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教育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教育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3052674.jpg)
- 柳海民主编;于伟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730402242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教育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教育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概说1
第一节 教育的含义2
一、历史追述2
二、基本含义3
三、相关范畴6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19
一、教育者20
二、受教育者21
三、教育内容23
四、教育手段24
一、教育的本质26
第三节 教育的本质26
二、教育的本质特性27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演进(上)——教育制度32
第一节 学校33
一、学校的产生与发展33
二、学校教育活动37
三、学校文化40
四、学校的权利和义务45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48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48
二、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50
三、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54
四、我国当前学制的新规范57
五、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59
第三章 教育的历史演进(下)——教育思想67
第一节 外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68
一、泛智教育思想68
二、绅士教育思想71
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75
四、要素教育思想77
五、主知主义教育思想80
六、科学主义教育思想82
七、集体主义教育思想84
八、实用主义教育思想86
九、结构主义教育思想88
十、“一般发展”的教育思想89
十一、终身教育思想91
第二节 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演进94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94
二、职业教育思想96
三、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教育思想98
四、生活教育思想100
五、“三个面向”101
六、素质教育103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111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概述112
一、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112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19
第二节 教育优先发展125
一、教育优先发展的含义125
二、教育优先发展的理论基础126
三、当代中国的中心任务与科教兴国战略128
四、我国教育优先发展的实践策略130
一、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132
第三节 教育现代化132
二、教育现代化的本体理论135
三、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实践142
第四节 未来社会发展与教育144
一、未来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挑战144
二、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147
三、教育发展的良性社会环境152
第五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157
第一节 人的发展的理论建构基础158
一、哲学基础158
二、心理学基础163
三、社会学基础166
第二节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171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171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172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174
第三节 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176
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76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79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81
第四节 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182
一、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183
二、教育的自身状况184
三、家庭环境的因素186
四、社会发展状况187
第六章 教育目的192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193
一、教育目的的界定193
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195
三、现代教育目的的新特征198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201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01
二、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206
三、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208
四、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211
第三节 国外教育目的概览212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目的213
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教育目的举要218
第七章 教育内容228
第一节 教育内容概述229
一、教育内容的概念229
二、教育内容的特征229
第二节 学校教育内容232
一、语文233
二、数学234
三、外语236
四、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238
五、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247
六、艺术或音乐、美术250
七、体育或体育与健康252
第三节 教育内容的科学规范253
一、课程计划253
二、课程标准255
三、教科书257
四、课程改革对教育的意义259
第八章 教育途径268
第一节 教学269
一、教学的地位和意义269
二、教学的任务272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274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要的教育途径274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276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277
第三节 咨询与指导280
一、学习指导280
二、职业生涯指导282
三、心理咨询与指导284
四、休闲指导287
第九章 教育形态292
第一节 社会教育294
一、社会教育的含义294
二、社会教育的类型296
三、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296
第二节 家庭教育298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298
二、家庭教育的意义298
三、家庭教育的特点299
第三节 学校教育301
一、学校教育的含义301
二、学校教育的特点302
三、学校教育的局限性303
第四节 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305
一、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重要性305
二、社区教育——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新体制探索307
第十章 教师313
第一节 教师职业314
一、“教师”的含义314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315
三、教师职业的发展316
四、教师职业的从业资本325
五、教师职业的就业方式326
第二节 教师角色329
一、教师角色的特点329
二、教师角色的职能334
三、教师角色的地位339
第三节 教师职业专业化344
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提出345
二、教师的专业结构——教师素质348
三、教师专业发展历程352
一、“教师教育”概念的含义357
第四节 教师教育357
二、教师教育的发展359
三、教师职前教育364
四、教师职后教育367
第十一章 学生375
第一节 认识学生376
一、学生的本质376
二、学生的时代特点377
三、学生对教育的期待与要求385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389
第二节 当代学生观389
二、尊重的教育理念391
三、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394
四、依法施教的理念396
五、自我教育的理念399
第三节 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401
一、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401
二、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402
三、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405
四、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409
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