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与运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与运用
  • 支敏编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7455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教育评估-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与运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1

一 教育评价的定义1

第一章 教育评价的本质1

二 几个相关概念的辨识6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和意义11

一 教育评价的目的11

二 教育评价的功能17

三 学习教育评价理论的意义21

一 教育评价的产生与发展24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发展概述24

二 现代教育评价与传统教育评价的主要区别31

第二章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分类36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36

一 方向性原则37

二 科学性原则37

三 发展性原则39

四 可行性原则39

六 民主平等性原则40

五 实效性原则40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分类41

一 评价功能及用途的分类41

二 评价标准的分类46

三 评价对象层次及范围的分类50

四 评价内容复合程度的分类50

五 评价主体的分类51

六 评价方法的分类53

一 评价的组织55

第一节 教育评价实施的准备55

第三章 教育评价的准备与实施55

二 评价的背景分析57

三 设计教育评价方案58

四 确定教育评价准则62

五 指标权重的确定70

六 教育评价标准75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实施78

一 教育评价实施的一般步骤78

二 教育评价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79

第四章 教育评价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反馈84

第一节 教育评价信息的收集方法84

一 观察法84

二 调查法87

三 文献资料法92

四 测验法93

第二节 教育评价信息的处理及反馈98

一 教育评价信息的处理98

二 教育评价信息的反馈106

第五章 教育评价的模式109

第一节 国外教育评价的基本模式109

一 泰勒模式109

二 决策模式112

三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115

四 应答模式118

五 反对者模式120

六 CSE模式122

一 目标调控模式124

第二节 我国教育评价的模式124

二 协同自评模式125

三 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126

第六章 学生评价128

第一节 学生评价概述128

一 学生评价的作用129

二 传统学生评价制度的功能及缺陷130

三 现代学生评价的特点133

一 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理论136

第二节 学生评价的目标136

二 学生评价的目标143

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146

一 传统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弊端147

二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主要方法149

第四节 学生非认知因素的评价152

一 学生非认知因素评价概述152

二 学生非认知因素评价的主要方法155

第五节 学生成长袋记录评价159

一 什么是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159

二 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类型160

三 设计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162

四 对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思考166

第七章 教师评价174

第一节 教师评价概述174

一 教师评价的含义174

二 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176

第二节 教师评价的模式和方法186

一 教师评价的模式186

二 教师评价的方法196

第三节 教师评价的误差心理及其调控202

一 被评对象的心理及其调控202

二 评价者的心理及其调控206

第四节 发展性教师评价213

一 审视传统教师评价制度213

二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点215

三 新课程教师课堂教学与评价理念220

第八章 课程评价228

一 课程评价的含义230

第一节 课程评价230

二 课程评价的功能和特性231

三 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235

第二节 课程评价的内容237

一 课程计划的评价237

二 教学大纲的评价243

三 教材评价250

第三节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257

一 审视传统课程评价制度258

二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262

第九章 教学评价279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279

一 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279

二 课程评价的作用281

三 教学评价的方式284

第二节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286

一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286

二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291

三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292

第三节 教师教学效绩评价与考试301

一 考试的种类302

二 考试质量的评价标准306

第十章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312

第一节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概述312

一 学校管理的原理、职能和方法312

二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目的314

三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原则315

四 发展性学校管理评价317

一 西方学校管理与评价的发展阶段319

第二节 学校管理评价的历史与发展319

二 我国学校管理与评价的发展阶段325

第三节 学校管理目标评价331

一 学校管理目标评价的目的和意义331

二 学校管理目标评价的条件334

三 学校管理的目标定位及优化整合335

四 学校管理目标评价的内容及标准336

第四节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内容338

一 学校管理队伍的评价338

二 学校管理制度的评价345

三 学校管理过程的评价346

四 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349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352

第一节 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概述352

一 什么是教育质量352

二 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特点355

三 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358

二 明确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360

一 制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政策360

第二节 建立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和方法360

三 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362

四 构建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组织机构364

五 完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方法和技术365

六 定期评估学校教育质量及其进步情况366

七 不断优化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366

八 培养组织学习的能力,形成学习化组织367

附录: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369

后记381

热门推荐