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蝴蝶古猿产地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蝴蝶古猿产地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3075590.jpg)
- 祁国琴,董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6443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元谋直立人-起源-区域地质-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蝴蝶古猿产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蝴蝶古猿产地的地质概况1
图1.1 元谋、小河、雷老的地理位置2
第一节 小河地区 郑良 张云翔2
一、小河村的地理位置及地质概况2
二、1998年的发掘3
表1.1 小河9804地点剖面和竹棚9806地点剖面地层划分对比及测年沿革表3
图1.2 小河地区地质略图及各发掘地点的分布4
图1.4 9801地点T3南壁地层剖面图5
图1.3 9801地点T1、T2东壁地层剖面图5
图1.5 9802地点探方平面图及9802 T2北壁地层剖面图6
图1.6 9803地点T1平面图及北壁地层剖面图7
图1.7 9803地点T2平面图及北壁地层剖面图8
图1.8 9803地点T3平面图及北壁地层剖面图9
图1.9 9804地点探方西壁平面图及T2地层剖面图10
图1.10 9805地点探方平面图11
图1.12 9805地点探方T3西壁地层剖面图12
图1.11 9805地点探方T1东壁地层剖面图12
图1.14 9806地点探方T3西壁地层剖面图13
图1.13 9806地点探方平面图13
三、小河地区晚新生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14
一、雷老村的地理位置16
图1.15 小河地区地层剖面及柱状对比16
第二节 雷老地区 祁国琴 张云翔16
二、1999年的发掘17
图1.16 雷老野外素描:1208高地南望各发掘地点(1∶2000)(A);罗锅塘箐中的9905地点(1∶800)(B)18
图1.17 雷老发掘地点平面分布19
图1.18 雷老发掘地点的垂面分布19
图1.19 9903地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20
图1.20 9904地点发掘剖面(CD)和平面图22
图1.21 9905T0探方平面图及地层剖面图23
图1.22 9905T1和9905T2探方平面图及地层剖面图24
图1.23 9906地点T1探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25
三、雷老地区含古猿化石层的地层框架28
图1.24 雷老大树箐梁子地层剖面29
一、马大海地区的发掘30
附录 大那乌地区早期人类产地的地质概况 祁国琴30
图1.25 2000年元谋发掘地区30
图1.26 MT1地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31
图1.27 MT3地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32
二、大那乌地区的发掘33
图1.28 GT1地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34
图1.29 GT1地点哺乳动物化石埋藏图34
图1.30 ZT1地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35
三、上那蚌地区的发掘35
图1.31 ZT2地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36
图1.32 ZT5地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37
图1.33 ZT6发掘剖面和平面图38
第二章 蝴蝶古猿(Lufengpithecus hudienensis)化石40
第一节 攀登专项启动以来新发现的蝴蝶古猿化石研究 郑良41
一、蝴蝶古猿上、下颌骨化石41
表2.1 蝴蝶古猿上颌骨牙齿测量41
图2.1 蝴蝶古猿上、下颌骨残段42
图2.2 蝴蝶古猿下颌骨残段舌面44
图2.3 蝴蝶古猿下颌骨残段嚼面46
表2.2 蝴蝶古猿下颌骨牙齿测量47
二、蝴蝶古猿单个牙齿化石49
表2.3 蝴蝶古猿上中门齿测量50
图2.4 蝴蝶古猿上门齿和上犬齿51
表2.4 蝴蝶古猿上侧门齿测量52
图2.5 蝴蝶古猿上犬齿53
表2.5 蝴蝶古猿上犬齿测量54
图2.6 蝴蝶古猿上颊齿55
表2.6 蝴蝶古猿上第三前臼齿测量56
表2.7 蝴蝶古猿上第四前臼齿测量57
表2.8 蝴蝶古猿上第一臼齿测量58
表2.9 蝴蝶古猿上第二臼齿测量60
表2.10 蝴蝶古猿上第三臼齿测量61
图2.7 蝴蝶古猿下门齿和下犬齿62
表2.11 蝴蝶古猿下中门齿测量63
表2.13 蝴蝶古猿下犬齿测量64
表2.12 蝴蝶古猿下侧门齿测量64
表2.14 蝴蝶古猿下第三前臼齿测量65
表2.15 蝴蝶古猿下第四前臼齿测量66
图2.8 蝴蝶古猿下颊齿67
表2.16 蝴蝶古猿下第一臼齿测量68
表2.17 蝴蝶古猿下第二臼齿测量69
表2.18 蝴蝶古猿下第三臼齿测量70
三、蝴蝶古猿指骨化石71
图2.9 蝴蝶古猿右中指第三指骨72
表2.19 蝴蝶古猿、黑猩猩、猩猩、现代人中指骨Ⅲ测量比较73
一、标本和研究方法74
第二节 蝴蝶古猿牙齿釉质层微观结构 赵凌霞74
图2.10 蝴蝶古猿下中门齿(YV2013)中侧面釉面横纹75
二、观察结果75
图2.11 蝴蝶古猿牙齿釉质生长线76
表2.20 蝴蝶古猿下颌门齿的牙冠形成时间估算77
图2.12 蝴蝶古猿釉柱横切面形态78
三、讨论79
图2.13 蝴蝶古猿釉质纵切面79
一、标本和研究方法81
第三节 蝴蝶古猿下颌臼齿三维立体特征 刘武81
图2.14 下臼齿齿冠咬合面测量标志点82
二、测量结果与分析83
表2.21 各样本组之间单个下臼齿DEMA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例数83
表2.22 蝴蝶古猿和禄丰古猿下颌臼齿三维测量数据EDMA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志点距离的90%可信区间84
表2.23 蝴蝶古猿和禄丰古猿下颌臼齿三维测量数据分别与猩猩对应数据EDMA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志点距离的90%可信区间84
表2.24 蝴蝶古猿与各对比样本之间EDMA分析的结果86
图2.15 齿尖数据的三维坐标分布87
图2.16 齿沟隙点三维数据的分布88
图2.17 齿颈点三维数据的分布89
表2.25 蝴蝶古猿与各比较样本之间的Z值91
三、讨论91
第四节 蝴蝶古猿牙齿特征与食物结构 刘武92
一、材料与方法93
二、分析结果94
表2.26 蝴蝶古猿与其他大猿类及南方古猿上第一门齿与上第一臼齿齿冠长比例系数(I1/M1)94
图2.18 第一上臼齿与第三上臼齿齿冠面积比95
表2.27 蝴蝶古猿与禄丰古猿下第二臼齿切割脊观察结果95
表2.28 下第二臼齿切割脊观察统计及比较96
表2.29 部分中新世及现生大猿类相对釉质厚度97
图2.19 部分中新世古猿体重数据的分布98
三、讨论98
图2.20 蝴蝶古猿与其他现生及化石大猿类臼齿切割脊SQ分布及食性情况100
一、蝴蝶古猿形态综述(基于全部材料)101
第五节 蝴蝶古猿的分类和系统位置 郑良101
表2.30 蝴蝶古猿与现生大猿类及人类眶间宽指数比较102
表2.31 蝴蝶古猿与现生大猿类面型指数比较104
二、元谋盆地的古猿是一个种还是几个种?106
三、元谋盆地古猿的归属和名称107
四、蝴蝶古猿系统分类位置探讨108
第三章 蝴蝶古猿哺乳动物群113
第一节 小哺乳动物 邱铸鼎 倪喜军113
一、化石记述113
表3.1 王氏岩松鼠牙齿测量114
图3.1 王氏岩松鼠和雷老岩松鼠(新种)的颊齿115
图3.2 祖花松鼠(新种)与丽松鼠(未定种)的颊齿118
表3.2 原始长吻松鼠牙齿测量121
图3.3 原始长吻松鼠和长吻松鼠(未定种)的颊齿122
图3.4 元谋巨松鼠(新种)和普通松鼠(属、种未定)的颊齿124
图3.5 滇林飞齿鼠和亚洲中新鼯鼠的颊齿126
图3.6 优美上新鼯鼠(新种)和姜氏云鼯鼠(新属、新种)的颊齿127
二、小结129
表3.3 元谋和禄丰松鼠动物群的组成及关系130
第二节 灵长目(除蝴蝶古猿外) 潘悦容131
图3.7 进步印度懒猴(新种)的正型标本(YV2122)右m2嚼面132
一、化石记述132
表3.4 进步印度懒猴(新种)下臼齿测量及与喜马拉雅印度懒猴的比较132
图3.9 小中国兔猴(新种)的牙齿135
图3.8 小中国兔猴(新种)的下犬齿和下前臼齿135
图3.10 小中国兔猴(新种)的颊齿嚼面136
表3.7 小中国兔猴(新种)下前臼齿测量及与其他兔猴的比较138
表3.5 小中国兔猴(新种)上臼齿测量及与石灰坝中国兔猴和那格利西瓦兔猴的比较138
表3.6 小中国兔猴(新种)下犬齿测量及与石灰坝中国兔猴和那格利西瓦兔猴的比较138
表3.8 小中国兔猴(新种)下臼齿测量及与其他兔猴的比较139
图3.11 小元谋猿(新属、新种)的上、下颊齿嚼面141
图3.12 小元谋猿(新属、新种)颊齿嚼面141
图3.13 小元谋猿(新属、新种)的颊齿与蝴蝶古猿乳齿(嚼面)比较142
表3.9 小元谋猿(新属、新种)上、下齿系测量144
图3.15 小元谋猿(新属、新种)与南亚小猿类的比较145
图3.14 小元谋猿(新属、新种)与东非小猿类的比较145
二、小结148
第三节 食肉目 祁国琴148
表3.10 古印度犬熊牙齿的测量和比较149
图3.16 古印度犬熊的上下臼齿149
一、化石记述149
图3.17 钦吉毗瑟犬(相似种)右上第一臼齿(PDYV1091)嚼面150
表3.11 钦吉毗瑟犬(相似种)牙齿的测量和比较151
图3.20 杨氏印度熊(新种)左上第一前臼齿(V6893.7)152
图3.19 杨氏印度熊(新种)左上犬齿(V6893.3)152
图3.18 杨氏印度熊(新种)右上第三门齿(YV2510.1)152
图3.21 杨氏印度熊(新种)左上第二前臼齿(YV2510.5)153
图3.22 杨氏印度熊(新种)带第四前臼齿—第二臼齿的右上颌,正型标本(V6893.9)154
图3.23 杨氏印度熊(新种)左下犬齿(V6893.5)155
图3.26 杨氏印度熊(新种)左下第一臼齿(YV2510.9)156
图3.25 杨氏印度熊(新种)右下第四前臼齿(YV2510.8)156
图3.24 杨氏印度熊(新种)右下第二前臼齿(YV2510.6)156
表3.12 印度熊上颊齿的测量和比较157
图3.27 杨氏印度熊(新种)右下第三臼齿(V6893.14)嚼面157
表3.13 印度熊下颊齿的测量和比较158
图3.28 杨氏印度熊(相似种)的牙齿161
图3.29 熊科(属、种未定)右下第三臼齿(PDYV1959)162
表3.14 巴伐利亚假熊(亚种)牙齿的测量和比较163
图3.30 巴伐利亚假熊(亚种)牙齿163
表3.15 维氏始蜜獾牙齿的测量和比较164
图3.31 维氏始蜜獾右上第四前臼齿(PDYV291)164
图3.33 水獭(未定种)左下第一臼齿(PDYV204)165
图3.32 始蜜獾维氏亚种和皮氏亚种上裂齿的测量比较165
表3.16 肿颌西瓦水獭牙齿的测量和比较166
图3.35 元谋平齿獾和鼬科(属、种未定)166
图3.34 肿颌西瓦水獭左下第四前臼齿(PDYV1585)166
图3.36 盐岭毗瑟狸(相似种)和灵猫科(属、种未定)167
表3.17 盐岭毗瑟狸(相似种)牙齿的测量和比较168
表3.18 灵猫型鼬鬣狗牙齿的测量和比较169
图3.37 灵猫型鼬鬣狗颊齿169
表3.19 翁氏滨鬣狗牙齿的测量和比较170
图3.38 翁氏滨鬣狗右上第一臼齿(PDYV610)170
图3.39 卓美傍鬣狗171
表3.20 卓美傍鬣狗牙齿的测量和比较172
图3.41 鬣狗科(属、种未定2)173
图3.40 鬣狗科(属、种未定1)173
图3.42 剑齿虎(未定种)174
图3.43 小后猫右下第一臼齿(PDYV316)175
表3.21 后猫牙齿的测量和比较175
二、小结176
图3.44 猫属(未定种)、猫科(属、种未定)及食肉类(科、属、种未定)176
第四节 长鼻目 吉学平 张家华177
图3.45 小河四棱齿象的上臼齿嚼面178
图3.46 小河四棱齿象的上臼齿179
图3.47 小河四棱齿象的下臼齿嚼面179
图3.48 小河四棱齿象的下第三臼齿嚼面180
图3.49 小河四棱齿象下颊齿嚼面180
表3.22 小河四棱齿象上臼齿的测量与比较181
表3.23 小河四棱齿象下第三臼齿测量182
表3.24 小河四棱齿象下臼齿的测量与比较182
表3.25 小河四棱齿象下乳前臼齿测量183
图3.51 竹棚短颌象的右下第三臼齿(PDYV1758)嚼面184
图3.50 竹棚短颌象的上第三臼齿嚼面184
表3.27 竹棚短颌象与有关标本上第三臼齿比较185
表3.26 竹棚短颌象上第三臼齿测量185
图3.52 原始剑棱齿象的左下第二臼齿嚼面186
图3.53 脊棱齿象(未定种)右上第四乳臼齿(PDYV1753)嚼面187
表3.28 原始剑棱齿象下第二臼齿测量187
第五节 奇蹄目 邓涛 高峰188
图3.54 中间亚大唇犀的幼年右下颌骨189
图3.55 小河的中间亚大唇犀190
表3.29 中间亚大唇犀下颊齿测量192
第六节 偶蹄目 潘悦容 刘建辉 董为195
一、化石记述196
图3.56 云南西猯(未定种)的下臼齿196
表3.30 云南西猯(未定种)下臼齿的测量与比较197
图3.57 弓颌猪(未定种)颊齿嚼面198
表3.31 弓颌猪(未定种)臼齿的测量与比较199
图3.58 似猪兽河猪的牙齿201
表3.32 似猪兽河猪颊齿的测量与比较202
图3.59 元谋臼齿猪204
表3.33 元谋臼齿猪前臼齿的测量与比较207
表3.34 元谋臼齿猪臼齿的测量与比较208
图3.60 进步丘齿鼷鹿(相似种)颊齿210
表3.35 进步丘齿鼷鹿(相似种)上颊齿的测量比较211
表3.36 进步丘齿鼷鹿(相似种)下颊齿的测量211
表3.37 进步丘齿鼷鹿(相似种)下臼齿测量数据比较212
图3.61 羚鼷鹿(未定种)下臼齿213
表3.38 羚鼷鹿(未定种)下颊齿测量数据与比较213
图3.62 云南鼷鹿(未定种)颊齿214
表3.39 云南鼷鹿(未定种)上颊齿测量215
表3.41 元谋与禄丰的云南鼷鹿下颌骨高度及厚度测量数据比较216
表3.40 云南鼷鹿(未定种)下颊齿的测量216
图3.63 麝(未定种)的臼齿217
图3.64 粗壮真角鹿218
表3.42 粗壮真角鹿鹿角标本的测量219
表3.43 粗壮真角鹿的颊齿测量与齿高系数220
表3.44 粗壮真角鹿与其他真角鹿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比较222
表3.46 缓枝副麂(相似种)角测量223
表3.45 短枝副麂角的测量223
表3.47 矮麂角的测量比较224
图3.65 雷老麂的角(PDYV1762)225
表3.48 雷老麂角的测量226
图3.66 麂亚科(属、种未定)带第三前臼齿—第三臼齿的右下颌(PDYV1640)227
二、小结228
第四章 蝴蝶古猿的地质时代及生存环境229
表4.1 蝴蝶古猿哺乳动物群的组成229
第一节 蝴蝶古猿的地质时代 祁国琴 倪喜军229
一、与蝴蝶古猿共生的哺乳动物群的组成229
二、与蝴蝶古猿共生的哺乳动物群的时代235
图4.1 元谋、禄丰以及西瓦立克几种竹鼠在时间上的分布236
表4.2 蝴蝶古猿动物群中某些大哺乳动物的相近属种在西瓦立克地层中的分布238
第二节 蝴蝶古猿的生存环境239
表4.3 蝴蝶古猿动物群中某些大哺乳动物的相近属种在欧洲地层中的分布239
图4.2 蝴蝶古猿动物群的组成比例图240
一、哺乳动物群所反映的生存环境 祁国琴 倪喜军240
图4.3 元谋和禄丰小哺乳动物群中不同栖息地选择类型的组成242
二、地层沉积和化石埋藏特征所反映的生存环境 张云翔242
图4.4 小河地区动物化石长轴骨骼分布玫瑰图243
图4.5 元谋雷老9904地点犀牛骨架埋藏示意图244
第一节 地层概述 岳乐平 张云翔245
第五章 蝴蝶古猿产地的古地磁年代测定245
一、雷老地层剖面246
二、小河地层剖面246
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实验室测试 岳乐平 张云翔247
图5.2 元谋蝴蝶古猿地点古地磁样品热退磁结果248
图5.1 雷老剖面采样路线示意图248
图5.3 雷老剖面古地磁测量与对比结果249
图5.4 小河剖面古地磁测量与对比结果250
二、小河剖面251
一、雷老剖面251
第三节 测量结果及古猿化石古地磁年龄讨论 岳乐平 张云翔251
附录一 禄丰古猿化石层年代及与蝴蝶古猿年代对比 岳乐平 张云翔252
一、地层概述252
图5.5 禄丰古猿地点A、D剖面古地磁测量结果253
二、样品采集及实验室测试253
三、含古猿化石地层的古地磁年龄及地层时代254
图5.6 禄丰古猿地点A、D剖面与元谋小河剖面磁性地层对比255
附录二 雷老含古猿化石地层的古地磁测年 孙东怀256
一、野外选择剖面和采样256
二、剩磁测量与数据处理256
三、测量结果与磁性地层的划分257
表5.1 热退磁参数257
图5.7 雷老古猿地点地层剖面的古地磁测量与磁性地层对比258
四、结论259
参考文献260
英文摘要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