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管理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和谐管理理论研究
  • 席酉民,韩巍,葛京等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52187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管理学-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谐管理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对和谐管理研究的简要回顾及存在的问题2

1 和谐管理——一个正在综合着的管理知识景观2

1.2 是和谐主题,而不是战略4

1.3 从管理和管理知识的本质再看和谐管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13

1.4 猜想—行动—不完备性:再谈和谐管理的认识论基础15

1.5 和谐管理——一个正在综合着的管理知识景观19

1.6 和谐管理与主流的“对话”及对管理实践的启示23

1.7 对和谐管理若干问题的再讨论25

1.8 本章小结26

本章参考文献27

2.1 和谐管理理论提出的背景29

2 和谐管理理论提出的背景及其原理的新发展29

2.1.1 和谐管理理论提出的实践背景——高度不确定性30

2.1.2 和谐管理理论的理论背景——管理理论丛林32

2.1.3 和谐管理理论的必要性——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与现有理论的局限34

2.2 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38

2.2.1 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思路38

2.2.2 和谐管理双规则机制的可行性分析45

2.3 和谐管理的理论假定及原型49

2.3.1 和谐管理的理论假定49

2.3.2 和谐管理理论的理论原型51

本章参考文献53

2.4 本章小结53

3.1 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56

3 和谐管理研究框架及其实证分析与验证56

3.1.1 和谐主题57

3.1.2 和则研究与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57

3.1.3 谐则与设计优化的控制机制60

3.1.4 围绕和谐主题的和则与谐则耦合62

3.2 和谐管理理论的实证研究框架63

3.3 和谐管理双规则机制的探索性分析与验证64

3.3.1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65

3.3.2 资料与数据分析67

3.4 和谐主题与和谐机制一致性关系的实证研究75

3.3.3 分析结论75

3.4.1 假设建立76

3.4.2 研究设计77

3.4.3 数据分析78

3.4.4 和谐主题与和谐机制一致性关系的验证80

3.4.5 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82

3.4.6 分析结论84

3.5 本章小结84

本章参考文献84

4.1.1 管理世界的不确定性与和谐管理问题87

4 和谐管理理论的数理表述及主要科学问题87

4.1 和谐的概念界定与假设前提87

4.1.2 基本假设与概念界定89

4.2 和谐主题的数理描述及其搜寻与辨析90

4.2.1 和谐主题的数理描述91

4.2.2 和谐主题的搜索与辨析92

4.3 “和”与“谐”95

4.3.1 和与和则95

4.3.2 谐与谐则97

4.4 和与谐的耦合:一致性特征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动态关系99

4.5 将来的研究面临的科学问题101

4.6 本章小结103

本章参考文献104

5 和谐管理理论的核心:和谐主题107

5.1 对和谐主题的诠释107

5.1.1 和谐主题的提出108

5.1.2 和谐主题的内涵界定109

5.2 和谐主题的辨识113

5.2.1 组织外部环境扫描113

5.2.2 组织内部特征分析115

5.2.3 和谐主题辨识的关键要素:领导者特性116

5.2.4 和谐主题辨识的概念模型117

5.3 和谐主题的漂移118

5.3.1 主题漂移的涵义及其表现特征118

5.3.2 主题漂移的基本动因120

5.3.3 主题漂移的支撑条件123

5.3.4 主题漂移的阻力因素127

5.3.5 主题漂移过程的描述模型128

5.4 本章小结129

本章参考文献131

6 和则体系研究134

6.1 和则的理论与实践基础134

6.1.1 和则相关的管理理论及其特征135

6.1.2 与和则相关的管理实践支持——和则适用的管理问题139

6.2 和则的作用过程及机理研究——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141

6.2.1 和则的作用过程分析141

6.2.2 行为者的能力、意愿与组织条件144

6.2.3 对行为者的能力、意愿与组织条件的作用程度的均衡分析148

6.3 行为者的能力、意愿与组织条件的作用规律研究149

6.3.1 对行为者与问题匹配的能力作用分析149

6.3.2 对行为者达到问题求解目标系统的意愿152

6.3.3 组织条件支持155

6.4 组织中的信任与和则作用156

6.4.1 在组织中和则作用不力的情形分析157

6.4.2 关于信任理论的简单回顾158

6.4.3 组织中的和则与信任关系分析160

6.4.4 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信任研究162

6.4.5 组织对组织成员的信任研究168

6.4.6 基于组织与组织成员信任的“组织不和”消减路径及模型构建172

6.4.7 信任与和则作用总结174

6.5 本章小结175

本章参考文献175

7.1 谐则含义及其哲学基础178

7.1.1 谐与谐则的含义178

7 谐则体系研究178

7.1.2 谐则研究的哲学基础180

7.1.3 谐则机制的作用机理182

7.2 影响组织物要素投入组合的因素辨析183

7.2.1 活动安排问题184

7.2.2 资源配置问题186

7.3 影响组织活动安排与资源配置效果的支持系统要素187

7.3.1 组织结构188

7.3.2 制度与规定190

7.3.3 工作流程191

7.3.4 资源配置机制192

7.4.1 实现要素合理投入的路径结构193

7.4 谐则作用机制的路径结构193

7.4.2 和谐管理之谐则机制的构建194

7.4.3 谐则机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97

7.5 谐则机制的技术、工具与方法支持198

7.6 本章小结203

本章参考文献204

8 复杂问题求解:和谐耦合的模式与机制研究209

8.1 面向复杂性:和谐管理理论209

8.2 最复杂的网络:脑整体网络210

8.3.1 意识涌现与和谐耦合的过程分析212

8.3 和谐耦合的大脑模式:规则系统水平上的探讨212

8.3.2 大脑系统与和谐管理的对比分析214

8.4 和谐耦合机制:和谐景观的生成217

8.4.1 适应度景观与NK模型217

8.4.2 和谐景观的内涵219

8.4.3 和谐景观构建的NK模型描述220

8.4.4 仿真结果221

8.5 和谐耦合中复杂性的涌现224

8.6 和谐耦合:整体一致性的达成226

8.7 来自生产线上的例证228

8.8 本章小结230

本章参考文献231

9 和谐与绩效237

9.1 和谐理论的假设体系237

9.2 一致性模式的分析方法239

9.3 和谐一致性与绩效研究设计243

9.3.1 绩效研究的不同观点243

9.3.2 绩效评估的演进244

9.3.3 绩效评估的指标246

9.3.4 一致性与绩效研究方法247

9.4 本章小结248

本章参考文献249

10 和谐管理案例研究与应用252

10.1 和谐管理案例研究的方法及框架252

10.1.1 案例研究252

10.1.2 管理案例研究254

10.1.3 和谐管理案例研究的总体框架256

10.1.4 和谐管理案例研究的价值257

10.2 和谐管理案例研究流程中的主要活动259

10.2.1 选定研究对象和搜集资料259

10.2.2 按时间脉络理顺企业重要的管理活动261

10.2.3 确定和谐主题,划分主题阶段261

10.2.5 分析企业的“和”与“谐”的活动262

10.2.4 分析企业和谐主题与战略意图及EOL的一致性262

10.2.6 衡量企业的绩效表现263

10.2.7 和谐状态与绩效的总体分析264

10.3 和谐管理案例分析实例:对WX集团的研究264

10.4 和谐管理的应用267

10.4.1 和谐管理对企业实践的诊断268

10.4.2 和谐管理对企业实践的指导268

10.5 本章小结270

本章参考文献270

11.1 管理学术与实践的隔阂及管理学的本质272

11 管理学术与实践的隔阂:和谐管理理论的桥梁作用272

11.1.1 管理研究本质讨论的背景273

11.1.2 管理学术与实践的隔阂274

11.1.3 管理研究属性和本质:管理学是应用的技术科学276

11.2 知识生产模式系列与实践者的知识消费行为278

11.2.1 知识生产模式系列的介绍278

11.2.2 对知识生产模式系列的评价280

11.2.3 管理实践者的知识消费行为——追求应变管理283

11.2.4 缩减管理学术与实践隔阂的整体思路284

11.3 和谐管理理论在学术与实践隔阂中的桥梁作用285

11.4 本章小结289

本章参考文献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