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失调机理与修复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失调机理与修复方法
  • 王应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750293994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生态系统生态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失调机理与修复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的概述1

一、恢复生态学的定义1

二、恢复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6

一、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6

二、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内容6

三、恢复生态学的任务8

二、恢复生态学的学科基础9

三、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9

一、恢复生态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9

第三节 恢复生态学的学科基础9

第四节 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及意义10

一、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0

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意义11

第二章 生态修复的非生物基础13

第一节 非生物环境与非生物因子13

一、非生物环境与非生物因子的概念13

二、非生物因子的分类13

第二节 非生物因子的生态作用14

一、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4

二、温度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5

三、水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7

四、土壤对生物的生态作用20

五、大气对生物的生态作用21

第三节 非生物环境损伤及修复机理22

一、非生物环境的损伤22

二、非生物环境的修复机制26

第四节 脆弱生态环境27

一、脆弱生态环境的概念27

二、脆弱生态环境的特性27

三、研究脆弱生态环境的意义30

四、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30

五、脆弱生态环境的损伤31

六、受损脆弱生态环境的修复策略32

七、脆弱生态环境的整治修复措施34

第三章 生态修复的生物基础37

第一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7

一、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37

二、内稳态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39

三、生物保持内稳态的行为机制40

四、生物的形态构造适应41

五、生物的行为适应41

六、生物的生理适应43

七、生物的适应组合44

第二节 种群损伤及修复45

一、种群的概念45

二、种群的损伤46

三、种群的修复机理51

第三节 生物群落损伤及修复53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53

二、生物群落的损伤53

三、生物群落的修复机理54

第四章 生态系统受损及恢复机理56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述56

一、生态系统的定义56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57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59

一、生态系统的发展60

第二节 生态系统发展与平衡60

二、生态系统的平衡63

第三节 生态系统受损与修复机理66

一、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66

二、生态系统受损后的特征67

三、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机理68

第五章 修复受损农田生态系统70

第一节 农田生态系统概述70

一、农田生态系统的概念70

二、农田生态系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70

三、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72

四、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74

五、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75

六、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76

第二节 农田生态系统受损机理81

一、农田生态系统受损原因82

二、农田生态系统受损症状82

第三节 受损农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97

一、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过少的修复技术98

二、农田土壤团粒结构的修复技术98

三、沙化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101

四、受侵蚀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101

五、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106

六、次生盐渍化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112

七、受损农田土壤肥力的修复技术120

第六章 修复受损河流生态系统125

第一节 河流生态系统概述125

一、河流的概念125

二、水系125

三、流域126

四、河流水位127

五、河流水量127

六、河水补给127

七、河流的环境特点130

八、河流生物群落131

一、河流的悬浮固体物污染133

第二节 河流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133

二、河床淤积134

三、河流的农药污染135

四、河流的重金属污染136

五、河流的酸、碱及一般无机盐污染138

六、河流的有机物污染138

七、河流的酚类化合物污染140

八、河流的氰化物污染141

九、河流的致病微生物污染141

第三节 修复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技术142

一、控制和治理河水中的悬浮固体物的技术142

十、河流生物受到损害142

二、治理和防治河床淤积的技术143

三、农药污染河流的修复技术144

四、重金属污染河流的修复技术144

五、酸、碱及一般无机盐污染河流的修复技术145

六、有机物污染河流的修复技术146

七、酚类化合物污染河流的修复技术161

八、氰化物污染河流的修复技术161

九、致病微生物污染河流的修复技术162

十、受损河流生物系统的修复技术162

二、湖泊生态系统的分类164

一、湖泊生态系统的概念164

第一节 湖泊生态系统概述164

第七章 修复受损湖泊生态系统164

三、湖泊的地理分布166

四、湖水的理化性质167

五、湖水的动态171

六、湖泊生态系统的沉积过程175

七、湖泊生态系统的形态特征178

八、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179

第二节 湖泊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188

一、湖泊围垦日趋严重188

二、湖泊淤积速度过快189

三、湖泊生物资源破坏严重190

四、湖泊有机物污染192

五、湖泊富营养化严重192

六、湖泊的重金属污染194

七、湖泊的酸、碱污染196

八、湖泊的酚类污染196

九、湖泊的氰化物污染197

十、湖泊的盐碱化197

第三节 修复受损湖泊生态系统的技术198

一、过度围垦湖泊的修复技术198

二、淤积湖泊的修复技术200

三、生物资源受损湖泊的修复技术200

四、有机物污染湖泊的修复技术201

五、富营养化湖泊的修复技术202

六、重金属污染湖泊的修复技术203

七、酸、碱污染湖泊的修复技术204

八、酚类污染湖泊的修复技术204

九、氰化物污染湖泊的修复技术205

十、盐碱化湖泊的修复技术205

第八章 地下水受损与修复207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207

一、地下水的概念207

二、地下水的形成条件207

三、岩石的水理性质209

四、地下水的理化性质210

五、地下水的类型212

六、地下水的分布特征215

第二节 地下水受损问题217

一、地下水污染严重217

二、地下水资源超采严重222

三、地下水资源破坏引起的危害222

四、地下水矿化度升高223

第三节 受损地下水资源的修复技术223

一、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技术223

二、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的修复技术227

三、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危害的修复技术231

四、地下水矿化度过高的修复技术232

第一节 森林生态系统概述233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233

二、森林的生物组成和结构233

第九章 修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233

三、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234

四、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236

第二节 森林受损的原因与程度241

一、森林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241

二、森林受损程度246

一、加快沙漠化进程248

二、气候出现异常248

第三节 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后的危害248

三、自然灾害加重249

四、生物多样性受到损害250

五、加剧水土流失250

六、影响大气化学成分251

第四节 修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技术251

一、火灾破坏森林的修复技术252

二、病虫害破坏森林的修复技术256

三、垦殖农业破坏森林的修复技术265

四、过度采伐木材破坏森林的修复技术267

五、环境污染破坏森林的修复技术269

参考文献2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