87
不伐丧87
不狎敌,不迩怨87
不土其地,不分其民87
不足乎扬87
不鼓不成列88
不绝于耳88
不毛之地88
不绝如缕88
不成禽不献89
不近刑人89
不丰不杀89
不一而足89
不畏强御89
不轨不物,谓之乱政90
不擒二毛90
不立其位90
不宁唯是91
不逞之徒91
不备不虞,不可以为师91
不辨菽麦91
不尊不畏,不神不化92
不私为宝92
不腆之仪92
不刊之书92
不穀92
不其或稽,自怒无瘳93
不迩声色,不殖货利93
不常之变者,谓之异93
不自为言,而为庶物群生言93
不虐无告,不废困穷93
不可终日94
不可向迩94
不疑在躬94
不道旧故94
不吉不迪94
不肩好货,敢恭生生94
不可不察95
不可与谋95
不若于言者,人绝之95
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95
不可逾越96
不可教训96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96
不可旷年无君96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97
不差毫发97
不可救药97
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97
不可胜数97
不可须臾离97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98
不思旧姻,求尔新特98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98
不稼不穑98
不遑启居,?狁之故98
不偏不倚99
不为则已,为则必成99
不愧于人,不畏于夭99
不愆不忘99
不解于位,民之攸塈99
不侮矜寡,不畏强御99
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100
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100
不明乎善,不诚乎身100
不动而变100
不动而敬,不言而信100
不迁怒,不贰过10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01
不刚不柔,厥德允修101
不念旧恶101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101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102
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10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02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102
不逆诈,不亿不信10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02
不怨天,不尤人102
不得其所103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103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不仁而得天下未有103
不远千里103
不夺不餍103
不信以幸,不可再也104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104
不得其理,难以妄言104
不得已104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104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105
不言而喻105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105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105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105
不诚未有能动者105
不惟厥终,终以困穷106
不惟逸豫,惟以乱民106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06
不臧厥臧,民罔攸劝106
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106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107
不敬厥德,早坠厥命107
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107
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107
不役志于享,惟事其爽侮107
不和无德,不平无威108
不至于和之所不能生108
不役耳目,百度惟贞108
不清而入,洁清而出108
不多而欲洁清,不贪数而欲恭敬108
不肃而成,不严而治109
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109
不顺天道,谓之不义109
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109
不学墙面,莅事惟烦110
不虞之誉110
不侵伐且杀,则死者不恨,生者不怨110
不暖不生,不清不成110
不遐有愆,不愧屋漏110
不耻不仁,不畏不义111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111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111
不专君命111
不与阴阳俱往来,谓之不时111
不与之辞111
不敢自专112
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112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12
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112
不能独以威终成政,必有教化112
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112
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113
不以刑制使物,而以观感化物113
不让则不和,不和不可以远征113
不令不臣,天下之所恶也113
不以著蔽微,不以众掩寡113
不以一眚掩大德114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也114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114
不以乱治乱114
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也114
不知来,视诸往115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115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115
不知稼穑之艰难,乃谚既诞115
不知所从115
匹马只轮116
匹夫匹妇11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116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116
匹夫之勇116
无言息妫117
无言不从117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117
无以死伤生117
无天而行118
无天而生,未之有也118
无言不雠,无德不报118
无节于内者,观物弗之察118
无所增损119
无为而治119
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119
无辞不相接119
无忠信之人,礼不虚道119
无为致太平119
无为其所不为119
无所不至120
无所不用120
无所不让120
无所不能120
无所不通120
无罪无辜,谗口嚣嚣121
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121
无所不用其极121
无所不继121
无所不在121
无礼义,则上下乱121
无罪而就死地121
无父无君122
无政事,则财用不足122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122
无恒产者无恒心122
无欲其所不欲122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123
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123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123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123
无我恶兮,不寁故也123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123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124
无然畔援,无然歆羡124
无良之君124
无思百忧,只自重兮124
无思远人,劳心忉忉124
无民而能逞其志者,未之有也125
无怨无德125
无弃葑菲125
无功不受禄125
无能为役125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126
无足道焉126
无及寡,无畏众126
无敬,不能谓之为孝127
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127
无妄之灾127
无咎者,善补过也127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127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128
无一不备128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28
无虐茕独,而畏高明128
无可奈何128
无友不如己,过则勿惮改128
无夺民时129
无辜吁天,秽德彰闻129
无怠无荒,四夷来王129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129
无总货宝,生生自庸129
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130
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130
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130
无义而败130
天不畀不明厥德131
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131
天无常于物,而一于时,起一废一,终又复始131
天无所言,而意以物131
天有为政之理,不可不审131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131
天道福善祸淫132
天道浃于上,人事备于下132
天不重与132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132
天不言,使人发其意132
天子之礼133
天子斋戒受谏133
天道至教,圣人圣德133
天道之常,一阴一阳133
天道大数,相反之物不得俱出133
天子亲耕以供粢盛134
天子朝日134
天子祭天,诸侯祭土134
天子、诸侯所亲者,唯长子、母弟134
天子七庙134
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135
天子讨而不伐135
天子八佾135
天子世子,世天下135
天子微,诸侯不享觐135
天下太平136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136
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136
天子告朔136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137
天下之恶一也137
天下为公137
天下无生而贵者137
天下仪表137
天下为家137
天下者无患,然后性可善137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138
天下通义138
天下和平138
天下无道,以身殉道138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138
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139
天下无二道,异治而同理139
天下雷行,物皆不可以妄也139
天下之本在国139
天下之常,雷同之义139
天之意,并行而不相乱,浇滑而各持分140
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140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140
天之生物,使之一本140
天之常意在于利人140
天之赋命,当待时而动140
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141
暴卒141
天之不可不畏敬141
天之道,有伦有经有权141
天之所为,有所至而止141
天之气徐,寒不冻,暑不暍,不141
天之欲利人,非直其欲利谷142
天之所为弗作而成142
天之好仁而近,恶戾之变而远142
天之道,变而有常142
天之所起其气积,天之所废其气随142
天地之大德曰生143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143
天之所弃,天下弗佑143
天之所坏,不可支也143
天地革而四时成143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143
天地者,万物之本144
天地生万物以养人144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144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144
天地之道,虽有不和者,必归之于和144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145
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145
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145
天地之性,惟人为贵145
天地之气而精,出入无形,物莫不应145
天地以和顺而为命,万物以和顺而为性146
天地必有纪,阴阳必有序146
天地之物,乘于其泰而生,厌于其胜而死146
天地之间,若虚而实146
天地之可大,天地之可久也146
天地鬼神恶满盈147
天地睽而其事同,男女睽而其志通,万物睽而其事类147
天地之情,正大而已矣147
天地闭,贤人隐147
天地玄黄147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147
天覆地载148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48
无启宠纳侮,无耻过作非148
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148
天经地义149
天吏逸德,烈于猛火149
天机自完14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49
天工人代149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149
天非虐,惟民自速辜150
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150
天难谌,命靡常150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150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150
天德不可为首也151
天人合一151
天文地理151
天文151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151
天弗为,使人行其中151
天积众精以自刚,圣人积众贤以自强152
天明畏,自我民明威152
天覆无外,地载兼爱152
天事功无已,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152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152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152
天命靡常153
天时地利153
天执其道,为万物主153
天志仁,其道也义15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53
天尊于人154
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154
天命无疆惟休,亦大惟艰154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154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154
夫家之征155
夫妇之道,以恒为贵155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155
天意难见,其道难理155
夫妇有别155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156
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156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156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156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156
夫善,众之主也157
夫夫妇妇157
夫人所以崇宗庙157
夫死从长子157
木本水源158
夫令名,德之舆也158
夫识物之动,则其所以然之理,皆可知也158
夫变化之道,不为而自然158
夫非忘象者,则无以制象;非遗数者,无以极数158
专心致志159
专诸刺僚159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159
专滥之道159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160
以仁自裕,以义设入,鲜不乱矣160
专精一思,志不在他160
专权擅势160
专欲难成160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161
以礼示之,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161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61
以笃父子161
以誓教恤,则民不怠161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162
以刑教中,则民不暴162
以贤勇知162
以诚为贵162
以和为贵162
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163
以谏争僩静为宅,以礼义为道则文得163
以乐语教国子163
以约失之者鲜矣163
以逊顺往,心说而安163
以义制事,以礼制心164
以孝烝烝,乂不格奸164
以儆效尤164
以水济水164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165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165
以义度人则难为人165
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165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爱己之心爱人165
以嫌代嫌166
以众不如吴,以必死不如楚166
以荡陵德,实悖天道166
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166
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167
以大事小,乐天者也167
以恶报恶167
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167
以亲亲害尊尊167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168
以小事大,畏天者也168
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168
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168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168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69
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169
以力服人169
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169
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169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70
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170
以理止争,狂戾为之销心;以饵劝竞,猜疑所由增妒170
以审昭穆170
以寡犯众170
以虚受人,物乃感应171
以进为文171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171
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171
以人治人171
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已171
仁者,爱人之名也172
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172
以理服人172
止戈为武172
仁者爱人,义者尊老172
仁者爱人173
仁者无不爱也173
仁者无敌173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74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174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174
仁者,其言也讱174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174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174
惧174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174
仁者能好人,能恶人174
仁人之言,其利博哉175
仁至义尽175
仁者静、勇,不尚华饰175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175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175
仁不遗其亲176
仁不胜道176
仁人多寿176
仁,人之安宅也176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177
仁义制度,尽取之天177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177
仁而不武,无能达也177
仁,天心178
仁在敬恕178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178
仁则荣,不仁则辱178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178
仁道难备178
五十命为大夫,服官政179
五十步笑百步179
五谷食物之性,天之所以为人赐179
五物之书179
五常者:仁、义、礼、智、信180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180
五十曰艾,服官政180
五十无车者,不越疆而吊人180
五十而知天命180
五音六律181
五典克从,百揆时叙181
五孝之用则别,百行之源不殊181
五世其昌181
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181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182
六十曰耆,指使182
五日为期,六日不詹182
五谷不升182
六十称耋182
文不犯顺,武不违敌183
六礼183
六鹢退飞183
六服群辟,罔不承德183
六亲和睦,交相爱乐,而家道正183
文德为贵,而威武为下184
文有不再袭,事有不再现184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184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84
文过饰非184
文王之战185
文公逆祀,去者三人185
文辞不隐情,明情不遗文185
文约而法明185
文理密察185
丑夷不争186
丑类恶物186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186
凤凰于飞,和鸣锵锵186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186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187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187
心平气和187
心苟无暇,何恤乎无家187
心志不通187
心腹之患188
心昏耳目塞188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188
心之忧矣,疢如疾首188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不得188
心不苟虑,必依于道189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189
心则不竞,何惮于病189
心有所维,意有所虑189
心广体胖189
心不在焉189
心所以全,体之力;君所以安,臣之功190
心宽大无不容190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190
心胸开阔190
心心相印190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191
风马牛不相及191
心和平而不失中正191
心悦诚服191
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192
尤物192
风雨漂摇192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192
尤而效之,其又甚焉192
为人孝弟,而好犯上作乱,鲜矣193
为人谋而忠,与友交而信193
为人主之道,喜怒必当义而193
出,德厚于刑193
为人子而不事父者,天下莫能以为可193
为人师者,可无慎耶193
为民父母194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非也194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194
为人臣者无外交194
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195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95
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195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195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195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196
为尊者,讳敌不讳败;为亲者,讳败不讳敌196
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196
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196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96
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196
为俑者不仁197
为刍灵者善197
为贤者讳197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197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197
为所欲为197
长舌之妇,维厉之阶198
长君之恶其罪小198
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198
长恶不悛,从自及也198
长幼有序198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199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199
长者在民上199
父死子继199
父父子子199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200
父母之丧,至哀痛悲苦200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200
父母在,不称老,言孝不言慈200
父母之于子,虽有罪,犹欲其免200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00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00
父子有亲201
父子之义,长幼之序201
父母之心人皆有之201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01
父弑,雠不复,不敢葬201
父不受诛,子复雠可也202
父有子,子不得有父202
父子之道,天性也202
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202
父子之道既形,慈爱之情自笃202
王者无敌,莫敢当也203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203
王者无外203
王者之民皞皞如也203
王事靡盬203
王事多难,维其棘矣203
王惟位在德元,民惟刑用天下204
王克谨天戒,臣克有常宪204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204
王道三纲,可求于天204
王后亲蚕以供祭服204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205
什一而借205
王惠困穷,民服厥命205
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205
方懋厥德,罔有天灾206
方鸠僝功206
方有类,物有群,则有同有异,有聚有分也206
方岳之会206
方求善之时,见恶而不释206
反求诸己207
反常违例207
方命圮族207
方求恶之时,见善亦立行207
方望之事207
公田稼不善,则非民208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208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208
升降揖让208
今之屈,向之骄208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208
水火相息209
水流湿,火就燥209
公卿大夫,此人爵也209
水北为阳209
水深火热209
中规中矩210
中知以上210
水无质而流漪,火无体而章景210
丰年补败210
丰之为义,阐弘微细,通夫隐滞者也210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211
中立不倚211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211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211
中道而废211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211
见义不为,无勇也212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212
讥其所可讥212
见龙在田212
见微知著212
见得思义212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213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213
见过而自讼213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13
见利忘义,贪进忘旧213
见利而让,义也213
见善者不能无好,见不善者不能无恶214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214
见始知终214
见可而进214
云龙风虎215
云集龙兴,虎啸风起215
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215
飞龙在天215
云行雨施215
元首明,股肱良,庶事康216
元者,善之长也216
元首丛脞,股肱惰,万事堕216
元恶大憝216
日月所照,霜露所坠217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217
亢龙有悔217
日乾乾,夕惕若217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217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18
日就月将218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218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218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218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219
日中为市219
日省月试,既廪称事219
日新月异219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219
反天之道无成220
反言易辞220
介于石220
反复其道220
反身修德220
开物成务221
引其天性,压其所憎,则言虽约,悦必布221
引师而去221
引重致远221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221
太极222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222
开而弗达则思222
太节则智闇,太博则业厌222
内动于心志,外见于事情,修身审己,明善心以反道223
内治未得,不可以正外;本惠未袭,不可以制末223
内以自省,宜有惩于心223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223
内忧外患223
内诸夏而外夷狄223
内省不疚,何忧何惧223
内省不疚,无恶于志223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民也224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224
内不失己,外不废物224
内刚而无险困之难,外顺而无违逆之乖224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224
毋身质言语225
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225
毋以适遭之变疑平生之常225
毋友不如己者225
气贯长虹226
气同则会,声比则应226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226
气从神而成,神从意而出226
气苟不治,虽满必虚226
勿宪宪之喜,勿泄泄之言227
勿以小忿蒙旧德227
凶年不修旧227
勿以民淫用非彝,勿以殄戮用乂民227
允迪厥德,谟明弼谐228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228
仆臣正,厥后克正;仆臣谀,厥后自圣228
允恭克让228
允矣君子,展也大成228
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229
手舞足蹈229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229
车同轨,书同文229
月去日来229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229
片言折狱230
升堂入室230
手足无措230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230
斤斤计较230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231
对而不问231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231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231
巨室所慕,一国慕之231
五画231
市井之臣231
幼子常视毋诳232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32
饥者易为食232
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232
仕者世禄232
异端,害也233
加人一等233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233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33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233
尔之远矣,民胥远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23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34
必也使无讼234
叩其两端234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234
左右逢源235
半途而废235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235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235
归宁父母235
白驹空谷236
仪不及物,惟曰不享236
左右有民,宣力四方236
玄德升闻236
玄鸟生商236
丕德忝位237
旧染污俗,咸与惟新237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237
白旄黄钺237
白虹贯日237
代虐以宽,兆民允怀237
犯而不校238
永念厥辟,宽绰厥心238
丕远耇成人,宅心知训;求闻古先哲,用康保民238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238
永肩一心238
节欲顺行则伦得239
节性,惟日其迈239
犯上作乱239
节哀顺变239
节用而爱人239
巧言、令色、足恭,耻之240
巧言令色240
节其过者防其不及240
玉有似君子240
玉不琢,不成器240
巧历不能定其算数,圣明不能为之典要241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241
巧言如流,俾躬处休241
巧言如簧241
目视正色242
目不斜视242
令德宜人242
令行禁止242
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242
弗若于政,弗化于训,辟以止辟,乃辟243
弗虑无获,弗为无成243
目惊而体失其容,心惊而事有所忘243
弗能察,寂若无,能察之,无物不在243
弗修规矩,不能正方圆;不吹六律,不能定五音243
弗慎厥德,虽悔无追243
穴居而野处244
击暗释疑244
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244
由止故乱244
圣人见端而知本245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245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245
圣人,人伦之至也245
圣人,百世之师也245
圣人之心,与万物迁徙而不自失246
圣人于鬼神,恃其公,报有德246
圣人积聚众善以为功246
圣人之行,莫贵于忠246
圣人多其爱而少其严,厚其德而简其刑246
圣情幽远,末学难窥247
圣有谟训,明征定保247
圣人能见人之所不见247
圣人于鬼神,畏之而不敢欺,信之而不独任,事之而不专恃247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247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248
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48
圣者法天,贤者法圣248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248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248
可欲之谓善248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249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249
可杀不可辱249
可与立,未可与权249
议狱缓死249
本性不仁,以礼孙接,不可深疾249
乐其友而信其道250
乐其所自成250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250
乐由中出故静250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者250
乐其所自生250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251
乐以和其声251
乐不可极251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251
乐天者保天下251
乐天知命251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252
乐土乐土252
乐酒无厌252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52
乐而不乱,复而不厌252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253
母氏劬劳253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253
乐过则淫,志穷则凶253
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253
乐极生悲253
兄弟既具,和乐且孺254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254
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254
母以子贵254
未见蹈仁而死者也255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255
兄弟无远255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255
兄死弟及255
未仕者不敢税人255
未知生,焉知死255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256
未雨绸缪256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256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256
未见君子,忧心弈弈;既见君子,庶几说怿256
处心积虑257
未知,焉得仁257
未戾厥心,迪屡未同257
未逾年之君257
外无贪而内清净258
外宽内深258
处饰之终,饰终反素258
处至困之地,用谋之时也258
弁冕虽旧,必加于首258
外专君命258
世禄之家,鲜克由礼259
世变风移,四方无虞259
外强中干259
世子,唯君之贰259
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260
功亏一篑260
世治而民和260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260
只轮无反260
功之所以立者,不可不知也261
功足以除恶261
功加于时,德垂后裔261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61
功近德远261
功及子孙,光辉百世261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262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262
立適以长,不以贤262
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262
立天下之正位262
四十而不惑263
立不易方263
立身扬名263
立子以贵,不以长263
四海之内皆兄弟264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264
四十曰强,而仕264
四十始仕,方物出谋发虑264
四方之听朝265
四方之事265
四海之滨,莫非王臣265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65
四时之比,父子之道265
四时错行,日月代明265
四征弗庭,绥厥兆民265
四郊多垒266
四圭有邸266
四象266
四维正纪,经纬仲序266
四民266
古人胥训告教诲,民无或胥诪张为幻267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267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267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267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267
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267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267
古者什一,藉而不税268
古者不盟,结言而退268
古今通达268
古今虽殊,军国异容,中之为用,故未可远矣268
出口入耳269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269
出类拔萃269
出入自师虞,庶言同则绎269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269
出处默语270
出曰祠兵,入曰振旅270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270
出话不然,为犹不远270
出于意表270
出不正反,战不正胜270
东道主271
东西南北271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271
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271
平国以礼不以乱272
平地尺为大雪272
平平左右,亦是率从272
平意以静神,静神以养气272
灭其可灭,葬其可葬273
灭天理而穷人欲273
厉兵秣马273
灭此朝食273
正棺于两楹之间,然后即位274
正厥事,典厥义274
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274
正刑明辟274
正心诚意274
正位凝命275
正家而天下定矣275
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275
正直者得福275
正朝夕者视北辰,正嫌疑者视圣人275
正一而万物备275
北门锁钥276
正直无私276
正法276
正言断辞276
正在大夫276
正名定分276
民信则服命从化277
民居五土,所利不同27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77
民事不可缓277
民之所归往278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278
民可近,不可下278
民劳乞康278
民各有心278
民弃不保,天降之咎279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279
民之质矣,日用饮食279
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279
民无所好,君无以权;民无所恶,君无以畏280
民罔迪不适,政罔迪不治280
民坠涂炭280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280
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280
民罔常怀,怀于有仁280
民心无常,惟惠之怀281
民勤于财,则贡赋少281
民无耻而巧利281
民无淫朋,人无比德281
民克敬,天惟畀矜尔;不克敬,天之罚于尔躬281
民勤于力,则功筑罕282
民叛,其君穷矣282
民不犯则礼义成282
民不堪命282
民不顺如叛282
民保于信283
民为君本283
民为寇盗283
民有猷有为有守,君则念之283
民知所适,事无不济284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284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284
民和年丰284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28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85
民勤于食,则百事废285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285
生而尊者骄,生而富者傲286
生不偶时286
生财有道286
生众食寡286
生杀予夺286
生事爱敬,死事哀戚286
生与来日,死与往日287
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287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287
生在警戒,不在富也287
生生之谓易287
冬裘夏葛288
冬与夏不能两行,草与稼不能两成288
生无爵,死无谥288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288
冬日可爱288
失得勿恤,各有其司289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289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289
失诸正鹄,反求诸身289
失志为昏,失所为愆289
礼人而不答,则反其敬290
礼以坊德290
失众出奔290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90
礼以道其志290
礼器盛德也291
礼之用,和为贵291
礼不下庶人291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291
礼尚往来291
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也291
礼,可以安国家,定社稷292
礼乐为用相须乃美292
礼自外作,故文292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292
礼反其所自生292
礼,抑过求不及292
礼无不敬,闻义则服293
礼无不答,施无不报293
礼检人心,乐和人心,君子不可斯须离身293
礼无不答293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293
礼无加货,事无二成293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294
礼者,庶于仁、文,质而成体294
礼云礼云,玉帛也?乐云乐云,钟鼓也294
礼,贫富有宜294
礼本为有财者制294
礼,体情而防乱294
兰有国香,人服媚之295
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295
礼合天经地纬以备人事之吉凶295
礼义者人之大端也295
礼义由贤者出295
礼,非夺之情,所以安其情295
发强刚毅296
发乎情,止乎礼义296
包藏祸心296
发愤忘食,乐以望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96
生死存亡297
发凡起例297
发号施令297
发奋精思297
发短心长297
申命行事298
申包胥哭秦庭298
生死肉骨298
末大必折298
史不绝书299
甘言不迩,淡交不绝,则成功于望外,而朋聚于不谋299
甘拜下风299
甘言不为之动,害机不为之伤,斯不亦天下之至愉快者哉299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300
用无常道,事无轨度,动静屈伸,唯变所适300
用人之勇去其怒300
用下敬上,谓之贵贵300
用夏变夷300
用贤治不肖301
用人之仁去其贪301
用贵治贱301
用我则可,不用则无乱其德301
用人惟己,改过不吝301
而食302
六画302
用其道,不弃其人302
用上敬下,谓之尊贤302
用人之知去其诈302
叹为观止302
冰冻消释303
污尊抔饮303
肌肤之会303
权衡轻重303
军旅思险,隐情以虞303
汤沐之邑304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304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304
负薪之忧304
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304
孙竹之管304
仲尼不为已甚者305
伊尹,圣之任者也305
抑强扶弱305
迎刃而解305
充实之谓美305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305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也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306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306
创业垂统306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306
邦有道,贫且贱也,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306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306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306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307
色容厉肃307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30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07
色厉内荏307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308
聿怀多福30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08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308
老夫灌灌,小子蹻蹻308
圭璋之德308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30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309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309
厌厌夜饮,不醉无归309
杂佩以报309
杂物撰德,辨是与非309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310
岂不夙夜?谓行多露310
江之广矣,不可方思310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310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310
似是而非311
岂有此理311
岂不尔思,劳心忉忉311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11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311
岂弟君子,无信谗言311
并行不悖312
此疆彼界312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312
此一时彼一时312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312
式敷民德313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313
匡其不及,绳愆纠谬313
会其有极,归其有极313
会以聚众313
血流漂杵313
后稷稼穑314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314
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314
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314
协于义,讲于仁,得之者强314
当务之急315
后德惟臣,不德惟臣315
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315
后非民罔使315
后式典集,庶邦丕享315
尽爱于母,尽敬于父316
尽善尽美316
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316
当与不当,内反于心而定316
当仁不让于师316
耳聪目明317
耳穷于隔垣,笙簧奏而不闻;心穷于诘旦,晴雨变而无备317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317
尽其心者知其性317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317
耳听正声317
争利忘义318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318
妄者,乱之始318
妄臆为赝318
存亡之机,得失之要,治乱之源,豫禁未然之前318
夙兴夜寐319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319
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319
因事制义319
因地制宜319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320
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320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320
夙夜匪解320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320
至诚专密321
延年益寿321
任群臣无所亲321
任人难慎,惟和惟一321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321
字约易思,事省不繁321
至当归一,精义无二322
至廉而威322
至诚而不动者未有之有也322
至诚无息,不息博远322
至于小大,无时或怨322
曲阁相通,以戒不虞323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323
至朴不文323
至日闭关,商旅不行323
至睽将合,至殊将通323
至死不渝323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恶,惟日不足324
吉凶利害在于冥冥不可得见之中324
吐故纳新324
吉凶不僭,在人;天降灾祥,在德324
吉凶者,存乎人事也;变化者,存乎运行也324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325
阳童某甫325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325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325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325
阳而不散,阴而不密325
舟楫之利以济不通326
阳秉阴受,雌雄相须326
阳行不息,阴顺无疆326
阳动不停,推陈致新326
阳唱而阴和,男行而女随326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327
仰饮惠泽,退惟私幸327
耒耨之利,以教天下327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327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327
观仁义之道,礼其本也328
羽仪328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328
设身处地328
设而勿用328
设卦观象328
观贽之意,可以见其事329
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329
观民设教329
观过知仁329
观于海者难为水329
观其发知人之知330
观其器知工之巧330
观物之动,而先觉其萌330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330
观我生进退330
贞一331
贞者,事之干也331
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331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331
驯致其道331
兴师动众332
兴于得众,殆于失人;裕于佥谐,蔽于偏信332
伏节死义332
年老志衰332
吊死视疾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