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困境中的突围 重大突发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困境中的突围 重大突发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对策](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3043128.jpg)
- 左双文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230126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历史事件-中国-民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困境中的突围 重大突发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济南事件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策1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日本出兵山东问题的应对5
一 国民政府预防日本出兵的措施5
二 日本政府的预谋及举动7
三 国民政府的对策与舆论反应9
四 日方的挑衅与中方的退让16
第二节 蒋介石等前线将领的危机应对18
一 避免冲突升级的应急举措18
二 主力撤退辅以局部抵抗22
三 先行北伐战略获得认可25
四 军前交涉转至外交交涉27
第三节 国民政府全面应对措施31
一 军事应对方案31
二 外交应对方案35
三 调整政治政策及对日经济绝交办法44
四 对民众运动的引导与操控54
第四节 最终交涉及结局57
一 谈判前的斗争57
二 几经周折后协议的达成58
三 日方撤出与中方接收67
第二章 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发动与收场71
第一节 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发动72
一 东北地方当局、张学良是事件的主要决策者72
二 南京政府积极鼓动和支持80
三 苏方最初采取了忍让和克制态度87
四 张学良主动反苏的三个动机90
第二节 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收场94
一 南京继续强硬,中苏矛盾加剧94
二 东北数度欲和,南京屡加阻挠103
三 东北签城下之盟,南京又横生枝节120
第三章 国民政府对九一八与一二八事变的应对136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的初步应对136
一 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近期处理方针136
二 向日方提出紧急严重抗议,但军事上采取不抵抗方针138
三 向国联报告事件真相,请国联主持公道139
四 向国民党员和国民发出通告,表明政府立场139
五 向粤方发出呼吁,欲消除党内严重冲突140
六 调整机构设置,因应时局需要141
第二节 特种外交委员会的成立141
一 特种外交委员会成立的时间141
二 特种外交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与开会情况145
第三节 特种外交委员会的活动150
一 特种外交委员会的性质150
二 特种外交委员会活动的三个阶段152
三 特种外交委员会对外交方针的制定165
第四节 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初步解决方针171
一 国民政府的最初反应与解决方针的形成172
二 国民政府军事上的反应与部署175
三 国民政府的外交处理过程180
第四章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策192
第一节 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危机应对195
一 将士奋起抵抗,回击日本挑衅195
二 对日妥协让步,谋求局部解决199
三 下定抗日决心,实行守土抗战204
四 冀察当局态度一度曲折、反复之原因206
第二节 国民政府的军事对策209
一 积极做好应战准备210
二 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220
三 调整军事指挥机构,建立战时体制227
一 开展对日交涉,谋求和平解决233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233
二 积极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240
三 积极开展对苏外交,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250
第四节 国民政府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256
一 国民政府政治上的变动256
二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264
第五节 国民政府对策的评价266
一 国民政府决策之制约因素266
二 中日间的断交宣战问题272
三 国民政府决策之利弊得失274
第五章 珍珠港事件后国民政府的应对278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281
一 事件发生前夕281
二 对日德意正式宣战284
三 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军事同盟291
四 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296
五 寻求中国的大国地位302
第二节 国民政府的军事对策307
一 国内抗战的新变化307
二 与盟军协同作战310
三 增强军队战斗力313
四 争取英美增加军援及改变“先欧后亚”战略318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政治调整323
一 加强全国总动员323
二 加紧推行地方自治328
三 调整政治机构332
四 调整国共关系335
第四节 国民政府的经济调整341
一 加强管制金融341
二 稳定物价343
三 厉行增收政策347
第六章 1946年沈崇事件:南京政府的对策358
第一节 由刑事案件引发政治风潮359
一 事件引起关注359
二 抗暴学潮的蔓延363
第二节 当局对事件的关注与对策370
一 蒋介石直接介入370
二 外交部、教育部各有侧重373
第三节 当局应对事件的具体措施378
一 歪曲事件性质379
二 官方学运与反游行380
三 请社会名流出面疏导382
四 对学运的监控与围攻385
五 对新闻舆论的压制和封锁392
第四节 令人难堪的结局394
一 美方审判虚晃一枪394
二 翻云覆雨国府狼狈401
三 国共美三方的角力与得失405
第七章 “二二八”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对策410
第一节 事件最初的处置412
一 进退失据的应对412
二 事件迅速扩大的原因419
第二节 成立“处委会”进行调解423
一 由谁代表民意?423
二 蒋渭川与“处委会”的改组427
三 “官”“民”分歧的加剧432
第三节 派兵入台镇压与陈仪等人的责任问题449
一 台湾局势的失控449
二 陈仪的求援电报与南京的增兵决策458
三 正确判断二二八事件的性质469
参考文献471
后记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