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澜沧江构造演化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综合信息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澜沧江构造演化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综合信息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3048176.jpg)
- 吕古贤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ISBN:750223271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澜沧江-地质构造-研究;澜沧江-铜矿床: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澜沧江构造演化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综合信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背景1
第一节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1
前言1
一、火山作用2
二、岩浆侵入作用3
三、沉积演化3
四、构造变形作用4
第二节 岩石圈拆沉作用及其表现5
一、南澜沧江火山岩带5
二、临沧花岗岩基8
三、南澜沧江环状超基性-中酸性杂岩体带9
四、岩石圈拆沉与成矿作用10
第三节 造山带板块碰撞以来的演化过程及其成矿特征11
第四节 碰撞造山带的拆沉作用及其标志14
第五节 拆沉-伸展过程中大规模成矿模式探讨18
一、地层20
第二章 澜沧江南段地质演化20
第一节 地层和岩浆活动20
二、岩浆活动26
第二节 区域构造格架35
一、扬子大陆边缘地区(Ⅰ)36
二、哀牢山构造带(Ⅱ)37
三、思茅地块(Ⅲ)39
四、昌宁-孟连缝合带(Ⅳ)42
五、保山地块(Ⅴ)47
六、腾冲地块(Ⅵ)47
第三节 澜沧江南段的构造演化48
一、华力西期盆地演化阶段48
二、印支期碰撞造山阶段52
三、燕山期陆内演化阶段53
四、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阶段54
第一节 地层与沉积相55
一、泥盆系55
第三章 澜沧江南段沉积演化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55
二、石炭系56
三、二叠系57
四、三叠系62
五、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63
第二节 硅质岩与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63
一、硅质岩64
二、火山岩65
一、景谷区晚古生代和三叠纪演化历史70
第三节 古地理演化70
二、澜沧江区二叠、三叠纪演化历史71
三、侏罗、白垩纪稳定盆地演化阶段71
四、第三纪陆内变形阶段71
第四节 沉积演化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72
一、矿源层研究72
二、沉积作用与成矿作用73
一、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的基本概念74
第四章 澜沧江南段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及其成矿特征74
第一节 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的研究与探讨74
二、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的一些基本认识76
第二节 区域主要断裂与变形特征78
一、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78
二、继承性、间歇性活动的断裂80
第三节 不同变质相的变形特征81
一、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与变形特征82
二、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与变形特征84
三、埋深变质作用89
第四节 典型剖面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研究89
一、新平-景临大桥剖面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研究90
二、小黑江剖面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研究92
三、思澜公路剖面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研究97
第五节 典型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成岩成矿特征99
一、澜沧江断裂带对岩浆-火山及其叠加成矿作用的控制99
三、无量山-营盘山断裂带对沉积、区域深源热流蚀变及其矿化的控制特征101
二、临沧-勐海花岗岩基西侧接触带复合北西向构造的蚀变矿化作用101
第五章 澜沧江南段典型铜多金属矿成矿构造与矿床地质特征107
第一节 区域成矿背景107
一、南澜沧江Cu、Pb、Zn、Ag、Sn、Fe成矿带107
二、哀牢山Au、Cu、Mo、Ni成矿带110
三、思茅盆地Cu、钾盐成矿区112
四、昌宁-孟连Pb、Zn、Cu、Sn成矿带113
五、三江南段拆沉-伸展过程与成矿模式114
第二节 中部火山沉积改造型铜多金属矿115
一、思茅大平掌矿床地质特征115
二、民乐铜矿床127
三、三达山铜矿地质特征133
四、景谷芒海矿点135
五、燕子山矿点135
第三节 西部接触带构造改造型银多金属矿带135
二、澜沧群特征136
一、矿区概况136
三、岩浆岩特征137
四、矿区构造特征140
五、矿体特征140
六、矿石特征141
七、围岩蚀变特征142
八、成矿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142
一、脉状黝铜矿型矿床144
第四节 东部无量山-营盘山构造改造热液型铜及多金属矿床与矿带144
二、砂岩型铜矿床-登海山铜矿床149
三、矿床同位素及地球化学成因特征153
第六章 典型矿床综合物探测量166
第一节 综合物探测量方法简介166
一、氡气测量法166
二、γ能谱测量方法166
三、X射线荧光测量方法167
四、偶极幅频综合电测方法167
五、仪器设备与探测区168
第二节 南角河矿床综合测量结果169
一、19号线169
二、4号线171
第三节 大平掌矿区幅频激电综合测量结果175
第四节 芒海矿区综合测量结果179
一、氡气测量180
二、γ能谱测量180
三、X射线荧光测量182
四、初步认识184
第七章 澜沧江南段铜多金属矿的物化探信息及提取方法185
第一节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185
一、区域地球物理特征185
二、区域地球化学特征186
第二节 铜多金属矿床综合信息找矿分析187
一、地球化学信息187
二、地球物理信息189
三、找矿有利度分析190
第三节 大平掌矿床地物化探勘查综合研究实例分析197
第四节 找矿方向及潜力评价207
一、评价方法207
二、矿区及外围找矿方向及潜力评价208
第八章 澜沧江南段控矿规律与成矿预测210
第一节 构造控岩控矿规律210
一、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210
二、区域成矿规律211
第二节 综合信息找矿预测212
第三节 澜沧江南段三条重要的金属成矿带216
一、澜沧江南段西部侵入接触带经构造改造型金银锑多金属矿带217
二、澜沧江南段中部火山沉积改造型铜多金属成矿带220
三、澜沧江南段东部无量山—营盘山构造改造沉积型铜多金属(钾盐)成矿带220
参考文献221
英文文献摘要232
图版说明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