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 2004-200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 2004-2009
  • 殷剑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952270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金融投资-金融市场-研究报告-中国-2004~200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 2004-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理财产品评价评级方法1

1.1 理财产品的分类2

1.1.1 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2

1.1.2 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3

1.2 理财产品的固有指标5

1.2.1 银行理财产品的固有指标5

1.2.2 基金理财产品的固有指标5

1.3 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6

1.3.1 银行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6

1.3.2 基金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7

1.4 理财产品的评价流程8

1.4.1 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价流程8

专栏1.1 期权定价模型发展历程9

1.4.2 基金理财产品的评价流程11

1.4.3 理财产品评价的最优过程及其筛选12

1.5 理财产品的评价指标和结果输出13

1.5.1 量化指标14

1.5.2 星级排名15

1.5.3 直观展示15

专栏1.2 K线图的由来18

1.6 理财产品评价制度原理18

专栏1.3 风险值的定义及其释义19

1.6.1 风险调整收益的计算19

1.6.2 风险调整收益计算中的灵敏度分析20

1.6.3 理财产品投资者分类22

1.6.4 理财产品分档与评级22

1.7 理财产品评价制度构想23

1.7.1 外部评价制度的形式与功能23

1.7.2 理财产品的评级系统与流程24

专栏1.4 国际著名评级机构一览25

2 银行理财产品总体发展情况27

2.1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态势28

2.1.1 银行理财产品资产主类特点28

专栏2.1 QDII的定义及产品简介29

2.1.2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特点31

2.1.3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币种特点32

专栏2.2 银行理财产品涉及币种问题的四个环节33

2.1.4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类型34

2.2 银行理财产品运行特点35

2.2.1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方向不断丰富35

2.2.2 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类型日益精细化37

专栏2.3 高端投资新贵——期酒38

2.2.3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合作模式的不断演变39

2.2.4 银行理财产品流动性安排的灵活多变40

2.2.5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投资币种和专属产品41

专栏2.4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分析42

2.3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概述44

2.3.1 2004年:利率类银行理财产品一枝独秀44

2.3.2 2005年:利率类银行理财产品为主,其他类型银行理财产品为辅45

2.3.3 2006年:北京银行的违约事件理财产品独具特色46

2.3.4 2007年:新股申购类和QDII产品双雄称霸48

2.3.5 2008年:商品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功与过51

2.3.6 2009年:信贷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罪与罚”52

2.4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趋势、问题和政策建议56

2.4.1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未来趋势56

2.4.2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潜在问题58

2.4.3 完善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策略建议59

3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与评价61

3.1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总体评价62

3.2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分析63

3.3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类型及表现67

3.3.1 2009年各类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表现和星空图分析68

3.3.2 股票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70

3.3.3 商品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71

3.3.4 汇率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72

3.3.5 利率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74

3.3.6 信用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75

专栏3.1 庞氏骗局始末77

3.3.7 混合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80

3.4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类型及表现80

3.4.1 2009年人民币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类型80

3.4.2 2009年人民币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比较82

3.5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及收益类型84

3.6 到期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表现86

3.6.1 到期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分类表现和零/负收益产品分布86

3.6.2 到期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前10名和后10名理财产品88

4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与评价91

4.1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总体评价92

4.2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分析94

4.3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类型及表现97

4.3.1 2009年各类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表现和星空图97

4.3.2 各类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98

4.4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类型及表现102

4.5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和收益类型104

4.6 到期外币银行理财产品表现105

4.6.1 到期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分类表现和零/负收益产品分布106

4.6.2 到期外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前10名和后10名107

5 典型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和特点111

5.1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和特点112

5.1.1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的期权结构设计112

专栏5.1 别人家的蟑螂:大范围股票期权丑闻115

5.1.2 典型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案例分析及演变路径116

5.1.3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缺陷案例117

专栏5.2 外汇理财产品的基石——风险控制118

5.2 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和特点120

5.2.1 外币信贷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渠道的拓宽120

5.2.2 周末理财产品实现股票市场和理财产品市场的无缝衔接122

5.2.3 “银信政”和循环贷款类银行理财产品发人深省123

5.2.4 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化趋势不断加强126

5.3 另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特点133

专栏5.3 黑天鹅事件的由来134

专栏5.4 环保主题难掩零收益结局 绿色结构性产品遇尴尬136

附录5.1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案例137

附录5.2 另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案例150

附录5.3 银行理财产品设计缺陷案例151

6 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和监管政策变化153

6.1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表现154

6.1.1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特点155

6.1.2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资产主类特点156

6.1.3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币种分布特点157

6.1.4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类型特点158

6.2 到期银行理财零/负收益产品评析159

6.2.1 到期银行理财零/负收益产品的特点159

6.2.2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产生零/负收益的原因160

6.3 银行理财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和特点162

6.3.1 银行理财产品零/负收益和高额负债下的“投资方向”限制“新规”163

专栏6.1 从双利存款看理财产品命名的误区163

6.3.2 城投债风险不断暴露和银行信贷产品“出表术”下的信贷监管“新规”164

6.3.3 规避高额免费套利下的新股申购规则改革165

附录: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信息表167

7 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价与排名171

7.1 银行理财产品发售动力评价与排名172

7.2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评价与排名173

7.3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评价与排名173

7.4 银行理财产品安全性水平评价与排名174

7.5 银行理财产品信息透明度评价与排名175

7.6 银行理财产品流动性水平评价与排名175

7.7 银行理财产品多样化程度评价与排名176

7.8 银行理财产品综合排名177

附录7.1 分年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基本信息列表178

附录7.2 银行理财品牌评价排名方案187

8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评价分析191

8.1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历程回顾192

8.1.1 证券投资基金业早期探索阶段(1991~1997年)192

8.1.2 证券投资基金业快速发展阶段(1997~2001年)193

8.1.3 证券投资基金业规范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194

专栏8.1 老鼠仓事件回放197

8.2 2004年以来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发展特点198

8.2.1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的分类特征表现198

专栏8.2 伞形基金释义200

8.2.2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市场纵横观204

8.3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事前评价分类表现207

8.3.1 资产主类特点:股票型产品的收益水平波幅最大207

8.3.2 发售时间特点:2005年之后,离差时序图呈逐年递减趋势208

8.3.3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评级与排名208

8.4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市场潜在问题与策略建议209

8.4.1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市场的潜在问题209

8.4.2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市场未来发展策略210

附录: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事前评价风险调整收益前10名产品列表212

9 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研究报告215

9.1 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发展概况216

9.1.1 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类型与分类方法216

9.1.2 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与发售状况217

9.1.3 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业绩和竞争力218

专栏9.1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同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差异218

9.1.4 证券公司定向与专项理财产品市场状况219

9.2 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分类特征220

9.2.1 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资产类型、市场时机及业绩表现220

9.2.2 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个性化表现224

9.2.3 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设计和创新特点227

专栏9.2 证券公司理财产品销售难题228

9.3 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市场相关问题与探索230

9.3.1 发展困境与市场定位230

9.3.2 分类监管与评级制度231

10 中国理财业的监管和若干法律问题探讨233

10.1 中国理财业务的监管架构和问题234

10.1.1 中国理财业务的主要类别234

10.1.2 中国理财分业监管的架构及其问题236

10.2 规范理财产品的法律概念239

10.2.1 澳大利亚和日本的金融产品(商品)模式239

10.2.2 欧盟的金融服务模式240

10.2.3 英国的特定行为和特定投资模式240

10.2.4 美国的证券模式241

10.2.5 规范中国理财产品的法律概念242

10.3 中国理财业务的几种法律关系243

10.3.1 理财的基本法律关系243

专栏10.1 雷曼相关衍生品赔偿案例245

10.3.2 信托关系与代理关系的比较246

10.3.3 信托关系的优点:信托财产的破产隔离制度247

10.3.4 信托关系的优点:受托人责任重大249

10.3.5 明确信托关系在中国理财业中的基础地位252

专栏10.2 以银行理财产品为质押担保的借款合同案例253

10.4 投资者分类制度比较研究254

10.4.1 美国的合格投资者制度概述254

10.4.2 英国的投资者分类制度概述255

10.4.3 各国投资者制度比较258

10.4.4 对中国建立合格投资者制度的思考259

10.5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其他法律问题研究261

10.5.1 信息披露问题研究261

10.5.2 跨国和远程销售问题研究262

10.5.3 复杂理财产品的销售问题研究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