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浙江民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浙江民俗
  • 叶大兵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722602762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浙江民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浙江民俗文化发展概述1

一、浙江人文地理与历史沿革1

二、浙江民俗文化的发展及其演变2

三、浙江民俗的主要特点9

(一)生产方式11

一、稻作生产习俗11

第二章 生产民俗11

(二)耕作方法13

对工和帮工13

租田13

土地买卖13

雇工13

(三)生产用具的种类和制作15

割稻15

选种、晒种、浸种15

选秧田15

播种护秧15

拔秧15

插田15

耘田15

肥料15

(四)农事节气和生产谚语17

加工农具17

整田农具17

收获农具17

灌溉农具17

(五)农事和祭祀18

(一)菱和茶叶的生产习俗20

二、其他种植业生产习俗20

开犁日20

浸种辟邪20

播种择时20

开秧门20

关秧门20

敬土有谷20

祭田公田婆20

尝新20

(三)席草和棉花的生产习俗21

种橘21

产菱21

采茶21

(二)中药材和瓜果的生产习俗21

笕十八味21

种贝母21

种西瓜21

(一)养蚕22

三、养蚕习俗22

种席草22

植棉22

(二)蚕花23

蚕猫23

养蚕设施23

望蚕讯23

(三)养蚕禁忌及祭祀25

扫蚕花地25

蚕花生日25

祀蚕神25

蚕花娘娘25

轧蚕花25

戴蚕花25

接蚕花25

(一)狩猎工具和狩猎方式27

四、狩猎生产习俗27

(二)猎兽法28

(一)植树造林29

五、山林生产习俗29

(三)猎物分配29

(二)护林31

(四)伐木32

(三)山林祭祀和禁忌32

(五)毛竹生产习俗34

(六)香菇生产习俗35

(一)养猪习俗36

六、畜牧业生产习俗36

(二)养牛习俗38

(四)养鹅、鸭、鸡习俗39

(三)养羊习俗39

(一)渔业生产方式40

七、渔业生产习俗40

(二)渔汛48

保鲜与加工48

生产关系习俗48

分配习俗48

船上分工48

举鬃48

海洋捕捞48

淡水捕捞48

养殖习俗48

(三)风信俗语49

(四)渔船种类50

(五)行语、隐语和习惯用语51

(六)祭祀和禁忌52

(一)手工诸行56

八、手工业生产习俗56

造船仪式56

出海祭56

燂红56

绾绲56

船祭56

开洋56

烧金56

谢恩56

遇险和救险56

信妈祖56

船关菩萨56

渔兆56

行为禁忌56

语言禁忌56

饮食禁忌56

(二)作工和学艺规矩62

织龙须席62

石匠62

木匠62

铁匠62

烧炭62

瓷匠62

窑匠62

理发匠62

裁缝匠62

织布62

拷花布62

丝织62

织绸62

制笔62

制毡帽62

造纸62

灯彩行62

制竹筘62

锡箔业62

制伞62

(三)祖师爷信仰64

学艺规矩64

点工、包工和包作、劈作64

(一)商贸分布与种类65

九、商贸习俗65

奉鲁班65

奉窑神65

机神庙65

(二)集市贸易67

会馆67

商业分布67

商业帮67

坐商67

摊贩67

行商67

伢郎67

(三)商业经营69

专业市69

市日69

庙会与香市69

(四)商业规矩70

行语70

南北货店70

商店取名70

贴顺序条儿70

招徕术70

放账70

红票与礼单70

歇工与开门70

金折70

(五)民间借贷71

商家称谓71

厘金71

归工71

送力71

回扣71

红圈奖71

拜师和辞退71

(六)商业标识与信仰74

洋钱会74

钱庄和银号74

银背74

当铺74

呈会74

(一)家庭77

一、家庭宗族与乡规民约77

招牌77

叫卖77

信财神77

供祖师77

禁忌77

第三章 家庭宗族与民间组织民俗77

(二)宗族81

顶户头81

称谓81

家规81

分家81

抱异81

过继81

过继子81

抲花姑81

(三)乡规民约86

械斗86

宗祠和族规86

宗族田产山林86

族谱的修谱和圆谱86

祭祀86

(一)慈善组织88

二、民间组织88

禁碑88

护林公约88

堰塘管理碑88

管闸88

罚规88

现代民约88

(二)公益组织89

济生公所89

公益会89

施茶会89

敬老院89

郭安公所89

银会89

同善会89

舍材会89

广济会89

(三)信仰组织90

义龙会90

桥会90

路会90

(四)娱乐体育组织91

六亲会91

路灯会91

天灯会91

义祭会91

胡公会91

岁修会91

惜字纸会91

(一)绸缎92

一、衣料92

狮子会92

锣鼓会92

第四章 服饰民俗92

(二)布料93

(一)成人服饰94

二、服饰94

主家布94

双梭布94

腰机布94

士林蓝布94

夏布94

染布94

(二)婴幼儿服饰99

布扣99

渔民服饰99

短衫99

马褂99

旗袍99

肚兜99

笼裤99

栲汁衣99

蓑衣99

大腰布拦99

腰巾99

汤布99

腰裙99

钱褡99

(一)帽饰101

三、帽饰和鞋饰101

婴衣101

抱裙101

涎兜101

开裆裤和满裆裤101

兜肚101

连腿裹肚衣101

小棉袄101

连脚棉裤101

斗篷101

(二)鞋饰102

石榴帽102

儿童帽102

学士帽102

西瓜帽102

笠帽102

凉帽102

永康帽102

麻帽102

乌毡帽102

紫金冠帽102

方巾帽102

公子帽102

狮子帽102

狗头帽102

月亮帽102

船帽102

鱼帽102

(一)佩戴104

四、佩戴、发饰及化妆104

布鞋104

蒲草鞋104

绣花鞋104

棉鞋104

麻鞋104

棕鞋104

钉靴104

裹腿104

布袜裹脚104

(二)发饰及化妆107

系红线107

戴耳环107

插钗簪107

戴戒指107

佩玉107

香袋107

插花107

戴耳坠107

头插107

落地圈107

银饰107

系海宝贝107

寄名锁107

挂长命锁107

(一)米类109

一、主食109

男子发饰109

孩童发饰109

妇女发饰及发型109

画眉109

染指甲109

第五章 饮食和医药卫生民俗109

(二)番薯110

粉干110

黄米110

冬舂米110

蒸谷米110

(四)其他类111

索面111

(三)麦类111

麦糕、麦饼111

(一)日常菜肴112

二、副食112

团类112

糕类112

饼类112

羹类112

(二)海鲜115

干菜类115

蔬菜类115

肉类115

豆类115

(三)著名菜肴117

海鲜食品117

海鲜食法117

(四)小吃121

著名瓯菜121

著名杭菜121

著名绍菜121

著名宁菜121

(一)饮水和饮茶123

三、饮茶、烟酒及食俗信仰123

风味小吃123

海鲜小吃123

(二)烟酒习俗125

用茶风俗125

农村饮水125

伏前水、冬水125

茶馆125

风味茶125

冲茶125

各种茶饮125

(三)食俗信仰127

酒席坐位127

烟127

吸旱烟127

嗅鼻烟127

吸烟礼节127

制酒127

绍兴老酒127

(一)卫生习惯129

四、民间医药卫生习俗129

吃素129

吃茧圆129

以茶祭神129

吃撑腰糕129

菱瑞129

吃塌棵菜129

典月饼129

煨粉团129

尝五味129

八宝菜129

(二)民间医术131

预防传染病131

掸尘131

荠菜131

立夏乌饭131

端午除五毒131

六月六沐浴131

饮水卫生131

海水洗澡131

挖草药131

(三)民医、药馆和医俗132

海岛单方土药132

刮痧132

拔罐132

挑痧132

针灸132

常用草药及其传统疗法132

农村单偏方132

(一)农村住房135

一、房屋135

中医135

草药郎中135

走坊郎中135

祝由科135

江湖医生135

捉牙虫135

中药铺135

只赊不让135

坐堂135

撮药135

辟邪135

第六章 居住与交通民俗135

(二)城镇住房137

石壁茅屋137

村落与建房137

草屋和瓦屋137

水阁137

六枪屋137

腰门137

直舍横舍137

(三)民居建筑形式140

门匾140

结构特点140

瓦屋140

店面屋140

台门140

(四)建房仪式141

砖石技艺141

三段式141

檐、檐廊与披屋141

一字形平屋141

木结构方式141

(五)房屋租赁和典卖144

打灶144

选地安土144

建房破土144

上梁144

祭梁144

迁居144

(六)建屋信仰145

断卖145

租屋145

典屋145

卖屋145

(一)灶具及食具146

二、器用146

镇宅石146

土偶和凤角146

影壁146

建房禁忌146

(二)家具及用具147

食箩147

灶147

手罐儿147

汤罐147

饭甑147

笊篱147

(一)道路及桥梁150

三、交通150

眠床150

衣橱150

半桌、春凳150

棒槌150

茶筒150

鞋拔150

袜板子150

竹簟150

罐头灯150

蜡烛台150

鸡囱150

鹤兜150

渔家生活用具150

香篮150

(二)舟船152

藤桥152

石板路152

泥路152

石子路152

碇步桥152

石拱桥152

石梁桥152

木拱廊桥152

八字桥152

竹桥152

(三)车与轿156

泥马船156

海船156

航船156

埠船156

货船156

舢板船156

梭船156

脚划船156

明瓦船156

花船156

丝网船156

香船156

罛船156

游船156

戏班156

船156

渡船156

(一)产前礼俗159

一、诞生礼159

独轮车159

板车159

人力车159

兜轿159

眠轿159

平轿159

官轿159

花轿159

香轿159

素轿159

藤轿159

轿埠159

轿行159

桥神159

第七章 人生礼仪民俗159

(二)产后礼俗161

催生与分娩161

求子和孕期161

(三)周岁后礼俗170

满月和百日170

浴儿放食170

报生与贺生170

做月里和三朝170

取名和祈福170

(二)笄礼173

(一)冠礼173

周岁礼俗173

拜师求学173

小人节173

二、成年礼173

(一)定亲174

三、传统婚嫁礼俗174

(二)成婚179

订婚与聘礼179

媒介与相亲179

合婚179

(三)婚后诸俗191

洞房礼俗191

报告婚期191

嫁妆礼俗191

出嫁礼俗191

迎亲礼俗191

拜堂礼俗191

侍筵坐筵191

(一)入赘195

四、传统婚姻形式和婚嫁禁忌195

会郎195

回郎195

归宁(回花)195

提红桶195

回花牛195

做年婿195

果子带195

交家坐筵195

孝顺席195

会亲195

头聚饭195

走仙桥195

望朝195

新娘下厨195

辞岁195

(二)交换婚和转房婚196

坐家招夫196

招赘女婿196

进婿196

招夫养子196

(三)订小亲和童养媳婚197

插花婚姻制197

调换亲197

姑换嫂197

转房婚197

(四)再醮198

等郎媳198

订小亲198

指腹婚198

并亲198

小媳妇198

(五)卖婚、典妻和抢亲200

守寡200

连娘对200

拜孤孀200

转接200

二婚亲200

(六)冲喜和冥婚202

(七)旧俗婚嫁禁忌203

(一)做寿习俗204

五、寿诞习俗204

借嫁204

望门寡204

生人妇再嫁204

离婚204

忌生肖相克204

(二)祝寿礼物205

女婿寿205

年龄避讳205

(三)寿堂的设置与祝寿仪式207

长寿面207

寿桃山207

送寿匾207

送寿屏、寿联207

(四)做冥寿208

做寿仪式208

寿堂摆设208

暖寿和正寿208

(一)葬式209

六、丧葬习俗209

(二)墓式211

草灰葬211

石棚葬211

悬棺葬211

土葬211

火葬211

二次葬211

甏葬211

(三)做寿坟寿材及寿衣213

公墓213

砖室墓213

土坑墓213

椅子坟213

圹式坟213

榻床式坟213

土墩墓213

塔形坟213

棺寮213

(四)送终与守灵215

(五)戴孝与报丧216

吃羹饭216

送终216

移尸216

落地216

凉尸216

移铺216

守灵216

点明灯216

(六)入殓与吊丧218

(七)出殡入圹221

开吊221

乞水沐尸221

穿寿衣221

含口钱221

照材221

留丁留财221

入棺221

封材221

随葬品221

设孝堂221

设灵台221

(八)其他丧俗224

点主224

百家饭224

出丧224

碎甏执幡224

点火把224

摆路祭224

三墩火224

暖圹224

入穴224

转材224

种万年青224

(一)春节227

一、春季节日227

回山227

领灯抢红227

招魂227

婴儿夭折227

亡母找儿227

百日周祥227

小祥227

大祥227

治丧禁忌227

第八章 岁时节日民俗227

(二)立春节232

长八日232

放爆竹232

接神拜祖232

穿新衣232

家拜232

新年饭232

厅堂布置232

行香232

兜喜神方232

拜年232

财神生日232

白日子232

清唱班232

收珍与开年232

新年禁忌232

人日232

谷日232

(三)元宵节234

煨春234

迎春234

燂春234

祭芒神234

探春234

茹春234

送春牛图234

卖春柴234

(四)拦街福和二月二240

高跷240

龙灯上山240

灯会240

元夜240

灯酒宴240

猜灯谜240

赞龙240

吃元宵240

吃毛芋240

摇青竹240

打老鼠眼240

拔五更240

祭天官240

迎火兽240

马驾240

闹琼花240

抬架240

扮水仓240

扮笑戏240

(五)三月三、戏禹庙和迎东岳242

(六)清明节243

(一)浴佛节245

二、夏季节日245

祭祖245

扫墓245

祭扫烈士墓245

簪柳245

吃螺蛳245

做清明饼245

踏青245

(二)立夏节246

牛生日246

放生246

吃乌米饭246

(三)端午节249

立夏食俗249

防疰夏249

买红花249

称人249

五郎八保上吴山249

(四)夏至节255

送节255

浴兰令节255

灭五毒255

描端午老虎255

挂香牌255

龙舟竞渡255

划台阁255

午时草浴255

蛋壳老虎255

端午食俗255

系长命线255

香袋255

百草汤255

推龙船255

游宝塔255

五月忌256

(五)六月六及六月其他节日256

祭田公田婆256

吃伏茶256

(一)立秋与七夕257

三、秋季节日257

晒霉节257

晒伏257

分龙257

天贶节257

吕祖下丹药日257

彭祖生日257

尝新257

(二)中元节259

七姑亭259

乞巧259

拜干娘259

鹊桥渡259

挂七结259

洗头节259

女儿节259

送巧人259

(三)地藏王节261

拜矮凳261

兰盆节261

放水灯261

盂兰盆会261

祀孤魂261

放焰口261

百家愿261

(四)中秋节263

烧狗屎香263

点柚灯263

放水灯263

(五)重阳节266

太平军生日266

团圆节266

八月十六过中秋266

拜月266

赏月与吃月饼266

赏月小摆设266

观潮节266

(一)立冬和冬至267

四、冬季节日267

重阳糕267

登高267

饮菊花酒267

挑重阳担267

农民节267

(三)还冬和送节269

(二)腊八节和做年糕269

冬节269

长生日269

长至269

长夜节269

拜冬至269

(四)小除夕270

(五)除夕272

接灶272

掸蒙雍272

送灶神272

送灶272

吃豆腐渣272

祝福272

(一)天地崇拜277

一、诸神信仰277

摆珍277

分岁酒277

烧十庙香277

吃塌棵菜277

贴年对277

贴277

“香火”277

谢年277

出行277

讨彩277

拜真主277

摇毛竹277

跳火灰277

供帧子太公277

送年277

打响卜277

躲猫277

团年277

第九章 民间信仰民俗277

(二)植物崇拜280

石神280

天公爷280

日月神280

雷电神280

水火神280

地神280

山神280

(三)动物崇拜281

树神281

秧神281

谷神281

稻花祭281

(四)器物崇拜283

蚱蜢将军生日283

鸟神283

鱼神283

蚕神283

猿神283

狗生日283

(六)祖先崇拜284

鸟图腾284

机神284

井神284

宅神284

厕神284

床公床母284

花轿神284

(五)图腾崇拜284

龙图腾284

(七)佛道神285

墓祭285

家祭285

祠祭285

(八)圣贤神286

无常286

观音286

三官286

寿星286

城隍神286

仙姑286

(九)行业神289

汤和289

防风神289

颜真卿289

岳爷会289

胡公爷289

支将军289

文信国公大忠祠289

戚武毅公祠289

刘国师289

陈靖姑289

东岳爷289

五显爷289

徽猷神289

二、庙会292

蒙恬292

葛仙翁292

药王神农292

妈祖292

赵公明292

文昌帝君292

锅神292

欧冶子292

唐明皇292

菇神292

(一)神佛庙会293

(二)圣贤庙会295

排田漾庙会295

观音香期295

忠靖王庙会295

太保庙会295

瘟元帅庙会295

陈十四庙会295

龙王庙会295

东皇庙会295

城隍庙会295

黄神会295

(三)其他庙会298

西塘七老爷庙会298

舜王庙298

祭禹大典298

夏禹庙会298

防风王庙会298

双忠庙会298

杨王老爷庙会298

网船会298

曹娥庙会298

(一)巫及招魂巫术300

三、巫与巫术300

四月十八挂灯300

祠山大帝生日300

龙子菩萨庙会300

双蝶节庙会300

袁化庙会300

(二)驱疫巫术301

(三)辟邪巫术303

(一)算命、看相与测字求签304

四、预知信仰304

(二)求梦圆梦与卜兆306

(一)雕塑309

一、民间工艺美术309

第十章 文化娱乐民俗309

(二)金银绣和印染311

彩石镶嵌311

青田石雕311

黄杨木雕311

东阳木雕311

瓯塑311

(三)灯和龙灯312

温州夹缬312

金银绣312

桐乡蓝印花布312

(四)其他手工艺品314

凳板龙314

硖石灯彩314

珠灯314

首饰龙314

(一)民间音乐316

二、民间音乐与歌舞316

龙泉青瓷316

龙泉宝剑316

温州漆器316

乐清刻纸316

(二)民间舞蹈321

器乐曲321

劳动号子321

小调321

灯调321

(一)民间曲艺332

三、民间曲艺与戏剧332

劳动舞332

龙舞332

狮舞332

宗教祭祀舞蹈332

纪念舞332

传说舞332

其他舞蹈332

(二)民间戏剧337

其他曲艺337

评书评词337

滩簧鼓词道情莲花337

(一)神话、传说、故事344

四、民间文学344

调腔344

宁海平调344

松阳高腔344

醒感戏344

绍剧344

婺剧344

湖剧344

睦剧344

姚剧344

越剧344

杭剧344

甬剧344

滑稽戏344

瓯剧344

皮影戏344

布袋戏344

花鼓戏344

木偶戏344

(二)歌谣347

(三)谚语349

风俗歌349

引歌349

劳动歌349

时政歌349

仪式歌349

情歌349

生活歌349

历史传说歌349

儿歌349

(一)体育352

五、民间体育和游戏352

(二)竞技354

打罗汉354

打秋千354

放风筝354

滚铁环354

跳绳354

踢毽子354

射毽河354

(三)游戏356

斗鸡356

推掌比赛356

手顶棍356

打木桥356

劈甘蔗356

斗牛356

一、地理人文环境358

第十一章 畲族民俗358

老虎护蛋358

摸桩儿358

造屋宕358

解绷绳358

纵“骆驼”358

堆雪人358

抬轿子358

斗“雄鸡”358

抢四角358

(一)农事359

二、生产习俗359

(二)狩猎360

(三)手工业361

猎物分配制度361

石压361

竹吊361

竹枪361

毒矢361

陷阱361

累刀361

信猎神361

(一)服饰362

三、生活习俗362

花带362

花边362

斗笠362

(二)饮食363

男子服饰363

妇女服饰363

发饰363

花鞋363

带竹镯363

(三)居住364

分食364

喜吃麻糍364

泥鳅芋头汤364

喜食热锅364

饮酒364

喝茶364

(一)婚姻365

四、人生礼仪习俗365

寮365

厝365

灼火365

(三)寿诞371

成丁礼371

歌做媒371

做表姊371

唱哭嫁歌371

叫亲371

考赤郎371

调新郎371

梳妆371

新娘头饰371

向父母告别371

溜筷371

含糖饭371

步行当轿371

撒五谷371

传代371

吃卵茶371

举盘说花371

闹新房371

长夜对歌371

回门对歌371

(二)生育371

胎盘371

吃落地酒371

拜树神371

领养婴儿371

(四)丧葬372

吃寿饭372

上寿372

择日做寿372

寿礼372

寿酒372

(五)岁时习俗373

金瓶葬373

唱哭歌373

做功德373

(一)宗族374

五、村落与宗族374

开年驾374

三月三374

抢猪节374

(二)社会组织375

财产继承375

祠堂375

畲族长375

宗谱375

排行375

(三)交际376

路会376

禁山会376

(一)民间文学377

六、文化习俗377

唱考歌377

唠歌377

三杯茶377

喜烘火377

(三)体育游戏380

钉鞋舞380

盘瓠传说380

创世神话380

其他传说380

民歌380

(二)歌舞380

蹈步舞380

猎捕舞380

(一)信仰381

七、信仰与巫术381

竹秋千381

爬竹竿比赛381

竹弓箭比赛381

竹枪比赛381

盘柴槌381

打尺寸381

操磉381

(二)巫术384

汤氏夫人384

图腾崇拜384

祖先崇拜384

祖图384

奏名传法384

插花娘娘384

陈靖姑384

田公元帅384

信凤凰384

(一)堕民的形成386

一、绍兴堕民386

巫师386

过关386

拔伤386

打暗386

第十二章 特殊人群民俗386

(二)堕民的习俗387

(二)九姓渔户的风俗习惯388

(一)九姓渔户的来历388

二、九姓渔户388

(一)小姓的来历391

三、小姓391

(二)小姓的风俗习惯392

主要参考文献393

后记3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