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言与传播 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言与传播 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
  • 毕一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750434708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播音-语言艺术-研究;广播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研究;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言与传播 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上篇 播音中的语言艺术3

第一章 广播电视语言概说3

第一节 广播电视语言的研究范畴3

一、社会语言与媒介语言3

二、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4

三、有稿播音与无稿播音5

一、新闻性告知6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语言的语用功能6

二、社会性对话8

三、公益性服务10

四、艺术性感染11

第二章 广播电视语言的口头形式——播音语言15

第一节 播音语言是社会语言15

一、社会语言要求规范化16

二、影响语言规范化的社会因素17

第二节 播音语言是媒介语言20

一、播音的生理媒介20

二、播音的物理媒介28

三、播音的心理媒介42

第三节 播音语言是艺术语言57

一、播音语言的艺术特征57

二、播音语言的艺术风格61

三、播音语言的艺术欣赏与批评66

第三章 广播电视语境和播音语体71

第一节 广播电视语境72

一、广播电视语境的构成要素73

二、广播电视语言环境的特点81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语境制约下的功能语体89

一、广播电视播音中的语体分类90

二、媒介环境对播音语体的影响92

三、广播电视语境对播音语体的制约作用94

第四章 广播朗读97

第一节 广播朗读的语境特点97

一、诉诸听觉97

二、口语转述98

三、心理情境98

二、词语感受律99

第二节 广播朗读的一般规律99

一、思维反应律99

三、对比推进律100

四、情声和谐律101

五、呼吸自如律101

六、自我调检律102

第三节 广播朗读的基本方法103

一、重音103

二、停连108

三、语气113

四、节奏115

第四节 广播朗读的语体分类117

一、新闻作品朗读117

二、文艺作品朗读119

三、服务性专稿朗读122

第五章 广播阐说124

第一节 广播电视阐说的语境特点124

一、时间效率高124

三、情境因素多125

二、空间跨度大125

第二节 广播电视阐说的语体特点126

一、出口成章,阐发新意126

二、利用情境,据实讲解126

三、言近旨远,语随境迁126

第三节 广播电视阐说的语体分类127

一、口头报道127

二、现场解说137

三、口头评论146

四、说新闻153

第六章 广播谈话158

第一节 广播谈话的语境特点158

一、言来语去158

二、情境宽松158

三、意趣相投159

第二节 广播谈话的语体特点159

一、通俗口语159

二、形象生动159

一、访谈160

第三节 广播谈话的语体分类160

三、适于交流160

二、交谈167

三、侃谈178

下篇 主持中的传播艺术183

第七章 传播学理论与主持人节目183

第一节 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人物——“Anchorman”183

一、他们与受传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或者说,意见领袖并非就是地位显赫的大人物,更多的是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受大家信赖和推崇的“自己人”188

二、意见领袖并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均匀地分布在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是人们心目中公认的,富有社会经验的,可以提供有价值意见的人物。他们与被影响者保持着横向传播关系189

三、根据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可以分为单领域或多领域的两类191

四、意见领袖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联系,他们对大众媒介的接触率要比一般人高,拥有充足的信息来源193

第二节 传播学意义上的节目形态——双向交流195

一、大众传播与人际交流相融合的节目形态197

二、大众传播与群体互动相融合的节目形态205

三、大众传播、群体互动与人际交流相融合的节目形态209

第八章 主持是传必求通的艺术213

第一节 主持人传播的目的、方法与手段213

一、共享是目的214

二、交流是方法216

三、求通是手段218

第二节 主持人“求通”的途径220

一、社会角色意识转换与形成221

二、“主持人、嘉宾、来宾、受众”形成互动关系224

三、主持人在不同节目中的角色定位228

第九章 主持是整合节目的艺术231

第一节 整合节目的传播学原理231

第二节 节目形态的整合235

一、播音间主持235

二、演播厅主持237

三、现场主持240

第三节 节目流程的整合241

一、节目的起头242

二、节目的衔接244

三、节目的结尾246

第四节 节目讯息的整合248

一、广播节目要素调控248

二、电视节目要素调控249

第十章 主持是舆论引导的艺术251

第一节 社会舆论场与主持人节目251

一、主持人节目是引发社会共振的舆论场252

二、节目主持人是舆论领袖254

三、引领公众意见导向既定的社会目标255

第二节 主持人引导舆论的若干传播学原理256

一、夜话节目与“说服效果”理论257

二、杂志型节目与“议程设置”理论258

三、谈话节目与“沉默的螺旋”理论259

四、娱乐类节目与“培养”理论260

五、对象性节目与“知沟”理论261

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263

第三节 政策导向的把握263

一、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263

三、有利于社会稳定264

四、有利于经济发展265

五、有利于精神文明266

第四节 文化品位的把握266

一、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67

二、鼓励“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267

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268

四、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269

第五节 法制观念的把握270

一、维权与侵权270

二、名誉权与隐私权272

三、传闻与诽谤273

四、保密与泄密273

第十一章 主持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275

第一节 历史275

一、播音伴随广播而诞生275

二、节目孕育了主持人277

三、时代风云造就的著名人物279

四、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骄傲285

第二节 现状286

一、国外主持人的现状287

二、我国主持人的现状293

第三节 未来300

一、“地球村”的图景301

二、天涯若比邻301

三、“电子大家庭”的Host304

后记3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